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星 《地质与勘探》2015,51(5):932-938
地热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天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As、B、Be、Bi、Hg、Sb等可以作为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可以使用这些元素来进行地热田异常调查。本文利用天津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调查数据,分析了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B、Be、Bi、Hg、Sb的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认为土壤中As、B、Be、Bi、Hg、Sb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可以为今后预测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规划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漳州地热普查地球化学异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漳州地热田为例,通过对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下热水分布、水化学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分析对照,论证了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地热田的化探异常成因提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腾冲地热区高温热泉水中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腾冲地热区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东北缘,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作用明显,热泉广泛分布,是现代热泉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热泉水中的稀土元素特征是指示浅层水岩反应的重要指标。由于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腾冲地区热泉水稀土元素组成的报道比较罕见。本文尝试研究了腾冲高温热泉水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并与美国内华达州贝奥沃韦地热田和加利福尼亚希伯地热田热泉水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本文选取腾冲地区的高温热泉,应用ICP-MS,测试了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热泉水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大,其变化范围为球粒陨石的10-5~10-2倍。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整体为轻微右倾型或平坦型,显示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δEu既有正异常也有负异常;各热泉点热泉水稀土配分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虽然腾冲地热区热泉水的REE含量比美国贝奥沃韦地热田和希伯地热田热泉水的高10倍,两者之间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热泉水中的δEu负异常为深循环的大气降水与具有负铕异常火山岩水岩反应的结果,正铕异常可能是由快速上返的大气降水与蒸发岩中的石膏反应导致。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分布大量地热田,主要有青海共和—贵德地热田、甘肃张掖盆地地热田、甘肃天水地热田、云南腾冲地热田等,所有地热田系统整体围绕青藏高原边缘呈带状展布,主要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对该区域多个地热田进行分析,均具有深部热源垂直传导供热、深大断裂和其发育的次级断裂为有利通道等特性。青藏高原深部分布多个通道流,在地震层析成像观测结果、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等地球物理资料上均有显著反映,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壳低速-高导层是部分熔融层的岩石学证据亦被证实。主要地热田均分布在通道流沿线,根据地热田的研究成果,认为下地壳的通道流不仅为地热田提供热源,形成明显的大地热流异常区带,通道流区域的地壳厚度减薄、构造活动增强,热流易于向上传导运移。文章综合分析后初步建立了地热分布与通道流关系模型、与通道流相关的地热田地热模型,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分布的多个地热田均受控于其深部的通道流;通过对该区域地热资源前景进行分析,认为甘肃天水地区位于通道流的交汇部位,地热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5.
地热田温度场分析, 不仅为地热田类型划分和热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根据, 而且可以为确定地热田有利开采区域和深度提供直接依据。本文报道了咸阳地热田13口钻孔的系统(准)稳态测温数据, 对研究区温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做了初步分析, 并据此划分了地热田水动力系统。结果表明, 咸阳地热田属于以传导为主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 地温梯度为26.2~40.1 ℃/km, 平均为32.4 ℃/km。然而, 与典型的传导型地热田相比, 咸阳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又存在特殊性, 表现为钻孔温度-深度曲线分段性明显: 浅部受地表水流动对温度场的影响, 地温曲线呈现出锯齿形波动; 钻孔中上部受地表水和深部水热活动影响较小, 温度曲线为传导性地热特征; 井孔中下部测温曲线明显"下凹", 揭示了地下水沿渭河断裂侧向补给的同时使地层温度降低; 井孔下部温度随深度异常增大, 表明存在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测温资料揭示了咸阳地热田水动力系统在垂向上存在多层结构: 浅部为垂向重力驱动型, 中上部为正常压实型, 中下部为侧向重力驱动型, 下部为封闭型。基于咸阳地热田水动力系统的多层结构, 建议将各系统赋存的地热资源分别进行规划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从地温场特征探讨兰州断陷盆地地热资源前景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1,10(1):83-89,74
根据祁连造山带东段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场、温泉和地热异常孔空间分布 ,以华家岭—武山近SN向隐伏深断裂为界 ,东边地温场高、温泉多 ,为隆起断裂型中低温地热田 ,其西地温场低于东部 ,地热异常孔为沉降盆地型地热异常指示 ,可为地热田开发提供信息特征。并对兰州断陷盆地的地热资源前景和开发前期工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河北牛驼镇和天津两个中低温地热田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地热水赋存环境。结果表明:两个地热田系统存在明显差异,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到雾迷山组地热水存在各自的混合线。不同层位的浅层地下水、地热水物理混合作用明显。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奥陶系高温地热水与碳酸岩含水介质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造成了δ18O发生飘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热水主要是浅部第四系地下水与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发生混和作用的结果。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中Cl~–和HCO_3~–含量增高的同时,SO_4~(2-)含量随之减小(0.20~1.30 mg/L),明显低于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及奥陶系地热水中的SO_4~(2-)含量(273~394 mg/L),指示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发生了明显的脱硫酸作用。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揭示了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处在还原环境中,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水力联系弱,主要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而天津地热田奥陶系和雾迷山组地热水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强,同时存在垂向和侧向径流补给。牛驼镇和天津两个地热田均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但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资源环境并重的原则,保障地热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雄县地热田构造上位于牛驼镇凸起,牛驼镇凸起的形态、所发育断裂特征以及火成岩侵入体的位置控制着地热田地热资源的热流导向以及有利热储层发育区。对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与化极航磁异常应用双谱信号分解与重构法进行异常分离及应用三维欧拉反褶积技术进行反演,获得了断裂、潜山构造以及磁性地质体的半定量分布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进行了控热断裂以及火成岩侵入体的综合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牛东断裂、容城断裂既是控热边界也是导热通道,对周边碳酸盐岩地层的缝洞型热储层的发育有较大影响。火成岩侵入体主要位于牛驼镇凸起的西南侧,所保留的余热对于地热田起到稳定的供热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梓矿  徐世光  张世涛 《地球科学》2021,46(11):4175-4187
碳酸盐岩淡水热储层在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安宁地热田毗邻昆明地热田西侧约40 km,是具有垂向双层热储结构的低温地热田.在深部地层缺乏钻探资料时,为了探究地热田成因,寻找深部热储向浅部热储的补给通道,使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通过类比昆明地热田确定灯影组深部热储的水化学特征,(2)从水岩作用、水化学类型和主要离子相关性分析方面入手,阐述深部热储与浅部栖霞茅口组热储水化学特征的区别与联系,发现可用钠离子作为热水通道的指示因子,(3)以包括开采现状、实测温度和通道位置的数值反演模型验证通道的合理性.分析显示,浅部地热水为混合水,水化学类型(HCO3-Ca·Mg型)明显受同层冷水控制,与深部地热水离子浓度差别大.浅部热储水各点的地热水化学特征差异小,仅钠离子浓度分布可与地热田温度分区和开发利用情况相呼应.对于补给通道的水化学数据分析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嵌合较好,说明采用以钠离子分布为主的综合分析方法所推断的补给通道位置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郑州南地热田重磁电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磁电综合物勘测研究了郑州南浅层地热田。该地热田有明显的重磁电异常;重力场沿汤裂呈出出条带状或串珠状的异常特征;浅层热源区有着明显的强负磁异常,深层热源区在区域地磁上有北负磁异常显示;热源区上部有低电阻率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1.
