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普遍发育二叠系火成岩储层,地震震资料显示二叠系岩性、速度变化剧烈,影响其下伏奥陶系油藏"串珠"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低幅构造圈闭的变速成图。在分析哈拉哈塘南部工区地质资料基础上,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人工神经网络反演、多参数反演方法对二叠系火成岩速度识别进行对比;采用db4小波对声波测井曲线进行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重构,将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应用在叠前深度偏移中。结果表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更适用于工区巨厚的、岩相变化复杂的火成岩的快速建模;声波测井曲线重构后反演的数据体对岩性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有助于火成岩速度建模。文中速度模型对"串珠"的刻画取得较好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为哈拉哈塘及类似地区火成岩研究提供初始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2.
石炭系火成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成岩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薄片鉴定、取心分析及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的7种优势岩性及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多参数分布交会法,建立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孔隙度—密度和自然伽马—构建参数交会图版,预测优势岩性的平面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细砂岩和沉凝灰岩;优势火成岩岩性具有局部发育的分布特征,以凝灰质为主的岩性(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和凝灰质细砂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主断层东侧,火山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角砾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主断层西侧.多参数分步交会法可有效应用于研究区优势火成岩岩性识别,为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有效识别火成岩岩性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火成岩岩性、岩相类型复杂且变化快,研究程度低。利用宏微观岩矿分析化验技术,结合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及全碱—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析等方法,开展火成岩岩石学、岩相学及时空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发育侵入岩、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六大类火成岩,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识别爆发相、喷溢相、次火山岩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相5种岩相,建立符合岩性岩相识别图版。应用地球物理方法验证火成岩岩性鉴定结果并推广至未取心井,符合率达86.7%。平面上,研究区东部主要发育喷溢相火山熔岩,中西部主要发育爆发相凝灰岩。该结果为红山嘴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测井资料中包含丰富的岩性信息,相比于取心资料,具有连续性强、成本低等优点。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测井曲线与实际取心段样本岩性之间的关系,实现储层岩性的自动识别,降低岩性识别成本,提高识别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为储层评价提供有效手段。基于岩性分类依据选择适合样本的分类方案,选取适合岩性分类问题的机器学习方法设计试验方案,提出了融合储层纵向信息的机器学习岩性识别方法,利用深度窗对常规测井数据和已知岩性数据进行了序列采样,生成了训练样本。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和Stacking集成学习5种不同方法分别建立模型,对新疆某油田的强非均质岩层原始样本进行了岩性识别。结果表明,当深度窗宽度与岩层厚度相匹配时,在原始样本具有强非均衡性的情况下,用本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各个机器学习方法获得的岩性识别准确率均有较大提高。深度窗的宽度决定了方法识别岩层厚度的精度,深度窗越小,识别精度越高;深度窗越大能够保留的纵向信息越多,对相应厚度的岩层识别准确率越高。本文的融合储层纵向信息的机器学习岩性识别方法能提升测井资料岩性识别的准确性,给非均质薄岩层的自动有效识别提供了经济有效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带南缘英买力YM1 2地区舒善河组薄层砂岩勘探的难点与研究意义,提出了针对YM1 2地区舒善河组薄层砂岩预测的技术方法。平面上利用地震资料横向密集性采用地震多属性融合分析方法,通过薄层砂岩的属性优选与提取,计算钻井厚度与属性的相关关系,提取与薄层砂岩厚度相关度大的属性,多属性统计融合预测了薄层砂岩平面分布;垂向上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反演低频模型建立的基础下,对钻井进行岩性估算、概率密度函数和变差函数分析,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反演,预测了YM1 2地区舒善河组薄层砂岩2套砂体的有利圈闭发育区。研究发现,薄层砂岩主要分布于YM1~YM2鼻状构造带上,整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平面上呈现多个砂体由南东-北西向叠置前积。