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冷冬灵 《铀矿地质》2000,16(2):110-114
本文根据工作区辉绿岩脉剩余磁化强度高和受断裂构造破碎后磁性减弱的特征 ,论证了构造破碎地段辉绿岩脉磁异常正、负峰值之比值减小的必然性 ,据此在区内应用磁法寻找与辉绿岩相交的断裂构造带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面高精度磁法在新疆哈密地区磁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建新 《地质与勘探》2011,47(3):432-438
利用地面CZM-3质子磁力仪,对新疆哈密某地区进行了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在此基础上,着重阐释哈密某地区磁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编制出这一地区成矿构造地质图.根据磁铁矿与辉绿岩脉的关系,都具有磁性的特点,进行间接找矿.辉绿岩属于基性岩,具有强磁性,这与磁铁矿相同,单一的磁法原本不能解决问题,但从地质上考虑磁铁矿与辉绿岩...  相似文献   

3.
赣南黄沙矿区是一个有较大找矿远景的花岗岩型铀矿区。矿区内辉绿岩脉发育,呈NW向似帚状分布,部分辉绿岩脉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形态,其中取于良伞寨矿床坑道中的辉绿岩样品,测得Ar-Ar年龄140Ma左右,该年龄明显早于黄沙矿区铀成矿年龄。黄沙矿区辉绿岩与铀矿化没有时间上的关联,但有较密切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型式,一是铀矿化直接产于辉绿岩脉内部,受辉绿岩内部碎裂蚀变带控制,二是铀矿化产于辉绿岩脉的外侧,或其走向延伸方向,受辉绿岩之围岩花岗岩中的碎裂蚀变带控制,三是铀矿化产于辉绿岩与硅化带的复合地带,受发育于辉绿岩中的规模不一的硅化带控制。辉绿岩之所以与铀矿化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主要是因为辉绿岩可为铀成矿提供一个有利于铀沉淀富集的物理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青井地区位于龙首山成矿带西段,近年在该区上侏罗统砾岩中新发现钍铀混合型矿化,矿化在空间上与辉绿岩脉关系密切,沿不同辉绿岩脉发育有不同的蚀变组合和矿化。文章通过对辉绿岩脉的系统研究,认为辉绿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是产于板内构造环境下的具有碱性玄武岩特征的基性岩脉,上侵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混染,同化部分围岩成分,具有较高的U、Th含量。其侵入时代与钍铀矿成矿年龄相差较远,二者在成因上并无关联,但在空间上钍铀矿化明显受到辉绿岩脉的控制,Ⅰ号和Ⅱ号辉绿岩脉夹持区为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其间所有砾岩均呈紫红色,发育强烈的碱交代热液蚀变组合,Th、U明显富集;在Ⅱ号和Ⅲ号辉绿岩脉之间为灰白色砾岩,发育强碳酸盐化蚀变,Th、U含量明显低于原岩,砾岩中的Th、U被活化迁移;Ⅲ号辉绿岩脉以北则为肉红色砾岩,几乎不发育蚀变。  相似文献   

5.
以分布于攀枝花大田地区侵入于混合岩中的辉绿岩脉和花岗质岩脉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方向的辉绿岩脉和花岗质岩脉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探讨它们形成地质背景、时代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方向辉绿岩脉的年龄集中在770~780 Ma之间,花岗质岩脉的年龄集中在760~770 Ma之间;(2)在时空上,辉绿岩脉和花岗岩脉具有双峰式岩浆活动的特点,应是Rodinia大陆裂解过程中岩浆上侵的产物;(3)岩脉的形成时代限制了研究区混合岩的形成下限,即大田地区的混合岩的形成时代早于780 Ma;(4)大田地区辉绿岩脉/花岗质岩脉与构造蚀变带中的花岗质及长英质脉体的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大田地区505铀矿的形成时代和产出的空间位置,认为攀枝花大田地区铀矿的形成与导致辉绿岩脉和花岗质岩脉形成的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提供了热源和流体来源。研究成果为该区铀矿成矿规律的探究及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东胜工区进行土壤的磁性调查,研究土壤磁性与铀矿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磁异常与铀矿有相当的相关性。利用土壤磁化率和次生剩磁能较好地确定铀矿化带的位置的土壤磁性勘探方法,对铀矿找矿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茶陵-永兴盆地南缘的航磁(△T)异常进行了研究。铀矿区内航磁异常的解释结果与已知铀矿体的对比表明航磁异常与铀矿化有关。据此推测,与已知矿区类似的其它航磁异常也都可能反映了不同规模的隐伏铀矿化。磁性矿物的相对富集区可能代表着铀沉积的理想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天山是中国重要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磁海大型铁矿床位于该成矿带南缘的北山裂谷带内。铁矿体赋存于早期辉绿岩和矽卡岩中,呈透镜状、脉状近平行排列,后期辉绿岩脉穿切早期辉绿岩和矿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早期辉绿岩和成矿期后辉绿岩脉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锆石LA-MC-ICP MS U-Pb测年结果表明,赋矿辉绿岩的形成时代为(286.5±1.8)Ma和(284.8±1.3)Ma,辉绿岩脉形成于(275.8±2.2)Ma,由此限定磁海铁矿床的形成年龄在286~275 Ma,属于早二叠世成矿。结合区域岩浆和构造活动研究成果认为,磁海铁矿床成矿作用与东天山地区早二叠世大规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黄沙铀矿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青嶂山复式岩体中南部。矿区发育NE向、EW向与NW向3组断裂构造带及NW向辉绿岩脉,铀矿化产于构造带与辉绿岩脉重接、斜接与反接复合部位,该部位是"交点型"铀矿化赋存的有利场所。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此外,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黄沙铀矿区"交点"型铀矿化与下庄矿田类似,且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赣南黄沙铀矿区内发育的辉绿岩脉与铀矿化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但其岩石成因研究薄弱,影响了对铀成矿过程的认识.对辉绿岩进行了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具有贫硅、贫碱、贫镁、Na2O>K2O、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2.81~2.97)、弱E...  相似文献   

