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2.
商州市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3.
以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东端桐树林~潘村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特征为例,阐述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的关系,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成矿和窑矿具明显的控制作用,剪切带与神功期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是金矿分布的有利地段。剪切带内浅色蚀变带和糜棱岩带及成群出现的含碎裂状黄铁矿的石英脉是良好的找金标志。根据韧性剪切带具有长期多次活动、产状变化复杂的特点,今后应注意在剪切带深部寻找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4.
辽南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为变质热液成因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吕梁期变质变形作用关系密切。金矿化带的展布与金矿体的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组构特征,直接赋矿围岩为辽河群盖县组糜棱岩化千枚岩、变砂岩及云母石英糜棱岩等。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作者定义这类金矿床为变质热液型含金剪切带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北大城金矿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小型金矿。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北大城—马鹿沟一带,总体呈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发育于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区域变质岩中。韧性剪切带早期以韧性剪切为主,晚期以脆性变形为主。韧性剪切带内由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组成。宏观微观构造明显。金矿化带分布在韧性剪切带内的晚期断裂构造中,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石窑子-火烧滩地区的金矿矿床地层和地质构造分析,得出该矿区,是矿化带受北东向韧性剪切断层控制的含金钾长石英脉型金矿,可与我国东坪式石英硅化、钾化蚀变岩型金矿类比.初步的调查研究已圈定,Au矿致异常16个,确定矿体4个,含金品位1.11×10-~7.44×10-6,具备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宁安市英城子金银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内地貌特征为低山丘岭,矿区范围严格受东西苇塘河控制,矿体基本分布在其中间夹持的地带。海拔高度为350m~500m。金银矿化主要分布在近东西走向的花岗质糜棱岩化带中。含金韧性剪切作用明显。作者根据矿区长期工作实践,对英城子含金石英脉的标型特征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南小秦岭是我国重要金矿田之一。金矿赋存于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中,金矿化受韧性剪切带及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石英脉型矿化为主。金矿的形成时代是许多地质学家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栾世伟等(1983,1988)多次强调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并特别强调晚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联系。我们在“小秦岭韧性剪切带特征及与金矿成矿关系研究”中,根据金质来源、成矿环境以及控矿条件等因素分析,认为小秦岭金的成矿作用是多期的,金矿的形成是长期、多次、多阶段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9.
马眼沟金矿位于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板块、松潘——甘孜褶皱系与秦岭褶皱系三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碧口地体内,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化探特征、找矿标志等的阐述及矿床成因的浅要分析,认为韧性剪切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动力因素,矿(化)体受韧性剪切带内不同岩性界面间顺层破碎带控制,是韧性剪切带型含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床。化探特征明显有利,通过1:5万水系测量,1:1万土壤测量缩小定位,是在本区找到金矿(化)体的有效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与糜棱岩的空间分布关系可将石英脉分为交代脉、拉张脉、剪切脉、角砾岩脉和裂隙脉等五种类型,它们是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脉体宏观构造、微观构造、包体测压数据及石英X射线研究表明,脉体的充填、定位与容矿空间扩张同时形成,容矿空间的形成是含金热液液压致裂作用的直接结果。本文详细研究了构造岩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并对构造岩的形成条件及与金矿化关系等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变质与动力变质石英脉型金矿区,醴陵地区是其主要的金矿田之一。本次研究以醴陵烟竹山矿区内成矿构造(褶皱、韧性剪切带、劈理化带)为找矿方向,发现7条石英脉带型金矿化(体),查明区内金矿化(脉)带的走向、形态及其含矿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矿区内金矿体地质特征,简述了找矿标志,对矿床成因模型进行了探讨,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雪峰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两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地带的巨型雪峰弧形推覆剪切金锑钨成矿带中段西部,被两条深大断裂及三大岩体所夹持,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极好成矿条件.区内地壳运动频繁,赋矿地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星罗棋布,由金矿化和围岩蚀变引起的物化探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遥感地质环形构造及线性构造十分发育.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长滩组和前震旦系芙蓉溪群陆源碎屑及火山碎屑沉积浅变质岩的北东,北西向韧性、张扭性含金剪切断裂蚀变带及砂岩层中垂直层理的张扭性裂隙,顺层节理、片理和板岩层间剥离带、层间断层和层内裂隙中.矿床具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过程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和多次叠加与再造成矿特点,形成韧性含金剪切带型、砂岩细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复成金矿床.矿田中大型矿床1处,中、小型矿床多处,初步查明金金属量D E 333近100t.研究认为矿田找矿潜力巨大,是个不可多得的超大型金矿成矿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研究了滩间山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笔者认为合碳堇青石白云母石英糜棱片岩之中的控矿构造在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而成;华力酉期,闪长玢岩和煌斑岩脉与糜棱片岩接触部位控矿构造生成,并同上述糜棱岩之中的控矿构造一起经历了韧脆性剪切作用;印支运动之后,控矿构造演化为脆性断裂。金矿的形成富集与控矿构造多期(次)活动密切相关。华力酉期韧脆性剪切作用则做出了突出贡献。闪长玢岩、煌斑岩脉接触带韧脆性变形强烈以及控矿构造张扭性扩容空间和拉伸量较大地段是寻找金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与成矿期构造有关的脆性破裂构造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构造控矿型式主要有脆、韧性剪切带叠加控矿、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复合控矿和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四种型式。  相似文献   

