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吉朗德村位于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地处山区,属于泥石流多发区,泥石流灾害点位于该区域。为查明该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情况,依据地质设计要求,采用高密度物探法探测了勘查区内泥石流、洪水冲沟物探剖面位置处地下15m以内地层电性特征及波速特征,了解其电阻率与波速变化特征,从而划分电性层及波速层,进而推断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并划分其与基底分界面,在勘查区内共完成WT2~WT6共5条高密度剖面,点距1~5 m,完成高密度勘探点165点。勘查结果表明:WT3~WT6线以50Ω·m等值线作为物探推测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底的分界线,推测WT3线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在0~6 m,WT4线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在0.5~7 m,WT5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在2.5~11 m,WT6线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在0~11 m,WT2线受地形限制,高密度布设长度有限,该剖面反演深度最大2.5 m,电阻率值在50~220Ω·m之间,通过对比面波推断解释成果,误差在0.2~2.0 m之间,其结果基本符合要求。研究成果为该区域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塌陷已成为岩溶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高要市蛟塘镇塱下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结合钻探资料,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与微动谱比法联合探测塌陷区背景地质结构和构造。通过区内外14个已知钻孔旁的微动测量,建立了微动特征频率与覆盖层厚度的数学关系,并应用于塌陷区覆盖层厚度的估算。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反映出岩土电阻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揭示了地下地质结构;微动谱比法揭示了探测场地的基岩起伏形态,结合地层岩性推断了古河道的存在并确定了其边界及延伸方向,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联合进行地质解译,推断了基岩内断层发育的空间位置、走向等特征。综合该两类物探技术探测成果和钻探资料表明,塌陷位于古河道内,并沿古河道方向发育,其方向与区域北东向构造走向方位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于海域工程勘察的物探方法相对较少,地震反射波法是水域工程物探的首选方法,但当遇到海底沉积层中含浅层气时,声波信号受屏蔽导致地震探测失效;因此尝试采用直流高密度电法探测浅海工程海底沉积层厚度和基岩面起伏情况。结合电阻率测井资料建立模型并进行正反演计算分析,并通过广东汕头市苏埃通道工程实例证实直流高密度电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在局部地震反射波法有效的区段进行两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解释,可以提高解释的可靠性及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对地下地电性结构具有高分辩率,是研究浅层地质结构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用于昆明市空港开发区、深圳工业园、呈贡新城净配水工程北水厂岩溶区岩土地质工程勘察中,结合钻孔资料基本查明北水厂拟建场地部分地段,隐伏构造、构造破碎带、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大致确定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设计、施工提供物探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折射法和高密度电法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两种物探方法,然而每种物探方法都存在着数据的多解性问题。为加强物探异常的判定,提高地球物理解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将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组合应用。以灌阳至天峨高速公路某段岩溶路基工程中的隐伏断层探查为例,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综合应用。实际资料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组合精确判定了隐伏断层的位置,圈定高密度电法剖面图前段低阻异常为断层的反应,更好地定义和解释目标异常体。  相似文献   

6.
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当第四系地层厚度较薄时,从野外观测到资料处理都较难得到来自第四系地层底界的反射波,因此无法解释第四系地层厚度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常常是要解决的地质任务之一。并且第四系地层厚度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深层反射波的叠加效果和构造形态。就此,文章介绍一种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旅行时分解法,及其在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林承灏 《地质与勘探》2017,53(1):133-140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查找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走向,然后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精确查明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及断距等地质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探测成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推断该隐伏断层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北向的正断层,断层落差约4.2m,其上断点埋深约17.9m。经钻孔验证表明,电成像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浅覆盖区隐伏断层探测中具有精确、可靠、经济的优势,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质隐伏断层探测是地球物理勘测难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北京山前平原隐伏断层综合探测的应用。在北京山前平原复杂地形条件下,综合物探技术方法对隐伏断层的探测具有可靠和成果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面塌陷是城市隐伏岩溶区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开展隐伏岩溶区地下空间结构探测技术方法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武汉市为例,分析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理,提出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和结构、地下水是岩溶地面塌陷的原生地质条件,也是隐伏岩溶区地下空间探测的特征因子。通过对比分析地质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浅层地震、微动、混合源面波、瞬变电磁法、孔间层析成像和地面核磁共振法等技术方法在武汉市隐伏岩溶区地下空间探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地质雷达适用于浅部土层扰动探测,小极距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混合源面波适宜于覆盖层的厚度和结构探测,浅层地震、微动和孔间层析成像适宜岩溶发育特征探测,地面核磁共振法可通过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辅助岩溶发育程度探测。  相似文献   

