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实验室测量是除原位(in situ)测量之外最直接的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方法。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利用声波参数仪准确测量海底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对建立海洋地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RS- ST01C型数字超声测试仪在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规范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实验室测量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海三海区海底沉积物物理性质及声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海底是影响海洋声场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了解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以及它与声学参数的关系,对于海洋声场分析,声纳作用距离的预报,水声设备在海洋中检测和应用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出于实用的需要,我们曾于夏季在二十天时间内对南海三个海区水声环境场进行考察,其中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特性和声学特性是主要内容之一。分别标称为Ⅰ、Ⅱ、Ⅲ的三个海区同在一个海域,都处于纬度18°40N'上下,距离海岸Ⅰ海区约5n mile,Ⅱ海区50n mile,Ⅲ海区110n mile左右,考察范围,每个海区约200  相似文献   

3.
水声学     
声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声波在水下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用以解决与水下目标探测和信息传输过程有关的声学问题。水声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型水声换能器;水中非线性声学;水声场的时空结构(如信号场的相关、简正波场的分离和应用、数值声场预报和信道匹配等);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如最佳时空处理、水声信号的参量估计等);海洋中的噪声和混响背景、散射和起伏,目标反射和舰船辐射噪声;海洋媒质的声学特性(如沉积层和海底、海面、内波及湍流的声学特性)等水声学  相似文献   

4.
赵先龙  孙磊  王川 《海洋测绘》2009,29(2):67-69
水声环境包括海洋中影响声信号传播的各种参数,传统上,这些参数的测量都是由从事水声及其设备研究的专业人员进行,而且需要许多实验室测量仪器,所以,一直被称为水声实验。就如何将海洋水声参数的测量工程化,实现多航次、大面积的高效率水声调查,对信号获取方法、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在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研制中,对提出的联合时频分析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浅海沉积声学原位探测系统研制及深海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等声学特性参数是影响水下声场空间结构、水声通讯、水声设备使用性能、海底目标探测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最新研制的浅海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并对系统在黄海和南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调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系统在满足深海应用方面的功能拓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莫杰 《海洋信息》2000,(4):28-29
21世纪,人类将利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调查船和水声技术,对海洋从高空-海面-海底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观测和监测。90年代以来,世界发射海洋卫星已达10多颗。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合作攻关计划——“了解我们的星球”,预计在2000年~2001年还将发射10来颗与海洋有关的卫星。  相似文献   

7.
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当今海底地质勘查现代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海底地形测深系统,海洋水声,声层析技术,海底取样技术,深潜器技术和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测技术等,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海洋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主题研究,研制和开发取得的一系列高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8.
水声技术     
利用声波对水中、海底以及海底以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跟踪、识别以及水下通讯、导航等的方法与技术。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型客轮沉没事件,促进了近代水声技术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回声定位声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水声技术有较大发展,改进了声呐设备,且出现了声制导鱼雷和音响水雷。50年代以后,潜艇活动能力的增强与核潜艇的出现,水声物理研究和信息论研究的进展以及无线电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换能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进步,对水声技术的发展有很大促进。目前水声技术除有广泛的军事用途以外,还用于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及其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海洋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是近二、三十年间由于以下各方面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由于回声测深仪在航海和海洋调查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不断有人尝试从回声测深记录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亦即希望遍及世界海洋底部的大量回声测深结果不仅提供单一的海洋水深读数,而且能附带地给出有关底质类型及其分布范围、海底浅层物质的结构和层理等资料。这对军事部门和海洋研究者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回声测深记录曲线的灰度进行分析和判读,似乎能解决前一个要求,即确定底质的类型和分布。旁测声纳的发明和投入使用,更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给以新的有力推动。 (二)水声学特别是浅海水声设备作用距离的研究表明,在基本相同的水文条件下,不同底质的海区可能使传播条件出现重大差异,因而引起了水声学家们对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的注意。实践表明,海底沉积物的性质对海洋中声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一系列特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水声学的许多问题不能脱离海底这个下部边界的条件而取得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水路部海洋研究室调整后以新的阵容开展工作已近一年,本年度他们担任的课题约有30项,内容涉及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地质学、地形学、海底物理、大地测量等。其课题有:“通过精密海底调查检测海底变化的方法研究”、“关于日本海东部边缘地震发生与可能性的综合研究”、“水声测距仪的开发”、“利用卫星开展的大地测量的研究”、“ADCP(多普勒声纳测流仪)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内湾水流的数字模拟程序的调试”等等。本文主要对“水声测距仪的开发”、“ADCP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两部分加以详述。  相似文献   

