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下午好!这次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国际研讨会由于大家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是由于论文的报告者充分的准备、精心制作的幻灯投影片和多媒体,发表了有深度和有新意的各种学术观点,使会议开得有声有色有生气。会上中外专家交流了信息,建立了学术联系,增进了友谊,收获很大。会议对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及其成藏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达到了会议预定的宗旨,会议开得成功而有效。这次会议对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研究和勘探无疑将起到推进作用。这次  相似文献   

2.
foreword     
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碳酸盐岩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地下水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给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国碳酸盐岩分布广,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碳酸盐岩的孔隙、溶隙、溶洞等是各种资源的重要赋存空间,但存在分布空间不均匀、探测难度大的问题。分布面积广和沉积厚度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又可作为CO2地质封存的有利场所。有研究表明,向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充注CO2既能提高油藏的开采率,又能将CO2回收封存,实现低碳高效的油气开采。因此,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对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岩溶资源与油藏岩溶储层研究”学术研讨会。 会议交流了现代岩溶水文地质与岩溶储层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认识,为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研究架起了桥梁。通过精选会议中的优秀成果和论文,我刊推出“碳酸盐岩储层”专刊,着重报道碳酸盐岩储层方面的最新成果。 碳酸盐岩油气田是全球油气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常规油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60%, 产量约占50%。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其储层发育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陕中气田、轮南-塔河油田、塔中油气田、川东北大气区等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相继发现,推动了我国碳酸盐岩储层的开发和研究。近年来,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藏机制、油气运移、储层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我国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复杂,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等的共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开采难度大。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新认识在指导油田勘探、开发和提高油气产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2014年,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原油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 010.29万吨,2014年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的平均单井累计产油1.82万吨,原油日产量保持在5612吨;长庆靖边气田的天然气累计产量实现不断跨越;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南部等地区岩溶储层勘探取得新突破,为我国油气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关于碳酸盐岩储层的一些新问题受到了关注。例如,如何准确地描述碳酸盐岩储层、建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地质模型以定量计算油气藏储量;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南部及大牛地等地区的岩溶储层虽然形成于表生期, 但机理与靖边地区不同,属于顺层岩溶;塔中内幕岩溶区鹰山组顶部不整合面及其下部缝洞储层的形成可能是碳酸盐岩成岩早期弱成岩条件下形成的岩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专刊对此也进行了很好地探讨。 专刊收录的14篇文章主要是关于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碳酸盐岩储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不同类型岩溶,包括表生期岩溶、同生期/准同生期岩溶的特征、形成条件及油气地质意义;比较了灰岩、白云岩岩溶的差异及其识别;剖析了古今湿热条件下典型缝洞系统类型及其结构模式;分析了塔中地区潜山型、复合潜山型油藏的成因和发育模式;介绍了成像测井、古地貌恢复、缝洞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在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和成果。此外,还对我国碳酸盐岩储层CO2地质储存的适宜性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尤其值得岩溶地质工作者关注的是,在专刊首篇文章中,袁道先院士对我国岩溶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问题提出了最新见解。相信这些成果能为我国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油气科学勘探开发以及资源环境方面工作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与CNPC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0年油气储层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0~25日在桂林召开。到会代表71人,他们来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中油股份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以及高等院校等22个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代表了我国储层地质研究领域的老中青专家。大会分5个主题,有30位专家作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两位院士作了重点学术报告。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油气储层地质是应用沉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次会议是在…  相似文献   

4.
<正> 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自9月13日—17日,历时5天。与会代表近70人,收到论文摘要31篇,有24人宣讲论文,其中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的8名专家学者。会议就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的方方面面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学术方面主要涉及到碳酸盐岩含油气系统、烃源岩地球化学、油气藏形成规律及控制因素、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生物礁、古风化壳和孔隙裂缝系统的储层特征等;技术方面涉及到了应用井筒成像、水平井井眼成像和岩心描述信息进行碳酸盐岩裂缝、岩相分析及渗透率预测,应用激光-荧  相似文献   

5.
