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论评》1983,29(6):589-589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国际地质合作计划全国委员会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地质合作计划第“92”号项目(太古代地球化学)工作组、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第三、四工作组和国际地质合作计  相似文献   

2.
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华南变质基底构造与岩石圈──代序孙大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510640)《华南变质基底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5一8日在黄山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质学会共同发...  相似文献   

4.
对“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文 《地质论评》1990,36(4):381-382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以下简称“大陆构造会议”)于1989年11月下旬在武汉召开。这次全国性构造地质学术会议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偕同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和湖北省石油学会联合筹备和组织的,目的是检阅80年代我国  相似文献   

5.
规模空前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大会”,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县召开。这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了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  相似文献   

6.
王毅 《地质论评》1988,34(3):285-286
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龙山宾馆召开了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主持开幕式,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马杏垣致开幕词,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国际地科联构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A.krone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胡兆森到会致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前主任黄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大陆构造和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20—25日在武汉召开。会后对大别山造山带进行了路线地质考察。会议由73个单位195名代表组成,会议期间100多位同志做了报告,介绍了28届国际地质大会概况,支流了造山带构造研究动向、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以及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大家很关注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86,32(6):608-608
1986年5月7日至15日,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福建省地震学会在福建泉州共同召开了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来自地质、地震、石油、煤炭、冶金、建材、海洋、核工业和教育系统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  相似文献   

9.
学会之声     
2004年7月26-28日,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新疆库尔勒市举办了"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会后组织了对塔里木盆地的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26~28日,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在新疆库尔勒市举办了“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会后组织了对塔里木盆地的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11.
1.由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及深源岩石包体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与海内外学者的合作,促进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深入开展。与会代表中,除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校、地矿部和国家地震局等系统的知名学者外,还有来自基层生产单位的代表。会议特邀了著名地球化学家江博明博士和英国学者Menzies博士出席,澳籍华人孙贤沭博士作为会议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在会上做了总结发言。此外,台湾著名岩石学家陈正宏教授和来自台湾大学的五名年青科学家以及美、英、日、意、墨西  相似文献   

12.
徐嘉炜教授193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温州市,1953年毕业于长春东北地质学院矿产勘查系,曾任合肥工业大学中国东部构造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全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成员、安徽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地质学会常委、国际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学家协会委员、联合国科教文IGCP224项大地构造顾问、国际地学杂志《岛弧》编委等,至今已献身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的教学与研究55周年。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质利学联合金顾问委员会编委会主席——Linn Hcover,去年2月8日在前往摩洛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途中,在巴黎骤然与世长辞。作为国际科学计划美国地质调查局代理主任,他生前曾提议于1989年在华盛顿的哥伦比亚地区,召开“第二十八次国际地质协会全体秘书会议”。他的逝世对于国际地质学会团体是一  相似文献   

14.
《沉积学报》2004,22(3):524-524
2004年7月26~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召开了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承办孙枢、贾承造、刘宝王孚、钟大赉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范蔚茗局长应邀参加了会议一与会正式代表6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北京)及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油气构造遥感专题研讨会在崇庆县召开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地质、石油地质、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石油学会油气开发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四川盆地油气构造遥感专题研讨会》,于1994年4月25至27日在崇庆县政府招待所举行。共18个单位的代表出席了...  相似文献   

16.
朱光  柏林 《安徽地质》2005,15(2):113-113
由安徽省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主办、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16-17日在合肥召开。  相似文献   

17.
由江苏地质学会构造专业组与江苏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委托扬州市地质学会经办的“扬州~镇江地区主要断裂专题研讨会”于1990年11月6日至11月8日在扬州市瓜州镇召开,出席会议的省内地矿、石油、地震、冶金、水利以及南大、南京地校等单位代表40余人。会议共分四个内容:一是约请华东石油局陈沪生总工程师作“HQ—13线地学断面”的学术报告,报告系统介绍了地学断面的工作方法和主要地质解释成果,讲述了岩石圈分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科联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湖北省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六单位发起筹备的“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9年11月20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共198人,其中有马杏垣等知名学者.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62篇,已汇编成册.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在室内进行报告交流,后一阶段到野外进行现场考察.11月20~21日大会报告,22~23日分为四个分会报告.四个分会场各以一个议题为中心:造山带及区域构造、沉积盆地及能源资源、断裂构造及控矿构造、地球物理与深部构造.会议传达了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与大陆构造有关的学术报告和研究动向,包括从板状构造到大陆构造、造山带、变形构造动力学研究进展、大陆岩浆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中国大陆及邻海岩石圈研究的进展(1986—198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言 《地质论评》1990,36(6):564-570
国际岩石圈计划与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于1983年,国际科学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代表我国参加了本世纪80年代地球科学前沿的国际多学科《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自然资源和减轻灾害纲要》计划。在这项6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合作研究中,我国是最早参加国之一。该计划是60年代国际上地幔计划和70年代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继续。该计划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岩石圈的性质、动力学、成因与演化。作为固体地球石质外壳的岩石圈,既孕育着矿  相似文献   

20.
吴淦田  张达等 《地质论评》2001,47(4):446-447432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与以往国际地质大会一样,构造地质学的研讨是大会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在一般学科讨论中以构造地质学为专题进行了4个方面的讨论。它们是岩石变形机制、大陆地区的伸展构造、岩石圈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