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南岛中寒武世小壳动物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蒋志文  黄昭碧 《地质论评》1986,32(4):317-324
在海南岛崖县大茅峒剖面大茅群中上部含磷层中发现十分丰富的Ordian-Templetonian阶小壳化石群,与中寒武世三叶虫、古介形类、腕足类等共生,时代属中寒世早期无疑。填补了我国小壳化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大茅群含磷层中小壳化石本文记述了17属、10种、4末定种、3相似种,其中2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2.
<正> 粤中广九铁路南段东莞樟木头至深圳特区沿线出露一套灰、灰绿、紫红色砂泥岩及页岩,谢家荣等(1928)名为李朗组,划归中及上侏罗统;广东省地质局区测队(1962)命名这套地层为“塘厦群”,划归下白垩统;后来,中南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4)和南颐等(1978)改称为中、上侏罗统百足山群;但宜昌地矿所等(1979)仍沿用广东区测队的意见,并进而认为“塘厦群”是粤中石鼓盆地的红层。  相似文献   

3.
樊金涛 《地质论评》1993,39(5):381-389
江苏省连淮地区前寒武系沉积岩稀土组成除东海群下亚群外显示为后太古宙沉积岩的特征。不同时代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组成,以及地层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等表明,东海群属晚太古代—早元古代(Ar_2—Pt_1),海州群属中—晚元古代(Pt_(2-3)),石桥群属震旦纪(Z)。本区处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4.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中侏罗世陆相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斌 《地层学杂志》1991,15(1):48-52
<正> 河南济源西承留一带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化石丰富。60年代,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和区测队等做过区测工作,建立了地层系统。1979至1985年,笔者等在“河南省中生代含煤地层及找煤方向”课题研究时,研究地层的岩性及化石群特征,将本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自下而上分为椿树腰组(T_(3ch)~1)、谭庄组(T_(3t)~2)、鞍腰组(J_(1a))、杨树庄组(J_(2y))和马凹组(J_(2m)),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区域地质简述(一)地层区内出露沉积地层以古生界为主.自寒武系到侏罗系沉积地层厚约3200米,其中:1.碳酸盐岩层厚约2000米,由观音台组?、仑山组(O_1~1)、红花园组(O_1~2)、大湾组(O_1~3)、汤山组(O_2)、金陵组(C_1~1)、和州组(C_1~3)、老虎洞组(C_1~4)、黄龙组(C_2)、船山组(C_3)、栖霞组(P_1~1)、青龙群(T_(1 2))组成;2.碎屑岩层厚约1200米,由五峰组  相似文献   

6.
<正> 广西钦州地区的志留纪地层早在1959年张捷芳即已报道,除新建立的上志留统防城组外,下志留统和中志留统均沿用广东西部的地层名称,分别称为连滩组和文头山组(穆恩之,1962)。钦州地区的泥盆纪地层是近年来发现的,汪啸风(1977)曾经作过报道。1977—1978年,广西区测队在玉林地区发现了泥盆纪含笔石及竹节石地层,部分标本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笔者等于1980年4—5月在钦州县那丽公社及小董公社,和玉林县樟木公社及南江公社等地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现将几点地层上的看法,简报如  相似文献   

