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浆深部液态重力分异成矿作用、岩浆同化混染成矿作用、矿浆成矿作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作用对铜镍硫化物成矿有重要影响。岩浆深部液态重力分异成矿作用是原始含矿岩浆产生多样性岩浆和铜镍等成矿元素原始富集的重要原因,矿浆成矿作用则与岩浆深部液态重力分异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是含矿岩浆成矿过程中的特殊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重力异常解释时,根据测区重力地壳模型分析结果,为了分离出由不同深度的地质因素引起的重力异常,根据测区重力地壳模型分析结果,主要采用七种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窗口平均法进行了重力场的划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边长的窗口平均法可以将布格重力异常分解为由深部场源引起的一级区域异常、中深部场源引起的二级区域异常及浅部场源引起的二级剩余异常等三部分,达到了分离布格重力异常的目的。在深部资料很少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重力异常推断解释时,本文所示划分重力异常方法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区域重力资料,通过位场分离、转换技术,揭示了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正的线状重磁异常带及各阶小波细节,清晰地反映了桐柏—大别及东秦岭造山带南缘缝合带的位置,特别是重力异常小波四阶逼近,深部构造特征更加醒目。在鄂西北地区岩石圈所呈现出的"立交桥式"双层结构中,自由空间、均衡重力、剩余重力异常及小波各阶细节明显地反映出相对浅部的造山带近东西向延伸的构造特征;各阶逼近结果则反映了相对深部的地壳-岩石圈地幔南北向伸展的构造特征。应用地球物理资料来研究地球岩石圈结构、构造,除深层地震外,区域重力也是最有效方法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二维小波变换技术日趋成熟,为应用区域重力资料解决诸如造山带深部构造等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羌塘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对深部结构和密度变化反应敏感,密度较低的深部油储能够导致布格重力显著减小,密度较高的深部玄武岩能够引起布格重力明显增加.基于野外观测和钻探标定形成二维地震反射解释剖面,以岩石地层的几何参数和密度为约束,建立羌塘盆地北部正反演模拟初始模型;采用Model Vision软件,通过人机交互反复试算,拟...  相似文献   

5.
综合方法寻找矿山深部隐伏矿的一个成功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小铁山矿深部找矿实例,讨论地质、化探、重力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深部找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将东北地区丰富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获得了主要反映该区深部地壳结构的深部重、磁力场分布特征及地壳深部结构模型。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在重力资料探讨深部构造的基础上,应用工程爆破接收及海城大震后155个余震的资料对东北南部的深部地壳结构作了进一步研究,所得结果不仅证实了深部构造背景与重力资料求解结果大体一致,而且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西部重力异常剖面拟合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沿东经80°和83°选择了2条剖面,在地质资料、物性资料和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部地球物理, 建立了剖面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通过重力联合人机交互正演模拟,求解地下地质体的模型,并依此对剖面通过地段的地壳结构、断裂带深部特征和构造单元的深部格架进行了解释推断。  相似文献   

8.
范祥发 《贵州地质》2004,21(3):152-155
从1:20万布格重力异常分离出来的剩余重力异常和水平梯度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威宁地区的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揭示该区深部存在8条断裂,火山机构1个,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1个。  相似文献   

9.
周志鹏  杜秋姣  梁青  王杰  曾佐勋  王雄 《地球科学》2014,39(12):1887-1895
为了研究大震(Ms≥7)和巨震(Ms≥8)与重力异常和活动断裂的关系.利用EIGEN-6C重力模型计算了相关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 查阅了相关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活动断裂构造.分析了重力异常突变带和活动断裂带与这些地震的空间分布.发现大震和巨震常在重力异常突变带和活动断裂带交汇处发生.结合前人对地球深部构造特征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流变模型来解释大地震发生于重力异常突变带和活动断裂带交汇处的原因: 地壳深部流变层(体)流动受阻碍而引起重力异常和能量积累与释放.   相似文献   

