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优化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副产品(鱼头)提取鱼油的工艺参数。【方法】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超高压处理压强和保压时间,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关键酶解工艺参数。【结果】建立鱼油提取率与加酶量、液料质量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之间的回归模型,加酶量、液料质量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鱼油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加酶量、液料质量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当超高压处理压强200 MPa、处理时间10 min、加酶量(质量分数)为1.125%、液料质量比为1∶1、酶解温度65℃和酶解时间60min时,根据质量法计算,鱼油提取率达99.51%,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模型较好地描述超高压结合酶解提取鱼油的工艺过程,优化的工艺参数可有效提高鱼油提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酶解工艺条件,探讨其酶解液对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在确定实验用酶和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水解度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得到最适酶解条件。以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量和吞噬能力来评价酶解液对免疫细胞的促进作用。【结果】以动物水解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组合用酶效果最佳,方格星虫酶解的适宜条件为pH 7.0、加酶量5 000 U/g、液料比3∶1,55℃酶解5.2 h,其水解度为38.92%;以此条件得到的酶解液进行实验,酶解液质量浓度为0.9 mol/mL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30.5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能力为56.2μmol/L,吞噬能力D(540 nm)值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方格星虫酶解液对细胞免疫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下脚料自溶条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L9(43)确定酶法自溶罗非鱼下脚料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最适自溶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反应温度50℃,pH7.5,反应时间6.5h;酶解结束蛋白质回收率为81.75%。  相似文献   

4.
【目的】酶解海参性腺并分析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外源性蛋白酶水解工艺制备海参性腺酶解产物,通过酶解效果比较分析,考察其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结果】确定木瓜蛋白酶为水解用酶,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14 h、酶添加量3 000 U/g、料液比1∶40;酶解液灭酶后经离心、浓缩、干燥后得到粉状海参性腺酶解物,其主要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蛋白肽48.4%、矿物质16.8%、粗脂肪12.4%、水分9.8%;酶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39、5.83 mg/mL。【结论】海参性腺酶解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海参酶解液对高糖高脂所致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组,和海参酶解液高剂量(1.0m L/L)治疗组、低剂量(0.5m L/L)治疗组各1组。每天利用高浓度葡萄糖(质量分数2%)系统浸泡及高胆固醇(质量分数10%)饲料饲喂诱导斑马鱼高糖高脂模型,高低浓度海参酶解液浸泡治疗。14 d后进行新鱼缸潜水行为实验,取鱼体匀浆进行组织各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葡萄糖(Glucose, 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皮质醇(Cortisol, Cor)浓度。【结果】新鱼缸行为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斑马鱼的行为学实验都有明显差异,其中焦虑型行为潜伏期、冻结次数和冻结时间等抑郁型行为增加,探究型行为顶部转移和顶部时间减少,而1.0 mL/L高剂量海参酶解液可以逆转这些变化。模型组葡萄糖、总胆固醇、皮质醇浓度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给予海参酶解液治疗后,高剂量治疗组对模型组的葡萄糖、总胆固醇及皮质醇浓度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结论】海参酶解液可以通过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糖脂水平来改善抑郁样行为和应激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罗非鱼鱼皮多肽(TSP)对H_2O_2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随机分成空白组(细胞正常培养)、对照组(800μmol/L的H_2O_2作用24 h)和3个罗非鱼鱼皮多肽浓度组(10、20、50μmol/L TSP),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ROS含量增强,GGT表达量增加,SOD表达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多肽组浓度增加,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内ROS含量减少,GGT表达量减少,SOD表达量增加。【结论】10~50μmol/L罗非鱼皮多肽TSP能够提高细胞活力,通过清除细胞内的ROS,抑制GGT的表达,增加SOD的表达,达到保护H_2O_2诱导的HaCaT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前处理方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优化牡蛎短肽制备工艺。【方法】在确定高效酶种类和前处理方式的基础上,以氮回收率、短肽得率为指标对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温度、加酶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短肽得率为响应值,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与结论】牡蛎经80℃热处理10 min后使用动物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佳。