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36,1(3):323-330
早年考查中國地質的人士,對于新生代地質,多不甚注意,尤其是新生代後期的地層大半以含義很廣的黄土及冲積層,去包括一切上新統及以後的堆積。到民國八年左右,因在各地採集化石和研究地層的結果,把上新統下部,蓬(蒂口)系三趾馬紅土的層  相似文献   

2.
(二)各种具有片麻狀結構的花崗質岩石的成因問題 具有花崗岩或与花崗岩相近似的礦物成分而呈片麻狀乃至類似片麻狀結構的岩石,常被野外地質工作者籠統的定名為片麻狀花崗岩或花崗片麻岩,其实这些岩石是在不同的地質情况下生成的,必須根據它們的產狀以及其他野外特征給予正確的命名。一般可能  相似文献   

3.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髫髻山统以前的酸性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楊傑 《地质论评》1957,17(2):161-179
大家都知道,北京西山有一個最大的火山岩系——髫髻山統,可是还沒有想到在它以前已經有不少火山岩和由火山岩改造的碎層岩——凝灰碎層岩。近年來作者研究西山地質和岩石,才發現在髫髻山統以前,有很多地層都是由火山岩改造的。然而在相当老的地層裏面尚未發現此項物質,像紅廟嶺統本部,楊家屯(煤)系,奥陶紀及寒武紀地層  相似文献   

5.
一、地質情况簡介 1.地層——貴州的地層分布是比較全面的,最老的有元古代的下江系变質岩,最新的有零星分布的第三紀紅色礫岩和泥砂岩,但分布最广而比較發育的地層是整个古生代和下部中生代。震旦纪地層底部常有冰碛層和其他碎屑岩,上部为矽質灰岩及白云質灰岩,与下江系呈不整合接触。寒武紀底部为石牌頁岩,  相似文献   

6.
王鈺 《地质论评》1938,3(2):131-142
引言民國二十五年冬,計榮森,許德佑和著者三人奉地質調查所所長命令,到湖北宜昌三峽束段作野外調查。調查的目的是在测製各地層的詳細剖面,並大量逐層採集化石。出發以前我們將關於此帶地質的一切參考書曾分別閱讀和討論,結果我們  相似文献   

7.
中國志留紀地層,最初德人李希霍芬在秦嶺山之南麓,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與甘肃南部,曾經一度研究。李氏復在南京附近之崙山奧陶紀石灰岩之上,發現筆石頁岩層。嗣後美人威理士調查揚子峽地質,統名巫山石灰岩以下徐家壩過渡層以上之頁岩砂岩系,曰新灘頁岩,彼等在新灘頁岩内並未採得化石,僅依其層  相似文献   

8.
(竹虫廷)     
四、(竹虫廷)的应用一般說來,(竹虫廷)和石炭二叠紀的煤系地层都是形影相随的;太原統和山西統是華北主要產煤的地层,有的地方,本溪統里也有些许薄煤,而这些含煤地层都含(竹虫廷)。在華南,乐平煤系介于茅口石灰岩和長兴石灰岩之间,这兩層石灰岩也是富產(竹虫廷)的岩層。既然在不同的地質时代里含有不同的(竹虫廷),那末,煤系时代就很容易鑑别了。如果詳細研究,还可以依据(竹虫廷)的种屬,將煤系分为更細致的層帶,然后把煤层插入其中,帮助对比煤層。特別是在掩盖較厚而露头稀少的煤田,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学》1958,1(1):30-30
地質部、中国科学院、地質学会已决定於1958年12月初在北京召开全国地層会議,現正积极組織各地地质工作者踴躍参加写作有关区域地层各項問題的論文,並提出了有关地层規范的意見或方案。地層会議还將討論地層时代单位、地層單位、地層符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鞍山式铁矿床一般水文地質特征产在前震旦紀的含鉄石英岩的所謂「鞍山式鉄矿」床,就水文地質观点来說,都屬於埋藏在坚硬的岩石中裂隙类型的矿床。矿体(前震旦紀鞍山统含鉄石英岩)以及它的圍岩(前震旦紀及震旦紀的变質岩系,各种火成岩)在經受各期地壳变动中,形成程度不同的裂隙系統。含鉄石英岩是这类矿床主要的含水層。該層構造裂隙,層面裂隙较为發育,受到構造影响很大,渗透  相似文献   

