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辽宁海域小孤山遗址发现了距今4~3万年人类最早的渔镖、矛头、骨针,如图1所示;山西朔县崎峪遗址发现了距今2.9万年、人类最早的石簇和复合工具:斧形石刀、锯齿状刮削器,如图2所示.使用弓箭、渔镖、矛来渔猎,成为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早1期的标准之一.那么进入新石器时代早2期,人类在渔猎方面又会有什么创新呢?遗憾的是考古学家们经长期控索竟无所进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LUCC)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最早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向自然生态系统直接索取,如采集、狩猎等。定居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土地利用方式的第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以砍伐森林、开垦耕地为主要表现的土地利用变化,其目的是缓解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需求压力。这种变化过程延续了上万年,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人类朋友,我叫黄金,化学元素符号为Au,是人类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一种贵重的稀有金属。我在地壳中的含量极低,克拉克值(平均含量)为4ppb,为丰度最低的金属。物以稀为贵,因此,目前在氧化矿床中只要每吨石头含有我0.5g,人类开采我就可以赢利了。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我以迷人的黄色金属  相似文献   

4.
1、引言 科技界一直认为砂轮磨床是欧洲人于公元1850年发明的. 2006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柳志青、复旦大学陈宏京、南京大学徐士进等教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博物馆考察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柳志青对一块经打磨的石英砂岩发生浓厚兴趣,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磨床,揭示了人类工业的起源"(浙江日报2005年11月30日头版).这一发现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5.
科技界一直认为砂轮磨床是欧洲人于公元1850年发明的。2006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柳志青、复旦大学陈宏京、南京大学徐士进等教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博物馆考察跨湖桥化遗址出土物。“柳志青对一块经打磨的石英砂岩发生浓厚兴趣。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磨床,揭示了人类工业的起源”(浙江日报2005年11月30日头版)。这一发现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在今天被誉为"地球日之父".但实际上,"地球日"最早的发起人并不是他,而是美国-位政界名人盖洛·尼尔森.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人类首创的新材料吗?它就是不起眼的陶。陶制的日用器皿、艺术器具和各种工具等总称陶器。根据现有资料,我国陶器出现在距今7千~1万年以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陶器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经常与泥土打交道,从而发现泥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就会有粘性和可塑性,可以用手随意地塑造成各种形状,经晾干后,泥坯变硬,可盛东西,但泥器怕水。然后先民想到了火,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机械革命在距今七千年由中华先民完成”一中,我们论证了距今9000~7800年裴里岗化层中微型石锛是有夹具的车刀;论证了距今8500~7000年磁山化微形石锛和敲砸器为有夹具的车刀和和刨刀;论证了距今7000年马家浜化层微型石锛为有夹具车刀。在“新石器时代有琢玉的砣机,砣在何处,”一中.我们论证了距今8200~7400年兴隆洼化层中的玉块是最早的砣,砣实际上是集磨床、锯床、镗床刀具于一身的刀具。  相似文献   

9.
黄金杂谈     
众所周知,成语"一寸光阴一寸金"是比喻时间极宝贵,同时也反衬了黄金之珍贵。金、银以及铂族元素合称贵金属,在自然界不仅稀少,而且分散。然而,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少数几种金属之一。在我国,金的发现晚于铜而早于  相似文献   

10.
轨迹数据挖掘城市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迹数据作为泛在地理信息环境中社会遥感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为从个体的视角研究群体的空间移动规律,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和研究思路。特别是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通过轨迹数据发掘人类的移动规律和活动模式,进而探求蕴含的深层次知识,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轨迹数据挖掘也由此成为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阐述了人类移动规律研究常用的轨迹数据集及在该数据集上开展的相关研究和典型应用;然后从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单元的识别及城市韵律分析、人类活动模式的发现与空间移动行为预测、智能交通的时间估算与异常探测、城市计算的其他4个方面,综述了轨迹数据挖掘在城市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轨迹数据挖掘面临的挑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救救我……救救我啊……”亲爱的朋友,您听到了吗,这不仅仅只是大自然的呼唤,更是大自然对人们的警告。自开辟鸿蒙至今,人类社会已登上一个又一个顶峰,人们早已成为世界的霸主。可是.在这光鲜的背后.人类对自然的榨取、掠夺和杀戮却愈演愈烈:大自然中的能源渐渐枯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她疲惫、憔悴的容颜。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演变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是分析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套将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的方法:首先,通过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和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数等17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法将各指标综合获取区域人类活动定量化指数。将本方法应用于中国武川县、蒙古达尔汗乌拉省和俄罗斯扎卡缅斯克地区,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经计算,2000年前述三地的区域人类活动指数,依次为0.78,0.54,0.16,即,自南向北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武川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5年及2000年的区域人类活动指数,分别为0.37,0.50,0.78,即,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通过对三个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人类活动的梯度分析,以及武川县区域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为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尽享天年”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岁,自古以来,无数科学家解密着这个人类生命的“第一话题”。虽然考证方法不一,却大多把人类寿命的终点指针定格在120岁左右。  相似文献   

14.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NO2时空分布与人类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空气质量不断恶化,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二氧化氮(NO2)作为人类排放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实时监测其时空分布及含量,对空气质量研究及公众安全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搭载在AURA卫星上的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传感器反演获取的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区的NO2数据,探究了NO2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人类影响。结果表明:中国NO2浓度上升趋势显著,6年来总NO2柱浓度(TotNO2)和对流层柱浓度(TropNO2)净增值分别为0.61×1015molec/cm2和0.63×1015molec/cm2,年均增长率为2.47%和5.69%;全国绝大部分地区NO2浓度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在空间上有所差异,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全国尺度上,NO2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特征:空间上,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时间上,东部地区的NO2浓度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西部地区则相反。最后,对比分析了TropNO2/TotNO2与人类足迹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二者间呈显著相关,且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同时,分析发现各地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国汽车保有量与对流层NO2间呈较强相关性。表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是导致大气中NO2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纪念日     
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进行了初步分类。消除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负面影响的基本手段是岩土工程 ,通过岩土工程建立起人类工程活动与大自然之间新的和谐和均衡 ,这是一种广义岩土工程的概念 ;作为对这个问题的理论支持 ,建议建立地质环境工程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联合国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是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给予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8.
石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载体之一,在中华古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记载和保留着丰富的史料,其中也有大量关于田亩地籍方面的内容。清末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在绍兴县富盛镇乌石村跳山东坡上,发现东汉建初年间的摩崖石刻(公元25年),距今已有1980多年,摩崖上共刻有22个隶书卷文:“昆第六人,共买山地,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下半年,地质专家在延庆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野外调查工作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中发现大批恐龙足迹,有覆盾甲龙类、兽脚类、鸟脚类及可能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覆盾甲龙类恐龙足迹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甲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财富象征。人类社会发展史无不与土地紧密相连。中国的农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最早的土地制度是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土地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土地制度进行历史考察和比较研究,不仅可对中国历代土地制度的变迁有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市场经济建设和土地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