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健康评价在温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闸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涌、评价方法及其与湿地管理的密切联系,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途径,进而找出我国湿地健康评价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湿地管理的问题所任.生态系统健康是湿地管理的目的和基础,生态健康评价是实现湿地可持续管理的工具,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状况进行综介评估和预测,而且可以应用于单个指标评价的健康状况排序,能够确定湿地管理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恢复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湿地综合管理能力,是开展湿地管珲工作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生态健康评价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评价方法及其与湿地管理的密切联系,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途径,进而找出我国湿地健康评价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湿地管理的问题所在。生态系统健康是湿地管理的目的和基础,生态健康评价是实现湿地可持续管理的工具,生态健康评价不仅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而且可以应用于单个指标评价的健康状况排序,能够确定湿地管理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恢复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湿地综合管理能力,是开展湿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青海省三江源区退化草甸湿地为研究区,对湿地环境和功能进行评估,构建了基于生物(Biology)-环境(Environment)-服务功能(Service)的BES模型(涉及3个生物指标,4个环境指标,8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评估3种湿地恢复技术(I-补播草种+生长期封育;II-围栏封育和III-防鼠样地)对湿地恢复的效果。基于2017年和2018年的监测数据,计算湿地综合健康指数(Comprehensive healthy index,CHI)和净变动指数(Net variation index,NVI),分析不同恢复措施下湿地健康的恢复过程及其恢复程度。结果表明:① 3种修复技术在湿地恢复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湿地的综合健康指数从2016年未实施任何措施时的0.499分别上升至0.712、0.716和0.650,湿地健康水平由警戒状态恢复至良好状态;② 评价期内恢复技术I和II对湿地恢复效果均好于恢复技术III,但未发现恢复技术I和II之间存在显著差别;③ 高寒湿地生物指标与供给指标恢复速度较快、恢复程度较好,而土壤支持等指标恢复速度较慢、幅度较小。补播草种有助于短时、高效地恢复湿地植被,而实现土壤和功能的全面恢复还需要结合封育等更多的措施和更长的周期。  相似文献   

4.
吕宪国  黄锡畴 《地理科学》1998,18(4):293-293
回顾了我国湿地研究,尤其是近10年的研究进展,包括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湿地基本概念的开发,湿地功能研究、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并对我国湿地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西藏拥有我国特有的大面积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西藏高原湿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为3 126 253.33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9%。西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湿地类型丰富,天然湿地面积大,占湿地总面积的99.09%,天然湿地又以湖泊型湿地和河流型湿地为主,分别占全区湿地面积的82.36%和14.71%;湿地分布广但不平衡;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鉴于高原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加强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江苏滨海湿地正面临着大规模围垦、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系统功能退化日趋严重。总结近30年学者对盐城滨海湿地的海岸冲淤、环境演变、野生动物保护及外来物种对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莱州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层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岸带供水与空气组分调节服务呈负值,2000~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丧失43%(147亿美元/a),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呈向海性,围填海造成162亿美元生态损失。土地利用变化方式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因,主要包括:交通工矿、盐田、养殖及城镇扩张,滩涂、河口湿地、耕地被侵占。滩涂和河口湿地减少,导致废物处理、栖息地、基因多样性、干扰调节、侵蚀防护服务丧失严重,交通工矿和城镇扩张,引起供水服务负效应加剧。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陆盐碱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十分薄弱。松嫩平原是世界上内陆盐碱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湿地分类标准,结合松嫩平原的特点,建立了内陆盐碱湿地的分类体系,将该区的盐碱湿地划分为2个湿地类,6个湿地型,13个湿地亚型,描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分布规律。这对我国的湿地分类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对进一步实施内陆盐碱湿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促进松嫩平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蒋卫国  潘英姿  侯鹏  李雪  季维  郑建蕊 《地理研究》2009,28(6):1665-1672
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退化速度远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而使得湿地健康评价与分析成为湿地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研究方法,综合利用遥感、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建立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实施湿地压力、状态、响应、健康分析,揭示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洞庭湖区31%的湿地面临人类干扰压力较大,19%的湿地状态较好,82%的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2) 湿地的总面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逐渐缩小,湿地综合健康较差、一般和较好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6%、75%和19%,缺乏健康状况最好及最差的区域。(3) 湘阴县、沅江县及岳阳县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益阳县较差,安乡县等12个县市一般。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健康快速评价法简介——以WRAP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快速评价法是最早被用于湿地评价的方法,它能在较少的资金投入和劳动强度下对湿地的健康状况作出较为科学和可靠的评价,因而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湿地健康评价方法。简介了湿地快速评价方法的内涵及评价步骤,并以佛罗里达州的快速评价方法(WRAP)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我国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Data resources and assessment frameworks are two keys to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EHA). Application of the land use database together with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model in EHA provides better precision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data resources and assessment frameworks for EHA at the county scale. The raw data are taken from The Anlu County Annals, The Soil Records of Anlu County, and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National Economy in Anlu County. The spatial and attribute data are partly extracted from the database of current land use in Anlu City using the MAPGIS platform.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 total of eleven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build an indicator system designed to assess the ecosystem health at the county scale. According to the PSR model, the scores from three indices (press index, state index, and response index) and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 (CAI) were calculated, and an assessment map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from the index scores and spatial analysis display a large range for the state of ecosystem health due to the evolu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human activities at the county scale. The precision of the current land use database (scale of 1:10,000) makes it a better candidate for evaluating ecosystem health than the traditional data resources.