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大发现”的开始与结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箭 《海洋世界》2007,(2):53-56
我们给“地理大发现”做个界定和概括,便是指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叶,在各种原因的推动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欧洲人大规模地长途跋涉、扬帆远航,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大片陆地和水域,对这些陆地和水域乃至地球本身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一定的认识,开辟了若干前所未有的重要航路和通道,把地球上的各大洲(南极洲除外)、各大洋、各地区直接而紧密地联系起来,极大地充实和初步完善了反映地球表面基本地理概貌的地图册和地球仪。所以,历史学界和地理学界便用“地理大发现”这个提法或术语来概括这方面的历史发展。因为这段时期地理发现的成果、规模、意义和影响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2.
沟通无极限     
小知识“地理大发现”一词,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近代史学家,对15世纪至18世纪时欧洲航海家们所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的通称。  相似文献   

3.
谭征  苏军 《海洋世界》2007,(1):73-75
在人类刚刚开始地理大发现的时候,太平洋真的曾被发现过,而且这一发现还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从巴尔博亚到麦哲伦再到库克经历了数百年,自库克船长的去世便宣告了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探险时代的结束。在这二三百年的地理大发现中,许多文化、历史都已经被铭记,但更多的则被时光的刀锋改变了模样。然而,太平洋上充满诱惑的岛国文化却始终不曾改变过。  相似文献   

4.
直到前往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讲学时,我才第一次听到“郑和”这个名字。当时,我刚作完题为《欧洲人的航海与地理大发现》的报告,一名学生凑上前来告诉我,古代中国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叫郑和,是明朝的宦官。“郑和下过西洋,”这名学生显然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表达方式对我说这番话,“他到过许多地方,有印度、阿拉伯,还有非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非常密集于海底山脊,在该漆黑的“海底托儿所”  相似文献   

6.
世界最大的海是哪个海?它的名称因 何而得?世界著名的洋中之海叫什么海?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中国周围有哪几个海?黄海与东海、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在 哪里?“中国海”指哪些海?正确的称谓应该 怎样表达?什么是盖奥特2是谁发现和命名的?它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海洋沉积物?什么是海底火山?分哪几类?什么是古海洋学?我国的红树林海岸分布在哪里?它有 什么作用?什么是地理大发现?马可.波罗对航海大发现有什么贡献?不参与航海的航海家是谁?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是谁?好望角是谁最先发现的?美洲是用哪个航海家的名字命名的?东方航线的开拓者是谁?航海…  相似文献   

7.
应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邀请,美国地理学会“国家地理”杂志专职水下摄影师埃默里·克里斯托夫先生于六月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青岛参观和讲学。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于六月十六日为克里斯托夫先生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克里斯托夫先生应邀作了题为“深水摄影技术”等学术报告,会后还放映了他参与拍摄制的“海底探险”等科技电影,通过  相似文献   

8.
南北任我行     
《海洋世界》2009,(3):7-7
南北两极在地理上相距甚远,实际上却紧密联系。全球海洋生物普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居住在南北两极的数以千计的物种中,有235种生物被认为具有“两极性”,即在南北两极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中国毗邻海域”、“中国海”,“中国管辖海区”,是三个相近而不相同的地理概念,本文指出准确表述中国海洋地理概念,正确使用有关术语不仅是有严谨科学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国家海洋权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湖的成因,地理界基本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潟湖,即“潟湖说”;另一种新观点,认为它不是潟湖,而是构造湖,即“非潟湖说”。这两种说法,面对一些事实,各有解释不通的地方。如果今天的太湖是潟湖遗迹,那末,对于太湖湖底及其周围发现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历史时期的遗址、出土文物,就无法作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的特点及以ACCESS为代表的新一代关系数据库的特点。探讨了利用ACCESS建立地理信息库的方法。认为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理信息中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无缝”结合问题,从而使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的维护变得十分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12.
孟席斯是英国的业余航海史学家。他在14年时间里,足迹遍及120多个国家、900多个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惟一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2002年10月,《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一书正式出版。孟席斯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人通过15世纪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绘制了大致正确的世界地图,而西方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是在使用了15世纪、16世纪初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前提下,由葡萄牙人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的壮举。孟席斯的主要证据包括:(1)郑和和他的宝船分宗在1421年-1423年间曾经进行过环球航行;(2)洪保分宗到达非洲西岸的佛得角,横穿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穿过麦哲伦海峡,到达南极,经过澳大利亚、印度洋、南海回国;(3)周满分宗从佛得角到达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秘鲁海岸横穿太平洋,经过新西兰、澳大利亚回国;(4)杨庆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17-19日,“古海岸与全球变化”广州论坛暨广东省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举行(封底照片)。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教育部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省地理和地质学会以及地方院校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国际古  相似文献   