11.
康滇地轴混合岩型铀成矿与混合岩化、构造以及脉岩的关系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大田地区分布的混合岩、长英质脉岩(构造蚀变带内)以及辉绿岩/花岗质脉岩,尤其是富含石墨矿物的石英片岩的年代学特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研究对象。在结合研究团队前期年代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大田地区辉绿岩/花岗质脉岩、富石墨石英片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并获得以下认识:(1)大田地区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840~860 Ma,其原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2)晶质铀矿形成年龄约为775 Ma,与混合岩化作用并无直接的关系,其形成年代与辉绿岩/花岗质脉岩、构造蚀变带内脉岩形成年代较为接近,表明可能为一期产物;(3)锆石中U含量结果分析表明U元素在混合岩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富集现象,表明混合岩是最可能的铀源之一;(4)粗粒晶质铀矿的形成与Rodinia大陆的裂解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期间断裂活动和脉岩活动提供了成矿热源、流体以及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12.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建立的铀矿床类型,是我国四大铀矿工业类型之一。桂西地区是我国华南地区一个重要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产出区域,包括大新(373)铀矿床等多个典型铀矿床(点)。研究辉绿岩与矿床成因的联系,对重新认识矿床成因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桂西大新-钦甲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和辉绿岩脉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辉绿岩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中锆石的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辉绿岩的成岩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间的关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Rb、U、Th、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含量都高于MORB值,高场强元素Ta、Nb、Zr、Hf等均相对于MORB有所富集,而HREE元素中等亏损,表明本区辉绿岩属于富集地幔特征的板内碱性玄武岩系列(WPB),属于华南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导致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铁镁质岩浆发生侵位的产物。辉绿岩脉3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86. 7±0. 9Ma、89. 05±0. 96Ma、91. 6±8. 3Ma,表明形成于晚白垩纪早期,与华南地区与中基性岩脉有关的铀矿床成矿时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也与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基性岩脉时代一致,对应于华南白垩纪构造应力场中四次重要的拉张活动时代中的一期。辉绿岩脉锆石特征指示了辉绿岩成岩过程对矿源层中铀的活化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及成岩与成矿之间的热动力联系;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矿床成矿年龄和辉绿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铀矿床具有多期成矿特点,即"沉积期铀预富集、辉绿岩作用下二次预富集、后期热液再次富集成矿",可能是该类型矿床成矿作用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诸广—贵东地区作为华南热液型铀矿最为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大型矿集区,区内发育了大量与铀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为了厘定区内基性岩年代学数据,更好地约束铀成矿时限,以诸广中段鹿井地区辉绿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绿岩全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171.7±1.6)、(169.1±3.8)Ma,反映鹿井地区在中侏罗世(约170 Ma)发生了一次岩石圈伸展裂解作用。诸广—贵东地区至少存在200、170、140、105和90 Ma 5期基性岩浆活动,195、165、125、90、75和55 Ma 6期铀成矿事件,成矿热液往往紧随每次区域性玄武岩事件之后(5~20 Ma),铀成矿与以辉绿岩墙为代表的区域玄武岩事件有紧密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辉绿岩脉与成矿构造上的关联性以及来源于地幔的深部岩浆浅部表现形式的成因特点,决定了其可以为铀成矿提供一定的挥发分(矿化剂)和后期铀沉淀富集场所,提高成矿热液对铀的携带能力,进而促进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宇  赵如意  王刚  聂利 《地质与资源》2017,26(5):505-514
