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块石静、动室内三轴试验确定的广义塑性模型参数,对直立墙结构振动台试验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直立墙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计算表明:该模型可较合理地模拟直立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和破坏特征,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基本相符。位于抛石基床上的直立墙结构破坏模式为直立墙向外海侧的滑移、倾斜和竖向沉降,其破坏过程为:当输入加速度较小时,直立墙处于稳定状态;随着输入加速度逐渐增大,直立墙在自身惯性力和墙后回填块石的动土压力作用下缓慢向外海侧水平滑移、倾斜和竖向沉降,墙后回填块石出现沉陷,但变形较小;当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直立墙向外海侧移动和回填块石沉陷速率急剧增加,变形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黏滞阻尼墙消能减震机理和力学模型研究有限,针对阻尼墙力学特点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更少。本文通过缩尺黏滞阻尼墙力学性能试验,总结分析了黏滞阻尼墙的力学特性及消能减震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广域激励范围的黏滞阻尼墙力学模型,以及带黏滞阻尼墙消能减震高层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的缺点,提出采用型钢混凝土(SRC)梁柱框支剪力墙,试验结果表明了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框支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将结构简化为由墙单元和框支单元组成的弹簧体系,墙单元采用二元件模型。推导了框支单元刚度矩阵,基于理论公式和试验结果给出了框支单元恢复力模型。根据提出的简化模型,编制了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程序。程序计算结果与ETABS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进一步对SRC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建立3组砌体墙模型,设计不同窗下墙跨高比、不同墙体开洞率以及不同墙体高宽比的一系列算例。分析这些因素对砌体结构窗下墙地震破坏影响程度,并提出控制条件,使窗下墙先于窗间墙破坏,实现结构抗震多道设防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一榀不等跨框支密肋壁板结构连续墙梁模型的伪静力试验,介绍了模型试件的破坏过程。根据试验结果,对这种形式墙梁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变形特性及滞回性能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框支砖砌体墙梁进行了一定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框支密肋壁板结构墙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农村住宅的砖木结构具有两种典型的结构类型,分别是木柱支撑加木屋架和砖柱支撑加木屋架形式。为了了解这两种典型砖木结构农村住宅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了两个典型砖木结构单层三开间农村住宅2/3缩尺的振动台试验模型。并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完成了模型在设计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量测了模型的动力响应,记录了不同激励水平下模型的开裂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振动台试验结果,发现此两类结构类型的前纵墙由于门窗开洞,其抗侧刚度与后纵墙明显不同,导致前纵墙的纵向地震反应远远大于后纵墙,且两侧山墙出现明显的平面外弯曲破坏。结果表明,木柱支撑结构的抗震能力优于砖柱支撑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铁地下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国内外对地铁地下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分别对开展地铁大型振动台试验所涉及各个要素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包括模型箱的选择和制作、模型结构和土的相似模拟、地震波的输入,以及试验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管理。总结以往地铁振动台试验的经验,提出在研究目的和模型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探讨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后继的类似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平荷载作用下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变形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近年来应用在住宅领域中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目前关于地震作用下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变形计算方法尚不完善,采用等效剪力墙结构模型不能同时考虑密肋墙的有效弹性模量和有效面内剪切模量,导致等效模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实际结构存在一定误差.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依据铁木辛柯剪切梁理论并考虑密肋墙体弹性常数取值和构造特点,建立了包含剪切变形在内的密肋复合墙侧移曲线方程;同匀质混凝土墙侧移方程相比,密肋墙侧移方程中的弹性常数是与墙体构造有关的变参数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等效混凝土墙结构模型的侧移变形计算结果较实际结构偏小,在中高层结构中表现尤为明显,可能引起不可忽略的误差而导致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对等效混凝土墙模型的侧移变形结果进行修正,给出了初步的修正系数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附加或不附加粘滞阻尼墙的RC框架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附加或不附加粘滞阻尼墙的2个相同的RC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情况.这2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为3层1跨两开间,几何相似关系大致为1:2.将阻尼墙附加到一个RC框架模型当中,先后对附加或不附加阻尼墙的2个相同的RC框架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墙有效减小了框架模型的地震反应.对耗能框架模型和普通框架模型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改变阻尼墙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阻尼墙参数,才能达到最好的耗能减振效果;适当减小层间位移较小处的阻尼墙参数,对减振效果影响很小而又能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10.
刘淼鑫 《华南地震》2019,39(1):46-49
钢板阻尼墙抗震性能好,设计自由度大,在工程中使用越来越多。为了更高精度地模拟钢板阻尼墙的力学性能,提出基于Bouc-Wen模型的模拟分析方法。给出一种基于Bouc-Wen模型钢板阻尼墙参数辨识方法,根据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的验证对比,文中提出的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钢板阻尼墙的的力学性能曲线。该模拟方法可得到较好的仿真效果,对实际工程设计分析钢板阻尼墙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有高精度、数据化的帮助,可为进一步工程应用和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区CSAMT勘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富集与地下水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采用大地电磁法探测地下水分布以及有利和不利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间接探测煤层气相对富集区;根据煤层气富集地质模型设计了地球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开展典型薄层模型正演模拟,讨论了探测方法的可行性;选择山西沁水盆地北部煤层气勘探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试验,结合已有地质、钻井及测井资料完成了试验资料的处理与解释;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能有效获得地层电性结构,推断含水、富水区,结合煤层气有利富集地质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实现间接预测煤层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2.
