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地质矿产部区调处处长陈克强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三十人,其中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南京地矿所、治金部地质研究所、二机部铀矿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和地质矿产部区  相似文献   

2.
火岩 《岩矿测试》1983,(3):181-181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地质矿产部区调处处长陈克强同志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三十人,其中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南京地矿所、治金部地质研究所、二机部铀矿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系、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和地质矿产部区调处,以及浙江,福建、安徽、广东、新疆和甘肃  相似文献   

3.
关于火山熔岩分类命名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浆岩的分类、命名是研究岩浆岩岩石学的基础,愈来愈为岩石学者所重视。在24届国际地质会议上确定了深成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火山岩的复杂性,在分类、命名方面,至今尚无统一的口径。因此,火山岩分类方案多如雨后春笋,岩石名称杂乱,对岩石学的发展颇为不利,故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分类、命名方案。  相似文献   

4.
《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纪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涵义和使用范围。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副主任尹赞勋、程裕淇、卢衍豪,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地层小组全体人员,地层分类小组和办公室部分人员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系地质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也应邀出席了会议。正式出席会议的共42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各种火山岩分类命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火山岩区进行了野外工作和资料搜集.观察研究了3000多个典型薄片,对600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运用计算机作了数据处理.并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成图程序。通过上述工作,本文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命名,是以我国为主,辅以国外的,并力求更多地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古生代海相和海陆变互相火山岩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火山碎屑岩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以及不同比例尺要求的差异,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由“基本方案”,“简化方案”、“细分方案”和“命名原则”4个部分组成,分别适用于实验室,野外,专题研究和大比例尺制图工作.分类系统的大界线一致,并可与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分会推荐的方案相对应。本文所提出的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以及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于1983年5月业经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审定.做为国内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各种火山岩分类命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火山岩区进行了野外工作和资料搜集.观察研究了3000多个典型薄片,对600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运用计算机作了数据处理.并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成图程序。通过上述工作,本文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命名,是以我国为主,辅以国外的,并力求更多地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古生代海相和海陆变互相火山岩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火山碎屑岩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以及不同比例尺要求的差异,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由“基本方案”,“简化方案”、“细分方案”和“命名原则”4个部分组成,分别适用于实验室,野外,专题研究和大比例尺制图工作.分类系统的大界线一致,并可与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分会推荐的方案相对应。本文所提出的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以及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于1983年5月业经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审定.做为国内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7.
宗淳虎 《岩矿测试》1984,(4):310-321
1983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对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国内推荐稿作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现将经过修改审定的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8.
1983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对火山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万案国内推荐搞作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现将经过修改审定的推荐方案刊登出未,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9.
岩石的分类问题,早在岩石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术领域时就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地质会议,对岩石的分类和命名问题曾列入大会议程进行讨论。当时成立了岩石命名国际委员会。1899年,即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1900,巴黎)的前一年,该委员会举行予备会议,会上俄国和法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岩石的分类和草案。大会岩石学小组讨论了他们的方案,并且认为在岩石分类中,占首要地位的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3,29(1):30-30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  相似文献   

11.
《地质学报》1983,57(1)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2年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祯同志作了“从地层规范观点论震旦一词的使用及对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的报告;还委托地质  相似文献   

12.
<正>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7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这次会议是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专门讨论我国地层学中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武衡同志主持会议并致了开幕词;尹赞勋副主任就地层分类及有关建立震旦系问题作了发言;程裕淇副主任为大会作了总结。全国地层委员会约请地层分类组组长王鸿桢同志作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质委员会于七月廿二日至廿四日 在北京召开了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震旦系”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火山作用对成岩成矿的意义,已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公认.三十年来,我国在火山岩地区开展地质调查、找矿勘探及科学研究工作,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小型矿床,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科和工作经验,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和新认识.随着火山岩地区生产科研工作的进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区域火山岩资料综合对比,发展我国火山作用理论,促进火山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和找矿.鉴于火山岩的复杂性,分类命名很不统一,岩石名称运用混乱,给综合研究对比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逐步统一火山岩分类命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的问题.为此,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11月10~16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火山岩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火山岩的分类命名,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等10个单位主办和20个单位协办的“全国火山作用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4日至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吉林省副省长刘淑莹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做了讲话。会后进行了长白山火山地质考察。来自全国科学研究院(所)、高等学校以及生产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出版了会议论文集,共有167篇论文,其内容主要包括了火山岩、火山地质学、区域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别是新生代火山岩的测年方法)、火山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和形成机制、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90,36(4):382-383
由晚前寒武纪专业组提议,全国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元古时期地层分类命名会议”。重点讨论了(1)元古代或元古界改称元古宙或元古宇及其上、下界限或界线的年龄问题,(2)元古宙(宇)内部的划分、界限(线)年龄及其名称问题;(3)各单元的符号问题。会议在全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炭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陆源沉积岩分类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4月3日至8日在西安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地质、石油、煤炭等系统64个单位共67名代表。这次会议是在1981年2月25日至3月3日陆源沉积岩分类方案筹备座谈会的基础上召开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拟定陆源沉积岩分类命名方案。  相似文献   

18.
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和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火山岩分类命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资料出发,对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火山岩区进行了野外工作和搜集资料。观察研究了三千多个典型薄片,对六千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运用计算机作了数据处理,并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成图程序。本文提出了一组互相基本对应的定性分类,矿物定量分类和化学定量分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化学定量分类。对于那些全晶质或半晶质的,可以或难以测定矿物含量的,以及具有或没有化学分析数据的火山岩,三种分类可以在不同条件下互相配合使用。同时还绘制了里特曼指数(σ)等值线图、暗色指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3~25日在福州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发起,与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及西南科  相似文献   

20.
国际火成岩分类命名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火成岩分类命名工作概况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我以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学分委会委员身份参加了国际火成岩分类学分会会议.会上总结了自1969年分委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分委会先后推荐了侵入岩QAPF双三角图的分类方案(1972年),推荐了火山碎屑岩分类方案(1981年)和火山熔岩的两种分类方案:第一种是,如果能测到实际矿物的仍用QAPF双三角图分类;第二种是,如果测不到实际矿物则用全碱[(Na_2O+K_2O)W_B,%]二氧化硅(SiO_2,W_B,%)即 TAS图简称硅一碱图.仅从熔岩分类来看,自1975年以来,召开了十几次会议进行讨论.为什么各国的地质学家花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岩石分类命名的统一问题呢?主要是现在要搞全球地质,要深入进行普查找矿,岩石是基础,因此首先必须统一岩石的名称;其次是现在岩石分类委员会下设有岩石数据库分委会,岩石名称若不统一,就无法开展岩石数据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