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世界上天然气可采储量达0.1×10~(12)m~3的碳酸盐岩气田共17个,总可采储量约6×10~(12)m~3,其中10个(约占气田数量的59%)与“蒸发岩系”有关,储量为5×10~(12)m~3,占总储量的83.3%;其中的5个特大型碳酸盐岩气田都与“蒸发岩系”有关。在油气田(特别是超大型油气田),常发现膏盐层可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如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蒸发岩”最大厚度达2000m。如此巨厚的膏盐层很难用蒸发成因来解释。有人曾计算过,1000m 厚的海水层,完全蒸发能  相似文献   

2.
<正> 渤海湾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188×10~8t 和22×10~(11)m~3,目前已经发现217个油气田,理论上已属于高勘探程度区。但是盆地的油气储量探明率低,剩余资源量仍然巨大,剩余石油资源量为98.2×10~8t,剩余天然气资源量为19.7×10~(11)m~3,因此进一步挖潜的领域非常广阔。田在艺等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渤海湾盆地油气储量和产量继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是高勘探程度区剩余资源量的进一步挖潜。其中,近期目标是以下第三系为主要烃源岩的复杂断块、碎屑岩、湖相碳酸盐岩、泥岩裂缝、古潜山以及  相似文献   

3.
<正> 塔里木是目前我国唯一既有海相,又有陆相成因工业性气田的盆地。其天然气资源量为8.4×10~(12)m~3,占该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43%,占全国  相似文献   

4.
富有勘探开发潜力的非洲石油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非洲大陆及附近岛屿而积为3021×10~4 km~2,具有油气勘探远景的沉积盆地面积为1302.8×10~4km~2。据统计,非洲最终的油气资源为石油总储量233.8×10~8t;天然气储量21.15×10~(13)m~3,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非洲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地台内部的负向地区和滨海地带的沉积盆地内,石油最富集的盆地是北非的克拉通盆地、苏伊士裂谷盆地和西非尼日尔河三角洲盆地。陆上油气资源占整个非洲的三分之二,例如克拉通带的锡尔特盆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及高峰产量预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的高峰产量是指四年以上油气连续最高水平的年产量。运用国内外20个主要油气区的实际资料,编制了油气资源开采速度曲线。曲线表明:油气高峰产量与油气的资源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当天然气资源量大于(11~12)×10~(12)m~3时,高峰产量为资源量的1,00%~1.26%,且变化持平稳,当天然气资源量小于(11~12)×10~(12)m~3时,高峰产量为资源量的1.26%~2.50%,变化较大。主要利用四川盆地资源评价中总结得出的一些参数,推断出我国天然气的经济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1.0×10~(12)m~3,并采用资源开采速度曲线法、类比法和翁(文波)氏法,综合预测出我国天然气的高峰产量为(1040~1420)×10~Sm~3(中值1230×10~8m~3)。  相似文献   

6.
<正> 世界上可采探明储量超过7000×10~4 t 的油田有266个,其中44%(116个)为碳酸盐岩油气藏。世界上可采储量(包括已采出的储量)为246.8×10~8t,其中61%(近150×10~8 t)产自碳酸盐岩油气藏。大多数海相烃源岩(如泥岩、页岩及碳酸盐岩)多发育在盆地氧化面之下的低能沉积环境中,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绝大多数发育在稳定盆地高能浅水环境中。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分为三类:构造型、地层-岩性型、地层-岩性和构造复合型。中国的海相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为344×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评估中国南方陆地风化过程及河流物质循环过程, 通过测定西江主要干、支流丰水期及枯水期水体主要离子和锶及其同位素比值, 结合Galy模型对西江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CO2消耗通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1)西江流域化学风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流域化学风化过程主要受到碳酸的控制。(2)河水阳离子的主要物质来源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 硅酸盐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阳离子物质来源摩尔占比均为0.04, 碳酸盐岩中石灰岩占比分别为0.79和0.78, 白云岩分别为0.17和0.18。(3)西江流域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由于硫酸参与白云岩的风化作用影响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的CO2消耗通量, 导致各个化学风化过程所涉及的CO2通量有所差别。(4)碳酸风化碳酸盐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所消耗的CO2通量分别为(0.78~244.25)×106 mol/km2/yr和(0.10~49.16)×106 mol/km2/yr, 硫酸风化碳酸盐岩所产生的CO2通量分别为(0.25~42.16)×106 mol/km2/yr和(0.01~13.90)×106 mol/km2/yr, 碳酸风化硅酸盐岩所消耗CO2通量的分别为(0.05~17.83)×106 mol/km2/yr和(0.02~6.07)×106 mol/km2/yr。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其’99科技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公司“十五”及201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目标为:勘探成功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5×10~8~20×10~8t,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10~(12)m~3;原油采收率提高5%,探井周期缩短1/3,原油年产量达1.15×10~8t,  相似文献   

