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流域是国家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文章从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业、社会发展、小区域合作等方面探讨了流域的开发与合作,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澜沧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如何协调少数民族地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使之协同合作,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扶贫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中国典型的贫困山区县,在参与当地旅游扶贫项目规划过程中,通过实地深度访谈与定性分析,剖析了当地扶贫现存的问题。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利用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构建了涉及政府、本地企业、外来企业、当地居民、公益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者为核心的多主体参与旅游扶贫理论框架,明确了各利益主体在旅游扶贫实践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开发对焦作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焦作市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过去依靠开发矿产资源发展经济,近几年由于地下矿产资源几近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焦作市人力资源现状特征分析,及人力资源开发对焦作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焦作市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蒙古国铜矿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安全、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落实重要矿产资源储备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周边国家是我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选择。蒙古国铜矿是蒙古国的优势矿种之一,本文对蒙古国重要铜矿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勘查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岭-大别地区矿产开发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秦岭-大别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取价值 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提出了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5条措施:即强化矿产勘查工作,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综合性矿物原料基础和加工产业基础;综合开发、综合回收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筹管理、保护性开采利用;重视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矿地关系和谐型新矿区?2012年4月,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确定鄂尔多斯市和锡林郭勒盟作为试点地区,选择了16家不同所有制、不同生产规模、不同开采方式和开采不同矿种具有典型代表的矿山企业作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以重点解决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共享问题,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建立安全、稳定的境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和落实重要矿产资源储备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周边国家是我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选择。而蒙古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本文对蒙古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勘查开发情况进行阐述,建议重要煤矿的开发应积极鼓励国内煤炭行业大集团收购或兼并建设,推进集约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繁荣和发展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矿产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基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利益主体理论(stakeholder)及协同共生理论(symbiosis)的分析方法,以“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旅游地为典型案例,探究跨界区域品牌共享型旅游地核心利益主体冲突格局、机理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表明:“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旅游地跨界冲突格局表现为横向层面的品牌共生体的冲突和纵向层面的利益共生体的冲突,其背后深层次的冲突机理主要在于行政分割运作、地方利益导向等因素导致跨县市利益冲突日趋激烈,加上内部强弱势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失衡引起纵向层面的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最后,针对利益主体的冲突博弈问题建立了多维度的跨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跨界水利益共享是解决跨界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跨界水利益共享典型案例分析,系统探讨了跨界水利益共享理论。跨界水具有公共池塘资源性质,跨界水利益共享的主体是流域国,共享的利益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社会、文化等。利益共享模式主要有利益共同享有,责任共同承担;权利义务对等,利益平等分配;成本分摊,利益按比例共享;各取所需,利益公平分配等。利益共享的实现过程首先是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其次是利益的识别和评估,并对利益计算方法和分配达成共识;第三是建立机制,保障利益共享。利益共享的实现条件,第一要看流域国家是否有合作意愿;第二要看合作能否带来利益的增量,或者比单方面行动带来成本的降低;第三要看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巴彦淖尔市的石墨矿资源是西部石墨矿产资源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目前由于资源开采不合理、不成规模、形不成产业链,使其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无法体现其可观的经济价值。为了使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发挥石墨矿产资源在社会各领域的充分应用,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石墨矿资源亟待整合成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则是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演进的空间结构特点。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呈现出"一心两极两轴多点"的空间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多层次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为主体的矿物原材料的充足供应与有力保障。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矿产资源的开发作为龙头产业,以油气开发为重点和突破口,充分利用资源经济开发区的辐  相似文献   

14.
陈国俊  ;徐建成 《西部资源》2014,(1):162-163,166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资源消耗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及区位优势,优化矿业开发区域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尽早谋划主导产业的优势转换,培育新兴产业,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我市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寻求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寻求攀元民族文化下的山区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文中运用高新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村寨社区调查,对云南西双版纳6种主体少数民族传统用地习俗、土地结构变迁及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评价,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看法及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张旭光 《西部资源》2017,(2):186-186
我国地大物博,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虽然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不断高涨,然而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依然在所难免。矿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其中也伴随着过度开发、地质灾害频发以及不利于环境保护等问题。本文简析了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指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跨境河流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内涵,但由于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河流沿岸国常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发地区矛盾。因此,如何从生态的视角解决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平衡性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跨境河流的相关国际水法出发,综述了利益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适应性管理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发现在法律制度上,国际水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跨境合作与可持续利用;在解决跨境水资源冲突的实践上,呈现从单一的水资源分配(零和结果)向利益共享转变的趋势,以期达到沿岸国多赢的目的,但跨境的生态补偿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在中国,上下游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已被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为建立省际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指导。从现有实践来看,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实施范围小,法律制度薄弱,缺乏市场机制的动力并且依赖财政转移支付。未来,中国应加强跨境水资源在法律制度、国际合作与利益共享方面的研究。由于政府在生态补偿的实践中兼具的多重身份(如推动者,监管机构和买方),为了构建具有适应性管理的跨境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应尽快完善在数据共享平台,水资源消耗标准及相关政策和标准(或条例)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自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40年间形成的原有产业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近年来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矿产资源等曾经是中外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就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言,资源型产业的衰减趋势已经在我国出现。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走出传统矿产资源开发陷阱效应的途径。攀西地区生物资源的产业化是区域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简述攀西地区的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区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区域,也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区内有三大资源体系: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生物资源。本文阐述了攀西地区资源开发的过程,资源开发对攀西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重点的转移,资源开发观念的更新,并提出未来攀西的发展应以可再生资源开发为主,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区域发展和承担起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屏障的责任并重,以生物资源开发为导向解决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利益主体共生模式以及旅游精准扶贫路径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泉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景区过度商业化、利益分配不公平、弱势群体发展权利无保障等突出性问题。村落利益主体之间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应为最佳合作模式。据此提出竹泉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应实现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以及加强利益协调监管、加强社区管理自治、建立共生参与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等优化路径,解决竹泉村乡村旅游扶贫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