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襄城县33年上等烤烟和气候资料所确定的气候质量来划分烤烟年景,通过对比上等烤烟多产年与少产年的气候条件发现,旺长期降水对上等烤烟的影响最突出,同时分析其生物学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曾被毛主席誉为"烟叶王国"的襄城县是我国三大烤烟源地之一,其烤烟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气候条件是影响烤烟大田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气候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襄城县烤烟大田栽培的有利气候条件,为今后进一步改进烤烟大田栽培技术,提高烤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利用吉林市气候资源,提升烤烟生产效益,开展烤烟栽培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估,以制定烤烟种植优化调整方案。采用烤烟产量、气象和海拔高程等数据,基于气象条件对当地烤烟的影响,以及烤烟栽培气候资源供求关系,确定影响烤烟栽培的气象要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吉林市烤烟适宜度隶属函数及综合评价模型。考虑到海拔高度和经纬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吉林山区诸气象要素的地理分布模式,在GIS平台下实现吉林市烤烟种植适宜度的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吉林市大部分地方都比较适宜烤烟栽培,但气候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4类。研究区域东部和南部海拔500-800 m左右的中山地带适合烤烟栽培,但其中海拔8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气温过低,不适宜烤烟栽培;西部半山-平原区适宜度并不高。蛟河市适宜烤烟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桦甸市,磐石市和舒兰市也较适宜烤烟栽培。烤烟精细区划结果与当地多年烤烟种植区域有一致性,但仍有较大的优化调整空间和增产增收潜力。  相似文献   

4.
烤烟栽培中吸水树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吸水树脂抗旱保肥性能,解决了烟适时移栽。研究了吸水树脂对烤烟生长发育,肥料利用率,烟叶产量,烟叶N、P、K含量及烟叶光合,蒸腾和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了烤烟栽培中吸水树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天柱县烤烟生产各个时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得出天柱县清香型烤烟生产的适宜时段为:育苗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上旬。根据天柱县烤烟实际栽培的时间段,宜改裸地栽培地为膜覆盖栽培,从而满足烤烟生长的温度、光照条件。且烤烟的"清香型"与土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修文县烤烟栽培与农业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广红 《贵州气象》2002,26(6):21-22,26
分析了修文县气象条件对烤烟栽培各个时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趋利避害获得优质烟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海拔地区地膜覆盖时间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海拔地区不同的揭膜时间对烤烟的影响不同,通过在海拔1200m左右地区观测不同揭膜地烤烟生长动态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在高海拔地区最佳揭膜时间为移植后70d左右的现蕾打顶期。为高海拔地区推广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烤烟的生态区划指标研究了绥德县气候资源对烤烟的优劣,提出种植区域、移栽、收获的日期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2年灵台县什字塬烤烟栽培试验表明,这里光照条件好,气温、降水条件不理想,但采取保墒增温措施后,也可获得较高产量。单株留叶18片、种植密度2.4万株/hm ̄2时,烤烟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兴山县烤烟种植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茂军 《湖北气象》2003,22(2):20-22
利用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兴山县近10多年烟草栽培实际以及20世纪80年代山区气候考察资料和2000-2001年实地调查资料,确定了影响烤烟品质和产量的气候因子。以日平均温度≥20℃的持续日数为兴山县烤烟区划的一级指标,以≥10℃的活动积温(∑T≥10℃)、年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38℃的日数为二级指标,对该县烤烟种植范围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在500-1300m的区域均可种植烤烟,最适宜区域在700—1200m之间。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度在云南烤烟种植适宜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云南省12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年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对云南省各乡镇的相关气候要素进行推算,选取一个烟草最适宜种植生态气象条件的样本点,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云南省可植烟区县市和乡镇级尺度的烤烟种植适宜性进行分析,分别给出云南县市级和乡镇级烤烟种植适宜区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计算量小,使用方便,而且有效可行,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烟草行业的多年工作实践结果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12.
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龙岩市烟叶种植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价和管理.在对当地烟叶种植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3因子的分析,构建了当地烟叶种植面临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风险评估模型对龙岩地区各县(市)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了各县(市)的霜冻和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指数,并根据制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了风险等级的区划,为龙岩市烟叶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灾害预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的补充和修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文芳 《气象》1998,24(10):47-51
从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出发,结合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种烟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得出表征热量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日平均温度和持天数,还要考虑积温、昼夜温差、地温及叶面温度等。通过分析,对原指标中成熟期平均温度。大田生长期温度、旺长-成熟期天数等指标进行了修正。补充≥10℃活动积温≥2200℃,移栽期日平均气温≥14℃,月平均日较左≥8℃等指标。  相似文献   

