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气象影响评价准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内蒙古气象》1995年1期撰文《气象影响评价准自动化业务系统》。该《系统》于1992年8月完成并试作了1992年春夏两季气候影响评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几年已投入业务。人工制作气候影响评价,不仅繁琐费时,而且评...  相似文献   

2.
昌都市地表湿润状况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昌都市7个气象站点1981~2012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以及地表湿润指数,分析地表湿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及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昌都市年潜在蒸散以14.1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小,春夏两季减幅明显;地表湿润指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东南部高于中部;地表湿润指数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增幅为0.027/10a,其中春夏两季增幅最为明显;地表湿润指数的增大主要受降水量增加的影响,平均风速的减小,平均日较差的减小也对地表湿润指数的增加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宗群 《四川气象》2003,23(1):35-37
本文通过对甘孜州西南部的灾害性天气——春夏旱进行分析,运用气候与农作物的关系,阐明甘孜州西南部春夏旱对种植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治地区干旱分析和降水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长治、沁县等11个测站1960~2000年3~8月逐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旱月出现个数、发生月份、干旱程度、持续时间和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将长治地区的春旱和夏旱各分6个等级,从中寻找春夏两季干旱发生的规律。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两季降水预报方程,对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定量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初步确定了影响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的主要因子是西北太平洋平均海温、长治县的地温等因子,2001~2004年预报准确率达87.5%。  相似文献   

5.
根据肇庆地区6个观测站1966—2010年的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肇庆地区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是肇庆大雾多发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是肇庆大雾相对少发的年代。11月~次年1月是肇庆地区大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5~8月则是少发的月份,各季发生大雾的频次从多到少依次是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肇庆地区6个县市中,高要、四会和怀集的大雾累计频次较少,而广宁、封开和德庆则较多。近年来高要、四会的大雾频次呈上升趋势,广宁则有明显的下降。高要、四会大雾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德庆、怀集春夏两季大雾较少,冬季最多;封开、广宁春夏两季较少,秋冬较多。不同季节多雾年份,500hPa高度场、地面海平面气压场与常年平均相比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治市台大到暴雨短期预报系统柴凤岐,杨万昌,辛黔生(长治市气象局046000)长治市台大到暴雨短期预报系统是在LBMXT/PC286微机上用DBASEⅢ,BASIC语言,模拟预报员的思维方法,对我市春、夏两季24小时大到暴雨预报,从形势分型到结果输出...  相似文献   

7.
1960-2009年咸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秋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王正旺  庞转棠 《山西气象》1994,(1):42-43,55
“93.8.4”暴雨过程分析王正旺,庞转棠(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引 言1993年8月4日长治市所属12个县区降了大一暴雨和大暴雨。雨量为28.8~127。0mm,其中5个县区(襄垣、沁县、黎城、潞城、长治市城区)雨量在100mm以上,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9.
洛阳2001年春夏连旱及近半个世纪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1年洛阳降水与气温资料,分析了2001年春夏连旱的气候特征以及近半个世纪以来洛阳的气温、降水变化,得出洛阳气温越来越高、降水越来越少、气候逐渐向暖偏旱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长治市近30年大风天气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长治市1971年~2000年11个县(市)的气象资料,对长治市大风天气发生的地理分布,月、季、年代的变化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大风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从地形、地理环境条件及大气环流转换特征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大风天气的预报提供其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2.
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刘敏  张耀存  周昕  张菁 《气象》2006,32(5):99-104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4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初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初霜拖后、终霜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频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甘孜州西南部的灾害性天气--春夏旱进行分析,运用气候与农作物的关系,阐明甘孜州西南部春夏旱对种植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国175个测站1960—1999年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分别选取1960—1989年(气候态A)、1970—1999年(气候态B)作为气候背景,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法检验了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我国冬夏两季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显著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百分位法分别分析了在这两个气候态背景下2000—2010年间我国冬夏两季的极端气温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夏季,冬季气候态A、B背景下季节平均气温的差异更为显著。冬夏两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由于气候态B包含了全球变暖特征最为显著的20a,故在气候态B背景下,冬夏两季极端低(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要高(低)于气候态A,这与全球变暖的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谭友帮  谢利娟 《四川气象》1996,16(3):38-40,28
利用1960-1993年内江市各测站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江市近34年来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以-23.86mm/10年的倾向率减少,减少最快在我市西部,东部略有增加,并且指出,近30多年来,内江市的区域平均降水量冬,春两季正在增加,而夏,秋两季却在减少,冬半年与夏半年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次秋季强连阴雨过程分析庞转棠,王正旺(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引言连阴雨是一种时间长,范围大的降水现象。1993年10月10~13日长治市所属12个县区普降了一场历时4天的强连阴雨,10~13日逐日全区平均过程雨量分别为0.5mm、20.3mm...  相似文献   

17.
咸阳市秋季连阴雨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咸阳市1980—1993年14年秋季连阴雨个例的天气气候分析,得出秋季连阴雨的起始天气形势特征及预报要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历史同期30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气温、降水、日照、空气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分析,对北京,西安,承德,太原和长治等5个城市的气候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5个城市中,长治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是个气候宜人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Ka毫米波雷达数据对北京地区云宏观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云出现率方面,4年平均值约36.3%;冬季最低,夏季最大;月出现率值9月最大,12月最小;出现率日变化有季节差异,春夏两季呈现中午(11:00,北京时间,下同)开始逐步升高至下午17:00后逐步下降的特点,增高幅度大于15%;冬、秋两季日变化特征不显著。高度方面,4年平均云底高约4.9 km,平均云顶高约7.2 km;云顶高和云底高的月变化特征明显,从年初1月开始逐步上升,在6月达到峰值,而后下降到12月达到低值;3~10月,高云(云底高>5 km)占约一半左右比例;厚度小于1 km的云在各月中所占比例最高;厚度1~4 km的云,厚度越大所占比例越低;特别地,厚度大于4 km的云所占比例在4~9月中仅次于厚度小于1 km云的比例。4年期间,北京地区单层云居多约占66.7%,两层云占比约25.2%,两层以上云占8.1%;冬季约80%的云为单层云,而6~9月云层分布变化最多,其中9月单层云比例最低约为40%。本文基于4年高时空分辨率雷达数据对北京地区云分布特征,特别是云垂直分布特征在数值上准确刻画,该项工作在已有云气候研究中尚未见开展,所获得的知识将对了解地区气候特征、区域模式云参数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气候概况1.气候特点湖北省1990年气温显著偏高,尤其是夏秋两季,年平均气温值大部地区是近三十年以来最高的.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上半年大部地区显著偏多,江河湖库水位持续偏高,部分湖库溢洪,平原湖区有短时渍涝,下半年雨水偏少,江汉平原以东出现1978年以来,鄂西南出现了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伏秋连旱,造成丘陵岗地和山区的农作物受害,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