11.
将海洋模式与声传播模型结合在一起,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机的全球海洋声学预报系统FIO-GOAFS,该系统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全球0.1°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为基础,利用海洋模式预报的温、盐、深参数计算声速剖面,并对声速剖面进行水声环境特征诊断,之后将海洋模式与水下声场传播模型协同连接,结合地声模型(海底地形和底质参数),实现了全球海域的水声环境特征诊断及水下声场及相关结果的预报。海洋模型提供水下声学预报所需的水体声速、海浪波高等参数,地声模型提供海底地形、底质声速、密度以及衰减等参数,通过调用海洋-声学连接模块提取声传播路径的地形及海洋环境参数剖面,实现海洋模型和声学模型的有效连接。全球海洋声学预报系统在高性能计算机上并行实现,主要包括声场计算中的频点、方位角并行以及声学预报时针对地理空间区域的并行。最后,利用该系统预报并分析了全球海域的水声环境特性及声呐作用距离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为现代声呐的设计、操作和水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在海洋二所揭牌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于1998年10月9日在海洋二所举行。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倪岳峰、杭州市副市长丁德明,以及浙江省科委、水产厅、省海洋局、杭州市科委和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莅临祝贺。二所副所长王康善主持。所长苏纪兰院士致欢迎词后,国家海洋局、杭州市及省有关部门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重点实验室主任金翔龙院士向到会嘉宾作了重点实  相似文献   

13.
《海洋工程》2008,26(3)
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成立于1987年,现总人数36人,包括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 在朱维庆研究员领导下取得了多项成果:1.高分辨率海底成像技术,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测量海底微地形地貌,已形成深水和浅水系列。2.声学测速技术,大深度声相关计程仪和声相关海流剖面仪适用于深水远程导航系统和深水流场测量,我国是掌握了此项技术的世界上少数国家之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声多普勒海流剖面仪和声多普勒计程仪,已成功地应用到各个方面。3.水声通信技术,独立提出了性能优良的水声相干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序言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填海造陆、港口建设、海底管线等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频发。为了保护海洋地质环境与工程活动安全,迫切需要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勘察与评价。海洋工程地质,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海洋工程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海底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海洋动力地质作用、海洋地质灾害过程机理与预测防控、现场与实验室的勘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海底表层沉积物具有多相、多颗粒、多形态的组成结构,导致其声学特性复杂多样。通过分析压缩波速度和切变波速度特性的研究现状,指出有待于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海底沉积层声速特性研究基础上,提出采取系统、可控的实验测量手段解决当前测量存在的4点问题。综合分析了压缩波速度和切变波速度存在的统计回归关系和理论分析关系,探讨了当前地声反演、采样样品声学测量、原位声学测量3种方法存在的测量尺度、测量频率、测量状态等的差异,探讨建立不同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统一性解释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海底表层沉积物真实的声速特性。最后,从实验室声学测量、物理力学参数测量、流固耦合特性分析、原位测量及海底监测、采样测量与原位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校正、海底大纵深声学测量6个方面提出技术需求,为提高声学探测海洋和海底的精度服务,推动海洋声学探测和海洋工程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以多波束系统追踪海洋内波的实施方法,通过多波束系统以预定水声节点观测的海底地貌变化,追踪海洋内波引起的等温面和等密度面的相应变化,达成海洋内波的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以多波束系统追踪海洋内波的实施方法,通过多波束系统以预定水声节点观测的海底地貌变化,追踪海洋内波引起的等温面和等密度面的相应变化,达成海洋内波的实时观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海洋物理学会为配合石油攻关,开展海洋油田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工作于1983年3月1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来自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石油部和地质矿产部等30个单位的5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中国科学员学部委员、声部研究所所长汪德昭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们指出:近几年来海底沉积层声学的研究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进展,这次召开海底沉积层声学讨论会,围绕着如何为海上石油开发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讨论,是很适宜的.会议组织了个几个学术报告,探讨了有关海底沉积层的声遥测识别,海底沉积物声学与力学特性的关系、非线性声学在海底探测中的应用、海洋声学仪器设备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并且交流了近几年对海底沉积层声速和衰减系数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测量结果.会议归纳了以下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59年我系成立后,首先筹建水声专业。该专业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实验室(包括“东方红”调查船水声实验室)及开出必要的课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合成孔径声纳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应用,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该技术在海底管道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国内外一些海域开展的探索性应用显示,该技术可以对海底管道的埋设状态及其周边海域地形地貌和其他小目标清晰成像,并且能够获得管道状态和位置等的细节信息。然而,鉴于海洋水声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SAS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信号处理方法、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