舒善河组薄层砂岩的预测厚度与钻遇厚度高度一致,符合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萨尔图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结合储层反演、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识别2个规模较大的断层一岩性圈闭;通过对频率切片的振幅平面变化分析及井震标定,发现频率为20 Hz的调谐振幅可揭示萨尔图油层顶部砂组砂岩厚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频谱分解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海域QHD29-2区块主要含油气层段埋深大、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低,采用叠前AVO同步反演技术对该区块进行储层预测.通过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选取反映目的层段岩性和流体敏感的弹性参数进行交会分析.结果表明:泊松阻抗(PI)属性为目标区岩性敏感弹性参数;拉梅常数为最敏感流体弹性参数,能够有效判别储层的流体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前AVO同步反演,预测QHD29-2区块东营组三段流体的展布范围,预测结果与评价井D井实钻情况吻合,证实该反演方法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山岩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特别是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相对较低,有效储层识别及预测难度大的问题,以营城
组三段为目的层位,在分析火山机构地球物理特征和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通过GR反演预
测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的分布。工区中性岩最为发育,厚度为400~800m;基性岩和酸性岩相对不发育。在岩性识别的基础
上,运用密度反演分别圈定不同岩性的有效储层,本区有效储层主要以中性岩和基性岩为主,在火山锥、断裂和裂缝相对发育的地
区,有效储层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9.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岩性种类多,岩性复杂,不同岩性岩石特征差异大,火山岩岩性、储层的地震预测难度大,亟待通过岩石物理的分析,有效指导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通过对13种弹性参数敏感性交会分析,首次利用密度和剪切模量将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复杂火山岩岩性划分为玄武岩类、安山岩类和流纹岩类3类,且同一岩类岩性都具有相同的储层参数特征,在区分岩性基础上,利用密度和纵波速度双参数可对3类岩性组的储层进行直接识别,为火山岩储层叠前反演预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多极化SAR数据反演额济纳冲积扇地表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和后向散射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多极化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反演冲积扇地表参数(地表粗糙度和土壤湿度)的可行性.通过理论模拟和实地地表测量对比,表明该方法在反演冲积扇地表参数方面是切实可行的.该方法可以根据获取数据情况不同,灵活调整反演的代价函数式,并且用于反演的SAR图像必须大于(或等于)两景,数据越多,反演结果越精确.在此基础上,利用ENVISAT ASAR数据和ALOS PALSAR数据,对内蒙古额济纳冲积扇的地表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额济纳冲积扇地面相对比较平坦,粗糙度参数变化较小,大部分地区均方根高度小于1.0cm.黑河沿岸地区粗糙度参数较大,而远离黑河的戈壁滩地表粗糙度较小.该地区的土壤湿度反演结果表明,该地区属于极端干旱区域,大部分地区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0%.  相似文献   

11.
 细粒子气溶胶物理和光学参数定量卫星遥感反演一直是环境和气候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气溶胶参数卫星业务遥感产品主要是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它体现大气中气溶胶总含量的信息,而获取气溶胶谱分布函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气溶胶物理特性,并提高气溶胶其他参数的遥感探测精度。目前,陆地气溶胶卫星反演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气溶胶模式;二是地表反射贡献的去除,偏振遥感在这两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本文以多角度偏振方法,采用RT3辐射传输模型建立矢量查找表,利用法国PARASOL探测器一级数据反演了京津唐地区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和谱分布参数,并使用AERONET地基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偏振方法能较高精度地实现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而谱分布的反演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多层介质的探地雷达回波数据中提取薄层的位置和厚度信息,推导和验证了在频率域内实现的谱反演算法。该算法给出了各反射面的广义反射系数,并建立了用于联系反射系数序列频谱和薄层参数的代价函数并进行反演。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厚度小于调谐厚度的薄层,该算法也可以进行准确反演,从而提高了对于薄层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岩性识别是遥感图像分类的难点,也是遥感地质应用的难点和热点。从遥感地质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西昆仑地区侏罗纪沉积岩地层为例,通过尺度转换提取高分遥感图像的多尺度纹理信息,采用波段叠加的方式协同多尺度纹理信息与ASTER影像多光谱信息进行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利用WorldView 2全色数据进行向上尺度转换,形成空间分辨率分别为0.5,2,5,10,15,30 m 6种尺度图像数据,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各尺度上的纹理信息;将不同尺度的纹理信息分别与ASTER多光谱数据叠加形成协同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协同数据进行岩性分类。结果表明:①岩性纹理信息对空间尺度表现出依赖性,纹理信息量及含义随空间尺度不同而变化;②每套特定岩层因其独特的几何空间结构特征(厚度、产状、夹层、互层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最佳纹理尺度,且该最佳尺度下纹理与光谱的协同效应最大;③纹理信息与多光谱数据形成的协同数据能有效提高岩性分类的精度,分类精度提高的程度与纹理计算的尺度相关。研究区岩性分类结果显示当纹理尺度为10 m时,与仅基于ASTER纯光谱分类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约6.9%。?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近年AVO理论研究和AVO技术的应用案例,论述了当前AVO理论及其技术的进展,一是在反演中增加能