四川南部三迭系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孔隙特征是当前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研究中受到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勘探和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认识经历了多次反复。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储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油气总量约占全球油气总量的70%,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如何获得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地下的准确位置及构造特征,是油气勘探急需解决的难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采用精确的地震波动理论,能够对任意复杂构造进行高精度成像。本文针对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成像难的问题,研究各向异性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中。通过采用精确的频散关系,推导各向异性纯qP波方程,利用高精度有限差分进行纯qP波模拟,通过叠前逆时偏移方法对纯qP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基于典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实际地质条件,建立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碳酸盐岩地球物理模型,对上述模型进行偏移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碳酸盐岩靶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并获得了精确的成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在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鲜有以南海中南部区域作为整体开展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分布特征,解剖了大中型油气田,开展了南海中南部区域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研究.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西侧、曾母盆地南侧和文莱-沙巴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自南海中南部西南缘-南缘-东南缘主力碎屑岩储层分布层位逐渐变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东部、曾母盆地中北部、礼乐盆地和巴拉望盆地.南海中南部区域迄今发现的54个特大型-大型油气田中,有碎屑岩油气田32个,碳酸盐岩油气田22个,储量合计为46.7×108 t,占油气总储量的81%.依据烃源岩特征、储层分布特点及典型油气田的成藏规律认识,将南海中南部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自生自储、砂岩储层富油为主、早期成藏;下生上储、碳酸盐岩储层富气为主、晚期成藏;自生自储、砂岩储层内油气并存、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8.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勘探理论、技术进步和对油气资源增长的需求,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资源发展的重要新领域,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成为深层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及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国内外几个典型研究实例及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较系统地阐述了埋藏深度与碳酸盐岩孔隙分布、白云岩化对孔隙作用的贡献、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构造活动与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保存等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中,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应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形成与断裂活动相伴生的裂缝;②形成断裂控制下的热液白云岩化;③断裂和裂缝控制岩溶型储层的发育深度。断裂活动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作用,改善了碳酸盐岩的储集性能。同时,在断裂带附近发育高孔渗带,为油气富集创造了条件。平面上,碳酸盐岩储层对断裂活动的响应范围一般局限在距主干断裂10km以内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张宇  赵伦  李长海  张祥忠 《中国岩溶》2022,41(5):808-824
古岩溶对可溶性岩石的改造作用表现为形成溶蚀孔洞等储集空间,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古岩溶发育会极大地改善了地层的储集性能,形成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岩溶储层。作为碳酸盐岩地层中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在不同类型岩溶储层以及断溶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古岩溶油气储层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这对于认识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总结认为古岩溶油气储层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早成岩岩溶储层研究实例较少,且利用测井、地震资料对该类型储层的分布进行预测缺少相应实践;(2)表生岩溶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地貌恢复以及垂向分带方面。但目前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古地貌实现定量恢复。垂向分带的方案众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案,且在垂向上带与带之间的界线不明确,无法进行准确地划分;(3)埋藏岩溶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以及热液溶蚀方面,对于受有机酸影响的埋藏岩溶储层缺少相应的研究;(4)断溶体的识别、刻画与预测主要依赖于地震资料,受地震资料分辨率影响显著;(5)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众多,仅靠单一地质或者地震资料无法实现对岩溶储层的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层,加大研究及勘探力度是一个必然趋势。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重点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在沉积—改造双重作用的控制下,发育多套优质的储层,勘探潜力巨大;利于孔隙发育及后期改造进行的沉积相带,以及后期持续进行的建设性的改造作用构成了我国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地质条件;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是高含硫化氢气藏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在海相油气勘探中,可利用硫化氢来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气储层地质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论述了我国采取“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的油气战略后 ,油气地质所面临的形势 ,以及油气工业的发展对储层地质提出四个领域的挑战 :深部储层、挤压盆地储层、低渗透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 ;这些都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久攻不克的难题。