响应面结果显示,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g/m L)1∶3.9、温度47℃、加酶量3 300 U/g、自然pH(6.5)、酶解3 h,其短肽得率为(58.53±1.20)%,比原酶解工艺提高24.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对低盐条件下肌球蛋白热聚集的抑制效果及机理。【方法】提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球蛋白,比较精氨酸、蔗糖和SDS对肌球蛋白热聚集的抑制效果,确定添加3 mmol/L的SDS,进一步分析0~150 mmol/L KCl的低盐条件下,热处理(50℃,30 min)对肌球蛋白体系浊度、溶解度、分子结构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盐浓度范围内,肌球蛋白溶解性差,体系浑浊,经热处理后溶解度明显下降(P 0.05),表面疏水性增大,α-螺旋含量减小(P 0.05),肌球蛋白分子热变性聚集明显;添加SDS后,表面疏水性增大(P0.05),微量SDS与肌球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导致纤丝解离,分子间静电斥力增加,平均粒径减小(P 0.05),在1~100 mmol/L KCl范围内溶解度明显增大(P 0.05),SDS对肌球蛋白的增溶效果明显;SDS-肌球蛋白亲水复合体经热处理后分子进一步展开,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大(P0.05),体系仍然澄清透明,分子间无明显的热聚集。【结论】SDS可抑制肌球蛋白的热聚集,其抑制机理与低离子强度下SDS与蛋白分子间通过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导致肌球蛋白纤丝解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E)-柠檬酸(CA)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变化影响,探讨此法用于虾类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将样品分别经SAEW、质量分数4%RE+质量分数1%CA(RC)、SAEW结合RC(SAEW+RC)和无菌水(CK)处理10 min后,自然沥干15 min,装入PE保鲜袋于(4±1)℃冰箱中保藏,每2 d测定样品的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化学键、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内源荧光强度(IFI)等指标,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复合处理能延缓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pH与TVB-N值的升高,抑制总巯基含量下降,CK、RC、SAEW与SAEW+RC组样品的Ca2+-ATPase活力分别由初始0.16、0.17、0.17与0.17μmol/(mg·min)降至0.12、0.13、0.12与0.14μmol/(mg·min),MFI值较初始值上升1.88、1.73、1.76和1.54倍,可见SAEW+RC对延缓Ca2+-ATPase活性下降与MFI值的上升有较好作用。同时,SAEW+RC处理还能减缓蛋白质分解、氧化和变性,保持蛋白质化学键与IFI值的相对稳定。【结论】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保鲜剂处理能较好抑制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的蛋白质氧化分解,延缓其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冰温条件下罗非鱼片复合保鲜剂的最佳复配比,并评价该复合保鲜剂对罗非鱼片的保鲜效果。【方法】选择海藻酸钠、Nisin、异VC钠作为保鲜剂,设置不同的保鲜剂浓度,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w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wTBA)以及pH等指标,探究生物保鲜技术结合冰温技术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复合保鲜剂处理的罗非鱼片在冰温条件下贮藏15d时,鱼片微生物生长较为缓慢,细菌总数(cfu/g)的对数(以10为底)为5.38,wTVB-N值达到167.3mg/kg,脂肪氧化程度较小,wTBA值为0.443 mg MDA/kg,pH回升至6.58,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鱼片仍保持良好的品质。【结论】获得复合保鲜剂最佳配比是海藻酸钠浓度为8 g/L,Nisin浓度为0.8g/L,异抗血酸钠浓度7.5 g/L,使用该复合保鲜剂处理可将冰温罗非鱼片的货架期由15 d延长至22 d,该复合保鲜剂对冰温罗非鱼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和细胞因子等培养液添加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无菌取发育第Ⅲ期的尼罗罗非鱼精巢组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尼罗罗非鱼SSCs,在有支持细胞饲养层条件下,L-15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体积分数2%、5%、10%新生牛血清(New bovine serum,NBS),体积分数1%、2%、3%罗非鱼血清以及5、10、15 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 factor,LIF),比较不同添加物对尼罗罗非鱼S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在支持细胞饲养层上,SSCs分裂指数明显高于无饲养层的SSCs,支持细胞饲养层明显促进精原干细胞分裂增殖(P 0.01);与2%、10%NBS组相比,添加体积分数5%NBS可显著促进精原干细胞增殖(P 0.01);添加体积分数1%、2%、3%尼罗罗非鱼血清对SSCs无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 0.05);添加5、10 ng/mL LIF可促进SSCs增殖,添加10 ng/mL LIF效果更佳,添加15 ng/mL LIF则抑制SSCs增殖。【结论】使用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作饲养层,用添加体积分数5%NBS及10 ng/mL LIF的L-15培养液培养,有助于促进尼罗罗非鱼精原干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肉酶解产物的解酒防醉作用。【方法】以乙醇脱氢酶(ADH)激活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响应面优化三角帆蚌肉酶解工艺,制备三角帆蚌肉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ate from soft tissue of Hyriopsis cumingii, EH),并测定EH对饮酒小鼠醉酒状态、血液中乙醇浓度和肝脏ADH活力的影响,以评价其醒酒活性。【结果】选用中性蛋白酶为实验用酶,三角帆蚌肉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0.0℃、料液比1∶3、加酶量1 000 U/g,在此条件下ADH激活率为18.30%。小鼠摄入EH300 mg/kg时,饮酒小鼠醉酒只数少,酒后90 min血乙醇浓度已降至8.80 mmol/L,肝脏ADH活力上升至7.64 U/mg。【结论】三角帆蚌肉酶解产物能够显著激活肝脏ADH,降低血乙醇浓度,具有较好的醒酒功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免疫中的作用。【方法】从尼罗罗非鱼中鉴定IRF4同源物,命名为OnIRF4。