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numerous benefits of combining land use databases with GIS functions to assess ecosystem health at the county scale.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服务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观测结果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科学预测和制定合理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观测始于16世纪对湿地的利用,至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全球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的建立为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同地区湿地观测的水平、具体内容及指标不同,北美及地中海地区湿地观测水平较高。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的历史、观测内容和指标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要在观测网络的建立、指标体系完整性、先进技术和方法引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孟宪民 《地理科学》1999,19(5):385-39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由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造,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地地位,主要表现在湿地环境自身健康水平和湿地在全球环境长期变化中的作用,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环境,因其生物种属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整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而处于较好的健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农田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流域在经历了3次大规模开荒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湿地农田化过程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环境。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利用1954年、1976年、1986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来的湿地农田化过程。结果显示,湿地农田化过程中大面积的湿地斑块被农田斑块所取代,破碎化的小耕地斑块又逐渐合并为大的耕地斑块,并导致斑块形状复杂度指数逐渐增大,景观均匀度指数呈现波动变化;耕地面积在1954~1986年期间增长幅度较大,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研究区景观动态度为0.201,远高于其它时期;目前,农田景观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农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69%,湿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由1954年的64.83%减小到2005年的19.44%。质心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近50 a来研究区耕地景观质心平移幅度明显大于湿地景观,湿地景观质心不断地向东北方向移动,偏移了约20.5 km,而农田景观质心逐渐向东平移,平移了约44.7 km。农业开垦是研究区湿地大面积消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成为21世纪湿地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以莫莫格湿地作为评价对象,基于PSR模型,选取22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7378,处于第Ⅱ等级(健康)状态,制约莫莫格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化肥使用强度、湿地补水保证率、湿地水质、环保投资指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峰  李红波  张安录 《地理学报》2019,74(3):432-445
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主要依据是点源性威胁、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等生态实体特征指标,忽略了与实体功能属性密切相关的人类福祉因素。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生态风险评价体系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本文运用GIS和遥感技术重构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图谱,采用生态风险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格局的定量描述和空间分布,划定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生态风险管控优先区。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总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取值在0~2.17之间,年际间呈现小幅波动趋势,年平均总指数在0.30~0.57之间变化,其中24.7%的区域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台湾、云贵高原及新疆西北内陆区,37.1%的区域显著减少,主要分布在东北、青藏高原及中东部地区;② 不同置信水平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存在的风险损失不尽相同。如当置信水平为90%时,总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的可能损失比例为24.19%,生态风险指数为0.253。比较置信水平和生态风险指数间的关系,发现当置信水平较高时,生态系统服务蒙受风险的概率相应降低,但此时出现风险时所承受的损失也对应增加;③ 以90%置信水平为例,中国生态地理区划的风险特征表现为:平均生态系统服务风险指数居前列的六位依次为内蒙古高原生态区、华北平原生态区、黄土高原生态区、东北平原生态区、横断山生态区、青藏高原生态区,极重度风险所占区域面积比例依次为55.89%、26.63%、24.35%、20.62%、18.70%、25.12%。  相似文献   

17.
基于CIWLDI方法的苏州湿地景观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改进的基于空间最小景观单元的反距离权重景观开发强度法(CIWLDI方法 ),通过累积效应整合不同的土地利用分类,从能值的角度反映湿地生物完整性,客观有效地评价大面积湿地的景观健康。研究表明:大部分健康良好的湿地分布在苏州市郊,受到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相反临近重点开发区域的湿地则退化严重。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不同湿地之间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单个湿地内部的健康差异情况。在缺少现场观测数据的条件下,仅使用土地利用分类图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大范围湿地的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8.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保护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其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南沙地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依据功能的重要程度与湿地资源的稀缺性,指出了南沙开发中应加强生态敏感区、红树林生境、水生动物繁殖区与鱼类洄游通道、自然林植被区、历史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分布区等重要湿地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S技术支持下,结合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基于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来判定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区域差异,并在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上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探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草地和其他类用地为主,整体内部结构稳定少动。草地变化面积仅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0.37%;林地、湿地、耕地和人工表面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他类用地面积有所减少。②全区土地综合动态度均小于0.1%,土地利用/覆被变幅较小,除人工表面较活跃外,其他各类型变化相对缓慢,且各省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小。③研究区内景观基质未发生改变,区域景观破碎度递减,景观多样性水平上升,景观聚集度和连续性微弱下降,景观整体保持较完整态势。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覆被结构和景观格局均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构建了衡量耕地—湿地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耕地生产与湿地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54~2000年耕地生产与湿地环境比较协调,1995年协调度达最高点0.992,2000年二者综合发展水平达最高点0.389;2000~2005年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湿地开垦已经超过其临界规模,湿地面积的急速下降已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995~2000年这段期间三江自然保护区耕地与湿地协调水平最高,此时耕地面积大约为2.6×104 hm2,湿地面积大约为3.5×104 hm2。此结果可以作为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重要的参考标准。在该标准下,通过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和提高单产水平,三江自然保护区粮食可满足目前的需求,湿地重要的生态功能也可大大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