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东北和邻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朝鲜、日本北海道、华北、东北等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东北和新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华北和阿留申群岛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东北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结果表明:东北地震活动与新疆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按朝鲜·华北·日本北海道·东北的顺序活动:华北和阿留申群岛地震有交替活动的特征.文中还计论了东北、华北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地震谣传与地震误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地震谣传的传播机理、放大畸变作用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对地震谣传产生的背景,诱发地震谣传的主要因素及四川地震谣传的地区性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识别、平息和预防地震谣传、减轻人为灾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组织编撰的《新疆通志·地震志》,已于 2 0 0 2年 12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新疆通志·地震志》主要内容设地震活动、地震地质、地震区划、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地震减灾、地震科研、地震管理等 8篇。另外 ,篇前除设有序言和概述外 ,还插有彩页和大事记 ;篇后附有重要文件辑录和后记。全书共 12 6万字。《新疆通志·地震志》系统记述了新疆境内公元 16 0 0年到 2 0 0 0年发生的重大、重要地震事件和地震灾害 ,给出了 83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和 M≥ 4 .0级地震目录 ;较全面地记述了新疆地震工作队伍从无到有逐…  相似文献   

4.
回顾总结了2019年地震活动,从全球到局部,呈现了全球、中国和四川的地震活动概况;分析了全球、中国和四川地震活动的特征;记叙了2019年四川区域内发生的突出地震事件;追踪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四川区域内发生的3次7级以上地震的余震活动。结果显示:2019年全球M≥7.0地震活动特征呈现低频次、低强度,主体地区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周边未发生M≥7.0地震,表明影响我国地震活动的动力边界地震活动偏弱,我国大陆和邻区地震活动表现出频次低、强度弱的特点,我国大陆地震分布总体显示强度西强东弱,区域上显示M≥5级地震分布于青藏地块、西域地块和华南地块;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也偏低;四川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呈现东强西弱特征,四川区域突出地震事件全部集中在川东南区域;2008年以来,四川区域的汶川8.0级、芦山7.0级和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持续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1966年邢台地震震情及其震害情况;从地震学和地震社会学两个方面阐明了邢台地震的特点;介绍了邢台地震发生后国家和部门采取的应急对策和抗震救灾对策;系统地介绍了周总理在邢台地震时对地震工作的指示;概述了地震科研队伍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形成知发展;总结了邢台地震对策的效果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总结了2020年地震活动,从全球到局部,呈现了全球、中国和四川的地震活动概况;分析了全球、中国和四川地震活动的特征;记叙了2020年四川区域内发生的突出地震事件;追踪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四川区域内发生的3次7级以上地震和2019年发生的长宁6.0级地震震群的余震活动.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MS≥7...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某些特点及其对策作了概括分析研究和探讨。文章从含义、产生原因与背景、传播途径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并对它们的相应对策作了阐述,包括:既要有科学根据,又要注意政策性,及时进行公开辟谣;调动地方各级地震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切实执行抗震加固计划;本着“内紧外松”的精神严守地震趋势会商的机密;特别应根据有关规定严禁泄露或擅自发布未经批准发布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本文另附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典型调查报告摘要六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1970年通海地震及震区的人口、交通等情况;地震造成的直接伤亡、破坏和滑坡次生灾害;政府部门在组织救灾机构、救灾布署、救灾急需物资的供应、运送和合理使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地震部门在震区进行地震考察、建立观测台网、宣传地震知识方面的对策;地震后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对策,其中重点是恢复农业生产和修建房屋;在最后的几点启示中指出,该震推动了我国西南的地震工作,提出如何减轻山区地震滑坡的次生灾害、控制救灾人员去灾区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等著的《地震小区划概论》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作者的工程地震实践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地震小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为了便于读者较全面地理解地震小区划,书中涉及了一些和地震小区划工作有关的地震学、地质学和工程地震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全书共八章:第一章、震级、烈度、地震动;第二章、烈度和地震动衰减;第三章,地震地质效应及其评价;第四章、场地地震危  相似文献   

10.
国家通过法律来调整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所带来的种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已成为我国人民所久已盼望的事,已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通过南黄海地震等实例试论了地震立法及其社会经济意义;从我国的多震以及所面临的地震活动趋势论述了地震立法工作的迫切性;最后讨论了我国地震法的结构及内容,其中涉及地震烈度区划、短期临震预报、对防震救灾的部署、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地震知识教育和宣传、地震科技人员的义务和权利等。  相似文献   

11.
西安、宝鸡两市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分别于一九八二年和八三年开始,两市的地震小区划研究皆由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程地震研究室承担。小区划过程中,进行了野外考察,收集和补充了大量的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历史地震以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开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9届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1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国家地震局有近20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本届大会共安排了46个学术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716篇,张贴展示论文695篇。本届IASPEI大会的学术报告涉及广泛的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测;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不同构造区的强地面运动;地震孕育过程:定量模型和假设检验;岩石圈结构、动力学过程和各向异性;火山地震学;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评估中的新的地学信息技术;触发/诱发地震;与构造过程有关的电磁信号;岩石圈结构的长周期研究和工程地震学;估计地震大小的新方法;地球的结构和演化:地球物理观测、实验约束和模似;地震成核、动力破裂及其终止:观测和物理模拟;今后的地震仪器的发展;地震灾害与危害的公众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本文充分利用了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统计和计算了b值、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其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以刊登地震科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  相似文献   

15.
<正>地震活动性研究是探索地震发生规律、判断地震危险性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部分强震前经常出现背景空区、中小地震增强活动、地震条带、地震平静等地震图像异常过程,这体现了强震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但在实际研究中,对地震空区和条带的确定及其演化特征分析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复杂的问题。根据强震发生前未来震源区周围存在地震活动增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 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 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 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 本文充分利用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 统计和计算了b值、 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 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 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通过本文的研究, 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 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 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字地震台目前所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存在下列不足:1)不能对含lg震相的地震定位;2)不能计算mB、mb震级;3)不能自动生成月报;4)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独立完成地震速报;5)近震参数计算误差较大;6)地震定位效果不好。为此,我们基于VisualBasic软件平台,开发出智能化网络地震监控和实时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除克服了以上不足外,还实现了数字地震仪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地震参数计算、地震速报、各种地震单台定位、地震事件检索查询、地震编目、震相反推分析、数据传输等功能。该软件囊括了数字地震台全部日常工作,减轻了台站人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地震监测质量,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该系统在洛阳台近1年的试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2,14(4):305-316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在现有的形变测量资料、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地堑系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19.
强震区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体的地震动力破坏是岩体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缺乏研究的原因;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划分为6种形式即:滑坡、崩塌、剥落、塌陷、地裂缝和岩体松动,其中岩体松动是震后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按照动力作用方式、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应力状态和破坏机制对岩体地震动力破坏进行分类,并探讨了地震滑坡和非地震滑坡的区别;讨论了岩体地震动力破坏的5个特点:不均匀性、重复性、丛集性、结构控制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20.
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利用ldquo;震级 序号rdquo;法、ldquo;最大曲率rdquo;法(MAXC)、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检验法(GFT)及ldquo;完整性震级范围rdquo;法(EMR)等,研究了甘肃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模拟记录时期和ldquo;九五rdquo;期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明显高于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ldquo;十五rdquo;测震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地震监测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缩小.最小完整性震级Mc和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ldquo;十五rdquo;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ML1.8以上地震基本完整.此外,还讨论了相关技术规范对区域台网地震目录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消除该影响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