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汉明  尚琼珍 《天文学报》1998,39(1):106-110
本文利用10米天线上21cmms级连续无间隙快速记录系统,在第22周太阳峰年期间观测到大量的分米波段的太阳射电尖峰辐射的快速活动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尖峰辐射的快速活动至少包括:毛刺型、缓变型、缓变脉冲型、脉冲型、开关型.同时也对太阳射电尖峰辐射与其它共生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尖峰辐射的形态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北京天文台观测到的太阳射电10厘米波段的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中一类有长持续时间的尖峰(我们称毫秒时标记录上陡升陡降图形为“尖峰”,称秒级时标的记录上的陡升陡降图形为“脉冲”)群事件。这一类微波毫秒尖峰群(MMS)事件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1)它在秒级时间常数的慢速记录上常常对应一8S型(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的脉冲)的爆发。因而利用脉冲的频谱特性,对这一类微波爆发中的毫秒精细结构的特征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以弥补目前只能在一个波段上观测FFS事件的缺陷。 2)这一类脉冲爆发具有从低频向高频的频漂(正的频漂),而且频漂的速率随频率带增加而增加。 3)脉冲的幅度在波长8—10厘米间受到强烈的衰减。 4)脉冲群中的每一脉冲的极大频率及起始频率从高频逐渐移向低频,意昧着激发源逐渐上升。估计上升速度约为50公里/秒。 5)这类脉冲常常出现在有δ型磁结构、最大磁场强度大于2500高斯的复杂活动区中,可能有不同级别的耀斑与之对应。 6)这类脉冲与硬X线爆发事件、分米波段快速频漂事件及“BLIPS”事件见文[7]有密切的关系。 7)这一类微波快速尖峰群事件可以解释为来自耀斑-爆发事件中形成的电子加速中心的快速非热电子流向下运动穿入一耀斑环激起的电子迴旋脉泽辐射。  相似文献   

3.
太阳微波M型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天台1998年4月15日观测到的一个太阳微波M型爆发事件。M型爆发实质上是III型爆发的一个次型,它由两个连续的U型爆发所组成,即爆发源在同一个磁环中由于磁镜的作用而连续往返运动后的轨迹,但是在低时间分辨率(0.2s)记录资料中却是U型爆发的形态。因此高时间分辨率(8ms)的记录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M型爆发源的真实运动情况。对比组成M型爆发的两个U型爆发,可以看到,该磁环很可能处在下降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天文台高分辨率射电频谱仪观测到10毫秒级变周期振荡,带宽约10MHz,叠加在一个持续时间约500ms的射电频谱上.在德国Weissenau的太阳射电频谱记录上找到了对应的爆发;同时SESC(美国空间环境服务中心)发表了同一时刻获得的245MHz总强度射电爆发记录;还在日面城到了相应的H_α亮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_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质子耀斑中的高能质子(>10MeV)都是在耀斑脉冲相的磁环中受到随机MHD湍动加速作用而产生的。那些逃逸到行星际空间的质子流就构成了太阳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磁流体力学模拟的太阳高能粒子物理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高能粒子(SEP)事件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其数值预报研究在空间天气预报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SEP事件主要包括3种类型:与太阳耀斑爆发相关联的脉冲型事件,与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相关联的缓变型事件,以及同时具有缓变型和脉冲型事件特征的混合型事件。其中,缓变型SEP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并且高能粒子强度较大,对这类事件的模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目前针对缓变型SEP事件的模拟工作业已发展了多个理论和数值模型。每个模型都对SEP加速和传播的复杂过程作了基本的假设,这些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部分重现观测到的SEP事件特征。而若要提高预报SEP事件的能力,则需要将描述三维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模型与描述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加速和传输的模型耦合起来,建立基于接近真实的SEP加速和传播的三维太阳风背景模拟及以激波参数为输入的SEP模型。主要回顾了缓变型SEP事件中粒子的加速和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可用于获取CME激波传播参数的磁流体力学太阳风模型研究现状;综述了缓变型SEP事件的激波一粒子模型(shock-and-particle model);最后对未来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230—300MHz频率范围,记录到的Ⅲ型爆发和毫秒级快速脉动共存事件。