9.
<正> 特提斯构造带共有80多个沉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近1 600×10~8t,在地理分布上,这些盆地和储量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7个盆地,1 318×10~8t 储量)、中亚北部(4个盆地,98×10~8t 储量)、非洲东北缘(5个盆地,73×10~8t储量)、东南亚(8个盆地,53×10~8t 储量)等四个地区,这24个盆地的油气探明储量为1 542×10~8t,占了特提斯构造带油气总储量的97%。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至80年代,天然气研究与勘探除四川外,处在相当滞后的状态,油、气的产量比仅为10∶1(世界上平均为10∶7)。1984年开始强化了资源勘探。已发现不同级别的气田储量近3×10~(12)m~3(包括探明、控制和预测级别储量),不包括石油伴生气的储量。除四川气区已有较大发展外,新发现与开辟的气区有鄂尔多斯、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莺歌海与琼东南以及东海盆地等,可归结为西部、中部和沿海大  相似文献   

11.
武清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定量模拟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造型残留盆地或叠合盆地评价及其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二维含油气系统模拟和一维盆地模拟综合研究,对渤海湾盆地武清凹陷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作了定量模拟分析和评价。武清凹陷内可能存在的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个油气子系统:①杨村斜坡—大城凸起残余油气子系统,②杨村斜坡西南部再生油气子系统。综合分析认为,杨村斜坡西南部的再生油气子系统最为有利,计算出的该子系统二次生气资源量为258×10~8m~3,资源丰度为0.11×10~8m~3/km~2,表明杨村斜坡带(葛渔城—黄花店—泗村店)是武清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运移聚集区,对武清凹陷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某铀矿床位于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成矿围岩为中泥盆统碳酸盐岩,为多阶段中低温热液型铀矿化。本文详细地讨论了该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温度为100—300℃,沥青铀矿形成温变为150—200℃;矿前期热液压力为(1—2)×10~8SPa,矿期为(5—10)×10~7pa,矿后期为(3—5)×10~7Pa。从矿前期至矿后期,矿液fo_2和fs_2皆有降低的趋势fo_2为10~(-31.81)—10~(43.58),fs_2为10~(-6.67)—10~(-16.56);矿液pH为7.12—7.59,Eh为-0.2702—-0.2848V;铀以K_4[UO_2(CO_3)_3]形式迁移,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铀络合物解体,形成沥青铀矿。  相似文献   

