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数字地质编图的地质体处理过程中存在重复操作多、制图周期长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地质编图的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提出以地质专家知识驱动的地质体制图综合方法,主要包括地质体合并(自动同属性合并、交互式合并)、消除微小地质体、地质体夸大、地质体圆滑等.该方法以地质专家总结的地质演化关系知识为主线,采用GI S组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框架模型的三维复杂地质体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框架模型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在准确表达复杂地质体各要素空间几何形态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地层交错情况下断层面、地层面模型及复杂地质体模型的准确快速构建.建模实践表明:基于线框架模型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是准确高效的,能适应常见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复杂地质体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的二维GIS无法满足实际地质工作中对复杂地质体的描述和模拟,构建三维实体GIS成为目前GIS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地质体三维模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实现,探讨在已有构模方法的基础上应用Dephi、SQLServer2000、OpenGL图形库和传统的二维GIS数据(Geomedia数据)相结合,针对地质体的不规则性,采用线框模拟的方法来构造三维地质体,生成高真实感三维立体模型,并可进行地质体的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4.
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是三维GI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GIS环境下的地质体可视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地质体的表面模拟和可视化实现,文章介绍了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基本框架,以带约束Deluanay剖分法为例阐述了地质体表面模拟的原理和方法,并从取景变换、消隐、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方面论述了可视化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以西部某铜矿为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地质体模型(一个地层矿体综合模型和一个矿体三维模型),阐述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地质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质体单元及其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华 《地质论评》2000,46(Z1):44-47
地质统计单元划分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地质体单元法是70年代末首先采用的一种单元划分法.地质体单元的划分是在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指导下进行的.本文运用地质体单元法的划分原理,全面分析反映各级矿产资源体单元存在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重砂特征,经过区域类比,筛选,确定出划分各级各类矿产资源体单元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6.
陈永良  刘少华  伍伟  刘大有 《地质论评》2000,46(Z1):200-203
本文概括了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地质体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划分原则.论述了在GIS(MapInfo)中自动生成地质体单元的原理.研制了基于MapInfo软件平台的地质体单元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算法.  相似文献   

7.
马国庆  杜晓娟  李丽丽 《地球科学》2013,38(5):1121-1127
位场相关成像是根据实测异常与地下不同位置地质体所产生异常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快速获得地质体的空间位置.现有的相关成像方法是利用球体模型来模拟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当场源体的实际形状与球体相差较大时,计算结果势必出现较大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以不同模型来模拟地下地质体形状,计算其产生异常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理论上使相关系数取得最大值的模型与实际地质体情况一致.因此,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可以获得地质体的位置参数,还可以对地质体的类型(构造指数)进行估计.磁异常的相关成像计算采用异常的解析信号来完成,这样可有效地避免磁化方向的干扰,且计算公式相对简单.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此方法可以成功地完成位场数据的反演工作,且稳定性较高.最后将其应用于上海实测磁异常数据的解释中,获得了地下未爆炸物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侯惠群 《地质论评》2000,46(Z1):298-301
成矿预测工作中,如何划分地质统计单元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地质体单元法为基础,给出地质统计单元划分的分割检验法定量数学模型.方法的实质在于通过对变量或变量组合的有序划分,来寻求地质体的边界,以达到圈定地质体单元边界之目的.此外,还对晋东北金矿预测单元的划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由地质和物化探特征所表示的成矿单元的确定性条件和边界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定量划分方法,划分出矿化集中区、成矿远景区及矿床三级统计单元.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与经济开发尺度等因素,遵循地质体分级原则与依据,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从地质成因、主控因素、时空规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解析其与相关沉积地质体级次的关联性.与现有的储...  相似文献   

10.
地震相干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介绍相干技术基本原理、相干算法发展历程和相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干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由于其对不连续体非常敏感而广泛应用于断层和裂缝的识别,若与其它地震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识别砂体、复杂的断块构造.相干数据体能够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变化,即不同能量环境下沉积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通过对相干体切片的分析来判断地质体的空间变化及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寻找有利的储集带和隐蔽性油气藏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地质体综合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其处理涉及内容多、 业务逻辑复杂、 重复工作量大,是影响编图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实现地质体的高效综合,文章提出了一种以地质约束条件(专家知识)为核心、 以制图综合为空间图形合并手段的新型地质体智能综合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围绕地质专家知识(如地质年代、 地层名称等)规则映射开...  相似文献   