7.
<正> 1972—1975年,贵州石油指挥部一○五队、贵州省地质局一○八队三分队在贵阳乌当吊岩、福泉格老堡、湄潭九坝石冷水等地,测制寒武纪地层剖面时,在原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下部发现了一些三叶虫。贵州地层队(1976,1977)据湄潭石冷水的剖面,将含三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震旦系地层层布在中苏边界、中蒙边界一带,广泛出露一套绿色浅变质岩系。前人曾对该套地层进行过研究,1935年苏联学者将此划为卡宾岩系;1955年地质部十三大队苏联专家将其划为“哈巴河群”(O_(1+2)hb)。由于在这套变质岩系中未找到化石,因此对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层指南"(2001)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将出露在伊勒呼里山地区的泥鳅河组(S3-D2n)、根里河组(D2-2g),小河里河组(D3x、花达气组(C1h)和查尔格拉河组(C1ch)的一套海相-陆相连续沉积的碎屑岩并组为群,称燎原群(S—C1L).以黑河市查尔格拉河流域为典型地区,并划分燎原群下亚群(S3—C1La)(包括泥鳅河组和根里河组).燎原群上亚群(S3—C1Lb)(包括小河里河组、花达气组和查尔格拉河组).在黑龙江省岩石地层(清理)中,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层序分析等工作认为,燎原群下亚群以海相碎屑沉积岩为主,而燎原群上亚群则以陆相碎屑沉积岩为主,两者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燎原群底以下伏卧都河组上部含砾砂岩消失为界,而顶部不全,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期至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何锦汉 《地质论评》1965,23(5):429-430
前言:黔南三都地区锅塘组(O_1~1)是一套灰色条带状灰岩夹页岩的地层,富含Nileus(?)sp.,Symphysurus(?)wimani(Troedsson),S.sp.,Geragnostus sp,Niobella sp.,Apatokephalus(?)sp.,Euloma sp.,Macropyge sp.,Phalacroma sp.,Hysterolenus sp.,Asaphidae,Olenidae,Dictyonemasp.,Callograptus sp.,等。其中并没发现 Acroce-phalina。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奥陶系阴沟群硅质岩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目前多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北祁连西水地区奥陶系阴沟群中的硅质岩w(SiO_2)值、Si/Al值、Al/(Al+Fe+Mn)值、Fe/Ti值、(Fe+Mn)/Ti值、w(∑REE)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Al_2O_3/(Al_2O_3+Fe_2O_3)值、U/Th值、Ti/V值、(La/Ce)_N值、δCe值指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w(Al_2O_3)值与w(MgO)值、U/Th值、Al_2O_3/TiO_2值均反映硅质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陆源碎屑的影响;Al_2O_3、TiO_2、Cr、Rb、Ba、Zr质量分数特征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硅质岩的形成与岛弧以及弧后盆地有关。综合分析与奥陶系硅质岩伴生的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西水地区奥陶系阴沟群硅质岩应属大陆边缘背景下,其弧后盆地靠近岛弧一侧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沟-弧-盆体系的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冶金局渭北地质斟探队第三分队,在陕北府谷地区沿黄河一带,找到了一个大铝土矿床。矿体产于中石炭纪地层之内,相当于我国东北及华北的G层铝土矿。矿体沿长约有40华里左右,在该区沿黄河畔从府符县城至清水河一带均有矿体露头出现,矿体为似层状或透镜状体,一般厚度为1公尺至2公尺,最大厚度可达10余公尺。根据目前部分化验分析结果统计,含Al_2O_3一般为40—65%,其中含Al_2O_3大于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南好地区发现志留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正> 南好地区位于海南岛南部的保亭、崖县和乐东等三县交界处。所出露的古生代地层是花岗岩中所残留的一块浅变质岩块,面积约120km~2,以往划为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及泥盆系。笔者于南好矿区原发现岩关阶化石层位的北西侧,发现大量志留纪珊瑚、腕足  相似文献   

14.
霞石制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霞石是一种含有铝、钾、钠和硅的矿石,其分子式为:(Na·K)_2O·A1_2O_3·nSiO_2。它可伴生在各种矿物之中,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可制出氧化铝、碱产品及水泥等。加工过程的主要反应式如下:(Na·K)_2O·Al_2O_3·nSiO_2+2nCaCO_3(?)(Na·K)_2O·Al_2O_3+n(2CaO·SiO2)+2nCO_2↑(1)(Na·K)_2O·Al_2O_3+CO_2+3H_2O=2Al(OH)_3↓+(Na·K)_2CO_3(2)Al(OH)_3(?)Al_2O_3+3H_2O(3)其中(1)式中的铝酸钾、铝酸钠烧结物在浸滤后进入溶液,硅酸钙等杂质不溶,过滤后可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滇西是云南寒武系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晚寒武世地层出露广泛,生物化石丰富,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色彩。寒武系主要出露于保山、施甸、龙陵、昌宁及潞西等地,可分为一个群3个组。 (一)上公养河群 公养河群为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1965)所建立,标准地点位于龙陵县公养河一带。公养河群可分为上、下两个亚群,下亚群含藻类化石,可能属震旦系;上亚群划归寒武系。  相似文献   