辉绿岩脉在南方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周边也有产出.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芨岭铀矿床外围的辉绿岩是由碱性玄武岩浆上侵形成的,具有富铝(15.97%~19.21%)、高碱(4.36%~6.89%)、中钛(1.18%~2.02%)的特征,弱铕负异常(δEu=0.65~0.86),轻稀土元素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较弱.相对富集LILE (Rb、Ba)和不相容元素(Th、U),亏损HFSE (Nb、Ta、Hf、Ti).辉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5 Ma,形成于奥陶纪早期.MgO含量(3.79%~8.22%)和Mg#值(42.4~66.5)均有较大的变化.岩浆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分离结晶后上侵定位.辉绿岩脉的产出标志着祁连山-龙首山早古生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的开始,上涌地幔对酸性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碱性岩和钠交代型铀矿化出现带来了大量的热能.  相似文献   

15.
The mafic dykes in Wadi Mandar-Wadi Um Adawi area are as follows: (1)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 (i.e., kersantite and spessartite), (2) diabase, and (3) alkaline lamprophyre (i.e., camptonite). The field relations reveal that the emplacement of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s preceded the diabase dykes, while alkaline lamprophyres emplaced later than the diabase dykes. Calc-alkaline are basaltic andesite, basaltic trachyandesite to basalt, while the diabase dykes and alkaline lamprophyres are basaltic in composition. These dykes are characterized by metaluminous character.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s and diabase dykes show transitional affinity from calc-alkaline to alkaline, while the alkaline lamprophyres exhibit more strong alkaline character. The mafic dykes were crystallized under temperature 1100–1150 °C and pressure 3–5 kbars in a high oxygen fugacity conditions. Fe-Ti oxides in the dykes are represented by ilmenite and Ti-magnetite. The chemistry of the sulfides hosted in those mafic dykes suggests a magmatic-hydrothermal origin for these minerals.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in these dykes excludes the derivation of diabase or alkaline lamprophyre either by partial melting or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from calc-alkaline lamprophyre. The parental magmatic sources of the studied dykes were generated from crustal material with addition of mantle-derived melt during the post-collisional stage. The mafic dykes in Wadi Mandar-Wadi Um Adawi area were generated from different magmatic sources by partial melting and subsequen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 addition, the crustal contamination/assimilation process ha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magmatic evolution of diabase and alkaline lamprophyre dykes.  相似文献   

16.
作为蛇绿岩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席状岩墙杂岩(Sheeted dyke complex)近来在北祁连山中段肃南县大岔大坂北坡的早中奥陶世蛇绿岩中被发现。这一发现对于祁连山早古生代蛇绿岩来说尚属首次,而且对于研究蛇绿岩的发展演化及探讨奥陶纪时洋底扩张都有重要意义。席状岩墙杂岩由一系列具单向冷凝边的辉绿岩墙组成,以一墙挨一墙的形式产出,岩墙间无任何填充物。席状岩墙杂岩在矿物组合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甚至金属硫化物矿化作用方面都有类似之处。这些证据表明席状岩墙杂岩是连通其下岩浆房与其上枕状熔岩的通道。席状岩墙的单向冷凝边为岩浆上升方式和扩张洋脊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根据Zr/Y—Zr关系图式,得出该区洋脊的扩张速率大约为2cm/a。  相似文献   

17.