11.
301队檢驗室在原有氨法定銅的基础上,試驗了在氨性溶液中分离鐵以后,观察銅氨絡离子藍色的深淺,来了解銅品位高低情況。1956年3月會試驗过1797个品位在0.1%左右的矿样,結果完全沒有錯誤者佔98.10%;將实际位品0.10%以上(最高在0.13%)誤認为0.10%以下者佔0.9%;將实际品位0.10%以下(最低为0.06%)誤認为0.1%以上者佔1%。从試驗情況看出此法可保証質量,滿足地質要求。該室在1956年4月即將此法投入生产后,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化石生物體埋藏在地層裹和它周圍的土石接觸後,便發生替換作用,年代久了,有機質逐漸腐散,無机質逐漸增加,直到最後生物體的結構就形成了化石。所謂“石化”也可說是一種替換和填充間隙的作用。“化石”這個名子是由拉丁文“fossilis”譯來的,即“由地下發現者”的意思。其含意很廣,凡是由地層中掘出來的東西可以供作研究资料者,如地層中所發現的古代人遺留下來的灰燼,石器和骨器等等都可視为化石。將fossilis這個字譯作“化石”,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13.
一、勘探工程位置矿層質量厚度比較及採样平面圖:这一种圖紙是利用勘探工程分佈圖(1:2000,不繪地形等高綫,並將矿層露头部分表示在圖上)为底圖而編制的。其作法是在每一鑽孔位置画一小圓,圓內分为若干扇形,代表这一工程內曾經採取的不同性質的試样。如为槽探或井探則用方塊內划分小菱形表示,並將各槽探、坑探及鑽探工程中試样偏号、矿層厚度、品位分別制成小柱狀圖繪于其旁(如圖1)。从这張圖上可以反映出:①每个工程位置的矿層厚度、品级;②全区矿層質量的变化情况;③各品級矿  相似文献   

14.
力馬河区域地質概述本文所述的地区位于康滇地盾的中部东側。区內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和部分中生代的陸相沉積岩層,而古生代及震旦紀海相地層僅分布于区域外圍。无論是中酸性、基性或超基性的火成岩均广泛出露于古生代以前的地層中,加上多次的構造作用,使这里的大部分岩石都遭受深度的变質。(如圖1)  相似文献   

15.
第六講 变質作用和变質岩为什么会有变質岩在前面几講里我們談到了地質作用,这是一种極其偉大的自然力量;有了它才能够形成地球外壳的各种岩石。如大家都知道的,火成岩是由內力造成的,而沉積岩則是由外力產生的。除此以外,地質作用还常常使已經生成的岩石發生变形、变位和变質。在这一講里我們將談一談岩石的变質和它的变質物——变質岩。岩石能够变質,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离奇。那么坚硬的石头还会变質嗎?產生这个疑問是很自然的,因为我們日常生活中誰也没有看到岩石的变質过程。我們看到的石头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日子久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一個煤田中,煤層發生了分叉、变薄和尖灭是極其有害的,因為分叉的結果可將一層煤分為數層煤,变薄的結果可將煤層變至不能開採的厚度,而尖灭的結果常將煤層形成彼此孤立的凸鏡狀,这樣就給採煤工作造成了技術上的困难。如果煤層分叉、變簿和尖灭非常厲害,可以使一個煤田變成毫無開發的價值。因此在進行煤田的勘探時,弄清煤層的分叉、變薄和尖灭的問題,对於煤田的評價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現在就作者幾點体会寫在下面,以供參考,並希讀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一、地質概况 運礦岩多為酸性或次酸性侵入岩,圍岩為鈣質岩層。矿体常生於稍離接觸帶之鈣質岩層中,尤以含炭質薄層灰岩成礦最佳,因炭質能促使礦液中金屬硫化物的沉澱作用,薄層灰岩易被交代。礦体形狀極其複雜,一般多呈柱狀、囊狀,间有脉狀帶狀或板狀者。產狀恒受成矿前後構造之控制,緩陡不一。主要金屬  相似文献   

18.
近二三十年來,許多地質学者,对中國近期的地層,尤其是北方各式各样的黄土和紅土,曾經作了不少研究,如果有条件把它整理总結一下,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可是这一件極細致的工作,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因此作者只能就局部地区观察的結果,作一初步的报導,以供对近期地層感兴趣的同志們参考。远在百年以前,李希霍苏曾經把中國北方近期的土質沉積,总命名为黄土(Loess),厚度不下千公尺,年代相当于欧洲洪積世的冰河时期。好象李氏有这样的概念:在冰河时期,欧亞大陸的北部,气候干  相似文献   

19.
地質概況及地层的物理——地質性質 和村鋁土矿区位于峰峰煤田和村彭城向斜西翌,呈南北带状分佈。从地貌上看为丘陵、台地、冲沟及黄土平原組成的洼地;但从內部地質結构来說,則为一不对称南北傾沒的向斜。組成矿区的地层有:中奧陶系馬家沟統灰石,中石炭系本溪統硬質砂岩,上石炭系太原統砂頁岩(本統为峰峰煤田的主要产煤地层),及二疊系石盒子統砂頁岩和第四紀沉积物。 鋁土矿粘土矿及鋁土頁岩分佈在中奧陶系灰岩侵蝕面上,与底板粘土呈漸变消失关系。鋁土矿一般多賦存在灰岩侵蝕面上的低洼地区。矿体长度一般数十公尺至一百公尺左右,厚度約3~5公尺。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断裂,使鋁土矿矿床遭到錯动。从矿床露头分佈看,鋁土矿呈不連续的透鏡状或楔形产出。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們召开了第三屆地質工作会議。会議除总結了1956年地質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問題,明确和佈置了1957年地質工作方針外,重点地揭發了地質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研究和討論了如何向科学进軍,提高地質工作水平的問題。与会同志一致認为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加强科学研究是把地質工作向前推进一步的关键。现將会議中所揭發的问题和改进意見加以总結介紹,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