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陕西延安杨崖滑坡的形成机理及其致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佳运  魏兴丽  薛强 《地质通报》2008,27(8):1230-1234
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延安市杨崖滑坡是一个典型的多期人为诱发的滑坡。通过对杨崖滑坡力学变形破坏模式和形成因素的分析,认为杨崖滑坡为拉裂-压致滑移式变形过程,是先牵引、后推移的发育破坏过程,滑体的多次强烈扰动与老滑坡滑面的存在为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不合理的削坡和人工削坡加载是其形成的诱发因素;对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选址不当、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和治理措施不当是造成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3)
肖家山滑坡体积达到3 200×104m3,为一处巨型滑坡。本文依据滑坡区地形地貌、滑坡边界、滑坡形态、滑坡物质组成与结构、滑面(带)、滑床岩体、滑坡区地下水及滑坡变形等8个特征,对肖家山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理,得出:其形成机理是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降水以及地下水的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也是重要诱发因素;降水以及地下水的作用是滑坡形成的外因,同时更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4)
新疆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其滑坡地质灾害有一定的区域特殊性。本文在地质灾害区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区的滑坡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研究,具体从地貌条件、岩土体特征、滑坡与构造运动、滑坡与地表径流、滑坡与降水五个方面对滑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滑坡灾害的特征找出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全区滑坡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麻柳嘴滑坡是一顺层发育的大型滑坡,总体积2574×104m3,因其体积大,加之位于三峡工程库区而倍受各方的关注。麻柳嘴滑坡是典型的暴雨诱发型滑坡,文章在结合分析滑坡形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影响滑坡变形复活的主要因素,对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总结了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在滑坡位移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稳定现状及变形发展趋势,为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首选运用传统的地质分析法对滑坡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岩口滑坡形成机制;然后 格郎日差分法和离散单元法相结合,对滑坡发生的运动过程进行全程再现模拟,认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采石场的人工开挖,暴雨是滑坡发生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藏昌都地区夏通街滑坡是在古滑坡体上复活的新滑坡。自2001年以来滑坡变形破坏迹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通过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并对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在分析其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坡体的复活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夏通街新滑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如河流冲刷、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质条件等。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修建214国道对坡脚的开挖,使其抗滑段遭到破坏,抗滑力减小。另一控制因素则是连续3a的强降雨,使坡体岩土体力学性质降低,最终导致古滑坡体复活。根据对滑坡变形破坏情况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主动防治与被动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滑坡形成机理及诱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市滑坡地质灾害屡有发生,通过对已发生的土质、岩质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从中找出影响滑坡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了滑坡的诱发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龙孔乡楠竹新房子滑坡的物质组成、变形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认为水是该滑坡形成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进行了滑坡稳定性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治理该滑坡的工程技术方案,着重对锚拉抗滑桩防治工程设计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麻柳嘴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结合麻柳嘴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考虑滑坡复活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区陈家沟滑坡地质特征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奉节县陈家沟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在不同工况下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及暴雨情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次级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回填压脚专档为幸捕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单体库岸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殷坤龙  桂蕾  陈丽霞 《地球科学》2018,43(3):899-909
水库滑坡次生涌浪灾害是库水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灾害类型,开展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风险分析,能够合理确定并评价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对生命及财产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采取经济有效的减灾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三峡库区万州区塘角1号滑坡为例,探讨不同库水位降雨组合工况下,考虑空间差异性的单体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确定滑坡次生涌浪灾害影响范围;完善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方法;绘制最危险工况下塘角1号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经济风险和人口风险分布图,得出:塘角1号滑坡最危险工况为库水位175~145 m+3日100 mm降雨.在该工况下,塘角1号滑坡及其次生灾害总经济风险为2 239万元;坡体上室内人口总风险为0.55人.研究成果以期为指导该类滑坡减灾防灾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侏罗系顺向岸坡堆积体滑坡众多,其滑动模式存在一定差异。首先统计分析了192个三峡库区侏罗系层位发育的堆积体滑坡滑体及碎石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分析软件对堆积体厚度变化引起的滑坡变形机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堆积体厚度范围在15m及以下滑坡会沿着岩土界线面滑动、15~35m时滑坡会沿着层内剪切面滑动;厚度范围在35m以上时,堆积体滑坡内部可能存在着多层滑带,即滑坡可能沿着层内剪切面滑动或者沿着岩土界线面滑动。堆积体厚度范围在15m及以下时滑坡的治理措施可采用布置抗滑桩;厚度范围15~35m时可采用排水+布置抗滑桩的滑坡治理措施;厚度范围在35m以上时,可采用滑坡前期监测预报+后期根据滑坡发育情况相结合的滑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库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 库水位在175~145m之间周期性波动, 滑坡地下水渗流状态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可能导致滑坡失稳.因此, 研究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下滑坡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土水特征曲线的多项式约束优化模型和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型.以赵树岭滑坡为例, 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了库水位在175~145m之间波动下地下水渗流场, 将计算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 探讨了库水位上升和下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多项式优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库水位上升时滑坡稳定性系数总体逐渐增大, 库水位下降时滑坡稳定性系数总体逐渐减小; 无论是库水位上升还是下降到库水位155m时, 其稳定性系数最小; 同一库水位下, 库水位上升时的稳定性系数比下降时的稳定性系数大.   相似文献   

14.
