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岩溶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濯凝 《中国岩溶》1996,15(4):398-400
  相似文献   

2.
刘再华 《中国岩溶》1991,10(4):276-282
  相似文献   

3.
朱远峰 《中国岩溶》1996,15(1):18-23
中国西南岩溶区人均年收入少于440元的贫困人口有2000万,其中有1000万人还缺乏足够的饮用水源,该地区贫困的自然原因是,降水年际分配不均,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少;岩溶发育,降水很快渗入地下深处,渗漏严重,建库条件差,作物耗水量大;森林植被减少,70%的水资源量为弃水;土层薄,耕地少且分散,水土流失快,旱涝灾害严重,治理贫困的总体思路应为:以岩溶小流域(系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岩溶泉域的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入手,确定划分裸露岩溶、隐伏岩溶、深岩溶的指标和方法。根据地质、水动力和水化学作用等因素明确其概念,评述其特点,最后阐述备区带的划分对泉域供水、矿产开发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存在及其与东邻地区岩溶的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青藏高原古岩溶属形成于土下环境,经刻蚀作用剥露地表后,以石林、岩墙等形式广泛存在于山顶夷平面的外围,并不同程度地叠置气下改造特征。根据青藏高原及东邻岩溶区覆盖型岩溶和红色风化壳的剥露情况及改造特征对比,作者认为上述地区覆盖型岩溶从东到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不同表现是不同程度刻蚀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家沟灰岩(古)岩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华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岩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沉积岩溶,暴露岩溶,埋藏岩溶,现代岩溶及陷落柱等,指出了沉积岩溶和暴露岩溶洞穴不能保存或保存甚少,但对后期的岩溶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今后奥陶系灰岩岩溶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桂林热带岩溶发育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广西地质》1996,9(4):61-66
文章主要阐述了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几个地质历史时期和热带岩溶、岩洞穴相对不发育的几个地质历我时期。并据资料推算了中、晚三叠世至白垩世古地磁纬度,证明以上地质历史时 期本区均处于低纬度热带,亚热带环境。  相似文献   

8.
广东肇庆市地质构造对岩溶水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俊平 《广东地质》1994,9(1):58-65
  相似文献   

9.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10.
11.
陈国亮 《中国岩溶》1990,9(4):303-309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旅游洞穴的开发和洞穴的调查研究,揭露了数以百计的岩溶大厅,因而积累了岩溶大厅赋存的众多信息。影响岩溶大厅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溶蚀的物质条件、机械作用、水力作用和有利此过程的地形条件与地面岩溶形态等。本文就是利用这些信息反演,预测隐伏的岩溶大厅,以便为工程勘测、旅游业和洞穴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表生期岩溶储层是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主力类型,近年来岩溶储层勘探取得一些新突破,难以用风化壳岩溶完美解释,表明存在不同的岩溶作用类型。在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基础上,结合古地形、古地貌及岩溶特征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表生期存在风化壳岩溶和顺层岩溶两种不同类型的岩溶作用,根据围岩性质细分为白云岩型、灰岩型风化壳岩溶和白云岩型、灰岩型顺层岩溶4个亚类;风化壳岩溶具有非组构选择性,岩溶特征因岩石组构差异而不同,顺层岩溶是组构选择性溶蚀,岩溶作用沿较陡地形顺层选择性溶蚀易溶组分形成孔-洞系统;风化壳岩溶储层受岩溶地貌、岩溶旋回和沉积相带共同控制,顺层岩溶储层预测则需综合考虑古地形、岩溶古地貌、沉积相及古沟槽、古裂隙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奥陶系灰岩岩溶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定龙  王桂梁 《世界地质》1997,16(1):60-65,100
讨论了华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灰岩岩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沉积期岩溶、暴露期岩溶,埋藏期岩溶,现代岩溶及本区特殊的岩溶现象“陷落柱”等,指出了沉积岩溶,暴露岩溶洞穴不要存或保存甚少,但对后期的岩溶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埋藏岩溶可分为完全埋藏和局部埋藏两个阶段,其中后者是现今奥灰岩溶面貌的定形期,陷落柱是该期岩溶的典型标志,最后提出了今后奥灰岩溶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北奥陶系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北京西山奥陶系碳酸岩岩溶的野外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室内研究、整理、分析、对铁系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系统研究京西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龙绍都 《湖南地质》1992,11(3):247-252
我省岩溶充水矿床较为广泛,可分为岩溶充水和暗河管道充水矿床两个类型,前者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和复杂三个亚类。本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它们的基本水文地质特征,并针对各类矿床由于开发普遍引起的岩溶塌陷问题,提出了岩溶水的防治与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区地质环境特殊,其农业综合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全面分析广西岩溶区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探索从农业综合开发角度进行岩溶地质环境类型定量划分的方法,针对各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岩溶地质环境特点,提出了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在岩溶地质环境类型划分中,选取直接制约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要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包括地貌形态组合,气候资源条件(光,热,降水,自然灾害)水文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部的岩溶及其与华北岩溶的对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道先 《第四纪研究》1992,12(4):352-361
由于特殊的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新构造运动等条件,中国西南部发育了以峰林地形、封闭洼地、深尖溶痕、红土、地表钙华、巨大的洞穴系统、地下河系以及较多的洞内次生碳酸盐沉积为特征的岩溶形态组合,而华北半干旱区的岩溶则以常态山、霜冻作用残余灰岩尖峰、石灰岩角砾、浅细溶痕、干谷、大泉、小型洞穴以及少量洞内次生碳酸盐沉积为基本岩溶形态特征。两类岩溶在东面以山东的泰山—鲁山为界,西面以秦岭为界。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地表岩溶形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庆之  曾克峰  梁杏 《中国岩溶》1998,17(4):392-396
对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区二叠系下统( P1 )灰岩岩溶发育规律综合研究后发现: 本区内的岩溶洼地多为“半边岩溶洼地” ;岩溶漏斗四周为玄武岩碎块的“特殊类型岩溶漏斗” ;分布于1100m高程的岩溶湖也多是顺岩层走向发育的岩溶湖。   相似文献   

19.
山东岩溶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溶泉是岩溶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山东省岩溶泉可以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即侵蚀—断层泉、侵蚀—接触泉、与火成岩体有关的接触泉,侵蚀泉和断层泉、而以前两类为主,已发现有308处岩溶泉,其中36处的日流量超过了10000m~3,它们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丘陵区,特别是断陷盆地内部和泉域边缘,在这些地方岩溶泉以面状或带状成群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岩溶地下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南部喀斯特地形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曾昭璇 《中国岩溶》1982,1(1):27-32
<正> 我国南部喀斯特地形以云贵高原,广西盆地为主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即有60%的面积分布着峰林石山,那里一座座高大的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石山”,平地耸立,峭壁直上数百米。“桂林山水”,千多年来,被认为是全国风景最美的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即由这种奇峰拔地起的中国式喀斯特地形所构成。三百年前,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即已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