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之有效的大比例尺局部矿床预测理论和方法是找矿勘探中急待探索的基本问题。本文在对枪马金矿410脉各种矿化指标和矿化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基础上,总结并探讨了410脉矿化富集规律和矿体空间定位机制,进而对410脉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410脉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冀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大量的银金矿、银铅锌矿、铅锌银矿,其深部是否存在金矿,是一个重大的深部找矿问题。基于幔枝构造成矿物质深部来源的认识,通过稳定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主要载体矿物微量元素及主矿体V-1脉6个中段和V-2脉3个中段1412件基本分析样品银、金的品位变化规律研究,认为万全寺矿区深部很可能演变成金银矿化。此结论可能对张宣幔枝构造外围深部找矿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南崇阳坪地区沙溪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钨矿床是近年来在崇阳坪地区新发现的一个产于中华山岩体接触带内的矿床,其资源量有望达大型规模。本文通过大量的野外资料,在现有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为矿区钨矿化具有分段富集的现象,富集部位与含脉密度增大、云英岩化增强等部位吻合,且从地表浅部向深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细脉变多、矿化加强的趋势,已发现矿体深部很有可能存在厚大的钨矿体,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
太华山金矿区位于福建中部尤溪-德化-永泰三县的结合部位之"闽中金矿集中区",是该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之一。随着太华山金矿区金坂矿段深部找矿勘查较系统的工程投入,发现了该区段深部的含矿斑岩体及其矿化蚀变系统。通过对金坂矿段620 m中段以上的含矿斑岩、矿化类型、蚀变分带特征及斑岩与各类型矿化的关系等进行系统分析,初步认为太华山金坂矿段矿化类型具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的特征,其金银矿(化)体在空间上与流纹斑岩紧密相伴,主要产于流纹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自上而下的矿化类型分为:顶部(微)细粒浸染型、中部石英细脉/网脉型及深部热液角砾/黄铁矿浸染石英脉型等,成矿具有"一体多型"的特点。结合太华山矿区太华山矿段、尤岭隔矿段地质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区深部金银矿找矿地质模型,对完善太华山热泉-次火山斑岩成矿系统模型及其指导深部探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丹东五龙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详细研究了辽宁丹东五龙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产状、形态、成分、硫同位素及热电效应等特征,提取了五龙金矿黄铁矿中重要的成因和找矿信息。首次利用黄铁矿微量元素的三角形图解对矿区深部远景及其外围靶区内矿脉的矿化远景进行了预测,不仅为五龙金矿的成因研究提供了可信的矿物学依据,而且对五龙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靶区内矿脉的矿化远景进行了有效的评价,认为五龙金矿系中-浅成岩浆热液成因的金矿床,矿区深部及其外围的220号脉、38号脉、2号脉的金矿化远景较佳。  相似文献   