12.
商木元 《地质与资源》2019,28(1):98-108
利用岩石、地质体的电容特性论证“激发激化”(IP)一次和二次电压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假说状态的IP理论错误,使得一次和二次电压现象能够科学地应用到地球物理勘探.根据实际的电阻都具有电容的特性以及实际的电容都“漏电”的事实,推定同样是电阻的岩石、地质体具有电容特性.利用岩石、地质体的电阻电容等效电路验证了岩石、地质体充放电过程中产生一次电压和二次电压,且一次和二次电压的和等于充电稳定时的电压的事实;在交流充电中,利用该等效电路同样验证了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移及阻抗的减小现象,并得到实测数据证明;利用实测数据,通过综合分析方法推断出等效电路推导的一次和二次电压与实测相符.岩石、地质体具有电容特性,实际上是体现了岩石具有电容这一物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一次二次电压的形成不存在“激发”因素,IP理论中的“极化率”大小与极化没有关系.研究表明,一次和二次电压的关系可以反映岩石、地质体内金属矿物的含量;利用岩石、地质体的充放电的时间常数、电容特性进行物探,对于识别隐伏地质体,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框模型的复杂断层三维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包含复杂断层面地质体的三维数学模型.为准确表达复杂地质体各要素的空间几何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设计了线框单元体模型,并提出了整体描述断层面的技术思路,解决了地层交错情况下断层面和地层面的模拟难题;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平面地质图数据,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质体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专题地质填图强调,针对某个主要地质体、沉积盆地、重要成矿带、地震带断裂系统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调查和填图,以解决目标地质体结构、沉积盆地基底起伏、成矿地质体规模、断裂系统分布等重大问题.地球物理是专题填图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近10年发展起来的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因其布设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阿吉勒矿区是新发现的以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点.EH4连续电导率测量解析度高,可精确探测地下1000 m范围内地质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和埋深等信息.通过在阿吉勒矿区的应用,很好地反映了矿区深部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发现了与矿(化)体有关的电性异常,在查明深部地质体特征和寻找隐伏矿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对重磁电联合反演的探索不多.试以电磁测深的资料为依据,设计出地质体的地质特征,改变地体质的磁参量以拟合磁测数据,开展电磁测深与地面磁测数据联合解释,求取地质体磁参数,从而达到定性解释地质体岩性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地表地质研究时,探槽和刻槽取样是揭露地质体、追索地质界线和研究地质体化学成分的一种常用的普查、勘探手段.但是探槽和刻槽取样在很多矿床(特别是南方地区)中,因风化层大厚和代表性不足而严重影响了地质研究.利用采样钻代槽和取  相似文献   

18.
地质科学院地矿所与江西德兴铜矿会战指挥部、江西地质研究所协作,对德兴铜矿进行了包裹体测温和矿物包裹体观察,并结合地质条件,提出以下认识: 1.成矿温度为275~190℃,属典型的中温热液矿床。石英、硬石膏等矿物中存在大量液相、少量气相的两相包裹体和纯气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异常的"5P"找矿地段的定量圈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其规模,地质异常被划分为全球性地质异常、区域地质异常、局部地质异常和显微地质异常.不同尺度的地质异常对不同等级的矿产资源域(体)具有对应控制关系.即全球性地质异常控制洲际成矿域的分布,区域地质异常控制成矿省的分布,局部地质异常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的分布,查明这种对应控制关系是地质异常矿体定位的前提;显微地质异常是矿体空间定位的标志.基于地质异常致矿理论提出的"5P"找矿地段是成矿可能地段(Probableore-formingarea)、找矿可行地段(Permissiveore-findingarea)、找矿有利地段(Preferableore-findingarea)、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Potentialmineralresourcearea)和矿体远景地段(Perspectiveorebodyarea)."5P"找矿地段概念及其定量圈定与评价方法是对矿产勘查全过程的系统概括.以山东省鲁西隆起区金矿系统定量勘查评价为例阐明了上述地段的定量圈定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臆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