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从现实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初步归纳了全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格局,评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现状和趋势,简要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高效率利用的科学对策。最后,提出了西北干旱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方面的某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根  史军 《干旱气象》2008,26(1):28-34
使用长三角地区1961年以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土地、人口、能源等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它们的年际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指出长三角地区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体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引起了人口和能源消耗剧增等问题,从而加剧了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和气候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地球系统模式和综合评估模型在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将二者进行双向耦合的必要性,客观分析了综合评估模型耦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系统总结了国际和国内解决耦合难点的主要方法和最新进展,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双向耦合模式的不确定性来源和解决方法,为我国进行地球系统模式与综合评估模型双向耦合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陆面降露水测量方法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强  问晓梅  王胜  张杰 《高原气象》2010,29(4):1085-1092
在系统总结以往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一些常用降露水观测仪器的基本特点,归纳出了几种典型的降露水观测方法,并解释了这些方法和仪器的主要科学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陆面降露水观测仪器和发展降露水观测方法的初步思路。最后,简要探讨了开发利用降露水的技术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中国极地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讫今为止 ,中国已组织了 2 0次南极考察和 3次北极考察 ,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等 3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高层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科学第一手资料 ;开展了有关极地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极地区大气温度、臭氧和海冰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南极地区的增暖主要发生在南极半岛地区 ,在南极大陆主体并不明显 ,近 10余年来还有降温趋势。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 ,还揭示了南极半岛西侧和罗斯海外围的海冰变化具有“翘翘板”特征 ,由此定义的南极涛动指数可用来讨论南极海冰状况和海冰关键区的活动 ;用实地考察资料研究了极地不同下垫面的近地面物理和海 -冰 -气相互作用特征 ,给出了边界层特征参数 ;讨论了极地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利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设的深入发展, 雷达气象产品系统开发和资料应用越来越迫切。文章介绍了开放软件系统模型, 分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和我国气象业务网发展状况, 提出和研究了可供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的开放系统的分布式业务模式, 研究和设计了雷达气象产品开放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文中的分布式开放型雷达产品系统的结构和模型, 对其他类业务和科研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中尺度天气试验研究,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其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包括地面和高空探测的加密观测以及卫星和雷达的观测)对形成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和生命史过程建立了天气学概念模型,特别是对暴雨和强降水有重要影响的α中尺度和β中尺度对流系统,建立了观测个例的中尺度物理模型;二是探索了暴雨和强降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物理机制,为精细化数值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在以往暴雨和强降水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暴雨和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科学试验、江淮以南地区暴雨和强降水发生主要区域的中尺度天气动力学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碳的农业与生活源排放对东亚气候、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健康效益评估”课题的中期研究进展可归纳如下:1)针对观测和实验平台,课题组进行了针对飞机气路的重新设计和改装,加装了用于航测的大气黑碳(BC)、气溶胶光学、细颗粒物粒径谱、颗粒物组分及气体组分来源示踪相关仪器,对飞机设备进行了质量控制,并设计了针对课题研究的新飞行方案。搭建了多套源排放模拟燃烧实验平台和监测系统。2)开展了基于飞机和飞艇的针对华北、华中、长三角及山东地区的黑碳垂直廓线观测。通过空地联合观测,捕捉到了华北和华中等地跨区域的黑碳大气传输过程,探讨了传输的机制。3)组织了多次农村能源消耗调查。基于室内实验初步研究了民用燃料(煤和生物质)排放气溶胶的数浓度和单颗粒气溶胶(包括黑碳)组成、混合状态、实时演化特性。初步构建了中国民用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的多污染物(包括黑碳)1 km×1 km排放清单。4)建立了黑碳的光学特性和混合特性模型。采用在线大气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针对黑碳气溶胶对气象要素和边界层发展的影响进行模拟,探讨了黑碳-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对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揭示了黑碳对空气污染加剧/减弱影响的物理和化学机制。改进了地球系统模式,为后期开展黑碳气溶胶辐射效应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5)在北京和成都市开展了黑碳浓度对居民中不同类人群的呼吸及循环系统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开展了黑碳浓度对居民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研究,分析了黑碳的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韧  史汉生  喻世华 《大气科学》1995,19(6):687-700
本文采用了包含热力强迫和涡动耗散的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式,从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夏季东亚副热带地区的环流状况,东亚大陆季风雨带和南海季风槽雨带的凝结加热以及扰动流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制约和影响。给出了反映系统稳定性状况的能量判据,并据此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模式大气的计算。研究结果为一些天气分析事实提供了动力学解释,得到了一些新的见解,并为判断和预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亚上空的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青岛奥帆赛海域岛屿自动气象站网的布设与实现情况。对设备选型和整个海岛自动站网的系统构成和技术保障体系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对选用的超声风传感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海岛自动站维护维修经验。  相似文献   

11.
