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文》1956,(2)
吳堡水文站位於山峽峡谷之間,兩岸均爲陡山。其洪水特性主要是(1)浪大。浪高達2——5公尺;(2)流急。主流水面流速達5——8公尺;(3)洪水歷時短。當流量超過5,000秒公方時,洪水歷時5——30小時;(4)洪水時水面飄浮煤層、樹木、草根很多;(5)含沙量大。根據記載  相似文献   

2.
黄河小浪底流量站今年7月25日用25型流速仪測得了8.67秒公尺的流速,已經超过了長江北培流量站去年測得的7.09秒公尺的全国最高記录,这是值得大家可喜的事情。小浪底流量站位于黄河中游的峽谷地帶,左岸为高山,右岸为台地;河道弯曲,流向不直,洪水时期水势凶猛湍急,波浪滔天,主流流速一般都在7.8秒  相似文献   

3.
汉江安康“83·7”特大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1986,(2)
1983年7月27~31日,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发生了特大洪水。安康最大洪峰流量达31000米~3/秒,安康县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灾害。为了探讨这次特大洪水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其预报经验,并为稀遇设计洪水的组合提供新的信息,在其它单位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搜集分析了有关暴雨洪水资料,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4.
1961年6月下旬,岷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一次持续七天的暴雨过程,由于干支流洪水遭遇严重,致使岷江下游的五通桥水文站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特大洪水,洪峰流量达36200秒立米。分析这次暴雨洪水的组合情况,对今后的水文预报及防洪是有一定参考价  相似文献   

5.
1870年7月长江上游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0年7月上、中旬在长江上游发生了连续性暴雨,其中7月13~19日在川东嘉陵江地区和干流重庆~宜昌区间的特大暴雨,及由此产生的洪水为历史上所罕见。根据实地调查及文献的考证,1870年洪水是自1153年以来的一次特大洪水。宜昌洪峰流量达110000秒立米,卅天洪量大约在1767~1852亿立米间。这次暴雨历时长,面积广,强度大,造成长江上中游大范围严重的洪水灾害。为了弄清这场特大洪水的暴雨概况及其成因,在缺乏实测降雨记录和历史天气资料情况下,根据故宫奏折、县府州志书、采访录、水利史藉,历代史料实录及有关流域规划报告共约80余种篇目,200多卷册,  相似文献   

6.
高峰 《辽宁地质》2010,(8):56-57
今年7月20日8时,三峡工程迎来了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超过1998年的最大峰值。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有效缓解了特大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7.
《水文》1959,(4)
竹岐流量站是閩江干流的一个基本控制站,也是我省較大的測站。河寬700多公尺,洪水时可达1000多公尺,汛期长,流量大,洪水常常連續交錯发生。該站測驗設备此較齐全,全站有員工8人,除本站測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大洪水记录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历史上洪水灾害十分频繁,从近30多年来的情况看,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特大洪水,其中海河“63.8”洪水、河南“75.8”洪水、四川“81.7”洪水,都是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下游地区造成了严重灾难。因此工程设计上,要求对各地可能发生的特大洪水进行研究。我国洪水大多由暴雨形成,径流集中,洪水量级大,而且年最大洪峰流量的年际变化极  相似文献   