谭家华 《地下水》2010,32(2):16-17
通过对小三江地热田地质构造特征、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系统阐明了该地热田的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为该地热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控制龙门地热田的构造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龙门地热田构造特点以及与其地热异常和温泉分布的关系,论述了龙门地热田构造及控热特征,为在地热田内寻找热矿水赋存的有利地段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汤池河地热田为例,通过对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和物探异常的对照分析,论证了物探工作在该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中高温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春艳 《地下水》2012,(4):61-63
广东省境内已发现的中温地热资源主要以水热型为主。从地热发电角度看,水温较高(大于90℃)、储量较大、具有发电潜力的地热田有新洲地热田、东山湖地热田、虎池围地热田、邓屋地热田和丰良地热田。根据地热田地热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地热发电角度分析,初步提出了中高温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5,(5)
通过收集资料及考察,分析研究了后郝窑地热田地区的基本地质特征、热水异常分布特征与构造的关系、热田含水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与其成因的初步认识等,总结介绍怀来后郝窑地下热水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地下热水埋藏特点、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以及热田富水程度,得出郝窑地热田是典型的断陷盆地地热异常区,是在大地热流控制和作用下形成的圈团型地热储,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奇村地热田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丰  肖建华 《地质论评》1996,42(5):475-480
通过近期对山西省忻州市奇村地热田进行的实地物化探勘察发现:地下热水的分布范围内视电阻率普遍偏低,且水温愈高,视电阻率愈低,在α 卡异常处均有地下热水存在。该地热田的热水分布区内的隔水层和盖层为亚粘土,粘土层。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硫酸钠型及氯化钠型,热田热水赋存和滞留于浅层次生热储内。  相似文献   

17.
查孜地热田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块隆起区之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区,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活动性断裂较为发育,拥有形成地热的良好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热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查孜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热田的热储层为古近纪古-始新统火山岩。大气降水及融雪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活动性断裂构成了地热水深循环的通道,广泛分布的岩浆岩体为地热水提供热能来源,本区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划归为岩浆岩-构造断裂型。  相似文献   

18.
毛小平 《地球学报》2018,39(2):216-224
在地热研究中地热田高地温的形成原因、为何地热田深部会出现低地温梯度等说法不一,未有定论。本文对前人所提出的地温场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热场正演模拟手段,对有异常热源供热-岩浆囊和无热源的热传导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多数异常热源如岩浆囊,相对于地质演化时间尺度而言,其冷却速度较快,并不能直接为地热田供热;寻找地热田主要在浅部有一定厚度的好的热盖层和深部有高导层的区域进行;构造运动所引起的物性-热传导性的横向不均匀性才是引起高地温场的主控因素;地热田在垂向上温度随深度呈镜像倒影关系,会呈现浅层地温高,向深部地温梯度急剧减小,直到"高导均化深度",大量地热田温度实测结果说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眉县汤峪地热田位于秦岭山地与汾渭地堑的接触地带,属于典型的断裂裂隙型地热田。笔者基于物探和水文地球化学方面工作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汤峪地热田内主要分布着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两组断层构造。这两组构造也成为研究区内主要的导(控)水和导(控)热构造,控制着地热田的分布。地热田内热储层为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发育地段,具有良好的储水储热性能。地热水由研究区以南的秦岭山区得到补给,补给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径流向地下渗透,经热源加热后成为地热流体。热水在区内断层交汇处上涌,最终形成地热田。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西宁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对西宁地热田已有钻探资料和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近几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分析了西宁地热田的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地温场及水文地球化学的特征,阐述了西宁地热田主要以大地热流为热源—低热导率岩层聚热—深循环逐渐加热受迫对流机制—构成控水控热,具有以盆地传导型面状热储为主,兼有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特征.同时,采用热储法对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评价,该地热田内热储中储存的热量9.343×1014kJ,利用平均布井法计算出该地热田每年开采热量为1.12×1012kJ,折合标准煤3.78×104t,按地热田规模分级为中型低温地热田.初步摸清了西宁地热田分布规律以及资源量,为西宁地热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