14.
若兰 《海洋世界》2011,(7):40-41
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葡萄牙有了南非航线,西班牙也发现了通往印度洋的新航线,英国和法国作为后起之秀哪肯甘心呢.话说它们在寻找东北航道时也费了不少力,无奈又香又甜的胜利果实却被俄罗斯摘走了.也正因此,它们对于这条西北水道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15.
白令海峡首次张开和中美洲航道关闭是新生代晚期两个最重要的古地理和海洋事件。除了其区域生物地理效应外 ,这些事件改变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航道的形态 ,对北半球大洋环流和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白令海峡首次张开所产生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软体动物在北太平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间的交流。这一事件被称为“横越北冰洋的交流” ,涉及295个软体动物种 ,其中源于太平洋的261个 ,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34个。由于新第三纪晚期的这种交流 ,现今北冰洋软体动物的大部分源于北大西洋 ,尤其表现在北美北冰洋和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 ,而大…  相似文献   

16.
洋浦位于南海北部湾东海岸,是海南岛对外开放的“重镇”。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首例外商成片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这里既是海南“特区中的特区”,又是我国18000多千米海岸线上对外开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当时曾有“中国第二个香港”之称。恐怕人们不会忘记:那场围绕30平方千米成片对外出租这一焦点问题,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姓“社”、姓“资”的大论战,及其后人受推崇的“洋浦模式”……可后来,上海浦东的崛起,并后来者居上,以上海的知名度及其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开放势头超前,致使洋浦开放、开发、发展的呼声被来自东海的涛声所淹没,几次招商失利,几度项目欲上又下,  相似文献   

17.
肖鹏 《海洋世界》2009,(3):60-63
战略地理条件是影响与制约制海权斗争的一个客观、稳定和持久的因素。克劳塞维茨提出,决定战略主要有五大要素,即“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则认为:“在每一历史时期,各国(国家联盟)都根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军事地理位置的特点来制定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18.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引起中国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中科院和科技部等部门立即开展了“中国数字地球发展战略研究”,探讨中国“数字地球”建设问题,海洋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数字海洋”问题。 一、中国“数字海洋”概念和现有条件 所谓“数字海洋”,就是将有关海洋的所有资料和数据按照地球表面的真三维(或四维)地理坐标,按时间序列输入计算机,利用海洋地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人口公平性”与“地理公平性”2个纬度分析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以人口公平性为衡量视角,基尼系数较低。我国2020年卫生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836、0.0803、0.0717,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208、0.6398、0.6678。结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各项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远劣于按人口配置。未来应注重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推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协同发展,注重地理覆盖率,均衡国家优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0.
莫知 《海洋世界》2008,(9):24-29
在人类的历史上,16世纪是个大航海、大发现、大贸易的伟大时代。而在中国,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明朝政府实施严厉的禁海政策,留给海外贸易一条“濒死的生路”:朝贡勘合贸易。明朝的中国商人是不允许私下与外国人做生意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外国商人跟随“贡使”,在前来“朝贡”的时候,通过市舶司,把货物以“贡品”的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