ERA方法是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振动测试的方法中重要的时域分析方法。主要由ERA算法对齐齐哈尔砌体结构居民房的基本模态参数进行测试。简述了ERA算法的主要思路和计算过程,介绍了相应的模态识别准则MAC,以及ERA算法在MATLAB中的实现。由ERA算法得到的模态参数与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分析比较吻合,为砌体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用ERA方法测试模态参数提供了实验依据。最后,讨论了ERA方法与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以及ERA方法在环境激励下的限制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method for deseasonalizing TOC data using non-linear models, with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techniques, and its performance with a neural network as regression approach. Specifically, the proposed deseasonalization method uses an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EP) approach to carry out a curve fitting problem, where a given function model is optimized to be as similar as possible to an objective curve (a real TOC measurement in this case). Different non-linear models are proposed to be optimized with the EP algorithm. In addition, we test the possibility of deseasonalizing the TOC measurement and also the meteorological input data. The deseasonalized series is then used to train a neural network (multi-layer perceptron). We test the proposed models in the prediction of several TOC series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where we carry out a comparison against a reference deseasonalizing model previously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some of the deseasonalizing model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农村砖木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北京地区典型砖木结构(木柱支撑,木屋盖,外砖墙)农村住宅结构的抗震能力,根据北京地区这类农村住宅结构的调研结果,本文介绍了一座典型砖木结构单层三开间农村住宅2/3缩尺振动台试验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动力试验结果。按照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分别完成了模型在设计小震(0.072g)、中震(0.2g)和大震(0.4g)条件下的振动台动力试验,量测了模型的动力响应,记录了不同激励水平下模型的开裂情况。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这种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该类型房屋的抗震薄弱点,为制定这类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便携式近地表FDEM(频率域电磁法)仪器的应用需求、构成原理与特点、研究现状及新技术动态,强调了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对仪器研制过程中涉及的硬件、软件与结构三个部分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分别讨论了以不断进步的嵌入式技术、模拟技术、并行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分布式设计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便携式近地表FDEM仪器性能指标的影响,明确了从集成度、功耗、精度、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升便携式近地表FDEM仪器的整体性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早日使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近地表FDEM仪器实现产业化,为新丝绸之路发展做出贡献.采用新设计理念,结合有效的新技术将提高近地表FDEM电磁勘探仪器的综合指标.可以预见,便携式近地表FDEM仪器功耗性能将会堪比现有智能手机功耗性能,勘探深度范围更广,分辨率更高,体积更小,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考虑剪切变形弹塑性刚度影响的多弹簧模型的空间梁柱单元,用于反复加载下钢构件的数值模拟。应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在单元模型中考虑了弹塑性区域剪切变形对单元的弹塑性刚度的影响,针对单元模型的塑性区长度和弹簧布置两个参数,文中给出了合理建议取值。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单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钢构件的弹塑性性能。在此基础上,以多高层钢结构商业设计软件MTS为平台,进行三维钢框架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块的开发。最后,文章对一纯钢框架结构足尺振动台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弹簧单元模型及开发的动力分析模块能够较好地模拟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基于MR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振动台试验设计的若干问题。首先,由原型结构按动力相似关系进行了模型结构的设计,基于ANSYS模态分析的结果识别出了其结构参数;其次,基于物理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了试验地震动样本,根据试验要求调整了各地震动样本的加速度峰值;然后,基于MATLAB对试验模型进行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无控与主动控制数值仿真分析;最后,结合ANSYS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试验模型的动力稳定性。介绍的振动控制试验设计方法可供进行类似试验设计的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某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与脉动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最大单体隔震建筑建立了SAP2000三维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现场对实际建筑进行了平移振动、扭转振动、垂直振动和平面内弯曲4个方面的脉动测试。利用工程振动反演理论分析了该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等动力特性,将实测结构动力特性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详细分析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差别的原因,并据此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为今后类似结构的设计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00 m深井观测的国家需求,应用 “解构与重构” 设计思路,共性赋能技术与地震技术深度融合的设计方法,对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创新性总体设计;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设计等定型技术设计;结构、功能与外壳的设计。测试和试运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完全达到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20.
Conventional design methodology for the earthquake‐resistant structures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nsuring ‘no collapse’ during the most severe earthquake event. This methodology does not envisage the possibility of continuous damage accumulation during several not‐so‐severe earthquake events, as may be the case in the areas of moderate to high seismicity, particularly when it is economically infeasible to carry out repairs after damaging events. As a result, the structure may collapse or may necessitate large scale repairs much before the design life of the structure is over.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use of design force ratio (DFR) spectrum for taking an informed decision on the extent to which yield strength levels should be raised to avoid such a scenario. DFR spectrum gives the ratios by which the yield strength levels of single‐degree‐of‐freedom oscillators of different initial period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order to limit the total damage caused by all earthquake events during the lifetime to a specified level. The DFR spectra are compared for three different seismicity models in case of elasto‐plastic oscillators: 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for return periods of large events and the other two corresponding to the lognormal and Weibull distributions. It is shown through numerical study for a hypothetical seismic region that the use of simple exponential model may be acceptable only for small values of the seismic gap length. For moderately large to large seismic gap lengths, it may be conservative to use the lognormal model, while the Weibull model may be assumed for very large seismic gap length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