卫星云图定量处理辅助系统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云体强度描述和参数计算方法的介绍 ,阐明了这些方法的天气学意义 ,给出了常见云系的数学模型建模方法和一般数学表达式 ,提出了处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会军 《大气科学学报》2020,43(1):I0003-I0003
六十载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从1960年到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和世界大气科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并写在了每个南信大人的优秀业绩中,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了人民的口碑里。这其中,倾注了无数南信大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成就了数万学子的理想和事业。为庆祝南信大建校60周年,《大气科学学报》决定组织出版这本特刊。  相似文献   

13.
以美人蕉、芦苇、香蒲、黄色鸢尾、水菖蒲、茭白为供试植物,以河沙和青砂为供试基质,通过模拟不同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特征及其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和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美人蕉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2%和47%,叶长分别增加了36%和49%,株径分别增加了28%和20%;同样地,黄花鸢尾的株高分别增加了33%和23%,叶长分别增加了39%和29%,且水菖蒲的株高分别增加了53%和32%.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水菖蒲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20%和30%,黄花鸢尾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59%和65%,美人蕉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18%和11%.与对照人工湿地(CK)相比,人工湿地Ⅰ(河沙+植物)、人工湿地Ⅱ(河沙+植物+蚯蚓)和人工湿地Ⅲ(河沙+青砂+植物+蚯蚓)对COD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0%,24%和26%,对TP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4%,15%和19%,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7%,23%和21%,对T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5%,15%和12%.人工湿地Ⅱ中茭白、芦苇、水菖蒲和黄花鸢尾的密度高于人工湿地Ⅲ.粒径较小的河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氮的去除,而粒径较大的青砂对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集成系统,实现了对通用程序的链接和各种文件打开方式的程序指定,通过系统集成省去了查找应用程序、各种文件和文件夹等烦琐的操作过程,保证了在同一系统界面上完成各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地县软件开发力量薄弱和缺乏技术支撑的问题。整个集成系统易于学习和掌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当今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技术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几种预防病毒和黑客的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龙岩市烟叶种植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价和管理.在对当地烟叶种植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3因子的分析,构建了当地烟叶种植面临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风险评估模型对龙岩地区各县(市)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了各县(市)的霜冻和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指数,并根据制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了风险等级的区划,为龙岩市烟叶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灾害预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气象灾害对电力系统的危害,结合山东省气象与电力行业的合作实际对目前气象和电力的密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有待开发和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项目和领域进行了探讨,为气象部门如何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如何更进一步的加强双方合作、深化合作内容提出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历年气象资料和作物观测资料,分析了驻马店各季的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出了现有作物种植的弊端,分析了改进作物种植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近百年气候变化及突变检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沈阳、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黑河6个代表站1905~200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观测数据,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来季、年的气温和降水序列。对所建温度和降水序列分别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的温度序列和51个代表站的降水序列近40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以及百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和降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HYA-APG型称重式降水观测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介绍了称重式降水观测仪电路部分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称重单元和处理单元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