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以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结构为例,进行了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及振动特性识别研究。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对结构脉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及相应的阻尼比。各振型都具有较大幅值的楼层分别位于3、6和8层,据此设计并建成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分析台阵地震记录识别出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同时功率谱曲线显示,井下数据存在高频特性,初步判定其来自钢套管振动。开展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利用观测楼层上地震记录的卓越频率不断修正结构数值模型,直至结构反应与地震记录的频率值相符,且与脉动测试数据基本一致,相对位移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模型基础上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对位移记录基本吻合。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较好地实现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观测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观测柔度阵的结构参数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地震工程学中结构振动控制和抗震安全评价所涉及的结构识别问题,建立了基于观测柔度阵的结构参数识别模型和求解方法。由于参数识别的求解采用直接搜索的全局收敛算法,改善了参数识别的计算条件,程序实现简单。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能够得到稳定精确地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3.
震害资料显示,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以及工程结构破坏程度影响显著。为减少因场地效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需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场地土层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地震动评估偏差,为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选取并生成适当的地震动输入。随着强震动观测技术的逐渐发展,大量可靠的钻井台阵记录为地震过程中场地观测点的动力反应提供了直接数据。以美国加州地区La Cienega钻井台阵强震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互相关函数,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场地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Cyclic 1D为模拟平台,建立一维自由场地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钻井台阵地震动观测数据识别,得到场地平均剪切波速,能够反映该场地的动力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台阵地震动记录基本吻合,可为数值模型参数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甘肃文县获得的汶川地震强余震记录分析和FLAC3D软件模拟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地形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首先结合文县流动地震台强余震记录,分析了文县山包场地的地震动分布特征;其次对该山包进行了地形测量、地震勘探和土样采取,根据实测资料建立了FLAC3D三维场地数值模型,采用实际基岩记录输入,研究了山包不同部位地震动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数值计算与观测的结果在一定频段范围内有较好一致性;其时域峰值加速度放大比接近,反应谱谱比结果放大趋势一致,1 ~10Hz的地震动放大最明显;FLAC3D软件能够有效地模拟三维场地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5.
刘泉    李继龙    陶冬旺    马强    解全才    杨剑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81-188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常时和震时结构反应记录,是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和震害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019年,云南大理建设了一个由8个地震烈度仪测点组成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每台烈度仪内置一个3分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加速度计。通过标准振动台检测,确定台阵配备的烈度仪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和线性度误差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台阵于2021年5月获得了大理漾濞地震序列的多次结构地震反应记录,本文选取其中3次MS3.0~MS3.2级地震,分析了观测记录的加速度时程、傅里叶幅值谱和信噪比等数据,由结果可知:该台阵可较好地记录幅值≥0.5 cm/s2、频带1.0~39.0Hz的振动信号,对于近场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坝的强震观测是传感器测量的结构在地震激励下实际的振动反应。基于强震观测进行混凝土拱坝模态参数识别,可为结构的抗震分析、健康诊断和震损评估等提供基础。本文基于Pacoima拱坝的3次地震观测数据,分别采用"输入-输出"型和"仅考虑输出"型两类方法对大坝的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并对不同地震记录下,不同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同时,结合国内外不同学者通过数值计算、大坝原型动力试验和运行模态分析等方式得到的Pacoima拱坝模态参数识别的结果,分析了基于强震观测的模态识别结果与上述方式获得的模态参数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国内外强震动观测的研究现状和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研究情况。并对北京市人大办公楼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研究实例作了分析,该观测台阵在没有强震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有用的地震记录。文中对该台阵得到的两次地震记录分析、处理,结果的对比分析用于验证该结构反应观测台阵布设的合理性。最后阐述了该台阵布设的不足,针对不足给出几点结构反应观测台阵布设的合理建议,并展望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布设研究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数值模拟的影响.选择一栋具有地震观测记录的高层建筑(结构台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2009年姚安地震加速度记录,并假定了水平成层和有倾角成层的2种土介质模型.进行土-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有倾角成层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相比有明显的放大现象,在NS方向体现的更加明显。这说明,就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而言,土介质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进行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时.土层模型应尽可能与真实土层相符。否则其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强震观测的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灾减灾中心大楼是一栋高约40m,安装有强震观测系统的隔震大楼,目前该结构台阵已记录到30多次地震引起的大楼地震反应。本文利用具有强大非线性功能的ETABS软件建立大楼结构模型,同时考虑隔震结构的楼梯和填充墙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利用台阵记录验证大楼结构模型线弹性地震反应的可靠性,说明隔震大楼结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大楼的地震反应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大楼原型动力性能实验的实测参数,以大楼自由场地的三个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人,对大楼在中小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楼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考虑核电厂结构参数不确定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基于一次二阶矩法(First-Order Second-Moment, FOSM)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以核电结构中混凝土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拉强度为不确定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增量动力法计算核电厂模型在多条地震记录下不同峰值加速度的动力响应,同时基于FOSM得到参数不确定下的对数标准差,进而得到核电厂结构考虑参数不确定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对核电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未考虑参数不确定的地震易损性结果会低估结构的失效概率。