10.
陈圣波  郭鹏举  张莹  刘焱 《世界地质》2015,34(4):1125-1130
本文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例,利用影像融合技术进行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在卫星遥感和重力异常数据空间配准的基础上,利用IHS数据融合方法,将重力异常与ETM+数据进行融合与分析。研究表明:一方面构造形迹在遥感图像及重力异常上的表征是存在差异性的,即其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卫星遥感在地表定位重力异常所反演的地质信息,能够为深部探测仪器装备野外实验选点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伟民  陈石  石磊 《地球科学》2014,39(12):1831-1841
基于最新重力场模型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震区的重力异常特征进行分析, 并应用Crust1.0地壳模型计算得到震区的深部构造形态, 结果显示: 震中位于地壳厚度陡变带上.同2008年于田Ms7.3地震相比, 震中虽位于不同位置, 但发震机制均与深部地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统计研究区内历史地震活动性与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 发现震中的自由空气异常与地形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而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的结果则明显不同.进一步地分别计算不同重力异常的水平总梯度和线性信号, 结果表明: 重力异常梯度量与地形的相关特性更明显.研究表明: Ms7.0以上大震活动与重力异常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特性学, 这可能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深部结构和壳内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重力场解析梵净山岩浆岩构造及与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炼  朱大友 《贵州地质》2005,22(4):270-272
本文通过区域重力资料对贵州梵净山地区岩浆岩的深部构造进行研究,探索其深部构造特征,根据岩浆岩与高、中、低温元素富集成矿规律,探讨该地区成矿规律,为寻找隐伏矿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力场是一个高度叠加的场,任何重力异常都是目标物与其旁侧的和深部的地质体重力异常的叠加,后者即成为目标物重力异常的背景场。重力场的分解和位场转换在重力资料的解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潜力大,碳酸盐岩是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的有利储层,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查明深部构造与碳酸盐岩热储特征地层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勘查目标,提出了“面—线—点”分层次渐进式地球物理探测模式,先利用高精度重力和航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及地层厚度、深大断裂分布、基岩起伏等信息,然后利用大地电磁开展热储地层低阻异常特征分析,再利用二维地震剖面精细刻画热储地层,分析地热田异常区速度结构和区域构造特征。根据重力、航磁、大地电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勘探的精度及可靠性,以及施工成本、施工效率等因素,开展了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部岩溶热储经济适用性分析,并建议在碳酸盐岩地热勘探采用“重力+磁法+大地电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保山—镇康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矿区重力、航磁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芦子园地区存在隐伏酸性岩体。为查明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本次研究使用了大地电磁法(AMT)和重力三维反演方法。通过重力三维反演图可以看出芦子园地区隐伏岩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通过AMT二维反演反映出深部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形态及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了岩体与地表、近地表的铁铅锌矿化关系,为深部找矿指出了方向,进一步指导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综合物探在会东航磁异常查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会东航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判断其异常为深部多个磁性体的综合反映.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并结合区域重力勘探资料对异常区开展了综合物探调查.通过对区域重力、高精度磁法资料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开展综合解释,初步确定了异常体在深部的空间展布特征,为在该区实施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7.
重力勘查成果表明,重力异常总体上反映了羊八井盆地总体形态,走向北东,北东侧重力等值线已经封闭,自东向西呈逐渐减低趋势,北侧和南侧重力值明显增高,以二电厂为中心,存在一个面积较大的低重力异常,而其南西相伴存在一个范围较小的高重力异常,它们反映着深部的一些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重力测量在白牛厂背斜核部阳新组碳酸盐岩老地层上圈定了形态规整的北北东向长条状曹湾-余家村重力低异常区。根据密度界面反演结果,推测深部300m左右有隐伏中酸性侵入岩体,并在岩体凹陷部位圈定了3处易成矿的有利地段,因此矿区重力异常特征显示深部对寻找矽卡岩型矿床有利。  相似文献   

19.
伍卓鹤  伍凯琳 《江苏地质》2018,42(3):370-378
主要介绍了1∶5万高精度重力测量在广东南岭雪山嶂地区地质综合调查中的应用。利用面积性及剖面性重力数据处理和解释所取得的成果,在指导1∶5万地质填图中圈定半隐伏或隐伏岩体、追踪断裂构造、确定地层界线及追索矿(化)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三位一体"成矿理论指导大宝山矿床外围找矿,圈定了大宝山矿集区含矿建造范围,追踪已知矿段延伸,分析其深部成矿潜力。根据1∶5万重力测量成果,在大宝山矿床外围的北东侧剩余重力正异常部位,成功发现深部厚大铜矿。  相似文献   

20.
姜枚  袁学诚 《物探与化探》1991,15(3):161-167
为了深化区域重力资料的解释,需要充分利用深地震测深等方法所提供的地壳及其深部资料.近几年我国完成的若干条地学大断面提供了这种可能.我们认为依据它为基础设计的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重力密度模型,才会得到较为有效的解释结果;如果仅使用少量深地震测深点的资料去换算重力莫霍面是极不可靠的,由此作出的成矿预测也是不会正确的.新的重力模型应该包括地壳的多层结构、断块构造、变密度特征、莫霍面密度不均匀性和起伏不大、断裂产状在深部可能是平缓的剪切带等.而两层结构模型忽视了这些基本特征,解释结果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