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与煤矿水患长期斗争的经验,开发了一种水患诊断专家系统,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5)
岩溶陷落柱是华北石炭二叠煤系中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质构造,以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开滦范各庄矿深受陷落柱水害威胁,其中1984年范各庄煤矿陷落柱出水淹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范各庄矿井地质资料、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以及对已发现的陷落柱资料进行分析,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对范各庄矿陷落柱形成条件总结,认为该区在总体走向为北东向的开平复式向斜构造背景控制下,在奥灰岩溶发育,地下水不断交替,岩体自重应力和真空负压动力及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陷落柱。  相似文献   

3.
荣获一等奖项目 开滦矿务局特大透水灾害治理新技术 1984年6月2日开滦矿务局所属范各庄矿综采工作面发生大量涌水,最大涌水量在2000米~3/分以上,迅速淹没矿井,全矿停产。与其毗邻的吕家坨矿及林西矿,又先后被迫停产。如不及时控制还将使东五矿全淹,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4.
用环境同位素方法,作者在开滦范各庄地下水调查研究中,确定了主要含水层地下水同位素的背景值;分析和确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矿井水中涌水的可能补给来源;计算了矿井二水平主要出水点之混合水比例及不同含水层中地下水平均储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开滦范各庄煤矿地质特征及F0断层富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富水性的确定,多少年来人们主要靠地面钻探及井下揭露获得信息,继而提出矿井防治水措施。笔者根据采区三维地震成果,并结合瞬变电磁法成果,对贯穿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煤矿南一、南二、南三、南四四个采区的F0断层进行了研究。主要对该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富水性进行了探讨与评价,其成果可为拟定煤矿防治水方案提供较全面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应力是影响矿井突水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存在于地壳中的重要能量场条件。采用现场应力解除法对开滦矿区多个矿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分析了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对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和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壳浅部现代地应力作用较强,整体处于近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中,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煤岩层应力状态主要表现为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原岩应力主要由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场构成。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受岩石力学条件和地应力所控制,当岩石破裂压力大于水压(Pf〉Pw),则不产生突水;若岩石破裂压力小于水压时,则有可能突水。当承压水的水压(Pw)小于最小水平主应力(σhmin)时,不会产生突水。只有当承压水的水压(Pw)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σhmin)时,存在突水危险性。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和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破裂压力(Pf)和最小主应力(σhmin)均大于其底板岩体承受的水压(Pw),本区在无构造破坏卸压条件下是不会发生底板突水的。  相似文献   

7.
左德松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68-68,85
文章介绍了在范各庄煤矿南三、南四采区运用高分辨三维地震、高精度磁法、瞬变电磁法进行综合勘探的成果,表明以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为主的综合勘探,在查明煤层赋存状况,断层、火成岩侵入,岩溶陷落柱发育,采用空区,断层导水性,第四系冲积层厚度及底部结构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指导煤矿生产设施和施工,提高矿井回采率,安全生产等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范各庄井田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初步探讨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地下水中赋存高含量NO-3离子的形成机理,介绍了应用这一水化学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条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二期试验工程”技术成果该试验工程由煤科总院西安分院与开滦、焦作、邯郸矿务局及陕西省煤炭局协作完成。主要成果简称为“四配套一储备”技术:1)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配套技术,完成了渭北、焦作和开滦试验点3种水文地质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地质勘探质量和技术水平,我们对开平煤田已投产的几个煤矿精查勘探区原地质报告资料和矿井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以了解地质构造、煤层及储量计算、水文地质等勘探资料的误差大小和不同构造形态、不同稳定程度煤层区勘探工程的布置方式和方法,以及原勘探工程所取得的地质资料满足生产需要的程度等。针对上述目的,我们选择了唐山矿深部(原岳各庄勘探区)缓波状褶曲构造,范各庄(原范各庄勘探区)单斜构造,吕家坨(原吕家坨勘探区)背斜构造:唐家庄矿盆地丙(原徐家楼勘探区)复杂盆状向斜构造。这四个地区均作了精查勘探,並已得到原全国储委的审  相似文献   