该方法可为核电结构基于参数不确定下的易损性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A vast amount of earthquake response records of an observation tower are used together with microtremor data to investigat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soil-structur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separation of the soil from the structure occurs under large dynamic loads,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predominant frequency of the system. As a result of the decreasing of the soil support at the side walls of the foundation, the stress caused by the structural weight on the bottom soil increases during earthquakes. With regard to its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a linear sway-rocking model is applied for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soil-structure system. Alterations in the soil support as a result of soil non-linearity and separation of the structure from the soil are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recorded and simulated structural response. The influence of each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softening of the soil support is distinctly assessed.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ground velocity and the soil constants for earthquake excitations of different magnitud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巢湖皖14井高精度水温观测环境及数字化改造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深度(-160m、-195m)处水温变化特征。以2012年4月11日印尼8.6级地震为例,巢湖皖14井水温同震响应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基础,利用Ansys中的热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系统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间的关系及机理。模拟结果显示: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曲线一致,该井水温同震响应表现为下降特征,主要是热对流所致。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all kinds of observation networks of seismology have been established, which have been continuously producing numerous digital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study results about 3D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 and tectonic model of crust (Huang and Zhao, 2006; Huang et al, 2003; Li and Mooney, 1998), which a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nd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It is badly needed to combine the observed data,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results by the wa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evelop a database and a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platform to be us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is also a significant way to promote earthquak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纵向非一致地震激励试验为主,对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模型场地的加速度响应、结构的应变响应、结构和场地加速度响应关系、结构应变响应的原因、结构接头位移响应、结构在纵向非一致激励和一致激励下应变响应的区别。结果分析表明,本试验模型场地及模型结构设计合理,从中得到了关于地下综合管廊非一致地震激励作用下响应规律的一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417个爆破事件和519个天然地震事件的观测资料,对其进行截取和滤波等预处理后,经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转换为时频域的对数振幅谱,使用含有3个卷积层的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实现地震事件自动分类。5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所使用算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7.33%,测试集的准确率达到98.03%,本文采用的模型应用了较完整的原始信息,因此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字强震仪记录实时仿真地动位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星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学报》2005,27(1):79-85
随着现代强震仪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强震动观测资料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强震观测可以拓展到地震观测领域, 强震数据的实时仿真是这一拓展的基础. 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在笔者曾经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递归公式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地震仪原理, 及长周期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动力反应原理的由宽频带强震动记录仿真位移记录的新方法. 研究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可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成都遥测地震台网模拟记录、数字速度量、仿真记录、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速报所测定的震级之间的差异,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Real-time simulation of ground displacement by digital accelerograph recor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previously, on the one hand, supplied basicdata both to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to constitute the criterion of aseismatic de-signing of all project structures;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of epicenter burst in seism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strongground motion observation,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accelerograph,wh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