根据我国陆上东西部油气区的勘探开发实际和近年的储层研究实践 ,文章系统多视角地分析了这四个难题 ,并提出了相应客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疆巴什托—亚松迪地区是塔西南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是其主要油气储集层。碳酸盐岩具有多类型及其空间分布非均质性特点。为了总体认识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通过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岩石特征,储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分布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以石炭系上统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其储集性能最好,是研究区的主要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岩是沉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同时,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作为一种新的储层类型,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气勘探者的关注。在大量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相关研究成果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划分、叠层石与凝块石的成因、地史分布、沉积环境等,并简要阐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相关重大的油气发现。微生物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以中新元古代、寒武纪和早奥陶世最为发育,因此,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较老的地层中,往往埋藏较深。鉴于其潜在的烃源岩与储层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划分、成因机制、地史分布及其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将对于开展微生物碳酸盐岩烃源岩及其储层的研究并寻找新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研究是近年碳酸盐岩优质油气储层形成机制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热液白云化作用、热液淋滤溶解作用是其中2个最有油气储层意义的地质过程。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上述2种典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的作用过程、分布规模和存在问题。对碳酸盐岩储层中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的进一步讨论不仅展示了目前热液流体改造作用研究的模糊性和多解性,而且将对今后更好地应用和完善目前的热液流体改造作用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克拉通台地小、位于叠合盆地下构造层、埋藏深和年代老的特点,储层成因和分布是油气勘探面临的诸多科学问题之一。综述了近5年来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项目团队在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领域取得的3项创新性成果认识:①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等层系构造-岩相古地理的解剖,发现小克拉通台地台内裂陷普遍发育,建立了"两类台缘"和"双滩"沉积模式,揭示了台内同样发育烃源岩和规模储层,这为勘探领域由台缘拓展到台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安岳气田的发现所证实。②基于塔里木盆地勘探实践所提出的岩溶储层成因、内幕岩溶储层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认识,突破了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区的观点,创新提出碳酸盐岩内幕同样发育岩溶储层,这使勘探领域由潜山区拓展到内幕区,并为塔北南斜坡哈拉哈塘油田、顺北油田的发现所证实。③深层和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仍具相控性、继承性大于改造性的地质认识,揭示了深层和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规模性和可预测性,确立了深层和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地位和勘探家的信心,并为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所证实;礁滩(丘)相沉积、蒸发潮坪、层序界面、暴露面和不整合面、古隆起和断裂系统控制深层和古老海相碳酸盐岩规模优质储层的分布。这些认识不但对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学科发展具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为勘探领域的拓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国建  陈浙春  张宗元  邓平 《安徽地质》2002,12(1):39-43,58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简称井中化探)是20世纪90年代初油气勘探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在钻井过程中预测、判别油气储层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BC1井及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的D6井为例,在研究石油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井中化探成果发掘油气地球化学信息,重点描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了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差异,对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层进行预测和判别,为生产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地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碳酸盐岩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表生与埋藏岩溶是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对表生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规律的认识不尽相同。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南堡凹陷及周边凸起区典型碳酸盐岩样品,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乙酸和盐酸溶液的溶解实验,从微观溶蚀特征出发,解释表生岩溶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并对不同组分碳酸盐岩的溶蚀程度进行对比,以明确其溶蚀规  相似文献   

19.
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性及成岩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多偏重于其非均质性及低孔渗的储集条件,而对于大一中容量,中、高孔渗性的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则涉及较少。近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表明,生物礁、滩相的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具有优越储集条件,已日益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该文借鉴碎屑岩储层的一些研究方法,对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孔隙性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20.
’99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国际研讨会现在开幕了。首先,我们热烈欢迎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的朋友们,同时热烈欢迎来自全国油气勘探和研究的同行们。我作为学术委员会主席,十分感谢大家参与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