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康明 《内陆地震》1999,13(3):215-220
断层走滑包括粘滑和蠕滑,前者是伴有强震发生的快速运动,后者则是一种缓慢的无震稳滑运动,这2种运动常随时间交替出现,共同构成了断层的基本运动方式,在利用断层滑动速率讨论大震重复率的问题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则是如何从总滑动量中分辨和划分出其中包包含的粘滑和蠕滑量,特别是对蠕滑量的划分,因为它直接影响大震重复率的正确性,笔者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昌马活动断鲜明的位移量进行了分级,确定出昌马断裂带全新以来  相似文献   

2.
断层走滑包括粘滑和蠕滑,前者是伴有强震发生的快速运动,后者则是一种缓慢的无震稳滑运动。这2 种运动常随时间交替出现,共同构成了断层的基本运动方式。在利用断层滑动速率讨论大震重复率的问题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则是如何从总滑动量中分辨和划分出其中所包含的粘滑和蠕滑量,特别是对蠕滑量的划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大震重复率的正确性。笔者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昌马活动断裂的位移量进行了分级,确定出昌马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量大致可划分为5个级别:31~41 m ;25~31 m ; 15~22 m ; 8~13 m ;1~5.5 m ,同时依据古地震学方法并结合14C断代法及断层崖形成年代的数学模拟计算,求得全新世以来在昌马断裂带上共发生5 次古地震事件。在上述2 项资料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昌马断裂带的粘滑及蠕滑量进行了划分,并给出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则木河断裂变形产物中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得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的几何特征和活动性参数。孟连断裂总体走向NE-NEE向,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连续性较好。断裂从单侧控制着沿线的勐滨、孟连和勐马三个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断裂沿线地貌以线性较好的断层谷、断层崖和断层陡坎为主,并发育多级左旋位错的河流、冲沟和阶(台)地等,观测到的最小左旋位错约为7 m。采用高精度Li-DAR测量方法,对4处典型水平位错地貌进行精细测量,根据获得的相应地貌面年代,得到孟连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2.2±0.4 mm/a。其结果与滇西南地区其他NE向左旋走滑断裂滑动速率相当,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整体协调性。根据跨断层地质体最大左旋位错量9.5±1.8 km,估算断裂开始左旋走滑的时代为距今4.7±1.6 Ma左右,即中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些主要断裂(包括阿尔金、昌马、毛毛山等断裂)的断层泥首次进行了研究。在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围岩成分、断层泥的厚度及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活动年代、活动方式及断层泥形成的深度进行了讨论。石英颗粒表面上溶蚀程度(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凹凸现象及孔洞发育情况)可划分为6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年代。根据断裂的粘滑、蠕滑特征,对该区的各活动断裂进行了粘滑段与蠕滑段的划分。用红外光谱与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算得断层泥形成的深度在地壳1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将土体中的第四纪断层作为一种土体结构面,已成为岩土工程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土体断层面上物质特征的研究,发现当断层面上土颗粒的定向度大于80%,且有次生矿物生成时与蠕滑有关;当定向度小于80%,无次生矿物生成时与粘滑有关。  相似文献   

8.
沂沭活断层北段F_1断层滑动方式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结合对比南段全新世粘滑破裂的特征,对沂沭活断层北段F_1的滑动方式进行了讨论。断层泥SEM的判别结果表明,晚更新世(Q_3)以前,北段F_1以强烈的粘滑错动为主,而宏观调查及断层泥粘土矿物的分析显示出断层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其滑动方式可能由粘滑向蠕滑转变。结合年代学的研究,初步认为其转变时代为距今5万a左右。该结论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预报及工程建设均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走滑断裂粘滑,蠕滑作用形成的地质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康明  袁道阳 《地震地质》1995,17(3):253-258
在室内航片解释的基础上,依据野外现场实测资料,应用地质地貌学方法,对走滑断裂上有作用形成的弧形,“正”、“逆”牵引变形山脊及断错变形冲沟的4种地貌形态进行了讨论,并根据这些蠕滑志标,测量了昌马断裂带中、东段的蠕滑量。给出了粘滑与蠕滑量的比值及蠕滑量占总走滑量的比例在断裂带上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姚大全  汤有标 《中国地震》1995,11(3):231-238
本文通过对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上的变形产物进行定向采集、原态固结并进行系统微观观测,结合宏观和实验岩石学资料分析,归纳出能反映该断裂运动特性的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活动断裂带上的粘滑和蠕滑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概述活动断裂带上粘滑与蠕滑标志研究进展,着重探讨活动断裂带中赋存的显微粘滑与蠕滑标志,立足于天然断错产物的微观观测与岩石实验成果相结合的分析,初步提出一些对比性较好的的活动方式标志,以此为活动断裂带粘滑和蠕滑段的划分提供微观依据,并就微观粘、蠕滑标志在断裂分段中的应用、定向微观活动方式标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意义以及利用其确定古地震期次和重复间隔等作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地震黄土滑坡滑距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滑坡的滑距与重力滑坡的滑距有着显著的不同,科学预测地震发生时黄土地区滑坡的滑动距离是合理评估黄土地区滑坡风险和减轻滑坡灾害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400组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论证了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建立了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滑距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67组数据进行了验证。BP神经网络算法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非线性回归结果的对比显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更接近真实情况,具有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可以用于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并为圈定较为可靠的致灾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史料、碑文考证、现场访问和地质、地貌、水文调查资料,论证了湖南“大庸1786年茅岩地震山崩,河道雍塞,逆流数十里”并非地震造成,而是外动力触发的地质现象。作者据此认为不存在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5级地震  相似文献   

