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通用RUSLE土壤流失方程,综合采用ASTER GDEM数据、LandSat/TM 影像、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以ArcGIS为处理平台,对忻州窑矿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评估。本文研究表明,忻州窑矿区约有20%左右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土壤侵蚀状况的宏观把握和水土保持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RS与GIS技术手段和实地现场调查,建立了矿区卫星影像、矿区地形图数据库,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专题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完成矿区按类型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提出矿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为保持水土、防止侵蚀,减少入黄泥沙。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农田生态功能,草原植被,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同时特别指出项目建设区存在着潜在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从而进一步完成矿区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际矿山测量协会 (ISM)章程指出 ,矿山测量学科及其科技人员的职责之一是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与整治 ,为矿区环境保护服务。该协会有一个常设委员会 ,其业务范围是矿区环境及其保护规划 ,环境损害的整治与可持续土地管理。矿区或矿业城市的环境问题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对地表景观的影响或破坏 ,对土地的占用和地表沉陷 ,“三废”污染 ,破坏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 ,诱发或孕育滑坡、泥石流、冲击地压、矿震等动力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噪声和振动污染、热污染等。矿区环境监测与整治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石嘴山矿区地表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选取覆盖石嘴山矿区的20世纪70年代(1970s)航空遥感图像、2003年SPOT5卫星图像和2009年RapidEye卫星图像,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建立了完善的地类解译标志;基于ArcGIS软件,对3个时相、不同传感器的遥感图像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和解译结果叠加分析,得出1970s-2003年和2003-2009年地类变化图;通过对地类变化图的统计分析,得到矿区地类变化及相互转化情况,进而分析其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1970s-2003年间,石嘴山矿区地类变化主要体现为由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土流失造成的植被覆盖区和耕地向城镇居民点及荒地的转化,而采矿活动则造成煤矸石山、煤堆、水体等地物面积的增大;2003-2009年间,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幅最快,而煤矸石山、煤堆等矿山地物面积减小明显,这与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包括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的技术线路,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动态监测,以及通过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进行水土流失结果的评价分析,并在201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长江流域中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今后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一些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凋查与监测"项目部分研究成果为依据,选择经济活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诱发水土流失的人类不合理活动,探讨了相关地质因子与水土流失的成因关系,总结了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及其变化趋势,并提出了合理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年前后获取的TM/ETM遥感影像,结合其他资料,提取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信息(包括水土流失的类型、面积和强度),总结该流域内水土流失分布规律,从地质环境角度研究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变化原因,从地学角度提出水土流失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九铁路赣南段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特征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九铁路赣南段沿线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南方一个典型的水土流失区。本文根据遥感调查结果,较详细地论述了该区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以便为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开发、国土整治和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区域尺度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晓松  吴炳方  王浩  张瑾 《遥感学报》2011,15(2):372-387
借鉴USLE的因子选择及综合方法,在遥感和GIS的支撑下对海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北三河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最低,太行山区最高,永定河上游介于两者之间;水土流失风险"很低"等级主要分布在小于5°的平坦地区,"中"、"高"水土流失风险面积...  相似文献   

10.
大屯矿区建矿筹备到今已近40多年,矿区测量控制网为矿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基本满足了矿区矿井建设施工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及矿区建设的深入,矿区测绘工作者的新老更替,对原有矿区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情况,控制网的演变、了解已知之甚少。针对矿区测量控制网现状分析、总结,并就矿区控制网(相对独立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GPS高程拟合这一问题,介绍了等值线法、解析拟合法等传统GPS高程拟合方法,并选用丹麦法计算权因子,构造等价权矩阵,结合总体最小二乘法抵抗粗差点对GPS高程拟合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值线法与其它两种方法对不含粗差的等精度观测数据拟合的效果相当;基于丹麦法计算权因子的抗差总体最小二乘法对不等精度观测数据的偶然误差处理效果更佳,且通过权因子可以有效处理粗差点对高程拟合的影响,拟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矿产储量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运用方格网法土方计算确定矿产储量的原理和步骤;并以某金矿区局部范围为例,采用方格网法计算了其矿产储量。  相似文献   

13.
对点云孔洞的修补进行研究是点云数据处理的重要部分。对常用的孔洞修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切片的孔洞修补方法。通过引入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对基于切片的孔洞修补方法进行改进,使修补的精度得到提高。通过对比常用的修补方法在复杂孔洞修补中的应用,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切片方法的修补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变形态势分析大都是基于单个模型进行的。虽然使用单个模型是经过一系列计算优选得到,但在实践中单个模型进行分析时,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准确性亦不够高。本文对组合模型法的原理作了概述,并将其应用于高架桥墩监测进行了实例分析,不仅预测了变形量,也预测了变形速率,获得了变形终;变形态势分析结果验证了组合模型法较单模型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高度测量可以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数字化直接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当前由于结构复杂的建构筑物日益增多,对于这类建构筑物的高度测量中,不一定都能顺利施测,常用的测量方法显示出其局限性。本文以对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碑高测量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高度测量方法——两站测角高度测量法。  相似文献   

16.
17.
长期以来,航空摄影一直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航空摄影是一项多组织、多工序协调作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飞行摄影,而且包括技术性很强的规划设计工作。本文针对当前国内航空摄影工作和规划设计的现状,在吸取国内外相关软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形起伏对像片重叠度的影响,对航空摄影工作的航线规划设计等核心技术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旨在研发一套能消除地形起伏对像片重叠度影响的航空摄影设计的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该原型系统通过计算航带在实际地面的重叠度来精确调整基线,满足了重叠度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地形起伏的问题,提高了航摄设计的效率,确保了航摄成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分辨率遥感图像条带噪声的去除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陈劲松  邵芸  朱博勤 《遥感学报》2004,8(3):227-233
CMODIS是中国第一个发射上天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它有 34个波段 ,波长范围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CMODIS数据含有大量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光谱信息。但是由于CMODIS传感器之间对接受的地物辐射信号的响应特性不同导致CMODIS数据中的许多波段含有大量的条带噪声 ,严重影响了CMODIS数据的解译和信息提取。在介绍了几种常用于TM ,MSS ,SPOT等多传感器遥感图像中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限长脉冲响应滤波 (FIR)法 ,并比较了该方法和其它几种常用方法对几何纠正前后非均匀地物分布的CMODIS数据的去条带噪声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要优于本文中提到的几种常用方法 ,具有很好的去条带噪声效果 ,同时保持图像原有信息。这种方法在其它多传感器遥感图像的条带噪声去除中也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沉降数据序列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沉降数据序列的特征,研究了多项式回归方法、小波降噪方法、频谱分析法在沉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多项式回归残差和小波降噪残差统计指标对比表明:在趋势项分离过程中,小波降噪方法优于多项式回归方法。小波降噪的残差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了沉降数据序列在2个月和4个月的周期性信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沉降量对InSAR动态监测成果进行精度验证的技术流程,通过PS点沉降量、沉降等值线和沉降曲面等成果的精度对比分析,精密水准点与COSMO影像获取PS点的沉降量之差算术平均值为-0.26mm,与ENVISAT影像获取的沉降量之差算术平均值为-6.36mm,两者精度都达到毫米级,验证了InSAR地面监测成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InSAR数据分辨率高,准确反映的地面沉降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地面灾害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