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79种鸟类,隶属12目27科。其中,冬候鸟40种、留鸟31种和夏候鸟8种。红树林区古北界鸟类41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种。分析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区鸟类分布和年变动情况,比较了福建省6个红树林区湿地鸟类季节型的组成,指出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晋江和洛阳江出海口的泉州湾河口湿地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众多的珍稀濒危物种、多样的湿地生境类型、厚实的"海丝"文化底蕴等独特性,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生态环保组织的瞩目和重视,先后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为保护这独特珍贵的湿地资源,2002年2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惠安县洛阳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76.9公顷。2003年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批准扩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湿地、红树林、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适用的红树林立地类型划分系统是泉州湾河口湿地植被恢复的基础工作.以福建省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区1月的月平均气温和地貌特征,将泉州湾河口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区(亚热带高温区)和1个立地类型组(河口三角洲立地类型组).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并结合各种环境因子对湿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确定盐度、潮位、土壤质地和有无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4个立地因子,将泉州湾河口湿地划分为35种立地类型.其中,有12种立地类型适宜秋茄(Kandelia candel)生长,有8种立地类型潜在适宜秋茄生长,还有15种不适宜秋茄生长的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4.
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现状及人为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面积大幅增加、水环境质量恶化和生物质量下降等方面概述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的退化现状;认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互花米草入侵、水利工程修建和大规模围塘养殖,是造成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转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共计1.225×1021sej,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以供给服务输出为主,调节服务次之;渔业产出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一项经济服务,但能值产出并不全是正面效应。此外,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转过程表现为与湿地空间、资源的内在统一性和系统开放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现状及其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历史调查数据和文献,阐述了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资源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调查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和管理策略,旨在为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海陆一体化修复工程,包括滩涂红树植物种植和互花米草控制、鱼塘改造和退养还湿、海陆交错带植被修复等手段。通过评估植被和生境恢复情况,对比修复前后鹭科鸟类的群落组成变化,探讨滨海湿地修复对鸟类的生态作用和修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复工程开展后,滩涂和鱼塘生境得到了改善;海陆交错带植被覆盖率和植被指数NDVI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内共记录到鹭科鸟类11种18164只次;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第2年鹭类种类和数量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修复后第4年鹭类数量显著增加。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工程为鹭类提供了更多适宜的栖息环境,对鹭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崔伟中 《湿地科学》2004,2(1):26-30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它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点为河口生物资源多样性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增殖的基础条件。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还面临各种不可忽视的危机和问题。现以珠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视角研究珠江河口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建议加大依法保护河口滩涂湿地,科学利用滩涂湿地岸线,合理划分滩涂湿地的功能,动态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人与滩涂湿地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泉州湾河口湿地的遥感影像数据,将该湿地分为永久性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水产池塘和其他湿地7个类型,对该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间,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景观越来越呈多类型均衡化分布,各景观斑块的形状趋于复杂;潮间淤泥滩涂的面积明显减少,从1988年的3 043.62 hm2减少到2005年的2 009.42 hm2,面积共减少1 034.2 hm2;而互花米草沼泽和水产池塘的面积在明显增加;1988年互花米草沼泽的面积仅为20.16 hm2,到2005年时其面积已达563.05 hm2,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增加了542.89 hm2,平均每年增加约32 hm2,且目前仍处于扩大阶段;水产池塘的面积从1988年的30.87 hm2增加到2005年的185.01 hm2,其面积增加了154.14 hm2;由于人工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红树林面积在2005年达到50.72 hm2,人工造林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沼泽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奥德姆能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产品供给中的物流和能流。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能值约为1.50×1019 sej,换算成价值约为0.62亿元;能源或资源能值约为205.64×1019 sej,价值为84.31亿元。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产品供给货币价值总体排序为水资源湿地水禽水产品底泥湿地植被。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在水资源供给、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产品供给等方面的价值较高,是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优先保护和恢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湿地旅游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但作为湿地旅游基础研究工作的湿地旅游资源分类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制约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正常开展。在界定湿地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旅游资源分类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应用于我国滨海湿地--泉州湾,能有效地指导当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前期工作,采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结合沉积物粒度参数、研究区水深以及水动力等对福建省泉州湾海域采集的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沉积动力学解析判别,量化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复杂的沉积动力特征。结果表明:样品粒度数据中可以至少分离出4个不同的端元组分,其粒径范围大致分布在0.2~200、20~30、50~500、80~1 000 μm,可能分别代表了水动力较弱的滞流沉积作用环境、台风作用下的改造作用、潮汐作用下的较强的水动力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扰动作用。由于沉积动力的持续进行及分选沉积作用,可能掩盖了粒度的物源效应,所以只呈现出不同的沉积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观鸟生态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观鸟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概要梳理之后,分析了杭州湾湿地公园发展观鸟旅游的条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杭州湾湿地公园发展观鸟生态旅游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运用生态经济学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利用前人已有调查资料,对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拟为保护湿地和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966.1万元/a。按照价值量大小排序为:调节气候价值>文化载体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提供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福建是对台旅游的前线,而泉州"五缘"优势突出,是闽南文化保护区和两岸文化交流的主体所在,泉台旅游必然成为对台旅游的桥头堡。在对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基础上,运用此理论分析泉台旅游空间发展现状,提出泉台旅游空间发展对策,以期拓展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为泉州市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6.
日照山海天湿地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水质状况堪忧、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典型污染物具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存在海水入侵现象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日照山海天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牟县雁鸣湖湿地是郑州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黄河文化、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使其旅游价值极高。通过对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提出了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