14.
剪切载荷扰动对断层摩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双轴伺服控制加载装置,采用3块花岗闪长岩标本组成的含有2个滑动面的直剪结构,开展了摩擦滑动实验。实验中通过在剪切方向上叠加正弦波状的位移扰动,研究了剪应力扰动对断层粘滑失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恒定的正应力和位移速率下,标本表现出较为规则的粘滑;当在剪切方向叠加位移扰动后,随扰动振幅的增加,粘滑发生时间与扰动的相关性增大,粘滑的应力降和时间间隔的分布趋于离散,其中扰动能产生明显影响的临界振幅大致为0.05MPa;粘滑应力降和时间间隔随扰动振幅增大而逐渐离散的现象在较高正应力下更为明显,而相同扰动振幅下粘滑失稳发生时间与扰动的相关性也随正应力增加而增大;扰动周期对摩擦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意味着,地震引起的同震剪应力的变化不仅会引起邻近断层上地震发生时间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地震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直立倾滑断层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泽华 《中国地震》1990,6(1):87-93
直立倾滑断层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驱动力应该是产生于断层带附近深部物质的差异升降运动。在这种条件下,断层的扩展将是一个从深到浅的过程。地壳强度按深度峰形分布可能是这种过程缓慢地进行到某一阶段出现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对直立倾滑断层运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围压按深度的分布。在深部,因为围压很大,所以断层能够沿平面扩展;而在浅部,当围压足够小时,在断层的端都会出现侧向张性破裂。  相似文献   

16.
浅层断裂韧滑流变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选取湘中浅层花岗岩和不同颗粒度的岩石进行高温高压糜棱岩成岩实验,获得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微观变形.再同断裂带中所产生的天然韧滑流变糜棱岩一起做TEM观察测试,计算出人工糜棱岩位错密度、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分别为3.20×109/cm2,139.32MPa和6.39×10-10S.这与天然糜棱岩的有关数据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以此成岩模拟实验为基础,通过干湿样品实验比较、原岩化学分析以及同法国中央地块、江苏连云港等中深层次糜棱岩的综合分析对比,初步确定浅层岩石流变变化的有关参数,也说明了岩石圈垂向深度流变的多重性和总趋向性.  相似文献   

17.
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地形变鉴别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立  任金卫 《地震地质》1995,17(4):427-431
根据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探讨了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定性的地形变鉴别标志问题。结果表明: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即以大箐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粘滑活动为主,南段以蠕滑活动为主;沿则木河断裂带垂直位移速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标志之一,其位移速率的相对大小,可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一种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归纳了“8.5地炮”灾害的特点,讨论了与近期地震活动关系,提出了防治、减轻“地炮”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菏泽-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质构造、地震稠密区走向和地震迁移活动的规律,并结合重力和航磁资料探讨了菏冷昆山北西向地震带的存在及其规模和范围。这一地震带,无论在历史上或近期均甚活跃,对江淮流域及沪、杭、甬地区构成一定的震灾威胁,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予加强研究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从组合模式,磁暴对蠕滑幕的整步和蠕滑幕周期谱的角度讨论了磁暴二倍法预报地层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