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国家科技部,云南省,及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2m级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于2000年12月正式启动.在本文中,我们首先简要地介绍该项目的台址丽江高美古;其次,就该项目的情况给出详尽的介绍;最后,就该望远镜未来的一些计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恒星星震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和最新进展,阐述了空间星震学观测的科学意义;在对国外空间星震学观测项目进行综述之后,提出了一个中国空间星震学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3.
简要回顾了CCD在天文观测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CD漂移扫描观测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技术的优点和不足;综述CCD漂移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简述国内在CCD漂移扫描技术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对该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虚拟天文台研发策略与重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由于不同的天文和技术背景,不同的虚拟天文台项目采取了不同的研究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几个典型虚拟天文台项目的研发目标和工作重点;然后讨论了包括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内的小型虚拟天文台项目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根据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将走应用路线,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研发重点包括五个方面:China-VO系统平台建设、国内外天文数据的统一访问、现有天文工具的虚拟天文台集成、天文设备的虚拟天文台集成、虚拟天文台基础上的公众教育。  相似文献   

5.
广义相对论在时频计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在时频计量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当前研究现状,评述了该领域的几个主要问题:原(固有,本征)时与坐标时的关系;不同坐标时之间的转换;各种不同方式的时间比对及各种不同方式的频率比对,给出了有关研究的最新结果。最后,简要地讨论了该领域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VLBI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英  张秀忠 《天文学进展》2003,21(3):185-194
阐述了VLBI设备的现状;在20世纪70、80年代建造起来的一些VLBI观测设备已较陈旧,部分技术已经过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更高目标,发展VLBI新技术是一项重要任务;给出了VLBI各方面新技术的进展情况;新科学项目的实施是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同时也介绍了VLBI的一些新科学计划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夜间天空亮度及其测量方法,同时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种便携式亮度计。该亮度计的主要性能为:精确度:±5.4%,相当于±0.06mag;分辨率:10-6cd/m2,相当于27.4mag/□″;重量:3.5kg。  相似文献   

8.
研制低纬子午环初衷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低纬子午环研制过程中,如何跟踪国内外测量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整该仪器的主要课题目标:开始时仅计划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天体位置的绝对测定,改善基本星表系统;在1m望远镜试验CCD底片重迭法成功后,打算把该仪器绝对测定的恒星位置与河外天体联系起来,间接地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当国外传统子午环配备CCD测微器作相对测量后,提出了在该仪器上配备CCD测微器作绝对测定的方法,用其观测数据直接建立实用的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并为太阳系和银河系研究提供有用数据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天文观测图象数据无信息丢失的现场实时数据压缩方法。在对原始图象数据可压缩性统计分析之后,介绍了一种适合天文观测数据现场实时数据压缩的方法"基础比特+溢出比特"编码方法。讨论了为提高压缩比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DENIS项目中现场观测原始数据压缩为例,说明了信息保存型实时数据压缩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本文介绍的数据压缩方法在无任何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可获得接近理论值的数据压缩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略介绍了MSISE90大气密度模型,它是以提高低高度大气密度计算精度为目标,基于MSIS86模式,采用不相干散射雷达和卫星质谱仪测量资料,在半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拟合处理而成;并指出了Hedin对该模型的修正之处,并将该模型应用于GPS无线电掩星反演中性地球大气参数的先验温度序列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实际气象需要的地球低轨道卫星的轨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气象部门的要求,本文就某一特定地域对地球低轨道卫星进行轨道计算,使得地面测点能维持在该区域较长时间,计算结果表明;该轨道可以使得无线电腌星的地面测点维持在辐射半径为100km之内的区域达130天左右,这基本满足了利用GPS无线电腌星技术对局部地域大气进行监测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介绍一种用于天观测图象数据无信息丢失的现场实时数据压缩方法。在对原始图象数据可压缩性统计分析之后,介绍了一种适合天观测数据现场实时数据压缩的方法“基础比特+溢出比特”编码方法。讨论了为提高压缩比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DENIS项目中现场观测原始数据压缩为例,说明了信息保存型实时数据压缩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本介绍的数据压缩方法在无任何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可获得接近  相似文献   

13.
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测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明了Fried参数(大气相干长度)r0的物理含义及为什么选取r0作为表征大气视宁度的参数;然后介绍了一种优良的测量r0的方法-差分像运动法,总结了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两次实测大气视宁度的实验结果及实验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安国 《天文学进展》2001,19(2):326-330
综述近30年来我国内外天文导航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进展,介绍世界各军事大国对天文导航的认识,并就天文导航在导航战背景下的显著优势进行论述。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天文导航设备的历史和现状;(2)天文导航理论的新成果;(3)各军事大国对天文导航的态势;(4)天文导航的优势性;(5)天文导航自动化的主要关键技术,(6)天文导航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略介绍了MSISE90大气密度模型,它是以提高低高度大气密度计算精度为目标,基于MSIS86模式,采用不相干散射雷达和卫星质谱仪测量资料,在半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拟合处理而成;并指出了Hedin对该模型的修正之处。并将该模型应用于GPS无线电掩星反演中性地球大气参数的先验温度序列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太阳厘米-分米波段频谱日像仪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摘要:在无线电波段进行射电观测是研究太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反映出不同的特性和状态,其辐射频率与环境参数密切相关。当探测出某一频率上的无线电辐射后,即可诊断源区的电子密度或磁场。因此,建设厘米-分米波段频谱日像仪将首次在该波段上实现同时以高空间、高时间和高频率分辨率观测太阳活动的动力学性质,探测日冕大气。对于太阳物理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该项目的科学意义、技术方案及预研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法国高层大气所空间综合孔径项目背景、科学目标以及有效载荷,介绍了该项目演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探讨了该演示系统的望远子系统、指向子系统、共相子系统和成像子系统,并分别给出了该演示系统在非共相控制和共相控制情况下对半导体激光器和白光点光源的成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演示系统不同独立望远镜之间已经基本实现了共相成像。最后对该演示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系统可以进一步优化之处。该演示系统对我国综合孔径成像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于JATC远程时间比对的双频GPS接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我国综合原子时(JATC)建立与保持的研究”项目研制的双频多通道GPS时间传递接收机NTSCGPS-2,不仅具有远程时间比对的功能,还增加了我国综合原子时需要的本地钟比对功能和精密定位功能。在不增加其它比对设备的情况下,满足JATC项目对远程时间比对的要求。NTSCGPS-2具有如下性能特点:(1)采用双频观测,可实测电离层时延;(2)远程(西安-上海、西安-澳门)时间比对精度达到2ns;(3)具有本地钟间的比对功能,在正常共视观测的同时,还可进行2个本地钟间的比对;(4)具有精密定位功能,相对定位精度为5cm。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螺度引入太阳磁场研究中的历史过程,从物理角度讨论了相对磁螺度这个新的可观测量,并指出其在理论和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磁螺度在太阳大气中的分配问题;探讨了磁螺度和电流螺度的差别与联系、螺度半球手征性;列举介绍了磁螺度和其他太阳活动的联系,尤其是太阳爆发事件中的磁螺度问题;指出磁螺度理论中几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今后可能取得进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际上多波段巡天工作的进展。其中,x射线波段列举了至今主要的x射线卫星,特别介绍了ROSAT、ASCA、Chandra和XMM—Newton的情况;光学波段主要介绍了SDSS、DEEP以及2df的星系和类星体巡天;红外波段主要介绍了2MASS和SWIRE巡天;射电波段主要介绍了NVSS和FIRST巡天。根据光谱能力和观测模式,提出了LAMOST的选题目标,分析讨论了LAMOST可以开展的交叉证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