14.
气候因素变化对许昌烟区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许昌烟区1971—2005年4个年代气候因素变化特点,采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和指数和法,估算了许昌各县(市)的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各县(市)的CFI均在0.80以上,表明各县(市)均属烤烟生产气候适宜区。从4个年代CFI的均值来看,许昌县〉长葛〉襄城〉禹州〉鄢陵;从4个年代CFI变异程度来看,禹州〉长葛〉襄城〉鄢陵〉许昌县。各县(市)不同年代的CFI均呈“低-高-高-低”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县、襄城、长葛、禹州的CFI值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明显高于鄢陵。80年代至21世纪初鄢陵的气候适生性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县(市),与伸根期温度相对较低,旺长期和成熟期多雨、高湿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气候因素变化对许昌烟区的影响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许昌烟区1971—2005年4个年代气候因素变化特点,采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和指数和法,估算了许昌各县(市)的气候适生性指数(CFI),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各县(市)的CFI均在0.80以上,表明各县(市)均属烤烟生产气候适宜区。从4个年代CFI的均值来看,许昌县〉长葛〉襄城〉禹州〉鄢陵;从4个年代CFI变异程度来看,禹州〉长葛〉襄城〉鄢陵〉许昌县。各县(市)不同年代的CFI均呈“低-高-高-低”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县、襄城、长葛、禹州的CFI值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明显高于鄢陵。80年代至21世纪初鄢陵的气候适生性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县(市),与伸根期温度相对较低,旺长期和成熟期多雨、高湿有关。  相似文献   

16.
河南烟区与云南优质烟区气候生态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河南新老烟区与云南优质烟区气候生态系统的灰色关联性 ,结果表明 ,卢氏烟区气候生态系统与玉溪烟区的相似性优于许昌烟区与玉溪烟区的相似性。因此 ,建议河南优质烟区向豫西丘陵山区转移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1—2020年我国中北亚热带不同烤烟烟区180个国家级气象站气候因子数据,根据影响优质烟叶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差异性,探究烟叶生长发育的气象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各气候因子的权重,依据气候相似原理,对湖北省两大烟区与周边烟区采用改进的欧氏距离作为相似度量指标,并与系统聚类结果进行相似性对比。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豫西、豫南、豫中、湘西、湘中烟区基本具备了生产优质烟叶的气候条件,除降水量外,其余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发育期的差值伸根期最大,旺长期次之,成熟期最小。鄂西北和陕南烟区的气候因子最为接近,鄂西南和湘西、川东南烟区的气候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而为不同区域间借鉴生产经验、优化烤烟种植布局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三门峡市苹果气候适应性及种植规模扩展空间,利用三门峡、灵宝、卢氏、渑池4个县级气象站点和苹果种植区及周边19个区域多要素气象站点资料,依据海拔高度将苹果种植区划分为塬区、浅山区和中山区3种区域,运用模糊隶属度评价各区气候因子,筛选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6—8月平均气温作为区划指标,针对不同气候要素采用克立格或反距离权重的GIS方法进行小网格插值,最终形成精细化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多位于三门峡市中部和中南部,适宜区多位于东部和北部,不适宜区为北部边缘地带。当前三门峡市苹果种植主要分布于灵宝中部、南部和陕县西南部,是苹果的主产区和优质区;其他未开展苹果种植的卢氏县北部、陕县东南部处于最适宜区域,渑池县大部分处于适宜区,是未来苹果种植面积扩展的首选地区,但尚需综合考虑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紫皮大蒜生长周期和当地农业气象条件,得到上高县紫皮大蒜气候适宜性指标:10—11月的最低气温、10月至次年4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以及2—4月的累计日照时数。利用1970—2020年宜春市和新余市辖区内共12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资料,采用GIS建立上高县紫皮大蒜种植区划因子地理空间分析模型。依据分区等级指标,将上高县划分为最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3个紫皮大蒜气候种植区。  相似文献   

20.
文逸玮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2):65-68,F0003
对2006年6月26日江西安福县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雷达回波资料和对流参数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高层有明显的低槽和切变线东移,中低层具备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有效位能不断积累,各种不稳定指数不断增大,为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在强对流区,地面有中尺度涡旋生成;强对流发生在强反射率因子与强逆风区(伴随强辐合与中气旋系统)同时出现的区域,且回波经过山区迎风坡时明显加强,表明地形对强降水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