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玉米产量历史变化趋势,年际波动规律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建国以来44年的玉米产量资料,对该省玉米的种植面积、产量趋势和年际波动规律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河南省玉米农业气象系列化服务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是博山种植面积较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57%。玉米产量虽有上升的趋势,但产量不稳、波动较大,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1965~1982年的玉米产量资料与气象资料为样本,试图通过客观的数学分析,揭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建立玉米产量的气候模式,为博山的玉米生产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3.
扎兰屯地区近30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扎兰屯地区1971-2000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大于等于0℃、10℃、15℃、20℃活动积温的变化及各界限温度持续期间降水的变化,发现它们都呈上升趋势。用10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对扎兰屯地区作物产量资料进行处理,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各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玉米和大豆产量与积温关系较大,积温增加使产量增加;马铃薯和小麦产量则与降水量关系较大,降水增多会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应用赤峰市松山区境内的赤峰和岗子两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的气候资料和松山区玉米单产资料,分析玉米生长季的水热条件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定量评估灾害损失。结果表明,采用5a滑动平均法和线性拟合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的玉米气象产量更具有客观性,贴近实际情况。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得玉米平均增产890.3Kg/hm2;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玉米减产634.5Kg/hm2。玉米气象产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关系密切,干旱是玉米大幅度减产的主要气候灾害,占总减产量的76.6%;其次是阶段性低温冷害。气候变暖趋势总体上是有利于玉米生产的,但玉米气象产量的变幅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铜川市1964—2021年国家气象观测站玉米生长季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及1990—2020年各区县玉米产量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累积距平法及滑动平均法分析≥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 a来各区县≥10℃积温随时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且均在1993年发生了由偏冷到偏暖的转折;空间上南部耀州多,北部宜君少。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上降水量丰富区位于北部宜君县。耀州日照时数随时间呈显著减少趋势(P<0.01),其余区县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各区县日照时数差别小。气象因子中,降水量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日照时数影响次之,≥10℃积温影响最小,其中降水量和玉米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玉米主产区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内蒙古主要农业区赤峰、通辽、呼市、临河为代表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述4个站点多年玉米产量与各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得出降水量、气温、风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期是玉米的拔节期和乳熟期,同时利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玉米单产与气候因子的综合预报模型,并用近年的资料对模型进行回代检验,拟合率达83%。  相似文献   

7.
作物模拟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中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农业气象业务的需求,利用东北地区1971~2000年5个代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作物资料,应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评估东北区域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作为评价标准的平均气候状态下平均模拟生物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从生物量变化、温度和水分条件影响等方面进行实时动态评价和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综合评价的方法,给出了实际评价个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条件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贤为  黄朝迎  张强 《气象》1993,19(10):25-28
统计分析1981-1990年东北地区30个试站的气象资料,物候资料和春玉米产量资料。建立光,热,水等资源条件与产量变化之间的统计关系,从而确定出各地种植春玉米的适应性指数及等级。  相似文献   

9.
重庆地区春玉米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气候生态角度出发,对重庆地区春玉米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组建了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同时对影响本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趋利避害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渭南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9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结合夏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生育期资料,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分析渭南市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温度、日照、降水和气候适宜度特征,以及全生育期各种适宜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渭南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乳熟至成熟期渭南夏玉米易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日照适宜度最小,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北部温度适宜度最大,南部降水和光照适宜度最大,总体气候适宜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南部最适宜种植夏玉米。  相似文献   

11.
黄振均 《贵州气象》1993,17(4):31-33
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对“七五”期间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耐旱抗旱性能鉴定。分析干旱缺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从玉米品种对干旱天气的承受能力和水分临界期降水量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论证玉米品种耐旱抗旱性能。筛选出几个具有耐旱抗旱性能兼备高产特征的玉米良种。为引进和推广杂交玉米新品种、发展我省玉米生产提供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风灾是北京地区玉米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响玉米产量最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严重的风灾可造成玉米绝收。为实现对玉米风灾造成损失的定量评估,利用收集到的历史上出现的玉米风灾及产量损失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风灾发生过程中对玉米产量损失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最终确定选取玉米受灾过程中的最大风速的最大值、持续时间内的最大风速的平均值、最大风速持续时间和过程降水量4个气象因子,并考虑到玉米不同生育期抗风能力的不同,增加了玉米生育期影响因子,利用这5个要素,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北京地区玉米风灾损失定量评估统计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及剩余样本的检验,建立的定量损失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损,以及生产部门确定风灾损失及保险公司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兴安盟突泉县1982—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大田发育期观测资料,对玉米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历年气象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显著,表明本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我盟玉米气候适度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得出影响兴安盟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降水,其次分别为温度和日照;兴安盟日照对玉米的适宜度最高,其次为温度,降水的适宜度最低,近34a中,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变化,降水适宜度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WAPFOS),分析了夏玉米产量与光照、降水、气温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和旬平均气温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密切,是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5.
肇州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 《黑龙江气象》2008,25(3):35-36
利用肇州地区1985~2005年玉米原始产量和生育期内降水量的资料,分析了玉米气象产量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气象产量与7月份降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3,与其它月份降水量的相关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对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间降水量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出二次回归方程为y=8413.94+35.20x-0.03x^2,通过计算得出玉米气象产量最大值为980.56kg/hm^2.所对应的生育期降水量为533.66mm。  相似文献   

16.
利用渭南市1996—2018年玉米产量和同期全市11个气象站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结合调和权重法对渭南市玉米产量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分离。采用SPSS17.0软件对分离出的1996—2014年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各类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高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气象产量建立预报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发现:在营养生长阶段,降水对产量贡献最大;在生殖生长阶段,降水与产量呈负相关。预报模型回代、预测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乌兰察布市1961~2000年的农业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初步分析了降水量对乌兰察布市玉米生长的影响,提出了乌兰察布市玉米不同生长阶段降水的亏缺程度,为充分挖掘水分资源潜力,合理布局,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和耕作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了抗旱、节水、提高降水利用率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喜温喜光的C4作物,也是武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对玉米实际单产进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产量波动的基本特征,分析扰动气象因子,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实际价值。1资料来源资料时限为1981~1996年。玉米产量资料由武威地区统计局提供,气象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84-2007年的气象、土壤湿度和产量资料,采用EOF和SVD等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土壤湿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得出结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玉米单产与土壤湿度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比较稳定.但各区域受关键时段降水量差异的影响,各区域土壤湿度对玉米产量影响存在差异.西部地区8月上旬-中旬土壤湿度和玉米单产相关最显著,中部地区6月中旬土壤湿度和玉米单产相关最显著,东部地区8月上旬土壤湿度和玉米单产相关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服务系统(HNMYFSS)是用QuickBasic4.5及Foxpro2.5语言编制的一套立足业务实用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数据基础是河南省夏玉米农业气象数据库。HNMYFSS由数据库管理、趋势产量处理、因子普查、气象产量预报、产量预报、全省产量集成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既紧密相连,又可独立运行,初步实现了玉米产量预报自动化和客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