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联国家水文气象委员会北极和南极科研所的瑟京斯基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了地球的地震活动与太阳和地磁活动以及与行星际介质状态的关系。为了进行分析,利用了从1904年至1977年底期间的年  相似文献   

2.
对地球的全球地震活动性特征(每年发生灾难性地震的数目及其总能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的11年活动周期可能影响地球的地震活动性。赛金斯基(北极和南极科学研究所,列宁格勒)研究了强烈地震的发生时间与对形成行星际介质扰动起极重要作用的太阳活动区和日冕空穴位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通常都发生在太阳的活动区通过中心(相对于地球)的太阳子午线之后的第3天。与高速的太阳等离子流有关的日冕空穴的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其它天体的活动,主要是太阳喷射粒子到达地球引起电离层浓度的变化及月球对地球大气的潮汐作用,是产生地磁日变、季节变化和11年左右周期变化的原因。在地震前后,人们经常观测到地磁场的异常变化。这种与地震有关的地磁异常变化,来源于何处呢?会不会同样是太阳等天体活动引起地磁的异常变化,而这种地磁的异常变化,又促使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地球内部物质构造转换过程虽然取决于内(地球成因)能,但受宇宙(宇宙成因)力的配置和调节。同时,每一不均匀层对宇宙力分量有独特灵敏性。宇宙对地球作用主要以重力和电磁场时空变化来实现。电磁场变化能量源主要与太阳过程有关,月球和太阳对地球起最大重力作用。8.1地球自转速度和地震活动性在近100年来,北半球大陆发生了7.0级或以上地震约200次(图略),震源深度达200km(图8.1)。实际上,所有强烈和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赤道扇形区内,主要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地区,地震能量释放达1018J。图8.1震源分布图地震随时间分布确定有4个活跃阶段(图8…  相似文献   

5.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震时,除物理方面问题外,对地震现象进行长期预报亦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地球地震活动性与太阳活动性关系所作的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全球性特征∑E(一年内释放的地震能量总和)和 N(一年内灾难性地震的总数)所反映的地球总的地震活动性与太阳11年周期活动幕有关。同时还对1894~1976年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啸次数在太阳11年活动周期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所得的分布与(?)和(?)的分布是同一形态,这便从另一方面证明地球  相似文献   

7.
某些地震前的电信号莫纳斯特斯基一些地球科学家正在对大地震发生前断层释放电磁信号这一有争议的想法进行研究,以向他们持怀疑态度的同事们挑战。上周(1993年12月中旬——译注)研究者们报告了在最近几次地震前这种电的突然出现,这提高了该现象最终会引起认真关...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伴随地质构造运动而发生。但地震不是均匀地发生于地球各个部位,而是明显地受各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及其活动方式和强度所控制,它主要发生于地质构造活动的地带,特别是断裂构造急剧活动的地带,而相对平静稳定的地带则很少或不发生地震。因此搞清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规律,对于搞好该区的地震予报、予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据目前资料就山西省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简要介绍如下,供有关同志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1989年5月23日,在新西兰西南部海底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该震至少是12年来在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后仅6个小时,地震学家们就已绘制出了引起这次地震的断层破裂的图像。哈佛大学的杰旺斯基(Adam M.Dzi-wonski)说:“这是地震学新纪元开端的特点,”“我们不但能够近乎实时地确定地震的位置(这项工作已进行很长时间了),而且还能近乎实时地确定地震的成因和类型。”这次地震发生在距新西兰约500英里的麦夸里海岭,震级为里氏8.2—8.3。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情报中心的普雷斯格雷夫(BruceW.Presgrave)说:“这是一次非常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0.
自1982年1月以来的18个月中,在阿肯萨斯中部偏北的一个很有限的地壳浅层区内发生了21,000多次地震,这是在美国中部或东部所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群。据终身居住此地的居民回忆,以前从未发生过地震活动,也没有任何早期地震的仪器记录。尽管这些地震发生的地区地质情况相当复杂,但是没有明显的地质构造或地球物理异常与这个震群区有关。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一震群呢?而且为什么在这个特殊地区发生呢?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以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桂清 《地震学报》1998,20(4):427-431
分析研究了太阳活动,包括太阳黑子相对数、太阳10.7 cm射电流量、以及太阳质子事件与M6的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① 在太阳活动的极小年附近,地震活动频繁;而多数在太阳黑子极大的后一年,也就是说在太阳极区磁极性反转时期,地震活动相对少些;② 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地震发生频数与上个太阳黑子相对数极大年均值、10.7 cm射电流量极大年均值和整个活动周的太阳质子事件数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与太阳质子事件的关系尤为密切;③ 按上述相关性,曾预测1995~1997年是地震活动非常频繁的时段.文中还对上述几点作了简要的物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最近,科学界在调查研究去年10月17日发生在旧金山的大地震原因时,一些美国科学家认为,大气压力的改变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可能诱发了这次里氏7.1级的大地震。美国科学家进行的几次调查表明,当太阳和月亮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最大以及大气层流动着的空气形成某种高压系统,而与此有关的风向向下压和摩擦地面时,就往往容易发生地震。1983年一项调查表明,历史上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南部6级以上的一些地震,大部分是在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缅甸小板块中部,纬度范围为2°N~15°N.根据USGS地震目录,研究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前地震频次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余震区域范围内,地震频次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反映了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临近地震发生前,地震频次有一定幅度的回落;2)通过地震频次空间扫描,发现震前在震中附近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3)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数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减速时段与加速时段之比值rda在震前出现明显的上升过程:1998年~2002年rda缓慢上升,2002年底rda快速上升达最高值,之后,rda呈现下降趋势,直至苏门答腊MW9.0地震发生;4)2000年1月~2004年11月间,在纬度1°N~7°N的空间范围内的震中附近地区, 5.5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减速时段内;5)地震活动累积年频次相对于其长期平均值的变化量ΔN与地球自转"十年起伏"变化关系表现为地球自转减速时ΔN上升,地震活动增强,加速时ΔN下降,地震活动减弱.这些现象并非偶然,可能预示着地球自转减速与苏门答腊MW9.0地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些结果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15.
据菲律宾警方当局报道,1985年3月19日菲律宾南部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地球物理观测台说,这次地震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17时52分,震级为里氏6.4,震中在马尼拉东南925公里的摩洛湾。位于菲律宾南部大岛棉兰老岛和中部的莱特岛上的六个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次地震的振动。据警方说,在帕加迪安有25家  相似文献   

