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0,21(6):867-868
刘光文教授1910年7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8年3月6日在南京逝世,是我国现代著名水文学家、教育家.刘光文教授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和清华大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留校任清华大学土木系助教,1936年考取清华赴美公费留学.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学习水利工程,获水利工程硕士学位.1937至1938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与应用数学,于1938年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2.
袁复礼     
袁复礼教授,河北徐水县人.1913年至1915年在清华学校高等科学习.1915年留学美国,先后在伯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10月回国后,把当时新兴的地貌学引入国内.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期间,参加了河南“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工作.1921年底至1922年初,积极参加中  相似文献   

3.
叶良辅     
叶良辅,字左之,著名地质学家,浙江杭州人.1913年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20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后曾兼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迁回杭州.1949年5月杭州解放,他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不幸积劳成疾,于同年9月14日病逝.  相似文献   

4.
刘祖彝     
刘祖彝,又名刘志鹄,湖南宁乡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192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曾在天津工务局和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33~1935年任湖南地质调查所技正.1936~1937年筹建重庆大学地质系,任教授.1939~1946年先后在湖南金矿队、川陕采金处任总工程师、处长.1947~1956年和1956~1957年,先后任重庆大学地质系和成都地质学院教授;曾教授普通地  相似文献   

5.
前言     
本刊先后于1999年、2001年和2003年分别出版了3辑环境矿物学专辑,在国内矿物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6年来,我国环境矿物学得到迅猛发展,在学术组织建设方面,于1999年4月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设立了环境矿物学专业组,而后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于2004年3月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了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在学术交流方面,继2001年5月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又于2004年8月在昆明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在学科建设方面,于2003年率先经北京大学批准设立地质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博士学科点.当前我国环境矿物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顾功叙     
顾功叙,浙江省嘉善县人.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1929年在大同大学毕业后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助教.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地球物理专业,1934年去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质系专攻地球物理探矿,1936年获硕土学位,后又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地球物理研究.1938年,回国后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昆明、北平)研究员,曾兼任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曾长期兼任地质部物探局总工程师和副局长.70年代初起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  相似文献   

7.
郭晓寅  何勇  沈永平  冯丁 《冰川冻土》2006,28(4):512-518
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表明,2000-2004年江河源地区陆地植被平均年NPP为82.04 gC.m-2,相当于同期全国陆地植被年NPP的23%,其中2001年的年NPP最小,只有78.04gC.m-2,2002年最大,为85.44 gC.m-2.根据年NPP分布显示,黄河源区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长江源区,其中在黄河源东南部陆地植被的年NPP>250 gC.m-2,为江河源区植被年生长最大的区域;该地区的植被年NPP最小值的区域分布在长江源的西北部地区,年NPP大部分<50 gC.m-2.江河源地区植被的年NPP表现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地区年NPP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高寒草甸的年NPP为该地区所有陆地植被年NPP中最大,其5 a平均值为89.38 gC.m-2,其次为高寒草原和灌木及草本植被;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温度成为影响该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利用青藏高原1960-2004年近45 a气象台站年降水记录, 对高原中东部年降水做了空间变化分析, 发现高原以唐古拉山为界, 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特别是高原南部和东北部降水几乎成相反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5个重建的长时间降水序列, 发现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在百年时间尺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百年时间尺度上, 过去600 a高原南北降水变化都在1740年和1850年左右发生突变. 1740年以前, 整个高原北部降水都在波动中增加, 而高原南部在减小;1740-1850年期间, 高原北部降水在波动中减小, 而高原南部在增加;1850年以后, 高原北部降水又在波动中增加, 而高原南部降水在减小. 高原南北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季风和西风带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岳希新     
岳希新,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1949年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北平分所任练习生、调查员、技佐、技士和技正.1950~1952年在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地质勘探局工作.1953~1982年先后任地质部地质总局、地质矿产部地矿司、技术司、生产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质矿产部各省、区地矿局从1966年以来近20年中有关化探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实际找矿效果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比了1966—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三个历史时期中化探找矿效果的变化.分析讨论了取得找矿效果的原因.地矿部在地质—找矿工作中采用地球化学勘查(简称他探),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但它在地质找矿中的战略意义和战术作用得到我国地质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以及在地质部门中获得广泛应用,还是最近五六年的事.因而,化探在我国地质—找矿事业中的地位就日益显得重要了.本文拟以地矿部各省、区局从1966年以来近20年中化探在地质找矿中应用效果的资料为基础,讨论化探的找矿效果及取得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苏联地质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A.A波尔卡诺夫于1888年出生于科斯特罗马市,1906年在该地初中毕业.同年入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学习,1909年又转至圣彼得堡大学,1911年毕业并留校工作.1911年~1912年发表的辉绿岩墙与片麻状花岗岩接触作用的两篇文章,标志他科学活动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全新世历史气侯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昌  姚辉 《水科学进展》1991,2(4):277-288
本文在收集冰川、地质、沙漠、湖泊、树木年轮及历史文献记载等历史气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西部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序列。主要结果如下:1.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按其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由中全新世向晚全新世的转变可能出现在3500年以前,比我国东部大约早500年,同时发现这种转变具有某种程度的突变性。2.全新世以来,千年尺度的气候振荡经历了6个寒冷期和5个温暖期。寒冷期分别在8700~7500a.B.P,5900~5400a.B.P,4200~3800a.B.P,3000~2700a.B.P,2000~1400a.B.P,1000a.B.P至今;温暖期分别为7500~5900a.B.P,5400~4200a.B.P,3800~3000a.B.P,2700~2000a.B.P,1400~1000a.B.P。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的周期变化在1000~3000年之间。3.近千年来,百年尺度气候振荡的温度变化出现了6个低温期和5个高温期。低温谷值分别在公元1100's(1100~1109年),1310's,1480's,1680's,1830's,1950's;高温峰值分别在公元1220's,1390's,1570's,1780's,1900's,变化周期在120~210年之间。近千年中最冷的时期出现在17世纪中到18世纪初。近500年来,公元1480~1650年是我国西部降水最少、干旱频率最高的时期,出现了三次特大旱灾。18世纪前期是降水量较多的时期。近百年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及华北地区出现了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魏敦瑞(Weidenrich,Franz)是著名解剖学家、人类学家,1873年生于德国伊登哥本,先后在慕尼黑、柏林、基尔大学攻读医学和其他学科.在探讨哺乳类动物大脑、中枢神经巢之构造及其功能的毕业论文中,显示出他的才华.1899年在斯特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任该校解剖学讲师,1904年任教授;1904~1913年开始进行人类学研究.1922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21~1922年发表了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论文,深受学术界好评.1926年专门从事古人类牙齿构造及演  相似文献   

