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卫 《地理教学》2014,(21):61-61
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在"走近国家"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喜欢"不走寻常路":没用"案例式教学",而是用了"拆笔画学地理"的方法进行的,这种独特教学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拆笔画学地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这个国家名字的笔画拆开,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某项地理特征:或某条山脉、或某条河流,也有可能是某条重要的经纬线……下面以"法国"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胡祝娟 《地理教学》2014,(14):58-60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Google Earth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它给地理教学与信息整合带来了新的思路。美国可汗学院在全球掀起的在线学习的浪潮也让我们不由地卷进了微视频制作的大军。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把Google Earth及微视频开发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呢?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制作的微视频"初识经纬线"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刘琴 《地理教学》2012,(12):46-48
追求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本身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以支持,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师生收获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地理概念教学的一些经验;在分析地理概念类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实施教学;在充分利用直观素材的基础上,注意用"同化"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把学、教、考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在小范围内适当改革地理考试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熟悉地理概念名称。  相似文献   

5.
"教育即生活",地理教育要生活化,地理教学要生活化,地理学习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要生活化,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巩固练习、地理评价等都需要尽可能生活化。地理考试作为地理评价的重要的形式之一,当然也要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地理考试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新课改一年来,老师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地理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应“关注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考试“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标准,比如要求实施自主学习以利于学生完成学校学习后的学习;时代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表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高中地理课堂开设学生讲坛的价值1.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准备讲坛  相似文献   

8.
正什么是"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的"过程"是指学生感知、构建、生成的学习过程,学生被动的接受记忆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过程";"方法"是指学习一定知识所运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如地理实验的方法、地理调查的方法、地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同时,"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整体架构高三地理学习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应对高考(或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从要素、区域、时间、目标四个客观维度以及能力与方法一个主观维度来建立高三地理学习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该框架,分析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试题在不同维度上的典型特征,并从学习目标、计划、过程、成果方面有针对性地探讨高三地理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周建芳 《地理教学》2010,(17):36-37
“地理能力”是指地理“学习活动”中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习活动”是指学生经历认识地理事物和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方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地理能力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有哪些学习活动,就应有哪些相应的能力。根据地理教学中各种地理学习活动的内容,地理能力大致由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特殊地理能力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优化地理课效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形成学生学习心理定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力求联系地方实际,贴近生活、适当的地理游戏和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直观教具,创设情景,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建芳 《地理教学》2009,(10):42-43
学生学习“认识方法”,实质上就是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就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也是学生从中发展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认识方法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时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直接决定着学生认识活动的水平与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春霞 《地理教学》2014,(15):33-37
一、地理课堂中"点·线·面"的内涵 "连点成线,以线构面"是以运动、变化、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的感性而生动的描述。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借助于动态的描述与辩证的思维方法建构"点·线·面"。地理课堂中的"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以及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5.
金春 《地理教学》2011,(21):42-4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征的内在体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是区际联系的主要体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汪卫通 《地理教学》2012,(4):42-44,17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中包括必备的地理知识和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蕴涵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特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对于地理教学而言,鉴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教师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相似文献   

17.
梁细家 《地理教学》2014,(14):52-53
一堂完美的课,犹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序曲"——引人入胜的"开讲",还应有"终曲"——淋漓酣畅的"收尾"。从表面上看,结课是课堂教学的终结,但从本质上看,它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升华和延伸,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地理课堂的结课方式与方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跨学科主题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以探寻湿地保护措施为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语文、生物、历史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并鼓励其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徐毅 《地理教学》2015,(6):43-44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的抽象与概括,是地理知识系统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只有理解掌握了地理概念,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地理思维和学科素养。因此,如何深化地理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现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有如下要求:"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目前,地理探究学习已在新课程推进中得到积极的推广与应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探究学习泛化”的现象(即在地理探究学习应用中未能充分考虑学校条件、教师素质、教学内容、学生能力、教学时间等制约因素)。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地理探究学习的主旨。实际上,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应范围,探究学习更是如此,并不是所有地理课程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学习。我们认为,适宜探究学习的地理课程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