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发展矿泉水产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明宽 《吉林地质》2005,24(1):54-57,88
本文在分析吉林省矿泉水资源特征和矿泉水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矿泉水产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当前吉林省矿泉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快速发展矿泉水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助力打造牡丹江市独特的“山、水、林、田、湖、俗、边、雪”旅游文化,通过开展牡丹江市土地、水、地质遗迹、冰雪资源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支撑旅游经济城市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同时分析了特色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牡丹江市土地综合质量总体良好,圈定特色富锌土地1 425 hm2;水资源总量137.9×108m3,水质良好,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优选了2处矿泉水开发靶区;整合了40处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了4个地质遗迹区;建立了冰雪资源评价指标,圈定了3处冰雪资源开发适宜区,助力领跑冰雪新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勃夫 《吉林地质》1995,14(4):30-35,29
本文重点论述了长春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矿泉水产地多,成群成带分布;矿泉水资源丰富,单吉单泉单量大;矿水水质上乘,锶含量高;矿泉水开发有利,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有的矿泉水水质污染,对开发不利。同时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矿泉水开发利用规划及发展战略。对进一步研究长春市矿泉水形成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村矿泉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裂隙水的混合水。它受深循环远源补给。矿泉水的动态稳定、水质优良、口感纯正,属锶—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山西较好的饮用矿泉水源之一,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稷山南阳矿泉水是一个含锶—锌—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的重碳酸硫酸钠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处于侯马断陷盆地内次一级断裂的复合部位,赋存于中更新统中下部的中细砂层中。水量丰富,涌水量可达800m ̄3/d。此矿泉水动态稳定,口感纯正,产地环境优美,无任何污染。自1988年发现,1989年开发利用至今,该矿泉水、矿泉饮料畅销不衰,是一处具有发展远景的优质矿泉水。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矿水的价值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大连池火山群以其奇异的火山地貌和神奇的矿泉水而闻名,被誉为火山博物馆。本文论述了该火山群地质地貌特征、矿泉水的形成条件、赋存状态及类型,以及在科研、教学、旅游和医疗等方面的价值。指出了近年到受不同程度的毁环及原因,提出了治理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矿泉水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虞承伟(地质矿产部山西省中心实验室)山西矿泉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评价工作进展较快。迄今已评价了60多处。由于矿泉水开发是短、平、快项目,所以近三四年,掀起了矿泉水开发热。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发展矿泉饮料...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矿泉水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但发展速度较慢,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全省矿泉水资源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矿泉水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矿泉水按其用途可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医疗矿泉水、医疗(外用)矿泉水三大类。前苏联对三大类矿泉水均制定有相应国家标准,我国尚缺饮用医疗矿泉水国家标准。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宁中热田地热水经省部两级鉴定,为弱碱性氯化重碳酸钠型氟、砷、硅、硼、锂高热医疗矿泉水。根据前苏联国家标准13273-73《饮用的医疗和医疗-餐桌矿泉 水》,该地热水可以进行医疗矿泉水评价,其结果不仅将大大提高该 地热水的价值,更有助于推进我国饮用医疗矿泉水国家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题为饮用天然矿泉水。碳酸矿泉水,硅酸矿泉水,锶矿泉水是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主要类型,约占全国已发现矿泉水的95%。矿泉水主要生产国及消费国都在欧洲。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的矿泉水的产量也在大幅度增长。而我国矿泉水产量近年也以较大的速度增长,但只有名牌产品才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属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产地多,但类型较为单一。在已通过鉴定的74处矿泉水中,以偏硅酸锶型天然矿泉水最为普遍,占矿泉水总数的76%,次有溴碘型天然矿泉水,开发条件优越,开发前景良好,其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试图通过矿泉水赋存的地质环境、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条件等的综合分析,进而划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成因类型.并在勘查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矿泉水赋存于沁水向斜北部东翼三叠系砂页岩地层中,1987年和1993年经山西地矿局和地矿部组织鉴定,水质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87),属含锶-偏硅酸重碳酸-钠钙型矿泉水。Yh_1、井、K_1井均已开发利用,生产瓶装天然矿泉水和矿泉水系列饮料。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目前开发利用还较少,且以生产矿泉饮料为主。影响开发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紧缺,消费意识淡薄,广告宣传力度不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业的发展,矿泉水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盛学峰 《地下水》2008,30(1):124-126
黄山市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风光优美,生态环境优越,矿泉水资源丰富,矿泉水产业发展条件有利。在对黄山市矿泉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山市矿泉水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药泉山矿泉是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疗养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其矿泉水的微生物研究一直是空白。本文在对五大连池药泉山矿泉环境水文地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季节对该区域的矿泉水进行现场采样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PCR-DGGE技术对水样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微生物多样性显著,而且不同季节微生物多样性统计参数存在巨大差异;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夏季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较大,但是同一位置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说明矿泉水中的微生物对地质特征、环境条件的响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冬季的微生物多样性统计参数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也呈现明显差异,但是其他参数变化不大,对地质空间、环境条件响应微弱。该研究对揭示五大连池矿泉水微观成因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朔州市古长城(九墩沟)饮用天然矿泉水出露于朔州市平鲁区北部古长城脚下的九墩沟村。经山西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审查鉴定,该矿泉水为一低钠、低矿化度、锶矿泉水,可以开发利用。太原枣沟T_D-6井岩溶水为锶矿泉水,也是山西迄今发现的第一大流量饮用优质矿泉水井,水质好,低钠,水量大,保证可采资源量达2.4万m ̄3/d,埋藏深,水质不易受到污染,而有利于开发利用和长期占领矿泉水市场。  相似文献   