发现有两种不同的脉动现象:(1)普通型脉动;(2)包迹型脉动,并在此基础上对Ⅲ型一脉动共存事件与之对应的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脉动的形态、周期、带宽等观测特征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三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1988年12月16日三波段(1420MHz、2840MHz、4000MHz)太阳射电大爆发中毫秒级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指出太阳射电快速活动在射电爆发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在爆发的上升沿出现2840MHz的毫秒尖峰辐射群,继而在1420MHz上出现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并且还在以后的几个爆发次峰上陆续出现,在长达两小时的大爆发过程中,在4000MHz上始终未产生毫秒级尖峰辐射,这也反应了射电尖峰辐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带宽。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毫秒级尖峰辐射群均出现在射电爆发的峰值附近,在其它时间的记录中尚未发现毫秒尖峰辐射。 三波段的秒级射电爆发曲线如图1所示。毫秒级精细结构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单个尖峰辐射的持续随频率的减小而增加,2840MHz多为10—20ms,1420MHz多为30—170ms;所产生的尖峰辐射群强度不大,而且很少有孤立的尖峰;2840MHz尖峰辐射的强度一般为450—900sfu,1420MHz一般为500—1770sfu(1sfu=10~(-22)WM~(-2)Hz~(-1));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在2840MHz上当所出现的尖峰辐射群结束时,往往出现持续时间为100ms的流量下降现象,(此种现象在以往的观测中未曾见过),详见图2b和2c;关于事件尖峰辐射的丰度,仅对几个尖峰辐射群作了统计如下: 在1420M  相似文献   

9.
太阳射电爆发与高能质子加速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在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间记录到的毫秒级尖峰辐射事件。结合此期间S.G.D.公布的米波射电大爆发资料,给出了毫秒级尖峰辐射的各种特征,总结出毫秒级尖峰辐射同Ⅲ型、Ⅱ型和Ⅳ型太阳射电爆发的关系,最后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1.10~2.06 GHz、2.6~3.8 GHz、5.2~7.6 GHz从2000年~2005年同时在3个频段上观测到复杂型频谱事件(45C爆发:双峰或多峰结构,单频辐射流量小于500 sfu)158个,有139个事件对应高能事件,其中对应X级耀斑3个,对应M级耀斑86个,对应C级耀斑44个。36个爆发对应发生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事件,29个事件对应有II型爆发,20个事件对应IV型爆发。在76个事件中显示了丰富的毫秒级精细结构,有尖峰辐射(Spike)、鱼群结构(Fish)、斑马纹结构(Zebra)、纤维结构(Fiber)、漂移脉动结构(DPS)、准周期振荡(QPPS)、M型结构以及II、III型爆发等。举两例说明复杂爆发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2.
2cm波段射电望远镜于1989年1月12日投入观测。历时8天的联测中,在秒级上共收到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微波爆发,其中多数与光学有很好的对应,与其它射电波段也有对应。可以确认2cm微波爆发与太阳Boulder AR5312活动区是成协的。 在测得的9个45或46C复杂型爆发中,一种近似于双峰的脉冲共出现了10次,特点是形状比较规则,上升沿和下降沿多数很陡,脉冲宽度一般在1~2分钟,如1月14日从0217UT第一个脉冲爆发开始,类似形状的脉冲接连出现,且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终于导致一个大的微波爆发。 1月18日,长达5小时的巡视过程中,2cm流量一直维持在本次联测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种异常的平静孕育了一个特大爆发。0608UT,2cm流量缓缓上升,13分钟后,此起彼伏的射电爆发接踵而来,0638UT达到顶峰,峰值流量达1000S.F.U,相对值>100%。此后20分钟又有一群爆发相继出现,到0706UT进入缓慢下降阶段,主爆发过程持续时间将近一小时。 为更好地进行22周峰年的观测,拟作如下改进:(1)引入时间同步系统,将秒级观测的时间精度提高到1秒,毫秒级观测的精度提高到1ms。(2)完善系统定标工作,(3)编写系统软件,把数据采集工作移植到IBM PC/AT机上,作τ=ms的不间断采样。(4) 实现秒级记录数字化。(5)接收机加入电控衰减器,进一步提高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10月起,国家天文台怀柔射电频谱仪增加了新的超高分辨率观测模式:在1.10~1.34 GHz频带其时间分辨率为1.25 ms,频率分辨率为4 MHz。报告了3个超高分辨率下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精细结构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辐射、鱼群结构和重叠的精细结构,在射电精细结构之后8~14 min,在米波段都发现射电II型爆发,3个事件的米波II型爆发(示踪着日冕激波)都有相关联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  相似文献   

14.