15.
四道沟金矿位于丹东韧性剪切带中部。矿区出露岩石多为构造岩,依据变形强度可分为未变形残块(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初糜棱岩(糜棱岩化变砂岩)、糜棱岩(主要是绢云石英糜棱岩)和超糜棱岩四类,横穿剪切带这四类岩石多次出现、规律组合。矿体产出的位置、形态以及矿化类型均受控于这几类岩石的空间分布格式。四道沟金矿的矿体产于中等变形程度的鳞片状构造带中,其上盘实际为一个巨大的变砂岩透镜体,它起了“封闭”的作用,使含金流体在其下盘聚集、沉淀,而鳞片状构造带下盘由糜棱岩和超糜棱岩组成的强变形带可透性好,为含金流体来源通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韧性剪切带控金机制——金活化、迁移通道和聚集空间。  相似文献   

16.
金矿位于丹东境内城子坦—丹东复背斜的鸭绿江断裂构造带中,矿区内有3种矿化类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大理岩。其中含金蚀变破碎带十分发育,已构成工业矿体,是矿山开采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研究,滩间山金矿田韧性剪切带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本区发育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性剪切带,并以NW、NE向为主;NE向区域韧性剪切带是NW向区域韧性剪切带的扭折带;控矿韧性剪切带在区域韧性剪切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经历了多期(次)活动,最终生成脆性断裂。韧性剪切带是金矿形成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矿作用随剪切带的多期(次)活动同步演化.形成多阶段矿化富集,脆韧性和韧脆性剪切变形是两个主要的成矿阶段。不同方向区域韧性剪切带相互叠加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8.
马鞍桥金矿床是产于南秦岭泥盆系中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沉积—叠加改造成矿特征典型。矿体沿上泥盆统上部层位稳定分布,多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类型有破碎蚀变岩型、蚀变千枚岩型、炭质片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和角砾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石英、绢云母等,金主要呈显微金、超显微金分布于矿物粒间或被吸附于矿物表面。矿床由多种地质作用经过多期多阶段形成,主要受构造、沉积地层和岩浆活动控制。区域性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带、金矿区的展布,地区性二级脆性断裂控制金矿床的范围,局部的更次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控制矿体的就位。含了地层为矿床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活动为形成合矿流体提供了热源并是热液运移的主要热动力。  相似文献   

19.
剪切带型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是指包括脉状和浸染状矿床,以剪切作用为成矿机制和剪切带控制因素的金矿床.本文详细介绍了剪切带与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相互关系,总结剪切带型金矿的矿化类型和特征、剪切带在时空演化过程中对金矿的控制作用,揭示了剪切带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为我们今后寻找剪切带型金矿提够了指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潼关金矿田含金石英脉蚀变矿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该矿田含金石英脉的蚀变围岩可分为两个带,即绢云母石英片岩带(或千枚岩带)和蚀变片麻岩带,认为整个蚀变带具典型的中温热液蚀变特征;在围岩热液蚀变过程中,Au、SiO_2、K_2O、CO_2和H_2O是带入组份,而Mg、Ti、Na_2O、Fe_2O_6、FeO和CaO是带出组份,Au未表现出明显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