16.
崔仲元  李洪文 《黑龙江地质》2001,12(3):38-46,62
七星泡矿泉水是特定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下形成的酸性矿泉水。它含适量的常量元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多项指标达到国家医疗矿泉水和饮用水天然矿泉水界限指标要求。酸性矿泉水有较强的杀虫灭菌力。由于它含适量的常量化学组份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外科疾病和慢性疾病。文章论述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生物学作用,讨论了各种元素对的适应症和过量、缺乏不适的不适症。提出了对酸性矿泉水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石阡地区矿泉水的同位素年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履安  张世从 《贵州地质》1997,14(3):274-278
本文根据石阡地区矿泉水的碳-14,碳-13的氚等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和有关组分的水化学分析结果,采用8种方法计算了石阡地区若干矿泉水的年龄,并对这些年龄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和推断。结论认为:印江甲山矿泉水为130α,印江凯望矿泉水为5700-7800α,石阡关鱼粮矿泉水为1700-2400a;石阡溪沟矿泉水为9300a,石阡城南矿泉水为1000-10400α。石阡吴家湾矿泉水为9500-9900α;石阡  相似文献   

18.
新寨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寨矿泉类型属于低钠、低矿化度的含氡偏硅酸矿泉水。偏硅酸平均含量45.43mg/L,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氡平均含量306Bq/L,符合国家医疗饮用矿泉水标准,也符合欧洲和日本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Cu、Mg、Fe、Sr、Zn、Se、Ge等,水化学成分稳定。  相似文献   

19.
陈蓉 《贵州地质》2004,21(4):283-283
息烽温泉是低矿化、超低钠的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氧的含量较高,具很高的医疗价值,在我国被誉为“天下第一汤”。息烽温泉出露在复杂的地垒式断块“结环”处,震旦纪的灯影组是它的储水层。其开发已有百年历史,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办出地方特色景点的同时,必须在合理开发、保证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新寨矿泉类型属于低钠、低矿化度的含氡偏硅酸矿泉水.偏硅酸平均含量45.43mg/L,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氡平均含量306Bq/L,符合国家医疗饮用矿泉水标准,也符合欧洲和日本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徽量元素,如:Cu、Mg、Fe、Sr、Zn、Se、Ge等,水化学成分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