反映岩性和流体变化的新弹性参数,例如加入品质因子等;二是改进算法提高AVO反演精度和加快反演速度,例如采用的贝叶斯
反演法、PP波和PS波联合反演以及自适应步长反演等方法。在上述基础上,介绍了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以及方位AVO在一些
地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AVO在油气藏流体识别及流体边界检测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发育典型非常规致密砂岩油,基于"甜点"储层地震预测实际需求,采用面向储层预测的测井数据评价、岩石物理扰动模拟和地震数据刻度技术,分析该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孔隙介质的弹性特征变化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岩性控制作用更大,孔隙流体影响小;利用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或泊松比)双元弹性参数交会可识别"甜点"储层;基于岩石物理刻度的叠前AVO反演是实现"甜点"储层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研究区水平井钻探实例证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在基础资料认识、优化,以及"甜点"储层地震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可以降低多解性,针对大勘探范围内岩石波速-密度关系存在较大散布的问题,引入交叉梯度结构约束构建统一的目标函数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台湾海峡南部HX-13测线进行验证:由于火成岩侵入体的存在,部分区域难以拾取可靠的地震初至,常规的走时反演无法准确恢复基底面的形态。搜集研究区的船测重力资料,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数据特点设置合适的反演参数,实现基于物性和结构双重约束的重力-地震联合反演。由对反演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可以看出,该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地震数据不完备的缺陷,使反演过程稳定,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重磁力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了民和盆地基底深度和视磁化强度。针对该盆地特点,设计了等效和非均质重力反演模型,在约束条件下分块反演得到准确可靠的基底深度;用基底深度和航磁异常反演基底视磁化强度,根据岩石磁化率参数,判定基底岩性横向分布。该方法不仅能提供盆地基底构造形态,而且能提供基底岩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针对老河口油田老163井区新近系河流相油气藏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油气聚集复杂、常规地震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利用Jason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该地区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地震处理及砂体描述。通过地震资料反演前预处理、测井资料标准化校正、合成记录标定层位,GOCAD建模弥补Jason建立初始模型功能的不足,提高了该地区地震解释的精度。结果显示,反演可以识别3~6m的储集层,解决了砂体薄互层识别难的问题,获得了比较好的勘探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叠前同步反演在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如何获得最佳的反演参数,以使误差最小,是应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人主要依据经验、人为观测获得反演参数,缺点是误差较大,缺少科学的参考依据。鉴于此,引入了统计学上的数据归一化方法,使不同量纲数据如纵横波速度、密度均方根误差等得到了有效归一化,解决了三者难以在同一尺度下对比分析的问题。有效融合了正反演数据信息到相关系数与误差比这一个指标中。上海某区地震数据叠前同步反演参数优选表明,应用该技术确定了最优的反演参数,使反演结果与测井实测结果达到了最佳逼近。   相似文献   

20.
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非开挖随钻检测系统,采集非开挖钻进参数,进行非开挖钻进实时地层岩性识别,为非开挖施工提供安全信息保证。针对非开挖工程工勘资料缺乏,掘进地层岩性难以判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开挖随钻检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地层识别模型,通过模型去识别未知地层,并将识别结果可视化展示。通过非开挖随钻检测系统在工程现场的实际应用,获得了包括钻速、扭矩、转速、拉力、泵压、泵量等钻进敏感参数作为训练样本,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采集的钻进参数进行训练,构造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对钻进参数进行分类,建立了以典型非开挖地层岩性分类为目标的分类模型,分别确定了杂填土、黏土、粉细砂、砾石和淤泥的地层分类标签。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结果,利用PCA主成分分析将地层识别特征降维至三维,实现了地层岩性识别结果的三维展示。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非开挖实时钻进条件下快速识别钻进地层,识别正确率高达92%。该研究成果通过采集导向随钻参数,识别非开挖掘进段地层岩性,为非开挖扩孔阶段钻具选型、泥浆设计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