在冈瓦纳大陆裂解的同时及其后,出现了岩浆作用过程,它影响到远离安第斯山链的南美地台的大部分。这个岩浆作用过程构成了几种类型的记录:(1)拉斑玄武质侵入岩和喷出岩,如沉积盆地中的熔岩流、岩床、岩墙和基底中的岩墙。最大活动强度出现于中侏罗世至前阿普第阶早白垩世。在大陆的北部,出现局部的二叠—三叠纪拉斑玄武质岩墙。(2)碱性和过碱性镁铁质至长英质岩浆活动和共生的碳酸盐岩,它们出现于巴西Serra do Mar、巴拉那盆地周边以及在亚马孙地盾周边和玻利维亚,呈孤立的小面积出现,时代上大部分属后阿尔必阶。由于此期岩浆作用发生于南美和非洲移开之时,所以一直延续至中新世。少量的侵入岩是与侏罗纪—始自垩纪火山活动同时的。(3)在前寒武纪末期结束造山作用的地区以及在时代为中元古代的巴西克拉通区,已找到了几个金伯利岩体,少量的同位素资料指出其年龄属中生代。 地质构造影响了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玄武质熔岩流和岩床在克拉通内盆地中下沉较大的内部更常见,厚度也较大。许多前寒武纪断裂受到辉绿岩墙的影响,这些岩墙可以构成岩墙群。其它岩墙明显与古老断裂无关,但是它们位于大陆分离过程中遭受张应力的地区。巴拉那盆地周边的碱性岩浆作用通常受穹窿和断开的单褶的控制。相似的机制——也发现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伊通断裂韧性剪切变形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郯庐断裂北段主干断裂的佳木斯-伊通断裂(简称佳-伊断裂),其最早开始活动的时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为了更好确定其活动时代,对佳-伊断裂昌图段南城水库附近的韧性剪切带展开了详细研究。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特征显示,剪切带糜棱面理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其上发育北东方向的缓倾拉伸线理,指示该剪切带为逆冲-走滑韧性剪切特征。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剪切带中糜棱花岗岩形成在174~173 Ma,该糜棱岩带被后期未变形辉绿岩脉侵入,辉绿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64 Ma,从而限定该期次韧性变形发生在174~164 Ma之间的中侏罗晚期。取自剪切带糜棱花岗岩内的变形黑云母40Ar/39Ar测试结果表明,糜棱花岗岩在187~166 Ma左右受到了显著的热事件的扰动。这些证据证明,佳-伊断裂在中侏罗晚期发生过显著的左行走滑韧性剪切,结合对东北地区火成岩研究成果的分析,佳-伊断裂中侏罗晚期的韧性变形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有关,该时期侵位的岩浆活动开始显著受到俯冲引发的挤压应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龙源坝复式杂岩体中南部.侏罗-白垩纪(燕山期),区域构造应力环境由挤压造山演变为陆壳伸展,伴随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铀成矿作用.区内发育NE、近E-W、NW向3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主控矿因素,限制了区内燕山晚期花岗质岩浆的侵入形态,及铀矿床、铀矿(化)点和异常点(带)的空间分布.NW、NWW向张性断裂多被燕山晚期中基性脉岩充填,呈成群成组的斜列式等间距展布,岩性为辉绿岩和斜闪煌斑岩.中基性脉岩与灰白-灰黑色微晶石英脉或浅红褐色-杂色硅化带/硅化破碎带的重接、斜接、反接复合部位是“交点型”铀矿化赋存的有利场所.矿化或近矿部位的中基性脉岩多褪色为黄褐色-灰白色,发育硅化、赤铁矿化、水云母化、褐铁矿化,可见黄铁矿、方铅矿、铜铀云母、钙铀云母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交点型”铀成矿地质条件,铀资源找矿潜力良好,铀矿化与中基性脉岩具密切的空间和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小水铀矿床为例,探讨了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小水"交点型"铀矿床矿石主要由沥青铀矿、方解石和萤石等矿物组成,方解石产于矿脉两壁,萤石和沥青铀矿沉淀于矿脉中间部位;(2)沥青铀矿年龄为71.8~75.2 Ma,与围岩基性脉岩(120~100Ma)之间存在较大的矿岩时差;(3)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δD为-124.44‰~-97.08‰,δ18OSMON为7.40‰~11.02‰,具有幔源同位素组成特征;(4)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矿石与辉绿岩表现出相似性,与下庄花岗岩则具有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下庄矿田小水"交点型"铀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矿化剂来自地幔,铀源可能直接来自与辉绿岩具有相似源区性质的富集地幔;推测铀的沉淀成矿与富含CO2、F、H2S、U等组分的超临界态成矿流体在临界点附近发生沸腾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