渭河中游宝鸡-扶风段北岸塬边集中发育大型黄土滑坡,体积超过1 000×104 m3的滑坡达58处。在区域活动断裂调查、地球物理勘察、典型斜坡结构与构造调查基础上,研究了大型滑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渭河北缘活动断裂以地堑式结构控制北坡塬边斜坡的地貌,主断裂面倾向南,倾角平均为68°,而次级断面结构组合控制斜坡结构,影响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结构;塬边主断裂面与多个大型黄土滑坡后缘滑壁一致,断裂最大下挫距离7.1 m,影响大型滑坡的形态及发生过程;活动断裂呈地堑式结构,局部次级断面控制塬边多级滑动面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如杨家村滑坡,局部滑坡剪出受断裂结构控制,剪出口角度可达72°,大部分剪出口未受到断裂面影响,角度平均为23°;三门组黏土岩黏粒体积分数超过35%,塑限平均值为23,是滑坡的层间剪切带;降雨诱发老滑坡复活是目前新滑坡发育的主要形式,大量的老滑坡形成于0.009 Ma BP二级阶地侵蚀期,而古滑坡形成于0.13 Ma BP三级阶地侵蚀期。  相似文献   

15.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岩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研究了含软弱滑动带的岩质滑坡滑动体、滑动带和滑床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及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床密度、滑体及滑动带的弹性模量、滑动带及滑床的泊松比和滑动的抗剪强度指标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而滑体及滑动带土体密度、滑床的弹性模量和滑体的泊松比与滑坡稳定性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软弱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软弱滑动带的泊松比和滑床的弹性模量,其他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空间效应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杰 《岩土力学》2009,30(Z2):328-333
土石混合体滑坡是滑坡地质灾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由于该类滑坡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且较其他类型的滑坡更为复杂,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位于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周家湾滑坡就属于这一类滑坡,该滑坡是著名的黄蜡石古滑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家湾滑坡变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滑坡导致地面出现张拉裂缝,近几年来变形逐步加剧,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周家湾滑坡前缘为石榴树包滑坡的后壁,后缘为响石镐滑坡的坡脚,因此,周家湾滑坡的稳定性对响石镐滑坡及石榴树包滑坡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力学分析等手段,剖析了周家湾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形态、结构等空间要素及其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体概念模型。通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形失稳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巴东县文家滑坡稳定性计算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文家滑坡区域地质条件、基本特征以及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运用Geo-slope软件的渗流模拟模块,分析了不同水位条件下滑坡的地下水位线特征;进而,利用模拟的地下水位线,综合运用多种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滑坡稳定计算参数的随机特征,又进一步对滑坡破坏概率进行了分析,利用Monte-Carlo模型模拟计算得到滑坡的破坏概率。由此综合评判滑坡在不同库水位条件下的稳定性。最后,将正交设计与SPSS统计软件的方差分析模块相结合,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指导滑坡的实际治理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甘肃舟曲江顶崖滑坡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是一类受工程地质条件、降水或地震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滑坡类型,研究其滑坡成因及治理方法对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舟曲县江顶崖滑坡为例,通过历史资料调研和现场地质勘察、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该滑坡的成因和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该滑坡的地形地貌、松散的岩土体是引发滑坡的内在因素,而连续降雨以及江水对滑坡前缘冲刷是滑坡失稳的外在因素。在对滑坡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抗滑桩护壁结构、率先应用装配式框架支护,结合坡面裂缝整治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该滑坡的变形。该滑坡的综合治理措施可为类似的高大边坡工程以及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类软土滑坡滑动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类软土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软土,它与一般沉积软土比较,在形成原因、分布范围、物质组成等其他特性上有区别;由其构成的类软土滑坡则具有普通滑坡不具有的特征。以京珠高速粤南段K108类滑坡为例,介绍了滑坡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应用位移监测方法查明滑坡有五层滑动带,滑面成近于圆弧形的勺形,并对滑坡的产生原因及滑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降雨和边坡的开挖是导致滑坡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考察,获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崩滑的空间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崩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震触发崩滑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5 154个崩滑群,覆盖总面积1 139 km2;(2)崩滑沿北川—映秀发震断层的两侧(断层上盘区占90%),呈北东向宽度不一的条带状分布;(3)Ⅺ和Ⅹ烈度区崩滑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3.2%,Ⅷ度及以下烈度区崩滑面积比例较小;(4)崩滑发育及空间分布不仅受控于发震断层的活动,断层上下盘效应、地形放大效应等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崩滑与其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表明:(1)到北川—映秀发震断层距离因子和到震中距离因子的偏回归系数远大于其他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北川—映秀断层发震活动是控制崩滑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2)岩性软硬程度对崩滑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3)地形坡度、高程、坡度变率、多年累积降雨、人工修路及植被覆盖对崩滑的发育产生影响。地形高程因子对崩滑空间分布的影响大于坡度、坡度变率因子的影响。人工道路、多年降雨及植被覆盖对地震崩滑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