7.
湖南仁里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位于燕山期幕阜山复式岩体西南缘,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伟晶岩脉产在花岗岩内部裂隙或灌入冷家溪群片岩中。矿区伟晶岩可分为微斜长石型、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钠长石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四个类型分带,且脉体呈NE-SW向分布。相对于北东部的伟晶岩,南西部的伟晶岩具有较高的分异度,铌钽矿化程度高,仁里矿区为幕阜山地区铌钽矿化浓集中心,是幕阜山地区铌钽等稀有金属主要产地。较大规模伟晶岩脉具有较完善的分带,铌钽矿化主要产在伟晶岩内部的中-粗粒白云母钠长石带和锂云母石英带。各伟晶岩脉总体上具有地表品位低,深部品位升高的特点,在标高411 m时,品位达到最高值(Ta_2O_5品位0.438%),说明仁里矿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在总结仁里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周边及深部的找矿方向,建立了复式岩体"体中体"成矿模型。区域找矿需要重视浅部低品位伟晶岩脉的深部评价,按照"北找钽铌、南找锂"的原则开展外围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磨曲家金矿床位于玲珑金矿田北端。区内共产出大小金矿脉23 条,其中302 脉为主要的开采矿脉,含3 个工业矿体。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面下盘,由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组成,呈似层状或透镜体状。通过对302 脉矿体厚度、金品位及矿脉米克吨值等分析,矿脉在深部自南向北有较好的金矿化显示,是深部隐伏矿体的找矿标志。矿体厚度在垂向变化上显示由74 线到98 线逐渐降低。根据这些找矿标志,在302 脉深部预测5 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南段甘陶河群铜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南段铜矿化带成矿地质背景、甘陶河群火山岩铜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翔实的研究。结果认为,宏观上,太行山南段铜矿化带受裂陷槽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的控制。铜矿化的产出受层位、岩性、韧脆性断裂、围岩蚀变等因素的联合控制,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状为主。进一步找矿方向重点应是深部找矿,工作方法采用综合找矿,主要手段为物探电法和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10.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深部、边部生产勘探及开采工作,对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珊瑚钨锡矿田产出有钨锡石英脉、钨锑萤石石英脉和含钨石英角砾脉3种矿化类型,这3类矿化在水平上以长营岭隐伏花岗岩为中心,从东向西形成了单侧分带;钨锡石英脉矿床在垂向上呈"五层楼"形态分带模式;原生矿物组合分带呈亲氧和挥发性元素在上,亲硫元素在下的"逆向"分带,即上部富锡,中部富钨,下部Cu、Zn、Ag增加的规律;矿化富集同围岩的岩性、矿脉脉辐、矿脉产状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造成了矿化分布极不均匀。根据矿床的原生分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推测在矿床的深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沃溪矿床产于红岩溪-唐浒坪反"S"型构造的西半部,赋存于沃溪拆离断层(F1)下盘、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马底驿组层间剪切构造带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层状(或层脉),其次为脉状-网脉状。层脉矿化主要赋存于层间断裂中,由多个含钨锑金石英脉的扁豆体组成;脉状-网脉状矿化依附于层脉,多出现在层脉的下盘,并与蚀变围岩一起,主要构成脉带含金或含钨金矿体。成矿具有独特的沿倾向发育很深、侧伏成矿和柱状富集特点。随着近年来开采深度的加大,发现深部构造和矿化有明显变化。本文在该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沃溪矿床深部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以及垂向变化趋向,指出了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卡拉雀库山金锑矿具有钾长花岗岩面状金矿化和外围热液脉型金锑矿化二种类型的特征,空间上形成以钾长花岗岩金矿化为中心,外围形成脉状金锑矿化分带,深部存在与岩浆有关的金锑矿成矿作用,认为矿床成因属花岗岩浆有关岩浆热液型金锑矿,Au、Sb化探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明显,岩体的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1#脉为旧店金矿内最大的一条含金石英脉。在总结1#脉矿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其找矿标志等基础上,预测了其深部隐伏矿体。1#脉受长> 6 000 m、平均宽> 3 m 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金矿体主要分布在控矿断裂构造宽大部位和在趋向上和倾向上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金矿体群主要分布在煌斑岩和闪长玢岩等脉岩集中分布部位。控矿断裂宽厚,强硅化和强绢英岩化并存,网脉状和细脉状石英脉发育以及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类出现为矿脉深部出现隐伏矿体的地质标志。根据矿脉中1 000 多个地球化学原生晕样品研究结果,矿脉中As、Sb、Hg 元素组合异常属矿上晕异常,其强异常地段和强异常样品出现指示深部隐伏矿体。根据这些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在1#脉深部预测出4 个隐伏矿体靶区,现已对其中两个靶区进行了坑道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陈荣魁  郑炳霖 《福建地质》1998,17(4):203-209
福建周宁芹溪银矿床处于区域上有利的成矿部位。经过地质找矿普查发现6号主矿化蚀变脉地表有规模较大、矿化较强的银矿(化)体出露,但认为其倾向和与其相随的流纹斑岩脉相反,钻孔揭示证明,其深部矿化规模小、强度弱、矿体产状与地表差距较大。在16号主矿化蚀变脉中发现有含矿隐爆角砾岩脉出露。经过综合研究认为:6号主矿化蚀变脉倾向应为与其相随的流纹斑岩脉相同,隐爆角砾岩的成因与流纹斑岩脉的侵入有关。并总结了矿床的  相似文献   

15.
广东梅子窝钨矿“五层楼”叠加现象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龙明  林锦富  李文铅  汪劲草  朱文凤 《地质学报》2008,82(7):888-2008-01-30
广东梅子窝钨矿是我国石英脉型钨矿"五层楼"矿化模型理论形成的发源地。近年来,钻探和矿山生产揭露显示钨矿脉已向下延伸到花岗岩体内部二、三百米仍然没有尖灭,与传统的"五层楼"矿化模型存在出入。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深入细致地对比研究发现,矿区深部存在有两期隐伏花岗岩侵入活动,分别形成了两期石英脉型钨矿化,它们在空间上互相叠置,纵向上"五层楼"相互错位,构成"五层楼"叠加,这对矿区深部找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东坪金矿床1-70号脉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建立东坪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归纳矿体,矿化体和非矿化体的判别标志,在矿山找矿预测工作中效益显。  相似文献   

17.
将军岭钨矿点位于博白-岑溪成矿远景区,赋存于连滩组第二段地层内。钨矿化主要分布于含石英细脉破碎带中。高精度磁法剖面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显示,二者异常套合较好,同时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到一定规模的钨矿化带,推测深部可能有石英大脉或酸性隐伏侵入岩体为地表矿化提供物质来源,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江西盘古山钨矿发现新的矿化石英细脉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繁荣兴旺的江西盘古山钨矿(位于赣南于都县)如今已步入危机矿山行列,资源接替迫在眉睫。笔者等在野外地质调研中于矿区南部发现了一处新的矿化石英细脉带,结合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规律,指出该石英细脉带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广东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豫西柳林地区地表存在大面积矿化和明显的区域化探金异常。为确定深部金资源远景,在蚀变矿化带上进行了放射性γ测量和电测深物探研究。测量分析显示,金矿化带具有低电阻率、高极化率、高放射性γ组合异常特征,这一组合异常特征为该区良好的金矿找矿标志。通过地表放射性γ测量及采样分析,圈出地表金矿化异常带,再利用高密度测量推断其深部矿化,共圈定了5条矿化体,估算金资源量6458kg,预测其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