16.
地震的发生与固体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潮是指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引起的地球弹性变形现象。通过对全球地震资料的分析,已明确了固体潮对地震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Tsuruoka,et al,1995;鶴岡 弘,1995)。不过,由固体潮引起的地球内部的应力变化,充其量为10~3 Pa的  相似文献   

17.
强震发生前震源系统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或许会对微小的应力变化敏感.地球自转会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也会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变化.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非常微小,在震源断层面上引起应力变化也非常微弱,如果震源区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这种微弱的应力变化或许会激发一些地震活动.这些被激发的地震活动将会表现出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显著相关性.为了考察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1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是否存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显著相关的地震活动,选取2000年1月-2011年2月M≥5.0地震集中活动区域为研究区域,根据USGS发布的1991年1月-2011年2月的地震目录,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研究了地球自转与本州M_W9.1地震前发生的地震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用P值来评估,P值越低表示相关性越显著.结果如下:在研究区内5.4≤M≤6.9地震的P值的时间变化显示本州M_W9.1地震前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存在低于0.5%的P值.当P值达最低值时,约82%的5.4≤M≤6.9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加速期,显示出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加速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取3°×3°的空间窗,以0.1°的步长沿经度和纬度滑动对P值进行空间扫描,可以得到P值的空间分布.扫描区域远大于研究区,经纬度范围为(33°N-43°N,138°E-147°E).在P值的空间分布图上,可发现在P值处于最低值期间,低于0.5%的P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本州M_W9.1地震震中位于这个低P值区的边缘.因此,本州M_W9.1地震前在其破裂区内存在显著的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震活动现象,说明破裂区内存在非常不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塔斯社1981年9月27日电,在阿拉木图已开始建筑的电子系统即将开始预报哈萨克斯坦南部地震的地点和时间。有几部快速电子计算机、遥控机械设备和其它仪器设备将分析地球内部地震活动的情报资料。为收集这样的情报资料在巴尔喀什湖和天山北部分支之间建立了试验场。近十年来在这一带发生了几次十二度烈度表内九~十度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19.
据塔斯社莫斯科1979年7月19日电,莫斯科地球物理学家巴尔苏科夫肯定,一旦观测到地震活动区岩石在电导率的变化,就可以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今天,苏联全国发明事业委员会把他的工作已作为一项发明正式注册。这位科学家在和塔斯社记者交谈时说,这一发现是在对苏联不同地震活动地区进行14年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地震前,发现岩石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2月 3日 ,土耳其西南部的阿菲永省发生了 2次强烈地震 ,造成了严重破坏 ,至少使 45人丧生 ,2 0 0多人受伤 ,1 0 0幢建筑物倒塌。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地震研究中心测定 ,第一次地震发生在 2月 3日当地时间上午 9时1 1分 ,震级为里氏 6.0。第二次地震发生在 2小时之后 ,震级为 5.3。这 2次地震的震中均在阿菲永省的博尔瓦丁镇。据报道 ,这 2次地震后 ,至少发生了 7次余震。据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科学观测中心测定 ,2月 3日首先发生的是里氏 5.6级地震 ,2小时后发生的才是里氏 6.0级地震。据中国华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 :地震发生时间为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