16.
季强 《江苏地质》2017,41(1):2017/1/1-2017/1/25
鲁东地区是我国研究晚白垩世和早古近世地层的经典地区,研究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积累了大量有关白垩纪和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资料。主要介绍在胶州市西郊实施的鲁科一井所揭示的白垩-古近系界线地层的剖面资料。根据岩芯剖面的研究,该区白垩-古近系界线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红土崖组、史家屯组和胶州组。对红土崖组的含义重新作了厘定,该组是指介于下伏地层辛格庄组与上覆地层史家屯组之间的1套以产丰富恐龙化石为特征的洪积相、冲积相红色碎屑沉积,客观上包括了原来“金岗口组”的地层。史家屯组是重新恢复使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由原先的红土崖组中的“史家屯玄武岩段”提升而来,该组位于王氏群顶部,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厚度可达970余m,与下伏地层红土崖组和上覆地层胶州组均为整合接触。胶州组以1套紫红色粉砂岩为主,夹灰绿色-黄绿色粉砂岩、泥灰岩及少量砂砾岩,与下伏地层王氏群史家屯组为整合接触,但与上覆地层的关系仍不清楚。此外还对鲁东地区晚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地质事件、古气候和古环境等进行了探讨,提出白垩-古近纪之交时期,鲁东地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恐龙繁盛—恐龙消亡—火山喷发—地外撞击(?)—森林大火—白垩纪生物灭绝—古近纪生物群复苏。该过程表明:(1) 将鲁东地区白垩-古近系界线置于胶州组172—148层的这段地层中是合适的;(2) 白垩纪末期生物灭绝与地外撞击事件的关系可能比较密切,而非鸟型恐龙的消亡看来与地外撞击事件的关系不大;(3)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鸟型恐龙均消亡于白垩纪末期撞击事件之前,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陆地上非鸟型恐龙的消亡与该事件直接相关;(4) 白垩纪晚期曾发生过一系列地质事件,这些事件导致当时的气候、生态、环境等逐渐恶化,生物逐渐失去它们原有的家园,数量和多样性逐步减少,一步一步走上不归之路。非鸟型恐龙也是一样,它们的消亡不是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阶步式的,是多个事件的影响叠加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七五”及“八五”期间,一般认为寒武系—奥陶系暗色泥岩与碳酸盐岩均为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的重要烃源岩,特别是厚度巨大的 O_(2+3)暗色泥岩,一直被认为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有着与∈—O_1碳酸盐岩同等重要的贡献。新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新的认识。(1)塔北地区奥陶系,尤其是 O_(2+3)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普遍偏低,库尔勒鼻隆、草湖凹陷、轮南凸起、英买力地区等几乎塔北隆起全区以及相邻的孔雀河斜坡与满加尔凹陷  相似文献   

18.
甘肃酒泉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酒泉盆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祁连山北麓。前人将这里的晚期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赤金堡群(原“赤金堡系”)与白垩系新民堡群(原“惠回堡系”)。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八分队中生代专题小组(以下简称专题小组)于1973—1975年对酒泉盆地赤金堡群与新民堡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赤金桥组、赤金堡组、新民堡组这一新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9.
对富克山地区兴华渡口群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5件样品:Si O_2=50.24%~54.66%,Al_2O_3=14.41%~17.36%,Ca O=6.5%~8.68%,Na_2O=2.62%~4.67%,K_2O=1.36%~2.29%,Na_2O+K_2O=4.09%~6.3%,稀土总量∑REE=108.33×10~(-6)~240.28×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曲线,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P、Ti等)。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岩浆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486.6±3.3 Ma)。富克山地区兴华渡口群原岩岩石组合类型为基性火山岩,为一套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建造。  相似文献   

20.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良好,露头连续,是华北克拉通元古宙地层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重要年代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华北克拉通南缘年代学格架和不同地层小区(卢氏—栾川、渑池—确山和嵩山—箕山地层小区)的地层对比关系逐渐清晰.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学的新进展,并与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重新厘定了新的地层格架,主要包括:(1)将卢氏—栾川地层小区原归属蓟县系的高山河群、官道口群及青白口系白术沟组分别重新划定为长城系、蓟县系和待建系;(2)将渑池—确山地层小区的黄连垛组和董家组划分为蓟县系下部和青白口系;(3)将嵩山—箕山地层小区五佛山群进行解体,马鞍山组下拉至长城系,将五佛山群其他地层暂置于青白口系.以上述新进展和现有资料为依据,本文重新梳理了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新元古代的沉积演化过程,构建了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简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