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夏邑县紧紧围绕“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保稳定”工作目标,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抓手,用足用活旧村复垦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地质》2009,(1):1-3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山东省紧紧抓住国家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探索挂钩试点新模式,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又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走出了一条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全国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的思路和对策,积极稳妥地落实和推进“增减挂钩”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对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集约和持续利用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我省各地进行了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政策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在加强耕地保护、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这是目前各地正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这方面,舞钢市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坚持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载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门瑞雪 《山西地质》2012,(2):70-71,73
本文主要阐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是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出路,能促进和保障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质》2011,(9):57-57
为缓解用地压力、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径,嘉鱼县国土资源局采取333模式拓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破解保障与保护"两难"困境的根本出路,根据山东省临沭县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情况,综合分析增减挂钩工作现状及特点,对如何实施好增减挂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的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国家全面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必然选择。2009年国土资源部批准辽宁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省份,并下达了1200公顷周转指标。这项工作为辽宁省构建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同时也为加快辽宁省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挂钩试点工作),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笔者结合当前广西开展挂钩试点工作的情况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探索推进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永宇 《河南地质》2011,(12):19-20
一、对“人地挂钩”政策内涵的理解 1.“人地挂钩”简单地说就是“地随人走”。人口迁移到哪里,这些人口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就转移到哪里;从哪里迁出人口,哪里就相应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从而实现城乡土地要素的流动,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淑森 《山东地质》2010,(11):74-76
蒙阴县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搬迁复垦力度,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缓解了发展与用地的矛盾,加快了城乡统筹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惠民县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求矛盾,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缺乏、增减挂钩建设资金不足、拆迁补偿安置难度大、基层认识不到位等问题。该文围绕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建立农村社区规划、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安置补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按照“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的基本要求,如何在高度重视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同时,探索开辟新的建设用地模式成为我国用地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姜召恩  江泳 《山东地质》2013,(10):142-145
2009年以来,费县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与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比较困难、项目资金投入大、拆迁难度大、项目权属调整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合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新密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市)。该市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以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立足点,将土地综合整治与煤矿沉陷区群众安置相结合,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保障建设用地相结合,将实施土地开发复垦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相结合,积极探索盘活土地资源、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普遍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局势。文登市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划用地结构,掌握节约集约的管理方法,创新体制,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制,保护和利用好每寸土地,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方法对促进县级市如何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章丘市紧紧抓住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首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市(县)(以下简称挂钩试点工作)的机遇,准确把握政策,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蓝图,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整理新模式,促进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走出了一条突破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河南地质》2014,(2):17-18
北太行南黄河,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和用地空间狭小是焦作市的基本市情。焦作市人均耕地仅有0.8亩,是全省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耕地面积最少、土地供给能力最差的一个市。中原经济区核心示范区建设的需要和该市的资源禀赋都决定了资源约束将长期存在。如何拓展用地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从哪里切入?焦作市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研究新形势、谋划新对策、拓展新空间,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边是保障发展,一边是保护耕地,在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下,如何科学地解开这一“不等式”呢?漯河市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赢之路。今年以来,该市已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3380亩,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