13.
<正> 根据1994年完成的中国油气资源第二轮评价结果,中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及其与埋深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埋深大于3500m 的天然气资源量为17.11×10~(12)m~3,占陆上天然气总资源量的57.3%,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古生界海相油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区自早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以后的沉积盖层发育演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拗拉槽—克拉通边缘(Pt_2—Pt_3);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T_1);裂谷盆地(T_2—K);拉张断陷盆地(E);坳陷盆地(N—Q)。中、上元古界—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该区海相油气勘探提供了多套勘探层系和广阔空间,并以二次生烃(再生烃)为特征,构成再生烃油气系统。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一般古生界保存完好,二次生烃强度大,且为晚期成藏。划分出了13个古生界二次生烃的有利区块,它们一般位于中一新生代沉积凹陷区,海相烃源岩主要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地层,二次生烃强度在5×10~8~70×10~8 m~3/km~2范围。作为多种沉积盆地类型并存的叠合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运动、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阶段生烃的特征,使同一区域内有多种油气系统的叠合,构成复合油气系统。区内存在古生古储再生烃油气系统、古生新储再生烃油气系统、新生古储油气系统等几种基本类型的油气系统。对华北地区海相油气的勘探应重视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破坏作用及后期沉降导致的二次生烃作用,尤其是在中—古生界地腹保存较完整、且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再次埋藏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地区应该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 2 0年来国外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如在南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北海、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诸盆地深水区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然而 ,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是 ,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主要是在被动边缘盆地的陆坡区及深海平原区。据不完全统计 ,在被动边缘盆地中已发现石油储量 60 0× 10 8t ,天然气储量 2 1× 10 12 m3;而主动大陆边缘仅找到 67× 10 8t的石油储量 ,天然气 1× 10 12 m3(不含前苏联地区的油气储量 ,据 1993年统计 )。文章是在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被动边缘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 ,包括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模式、油气富集条件及含油气系统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其中着重分析了被动边缘盆地深水区形成大型和巨型油气田的基本要素 :( 1)不同演化阶段发育有多套烃源岩 ,包括断陷期湖相烃源岩—过渡期烃源岩—坳陷沉降期海相烃源岩 ;( 2 )裂谷盆地深水区坳陷层序中的浊积岩体发育形成及产状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 ,同时还对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进行比较性讨论。指出珠江口盆地珠II坳陷及琼东南盆地中央裂陷带深水区属准被动边缘盆地 ,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将是我国深水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油气资源开发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康玉柱 《新疆地质》2000,18(2):97-104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题,幅员辽阔,面积为166×104km2,其中沉积盆地有30多个,总面积约90×104km2,建国50年来,已发现油气田63个,其中大中型油气田22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7×108t,天然气3600×108m3,1999年产原油为1722×104t,天然气达30×108m3。建立和发展了一套有特色的石油地质理论和相配套的技术方法。展望“十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新疆油气勘探开发事业从油气成果上、理论上,技术方法上,一定会更加辉煌[1]。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热资源类型按照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区4 000 m以浅储存的地热水总量为82 063.23×10~8 m~3,储存热能总量为7 734 086.01×10~(12) kJ。不考虑回灌时,全省沉积盆地型地热可采流体量为92 223.93×10~4 m~3/a,可利用热能量196.6×10~(12) kJ/a;考虑回灌时,全省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可开采量5 931 841.92×10~4 m~3/a,可利用热能量为13 003.47×10~(12) kJ/a。统计分析显示,按地热流体可采量为92 223.93×10~4 m~3/a、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196.46×10~(12) kJ/a计算,即使按50%利用,其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另外,地热开发可带动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更加巨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统一比例尺编制了印度-青藏地区1°×1°重力异常图和地形高程图,并用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了本区5°×5°重力异常图。用地改后的1°×1°重力异常,采用组合体模型人一机联作选择法,计算了横跨印度-青藏-蒙古长达4680km的岩石圈剖面,还给出了一个楔形体重力正演公式。基本结果有:(1)MBT、MCT的倾角为10°±5°,ITS、NS、KS的倾角为75°±5°;(2)地壳滑脱面的深度在青藏之下约20km,向高喜马拉雅、MCT、MBT抬升至15km;(3)青藏高原南、北边缘均为岩石圈结构的斜坡带,界面倾角由上向下而增大。在大、小喜马拉雅之下,壳内界面(Ⅰ、Ⅱ)的倾角约12°,Moho倾角为18°,岩石圈底面倾角约36°。在祁连山带所有界面倾角都小于喜马拉雅带,其中壳内界面倾角仅约1°,Moho倾角约2°,岩石圈底面倾角约12°;(4)岩石圈厚度由印度、蒙古向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带逐渐增加,与青藏岩石圈的边缘上翘形成主动俯冲和相对逆冲势态。印度岩石圈厚度(或上地幔顶部低密层埋深)不超过50km,蒙古高原(南)厚约70km,到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分别增加至145和122km,青藏中心地带(怒江两侧)岩石圈厚135km,向南,北边缘各减小到120和90~102km,在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面形成25和10km的断差;(5)在青藏Moho之下厚5km的高密薄层和软流层之间有一密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三水盆地非烃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广东省三水盆地天然气中He,Ar,CO_2和N_2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区非烃天然气组分的成因以及大地热流。天然气中~3He/~4He值为(1.60—6.39)×10~(-6),~(40)Ar/~(36)Ar值为450—841,δ~(13)C_(Co_2)的变化范围为-20—-2‰,δ~(15)N在-58—+95‰之间。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水盆地有较强的地球深部流体(物质和热)向上溢出。富含非烃组分的气藏中,大部分He,Ar,N_2来自地球深部,CO_2则主要由岩石化学反应生成。烃类天然气藏中非烃组分主要来自地壳中放射性成因的~4He、~(40)Ar和有机质热分解产生的CO_2、N_(20)根据~3He/~4He值估算大地热流值(Q)为72—82mWm~(-2),其中一半以上可能来自上地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摘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正> 各国大气田的划分标准不同。中国把探明储量等于或大于300×10~8m~3的气田称为大气田。目前中国发现大气田10个,其中6个(四川盆地的威远、五百梯、卧龙河、磨溪气田,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气田和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碳酸盐岩大气田。根据有机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这些储集在碳酸盐岩大气田中的气源都不是自生自储的,而是它源的。威远气田它是中国产层(震旦系灯影组)时代最老的气田,储层厚650m 左右,为一套含藻白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