10.
中石油在西南的某重点工程项目,发现有F7断层穿过场地,为此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断裂带勘察。其中布设地震测线3条,电法测线4条。经勘探查明了该工程区域内的地层特征及F7断裂的位置、深度、倾向及伸深方向。根据勘探结果,在地震L1测线与高密度电法G2测线上布设钻孔验证,其结果证实,在解释的破碎带两侧地层层序正常,而破碎带内的钻孔显示有断层存在。本次勘探对F7断裂带的位置及产状的准确描述,为该重点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覆盖层勘探、滑坡体勘探、土料场分层、采空区勘探、断层调查的几个应用实例。经工程实例表明,高密度电法可在工程勘察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薄覆盖层区域应用浅层纵波方法进行断裂探测往往仅能获取基岩顶面的反射波,难以精确判断隐伏断裂的位置及埋深。本文首先应用浅层纵波反射获取断裂的大致位置及埋深;然后应用超浅层横波反射进行位置确认及浅部断裂信息的补充完善。通过联合探测实现了对断裂平面位置上更可靠的定位,获得了断裂从浅层到超浅层不同深度范围更为丰富的构造特征信息。在联合探测的基础上布设了钻孔联合剖面,验证了断裂的存在。研究表明薄覆盖区域隐伏断裂纵横波联合探测较单一方法效果更理想,可获取更多的断裂信息,可为钻孔联合剖面布设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伟  甘伏平  赵伟  陈玉玲 《中国岩溶》2014,33(1):118-122
为了验证物探技术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于广西来宾市吉利村开展了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技术野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对称四极电测深能直观地反映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和低阻异常的深度,微动技术能定性地判定地下暗河和岩溶破碎带在地表的平面投影,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圈出塌陷,以及引起塌陷的溶洞、地下河、断层破碎带及软土分布范围。地下暗河或岩溶破碎带在高密度联合剖面法上反映为低阻正交点异常,极距为45 m时正交点附近电阻率值约为250 Ω?m;在微动H/V比值谱上反映为H/V极大值异常,极大值特征频率在2~6 Hz之间。依据2测线上的高密度电法和微动异常显示,圈出了两个易塌陷区,经对其中的一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异常区覆盖层下42 m 厚的灰岩地层中钻遇溶洞8个,其中最大的高达5.7 m。   相似文献   

14.
杨梅洲木鱼湖断裂位于湘潭城区,要查明其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勘探干扰因素多,施工条件不好。调查中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勘探,并通过开挖等方式进行验证,3种物探方法各有特点:天然电场选频法仪器轻便、勘探线布置灵活,干扰因素较少,工作效率高,特别是利用其动态信息确定断层平面位置准确;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结果比较直观,特别是对断层性质的确定形象,但勘探布极的工作量较大,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在城区很多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地质雷达勘探成果形象直观,但设备成本高,勘探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大,勘探深度有限,一般对表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远强  陈伟  吴彬 《城市地质》2015,(Z1):95-100
物探方法是利用地下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差异,使用仪器测试地下介质的物性数据,应用计算技术,反演推断出地下不同岩土体分布的一种无损快速的探测方法。不同的岩土体具有不同的密度、导电性、磁性等物理性质,根据不同的物理性质.采用不同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试,可以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本文论述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勘查中解决的问题,确定地下采空区分布、基岩埋深.滑面位置.地裂缝位置及分布特征,选择适当的物探方法可以解决地质灾害勘查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鉴定罗城断裂和上天桥—寺门断裂活动性为目的,在地震地质调查确定其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选择第四系覆盖断裂最有可能活动的地段,重点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方法来探测断裂在隐伏地段的具体位置,通过排钻验证,以及揭露其断裂与第四纪覆盖层之间的错断关系,来确定其断裂最新活动年代。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像综合物探方法准确探测到了罗城断裂和上天桥—寺门断裂在隐伏地段的位置,且钻孔岩心中断裂面、断裂擦痕、断裂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等发育,但断裂未错断第四系覆盖层,从而确定其断裂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罗城断裂和上天桥—寺门断裂全新世以来不活动,罗城县的建设规划可不采取避让措施,该鉴定结果为今后罗城县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治理汶川地震产生的不稳定斜坡,应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斜坡结构特征进行探测。实测资料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倾斜和垂向电性不均匀体分辨率较高,可用于准确判断地下异常体位置、形状、规模和埋深等;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反演地电断面色谱图能准确反映不稳定斜坡的规模、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和空间形态特征等;色谱图中的高低阻形态较好的对映了不稳定斜坡覆盖层、基岩面、富水带、溶洞和裂缝,并能较准确确定不稳定斜坡滑移面起伏形态,大致推算不稳定斜坡土石方量,为不稳定斜坡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物探方法是利用地下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差异,使用仪器测试地下介质的物性数据,利用计算技术,反演推断出地下不同岩土体分布的一种无损快速的探测方法。不同的岩土体具有不同的密度、导电性、磁性等物理性质,根据不同的物理性质、采用不同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测试,可以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本文论述了高密度电法、重力、磁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解决基岩埋深、地下水情况、隐伏断裂位置及特征、矿产分布等地质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物探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