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开挖对阶梯型边坡稳定性及其潜在滑动面位置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系统研究。以二阶阶梯型均质挖方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有限元应力状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别对不考虑开挖效应和考虑开挖效应两种条件下阶梯型边坡的稳定性及其潜在滑动面特征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开挖强扰动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与不考虑开挖效应时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相比,考虑开挖效应后计算得到的边坡安全系数偏小;2.开挖对阶梯型边坡的整体安全系数及其潜在滑动面位置的影响较小;3.在阶梯型均质挖方边坡的设计中,其平台宽度宜大于其上下级坡高平均值的0.5倍,上下级边坡的坡高比宜控制在1~2范围,且下级边坡的坡率小于上级边坡坡率时更有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2.
高切坡潜在破裂面预测与稳定性判识是高切坡灾害防治的基础.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弧形条分法思想,构建了高切坡潜在破裂面预测与稳定性超前判识方法.针对危险性高切坡,提出超前支护桩加固方法,研究了超前支护桩抗力与加固高切坡整体稳定系数、潜在破裂面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工程算例分析,揭示了高切坡坡体抗剪强度、边坡高度、坡角以及开挖高度对高切坡潜在破裂面的定量影响,为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切坡灾害防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库库区形成以后,由于水位的上升变动往往触发相当数量的坍塌和滑坡,对库岸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以小湾水电站库区新民坝子滑坡为例,在岸坡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其变形破坏方式为前缘一后缘逐级后退式失稳模式,且现状处于欠稳定状态;通过概化其地质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手段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得出水位上升至调查水位1 160 m高程和正常蓄水位1 240 m高程时的岸坡稳定性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蓄水至1 240 m高程后岸坡存在产生较大规模失稳的可能.这对类似库岸滑坡的调查分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潮滩环境中潮汐和坡度变化对海岸线变化监测的影响,提出一种通过两景影像计算潮滩坡降进而准确获得海岸线的方法,并利用坡降值估算潮滩体积。以岸线变化较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南部的甜水沟口至小清河口的粉砂淤泥质潮滩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合遥感影像、实测固定断面数据和水深测量数据分析表明,影像间的潮差对坡降估算值虽有较大影响,但选择合适潮位估算潮滩坡降是可行的,估算坡降的最小相对误差可达0.2%,均方根误差小于实测坡降一个数量级。1973-2009 年甜水沟口至小清河口14 个年份的岸线变化分析显示,黄河改道对本区的直接淤积影响在甜水沟向南3 km范围内,最大淤积区位于甜水沟口附近,年均淤积率31 m/a,而后在1989-2002 年海区南部出现较大幅度淤积,主要为黄河入海水沙直接或间接淤积造成的;研究时段内岸滩总体演化趋势为蚀退,最大年均蚀退速率51 m/a,黄河改道造成的海洋动力变化是影响本区海岸冲刷的主要因素。验证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潮滩体积用于指示海滩冲淤变迁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SSA和MGF的海面变化长期预测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面变化预测受到建模思路、方法选择、数据长度及数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海面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国内6个验潮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月平均潮位序列为基础,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均值生成函数(MGF)模型相结合的方案,以各站位最初20余年数据为基础建立预测模型,以后续年份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多方案对比验证及检验。预测试验显示MGF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表现出较好的长期预测的稳定性特点。以SSA去噪序列为基础,应用MGF模型预测了各站位至2050年的月尺度海面值,年均值计算结果表明至2050年海面波动上升的幅度不超过20cm,海面变化速率同样表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对比表明,本文所采用的SSA与MGF相结合的预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方法原理和验证结果上看具有较好的长期预测潜力。  相似文献   

6.
测量了不同浓度LiBO2溶液分别在298.15和323.15 K的密度、电导和pH,通过测得的pH和硼酸根离子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得到溶液中硼酸根离子的物种分布。根据获得的物种分布结果,推测溶液中各硼酸根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分别用偏摩尔体积公式和Onsager方程对溶液偏摩尔体积及摩尔电导率进行计算并拟合。对计算得到偏摩尔体积值和极限摩尔电导率值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电子计算机绘制平面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等值线图的数学方法和程序.程序中采用了按距离加权平均法、按方位取点加权法、趋势面残差叠加法及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法等多种曲面拟合的方法,将不规则分布的数据规则网化.程序同时具有绘制居民点和剖面线的功能.文中着重讨论了为提高计算速度和解的稳定性,程序在实现这些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如采用按条带搜索,局部进行拟合等手段.最后结合应用实例,对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研究中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潮汐现象和海平面变化割离开来的问题,该文将两者结合进行探讨。利用T/P和Jason-1两颗测高卫星的长时间数据,通过调和分析方法从测高数据分离潮汐信息,与验潮站数据对比表明调和分析方法可有效分离测高数据中的潮汐信息。利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对去除潮汐信息后的海面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外围海域海平面变化在空间分布表现为同时段的波动变化呈现由近海到深海处相反的两种趋势,并且显示出与纬度有关的南北渐变过程;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年周期和2个月周期的两个稳定周期振荡信号。  相似文献   

9.
0814号“黑格比”台风是登陆广东的强台风,引发严重风暴潮,造成珠江口超高水位.由于珠海验潮站仪器受损,未能记录最高潮位.文中采取测量水痕和邻近站差值相似比较法对该站在黑格比台风袭击时最高潮位的出现时间及高程进行后报,估算出珠海站此时间的最高潮位为珠江基面上(274±5)cm,并对该次台风的珠江口异常高潮位与海平面上升及围海造地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沿海工程高程设计和评估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潮位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阿拉善右旗1960—2015年整点风速数据,分析了日、月、年风速累积概率分布。结果表明:WeibullCum分布函数在描述风速累积概率分布时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普适性。在多年平均逐日和逐月风速累积概率分布函数中,4个常数项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而在1960—2015年逐年分布函数中,4个常数项分别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减小趋势。对比2016—2020年不同时间尺度起沙风速频率统计结果和利用风速累积概率分布函数计算的结果发现,分布函数对月和年起沙风的频率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而对日起沙风频率的预测能力不足,这是由日时间尺度上风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