太阳射电天文学从1942年诞生到现在,人们已经观测到并证实了的太阳射电基本辐射成份有三种:它们是太阳射电爆发分量、太阳射电缓变分量和太阳射电宁静分量。 本文报导的是,在经过太阳活动22周峰年的国内联合观测以及参加Fares22和Max’91 Compaign国际联合观测中,我们已经观测到并从大量观测资料中证实了的是,太阳上存在有第四种射电辐射成份——太阳射电快速变化分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台7.5厘米太阳射电总辐射流量1976年观测结果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较好地反映出7.5厘米太阳射电辐射的宁静成分、缓变成分和爆发成分;分析了观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对以后的绝对测量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周爱华  傅其骏 《天文学报》1996,37(2):212-220
本文分析了1993年10月2日07:39:40-07:41:00UT时段太阳产生的一个多脉冲微波暴的观测,认为它是由多个脉冲爆发叠加在一个慢变爆发背景上组成的.根据谱分析和利用我们的日冕磁场诊断公式[1],第一次获得了一个爆发源区的磁场强度和高能电子的信息,其主要结果是:(1)脉冲爆发分量在光薄部分的射电谱指数的平均值比慢变爆发背景的值小1,即前者的谱比后者的硬.在19.6GHz上的亮度温度前者比后者高6倍.(2)从脉冲爆发分量和慢变爆发背景分量推断的源区磁场平均值分别为158和531高斯,且发现在爆发期间,慢变暴源区磁场强度随时间圣马鞍形变化,在极大相的值比脉冲相和下降相低约50%(3)产生脉冲暴分量的高能电子的柱密度NL和数密度N(>E0)分别为慢变暴分量的4%和8%,但它们所携带的能流和发射系数要比慢变爆发分量的值高1倍和8倍!表明这两种爆发成份可能分别来自能谱不同的两群电子在不同爆发源区的辐射.  相似文献   

17.
为完成对太阳射电爆发15 MHz~15 GHz频谱的监测,云南天文台研发4套太阳射电频谱仪,频率覆盖范围依次为15~80 MHz, 100~750 MHz, 600~4 200 MHz和4~15 GHz,分别称为十米波、米波、分米波和厘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十米波段太阳射电频谱仪的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7.6 kHz和1 ms;米波段和分米波段太阳射电频谱仪的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9.5 kHz和10 ms;厘米波段太阳射电频谱仪的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76 kHz和10 ms。每套设备包括天线系统、接收机和数字频谱仪。为实现超高谱分辨率,需要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点数最高达到262 144,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上,通过一个FFT 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不能实现如此高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运算。对于大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需要对数据行列分解后做并行处理,从而将其转化为两个小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通过对并行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1987年1月—1994年12月SGD发表的太阳射电米波Ⅱ型爆发与SID事件、Hα耀斑、X射线等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电离层突然扰动与米波Ⅱ型爆发的关系是密切的。有86%的SID事件发生在Ⅱ型爆发之前,这可能是由于SID事件是由太阳的紫外线、X射线辐射引起,而慢漂移Ⅱ型爆发与耀斑产生的MHD激波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谢瑞祥  汪敏 《天文学报》1999,40(4):419-427
通过1991年6月6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约1-4劝现象等)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1 年6 月6 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 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 约1 - 4 秒) 脉动现象等) 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