14.
孟宪民     
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孟宪民,字应鳌,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出生于江苏武进一个职员家庭.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后赴美留学,1925年获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工程师学位,然后在该州虎城铅锌矿工作一年.1926年入麻省理工学院,1927年获硕士学位回国.  相似文献   

15.
潘钟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河南省汲县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四川地质调查所工作.1940~1945年赴美留学,在堪萨斯大学及明尼苏大学地质系学习石油地质学及矿床学.194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兼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解放后于1950年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担  相似文献   

16.
早期历史文献上纪载,第一个企图用电法找金属矿的人是弗克斯.在柯尼希铜矿上他发现有自然电流流动(1830年),认为这是矿体化学反应的表现.1835年在康瓦尔的潘赞斯矿山进行了电法勘探的研究.所以,用电法找硫化矿应归功于弗克斯. 早在1880年,卡尔巴努斯曾在美国内华达州柯姆斯托克矿脉上作过实验,他相信用电法可找隐伏的硫化矿.不极化极电是他首先采用的.施伦贝尔热于1912年把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51~2005年海河流域汛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海河流域汛期10区域旱涝预报物理模型>的分区标准,对1951~2005年海河流域的9个分区和全区的汛期(6~9月)降水量和干旱洪涝的时空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做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在近55年来.海河流域的9个流域性多雨洪涝和大涝年有2/3集中在1954~1964年的11年中,1965~2005年的41年只有3个洪涝年.在1991~2005年的近15年中,有11年汛期较常年同期偏少,只有1995~1996年发生了洪涝.本文通过图表能够使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海河流域9个分区和全区性洪涝和干旱的变化规律,更好地合理利用海河流域的宝贵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小资料     
<正> 国际地质对比项目(I.G.C.P)156号,即国际元古代—寒武纪磷块岩讨论会举行过四届: 第一届,1978年在澳大利亚举行; 第二届,1979年在美国举行,我国叶连俊参加; 第三届,1980年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举行;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是传播研究成果的媒介,是研究人员交流思想的平台.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我国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有一定难度,相比之下,要把学术期刊办好难度就更大.目前看来,用五年或十年时间在我国建成几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实验室是可能的.但是,要办好一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使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我想用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也许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0.
刘宝琚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科学家,中国沉积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1931年生于天津.岁月如流,刘院士献身地质工作已经60年了.60年来,他为发展我国沉积地质学奋斗不息,在一系列重要的学科邻域开拓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