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G IS技术科学管理地下管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某矿区地下管线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对ArcG 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是保证城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牛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管网和数字城市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该文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从而为数字管网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GIS在城市地下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入手,分析使用MapX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水管网管线管理过程带来的优势,探讨利用Mapx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水管网数据集成、信息采集与处理及数据管理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系统采用Visual Basic与MapX集成技术及SQL 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综合应用开发而成的,系统开发过程快速简单,功能完善,可充分发挥GIS的矢量数据对城市地下水管网分布情况的编辑、管理、分析等功能,还能对地下水管网受损受害地点的快速、精确定位管理指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系统的开发实现为城市地下水管网的网络化管理指挥进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且还保证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技术有效地管理城市地下管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长刚  魏建平 《安徽地质》2001,11(4):241-244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内的各类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扩建和改造,为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城市基础设施损害。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利用GIS技术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正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普遍重视。介绍了舍肥测绘设计研究院利用CIS技术建立舍肥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中的一些技术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平顶山矿工路路面改造工程中,使用GX-2型及RD-4000型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地下管网布设情况。根据地下管线种类、管线布设方位、埋置深度、探测难度大小进行了多次试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电磁探测技术与方法:利用直连法提高被测管线中的交变电流,压制邻近平行管线和地下介质中的异常反映;在多管并存、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应选择“梯度法”对磁场水平分量垂直梯度ΔHx进行观测,以得到最大清晰异常;另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诸如压制旁侧管线法、选择发射法、偏移感应法、动源发射法等发射方式,保证目标管线中有较强异常呈现。在管线密集区,应尽可能地降低工作频率,以减小旁侧管线中产生的二次电流及二次磁场;为防止信噪比下降,可适当减小收发距,以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阶段城市管网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出发,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探讨如何应用法规、制度、技术、运营等手段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该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地下管线安全管理全局观的形成和管理目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分解,使各阶段管理目标更为明确、具体,对安全措施和控制体系的建立更为有利,有助于管理上采取主动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地下管线建设管理过程中各阶段责权利的划分,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环节,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8.
《岩土钻凿工程》2012,(5):30-30
污水流向何方,我们看不见,而污水管网却能告诉你泉州污水管网正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3~5年内,泉州地下污水管网将有自己的“数字地图”。目前,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系统主要包括上千公里长的污水管线和浦西、刺桐、水关、湖心、金山、西郊、见龙亭、城东、阳江,东海1号、2号、3号等12座污水提升泵站。  相似文献   

9.
快速获取精度高、标准统一、质量可靠、现势性高的地下管线数据,有利于保障服务地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防灾的需要和促进动态更新机制的有效建立,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融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达州市某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实施过程,多年从事项目生产管理的经验,就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交流一些经验做法,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快速获取精度高、标准统一、质量可靠、现势性高的地下管线数据,有利于保障服务地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防灾的需要和促进动态更新机制的有效建立,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融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达州市某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实施过程,多年从事项目生产管理的经验,就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质量控制交流一些经验做法,为地下管线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管线采用承插式接口连接,管线结构的连续性与否取决于接口刚度。然而,现有研究大都假定地下管线为连续结构,忽略了接口转角对管线变形的影响。开展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和两阶段有限元参数分析,系统研究了盾构下穿不同接口刚度管线的变形特性。发现非连续管线的薄弱接口导致其整体抗弯刚度明显小于连续管线,且接口转动导致非连续管线具有更好的与土体协调变形能力。因此,盾构下穿施工引起的非连续管线沉降明显大于连续管线。非连续管的结构连续性假定将大大低估管线沉降。盾构下穿引起的接口转角与地层损失呈线性关系。基于系统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建立了区分相对刚性、柔性管线的无量纲组。针对相对刚性、柔性的非连续管线,分别建立了管节相对长度、管-土相对刚度与接口转角的预测方法,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新方法能有效地预测盾构穿越地下管线的接口转角,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司局负责人及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问:为什么要制定出台《指导意见》?答: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地下管线地理信息是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分析了地下管线跟踪测量的工作特点与现存问题,针对当前上海实际,提出优化作业流程、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管线跟测的效率与水平,更好地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GIS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化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6,25(1):52-59
分析厦门市地下管线建设现状,规划厦门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方案、技术路线、实施保障体系,运用WebGIS技术构建具权威性、现势性强地下管线数据及公共信息交换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信息共享,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综合管廊及BIM概述综合管廊即是把城市管线集中收纳进行综合管理的地下廊道,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外已经走过的路,事实证明是一条成功的路。相比较传统市政管线建设方式(直埋或架空),综合管廊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减少因检修管网而频繁开挖道路的现象,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统筹收纳管理所有市政管线设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发研制的“非开挖管道检查与修复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其中包括管道运行状况评价模型和非开挖管道修复工艺选择模型。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和其他的市政设施一样需要例常的维护、维修和更换,然而由于技术原因和管理观念的滞后,导致市政管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可见、不可预测、无法管理”的状态。非开挖技术的出现让工程师和市政管理人员能够统筹地了解和管理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并有效的保障地下管网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本文重点讨论了影响管道运行状况的主要因素和常见的管道缺陷,并简单说明缺陷的分级标准,最后分析了和讨论了影响管道修复工艺选择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因扩容、更新、维修等带来的道路反复开挖现象时有发生,带来污染危害,造成社会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当前一个亟待研究重要的课题之一~([1])。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网布置形式,地下城市综合管廊将有效解决地下空间利用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综合管廊中矩形顶管施工主要依靠工程经验,主要集中在闹市区,随着我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增加,会经常出现非开挖工程与既有地铁隧道或邻近建筑物等近接施工问题~([2]-[3]),这些都将对地下管廊的施工提出严峻挑战。因此,地下管廊安全高效的施工,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福州市福马路地下管廊工程为例,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类似条件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政部门不断寻求节约成本的创新技术来解决地下基础设施问题,非开挖管线更换技术诸如爆管法成为可行的选择。爆管法是一种用相等或更大口径的新管更换现有地下供水给水、污水排水和燃气输送管线的施工方法。它是唯一一种完全沿旧管线线路铺设的施工方法。这使得安装新管线施工时无须征求额外通行权。爆管法兴起于20纪80年代,现在已遍布北美地区。本文通过对来自2007—2010年加拿大和美国的886个项目的调查问卷结果的总结,讨论了目前非开挖更管技术的趋势,分析了爆管法施工中的因素:包括设备的使用、采购与支付的形式、管线扩径的限制和施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平行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管线是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经常遇到的管网结构,由于其间距小于2倍埋深,存在电磁场的相互感应和叠加,使探测工作难度加大.在电磁法探测应用中,可分别观测磁场的水平分量(Hχ)、垂直分量(Hz),根据其分量曲线特征判断地下管线的数量、位置及走向,进而确定其埋设深度.实践证明,为减小旁侧影响,避免其它电磁信号干挠,合理选择激发方式、激发位置对探测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穿越铺管技术(HDD)因具有埋深大、路由呈曲线状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油气管道的铺设。HDD对钻进轨迹的控制主要依靠随钻测量技术(MWD),受电磁干扰影响,管道工程竣工图与实际位置存在较大误差,而传统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受管道材料物性的约束,无法准确探测该类管道。自主研发的惯性陀螺定位系统依靠航向和姿态传感器在管道内的运动,可以精准测算出管道的三维坐标。为验证惯性陀螺定位技术的探测效果,在点探机负压成孔后插入PVC管,利用超声成像仪实现可视化验管。二个深部油气管线精确探测实例表明,惯性陀螺定位系统与可视化验管工艺在油气管道铺设工程及管线检测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