11.
开滦矿区地质条件复杂,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地质条件保障问题。叙述了开滦矿区地质保障的技术难点,优化的地质保障实施方案和综合探测技术手段,和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构造多元信息集成分析系统。采取这些综合地质保障技术,在本矿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古冶幅(J50E002018)、唐山幅(J50E003017)、范各庄煤矿幅(J50E003018)1∶50 000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在唐山市区及周边开展古冶幅、唐山幅、范各庄煤矿幅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编制相应图幅的1∶50 000地质图,并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建立而成。通过遥感解译、野外数字填图、第四系钻探、人工浅钻及浅层地震剖面等手段采集数据。数据库包括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及独立要素类。其中基本要素类共包括651个地质体面实体(第四系、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等面实体)数据、1428个地质界线数据、194个产状数据、562个照片数据、70个年龄(锆石U–Pb测年、14C、OSL测年)数据、5个第四系钻孔数据;综合要素类数据主要为标准图框(内图框);对象类包括57个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第四系)数据、2个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数据、断层、脉岩、面状水域、图幅基本信息数据;独立要素类主要为角图,未添加属性。本数据库建立过程始终坚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相应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工程施工等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开滦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的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2171工作面发生了一场世界采矿史上罕见的奥陶纪灰岩(以下简称奥灰岩)岩溶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根据淹没体积测算。突水高峰期平均涌水量为2053米3/分。范矿淹没后,6日矿井水突破边界煤柱,溃决流入相邻的吕家坨矿,10日吕矿被淹没,12日与其相邻的林西矿发现边界煤柱地段渗水,渗水量随吕矿水位上升而增大(达16米3/分)。为控制灾情发展,决定采用“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水方针,即(1)用20台大型潜水泵在吕、范两矿进行大流量(300米3/分)排水,控制水位上升,(2)在目、林两矿边界煤柱的漏水段进行打钻注浆加固,在林、赵(各庄)、唐(家庄)矿井下建造水闸墙,以截断吕矿可能过去的水量;(3)在动水条件下对目、范边界处三条过水巷道注浆截流,对范矿2171工作面奥灰岩岩溶陷落柱注浆封堵。   相似文献   

14.
范各庄矿12煤底板突水过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范各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承压水上采煤的岩体水力学模型,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系统(RFPA2D-Flow)模拟分析了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开采扰动下,裂隙形成、扩展到突水通道最终贯通形成突水的全过程。通过对损伤区分布、应力场和渗流场的演化分析,揭示了开采扰动及水压驱动下完整泥岩底板由隔水岩层到突水通道的演化过程,对突水通道进行了模拟定位,并对不同水压条件下含水砂岩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煤底板突水问题取决于含水砂岩中的水压力,在假设隔水层厚度不变时,水压力与突水系数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压的增大突水越易发生。该研究为12煤底板突水预测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始建于1953年,是在开滦、峰峰煤矿钻机的基础上成立的钻探队。初始,主要是为矿井恢复改造,老井田扩大和急需的新井建设服务,在煤田浅部裸露(半裸露)区进行普查、精查勘探,以满足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1955年,于开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勘探队和电法队,1956年在峰峰建立了地球物理探矿队,物探工作开始进入矿区外围隐蔽地区寻找含煤构造,1956年首先在开平向斜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开滦矿区多次突水事故的发生,分析了该区的具体条件,提出了水文地质勘探与防治水方法的某些新论点。   相似文献   

17.
刘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6):36-37,60
开滦矿区煤系地层上覆由于防水煤柱留设过大,造成了大量的煤炭储量呆滞。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确保安全生产,开滦林南仓矿在西二采区进行了工作面采后的导高观测试验研究,测量导水裂隙带岩层的漏失情况,为提高开采上限提供了地质依据,防水煤柱由原来的65m缩小到53m,成功地在1221上工作面进行了试验开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河北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对不同配比CH4/CO2二元气体等温解吸特性,并用扩展Langmuir方程的推论计算了CH4/CO2二元气体各组分在吸附相中的浓度,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开滦矿区煤对CH4/CO2二元气体解吸过程中,中等变质程度煤(Ro=1.21%)对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大于低变质程度煤(Ro=0.58%),且混合气体中CO2浓度越大,总吸附量越多。吸附相中CH4的相对浓度是逐渐降低的,CO2的相对浓度是逐渐升高的。开滦矿区中等变质程度煤相对于低变质程度煤,用CO2气体置换煤层中CH4,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压降CH4解吸率,注入CO2的量越多、相对浓度越高,其置换效果就越好,更适于往煤层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叶伟鸿  沈军 《地质科学》1989,(2):201-208
通过范各庄老矿区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δ18O值与Ca2+的活度积关系的研究,以及Na+、Ca2+和Mg2+浓度与其离子势关系的研究,可以判识各层地下水及其混合作用、地下水的补给和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现状,并从信息采集的多源化、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以及与其他专业系统集成化的角度,分析了煤矿地质测量空间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及在数字开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