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潜孔锤钻进是以压缩空气代替传统的泥浆作为循环介质,解决了煤田火区勘察钻孔中高温水爆、烧变岩疏松裂隙发育、不稳定易坍塌的问题、突破了坚硬岩层硬钻探效率低的难题。分析了煤田火区与工程勘察的工程特点,给出了用潜孔锤钻进的钻井参数,对钻探工艺和效益进行了评价,同时对煤田火区潜孔锤钻探和常规的泥浆或清水钻探的时效与费用进行了对比。从对比结果来看,潜孔锤钻探具有设备简便,油料消耗少,用人少,时效高,经济效益明显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西北中高山缺水地区勘查钻孔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衢州—窑上高速公路D、E合同段综合物探应用为例,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探地雷达等工作原理和方法,总结了综合物探在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包括岩性、构造、岩溶等方面地球物理探测的应用成果,从而说明在高速公路路线勘察及施工过程中,物探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陕北煤田火区磁探工作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陕北侏罗纪煤田火区磁法工作实例,阐述了火区磁法勘探的方法及地质效果.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特点是地层倾角平缓,煤层上覆岩石中一般都含有大量的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煤层自燃后,烧变岩磁性较强,实测曲线形态复杂,规律性较差.文章通过对已知露头剖面、钻探剖面上 T异常曲线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政测曲线特征点解释了煤层火区边界位置.经钻探证实,对火区边界位置的控制精度较高,地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磁法探测煤层自燃火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有些煤田煤层自燃问题严重。长期以来多用钻探方法圈定燃烧边界。这种方法工程量大,费用昂贵。我们从1961年开始,在新、甘、宁三区(省)近二十多个井田试验采用磁法和自然电场法探测火区,效果较好。本文仅介绍磁法探火区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综合物探手段在煤田灭火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煤田火区最严重的地区,每年烧掉煤炭资源1003万t、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新疆综合地质勘查队利用综合物探手段,对煤田火烧区进行勘探,探明火区内的地质构造、火区范围及燃烧深度,为煤田开灭火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物探技术在煤田火区探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煤矿自燃火灾的火源隐蔽,给灭火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控制煤田自燃火灾的关键是准确探测火区范围及燃烧中心,为灭火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物探方法进行火区探测,不仅速度快,而且还能够确定火区燃烧中心位置。钻探验证结果表明,依靠磁法确定火区着火点深度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8.
多源遥感技术在汝箕沟煤田火区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卫星图像和高光谱分辨率的OMIS Ⅰ航空高光谱图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细分光谱仪、红外测温计等地面遥感技术,对宁夏汝箕沟煤田的煤火现状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及动态监测,查明了煤田煤火的范围、强度,分析了不同时期煤田火区的变化规律,评价了火区治理效果并对后续灭火工作提出建议,为火区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羊草沟煤田距长春市仅20km,交通方便。近年来,在该区开展煤田测井工作时,采用伽玛伽玛法(FGG)、视电阻率(电位)法(DZW)及自然伽玛法(FG)相互配合,在校正钻探剖面、确定煤层的深度及厚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85-489
方法实验发现南江尖山石墨矿勘探运用物探激电中梯采不到有效数据,后采取自然电位法进行面积工作,异常反应明显;攀枝花新民石墨矿实验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取得效果,开展了自然电位法与激电中梯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找矿实践,利用小比例尺的自然电位测量圈定异常靶区,再以激电中梯对异常靶区进行验证确认,极大地提高了物探准确率及工作效率。两个不同地区的石墨矿勘探结果表明,自然电位法这种古老简单的物探方法对某些区域的晶质石墨矿勘探效果显著,对四川南江地区、攀枝花地区的同类型晶质石墨矿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梅洲木鱼湖断裂位于湘潭城区,要查明其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勘探干扰因素多,施工条件不好。调查中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勘探,并通过开挖等方式进行验证,3种物探方法各有特点:天然电场选频法仪器轻便、勘探线布置灵活,干扰因素较少,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利用其动态信息确定断层平面位置准确;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结果比较直观,特别是对断层性质的确定形象,但勘探布极的工作量较大,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城区很多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地质雷达勘探成果形象直观,但设备成本高,勘探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大,勘探深度有限,一般对表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德尔尼钴铜矿床主要矿石为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上世纪60年代通过在矿区和外围投入11∶0000面积性自电、磁法测网,圈定自电异常28处,其中确定为矿致异常的14处,自电方法在德尔尼铜钴矿勘探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利用这种找矿模式,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矿区外围找矿尚无突破性进展,这就需要对勘查方法进行比较与优选。本文通过对前人在矿区进行的物探方法加以比较,设计地电模型,进行瞬变电磁方法模拟计算,分析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矿体的有效性并在已知矿区进行的瞬变电磁剖面试验中获得成功,试验方法效果好,可以用于进一步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13.
张贵宾  齐剑玲 《地球科学》1996,21(3):341-344
当利用自然电位法(SP法)在火山岩地区勘探地下水时,发现负的自电异常大小与地下非饱和区厚度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从理论上对该经验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这一水文地质问题的自电测量解释方法,最后给出法国中央高原LaChainedesPuys地区的勘探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吊舱式直升机航空电磁技术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吊舱式直升机频率域电磁、磁综合系统(以下简称“吊舱系统”)采用新型的宽带技术,数字化程度较高,系统较为灵活,尤其适合于地形较为复杂地区的矿产和水工环勘查工作。但由于吊舱系统在复杂山区飞行难度大,且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通过选择3个测区的吊舱系统试生产工作,在测量方法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解释方面,以及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查、地下煤火勘查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解决了航空电磁方法探测地下煤火区的电性结构特征问题,以及航空电磁方法直接寻找良导矿体的关键问题,弥补了航磁间接寻找多金属矿的不足,并取得了明显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水流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充电法需要充电点,但对已知进口或出口的浅埋藏地下水流通道,追踪其走向,该法具有简单、直观、快速的优点.自然电位法对隐伏的地下流体表现突出,但干扰异常多,不易分辨.充电法和自然电位法均可对异常进行定性判断,但不能很好确定地下水流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密度电法可获得近地表较为精细的空间电性分布.对断层控制下形成的地下水流通道,宜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当场地受限,探测深度大,需要精细探测时,可采用跨孔电磁波透视.但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跨孔电磁波透视法不能对异常进行定性判断.结合探测实例,考虑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探测成本,对如何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法来探测地下水流通道,确定异常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详细讨论了其自然电场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数学计算模型,并对常见形态矿体的自然电位异常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曲线特征,讨论了自然电位异常地形校正方法,并给出了一种斜坡地形条件下的自然电位模拟曲线。最后,以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application of SP, resistivity and mise-a-la-masse method in Khenadarreh (Arak, Iran) graphite deposit exploration. Mise-a-la-masse method is one of the ma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used to investigate conductive bodies with outcrops on the surface or in exploratory pits. By integrating mise-a-la-masse results with other geoelectrical methods, such as self-potential and resistivity surveys, useful results can be acquired. Powerful survey design,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s can make geoelectrical surveying results more reliable. Here, we applied integrated geoelectrical methods to explore the Khenadarreh-bala graphite deposit in the Sarband region of the Markazi province, Iran. We present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ing mise-a-la-masse data, which corrects for the effect of distance from the current electrode in the conductive body. After correction, the residual potential values corresponded with the SP results and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pseudosections. The geophysical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drill hole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