9.
陕南"2002·6"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雷 《水文》2004,24(1):61-63
2002年6月8-9日,陕西省南部突降特大暴雨,致使子午河、旬河发生了特大洪水。分析了本次特大暴雨洪水的特性及洪灾成因,提出了关于防御局地暴雨洪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计算岩层的渗透系数需要先知道影响半径。下面介绍的是求影响半径的图解法,其法简便,试制后已使用过,效果良好。这种图解法还有一定的缺点,有待于同志们的指正。甲、使用法:(一)R=575 SH~(1/2) K~(1/2)(库萨金公式)设S=7.5公尺,H=7.5公迟,K=57×10~(-6)公尺/秒(参阅图1)。方法:1.通过H=7.5公尺,S=7.5公尺作一直线2.通过K=57×10~(-6)公尺/秒作一直线平行于前直线,即得K=89公尺(二)R=3000 SK~(1/2)(集合尔特公式)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北洛河"94·8"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效礼  宋志林 《水文》2000,20(1):56-59
1994年8月30~31日,陕西省北洛河上游降特大暴雨洪水山洪暴发,致使北洛河干支流洪水猛涨,形成该河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简称“94.8”洪水)。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和洪水的演进规律,可供水利、防汛和水文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20年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先后发生特大洪水,其中干流编号洪水全部发生在上游,构成了长江流域洪水的主要部分。首先回顾2020年洪水及洪灾情况,然后根据历史上几次特大洪水过程和历年实测资料,分析长江上游洪水特征、洪灾类型及特点,最后提出新时代长江流域洪水整体防御战略及山洪灾害防治战术。研究表明:金沙江洪水是长江上游洪水基础部分,岷江、嘉陵江和干流区间是洪峰的主要来源,三者洪水遭遇是产生上游特大洪水的主因,上游洪水又是全流域特大洪水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造成洪灾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山洪以及山洪引起的地质灾害,财产损失最大的是中下游及湖泊地区。未来堤防仍然是防洪的基础,提高沿江城市防洪标准主要手段是控制性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而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最有效的途径是给洪水以空间的自然解决方案等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形成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1996,7(3):221-225
分析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高水位形成的水文因素,揭示了年最高水位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的变化趋势。主要结论是:该河段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高水位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本世纪以来每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高水位的形成几乎都有其主要原因;该河段大洪水特大洪水高水位出现的频次有增加趋势;自1975年以来,年最高水位的均值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防洪产生的负面影响,海平面上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工仪器厂是生產各种水文測騐仪器測具的工厂,现在把今年生產的各种產品簡單地介紹于下,供水文工作者参考。55型旋杯流速仪,跟去年生產的一样,使用范圍自0.2公尺/秒到3.5公尺/秒。今年出產的仍未附电鈴,只有灯泡,这是因为缺乏材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水文》1957,(5)
北碚站测得7.09秒公尺高流速水文局去电祝賀長江流域規划办公室所屬的北碚流量站,在汛期测流开展高流速测騐中,由于全站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克服困难,用高架过河纜索吊木船一组,用流速仪法16綫2~3点歷时3点48分,先后测得了5.92及7.09秒公尺的高流速,取得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2)
2016年8月1日,新疆渭干河流域各支流相继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使沿河的水利工程及居民区遭遇了罕见的洪水灾害,损失惨重。渭干河上游的多处水文站发生了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历史特大洪水,洪水成因主要是前期的高温形成冰川雪水融化导致河道水量大增,之后又叠加大暴雨所致。  相似文献   

17.
黄永唐玲  燕双建 《水文》2005,25(5):59-61
从流域降雨、河道水位、流量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淄博市主要河道实际发生的特大洪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对实测洪水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并对历史洪水进行考证确定重现期,以期为做好历史洪水重现时水文测报预案、防御特大洪水、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27~28日,第二松花江支流温德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致使温德河干流发生了350年一遇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依据实测资料和暴雨洪水调查成果,分析了此次暴雨洪水的特性,以及水利工程在抵御洪水中的作用,并与历史最大暴雨、最大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流域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何隆邦  李光录 《水文》2012,32(2):88-90,94
2010年7月6日青海湟源地区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山根地区发生了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湟源县董家庄水文站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洪涝灾害。本文通过这次暴雨洪水调查情况,对"2010·07"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研究该地区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因韩江流域缺乏实测特大暴雨洪水资料,在充分分析韩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基础上,结合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条件,移置西枝江流域"79.9"暴雨计算了韩江流域可能最大暴雨(PMP),并利用洪水预报系统推求出韩江流域可能最大洪水(PMF),对PMP与PMF成果作了合理性检查与评价,为韩江流域防御特大洪水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