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OnIRF4的氨基酸序列。对健康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浓度为3×10~7 CFU/mL的无乳链球菌200μ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OnIRF4在健康鱼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与结论】OnIRF4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1 350 bp,编码449个氨基酸。OnIRF4与其他物种的IRF4蛋白的同源性为52%~98%。推导的OnIRF4肽链具有干扰素因子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DBD)、干扰素相联结构域(IAD)。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nIRF4主要定位在细胞核。表达分析表明,OnIRF4在健康尼罗罗非鱼皮肤、头肾、鳃、脑、肠、肌肉、肝、胸腺和脾中均有分布。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后,OnIRF4在肝脏、脾脏、头肾、脑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表明OnIRF4参与了尼罗罗非鱼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ZnO/Ag复合粒子(ZA)对基于羟乙基壳聚糖(HCS)的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效果,并通过静电纺Pickering乳液工艺优化制备包埋有茶树精油(TTO)的纳米纤维。【方法】以合成的ZA为稳定剂,研究ZA和TTO用量对HCS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电压、聚乙烯醇(PVA)用量和接收距离为考察指标,优化纳米纤维加工工艺;以水蒸气透过法和滤纸片法研究所得纳米纤维的透气性能和抗菌活性。【结果】采用质量分数1.5%的ZA和体积分数60%的TTO,可获得最稳定的HCS乳液。最优的成丝条件为电压22kV、接收距离15cm、PVA质量分数10%,此条件下所得纤维的直径约为0.60μm,其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的抑菌宽度分别为(16.97±0.09)和(15.97±0.11)mm,所得纤维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0.21 g/(cm2·d)。【结论】通过ZA的稳定作用,可获得包埋TTO的HCS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参酶解液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350、700、1 400 mg/kg)剂量组,采用海参酶解液和生理盐水连续30 d灌胃处理,以角叉菜胶制备小鼠尾部血栓模型,计算24 h和48 h时黑尾长度占尾部总长度的百分比即黑尾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灌胃海参酶解液前后与对照组比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参酶解液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小鼠的黑尾比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海参酶解液低剂量组小鼠黑尾比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灌胃海参酶解液组小鼠血浆中的FIB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小鼠血浆中的FDP及t-PA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海参酶解液对模型小鼠体内血栓的形成具有改善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Galectin-3蛋白进行纯化,优化诱导相关表达条件,为大量获取罗非鱼Galectin-3蛋白提供方案。【方法】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Galectin-3基因序列,设计多对带Eco RI和Xhol酶切位点的引物,筛选出良性扩增引物,对罗非鱼cDNA经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限制性快切酶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等步骤,构建罗非鱼Galectin-3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Galectin-3,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Galectin-3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比较不同的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条件下的表达效果,对Galectin-3蛋白表达最优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构建了罗非鱼Galectin-3原核表达质粒,进行Galectin-3重组蛋白后发现37℃下,0.4 mmol/L浓度的IPTG诱导5 h即可诱导Galectin-3重组蛋白高效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经蛋白纯化柱纯化后的pGEX-4T-Galectin-3重组蛋白可与GST-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进而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是罗非鱼的Galectin-3蛋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罗非鱼Galectin-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确定了Galectin-3融合蛋白最适的表达条件:37℃下,0.4 mmol/L浓度的IPTG诱导5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养鱼池、微滤机、臭氧-蛋白质分离器、生化过滤器组成的循环水系统对杂交石斑鱼的养殖效果。【方法】利用低密度(200尾/池)珍珠龙趸养殖的自然微生物对循环水系统进行生物挂膜30 d,使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体质量(270.5±4.5)g的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下称"珍珠龙趸")60 d,放养密度2 000尾/池,以相同放养量相同养殖池的流水养殖系统作对照。监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挂膜效果,测定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流水养殖系统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化学需氧量、悬浮固体粒子等指标,测定珍珠龙趸的生长状况。【结果】循环水养殖系统生化过滤器内部滤料出现附着菌膜,水质变化趋于稳定,挂膜状况良好,养殖期系统出水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固体粒子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流水养殖池(P 0.05),去除率分别为65.93%、48.51%、39.92%、80.61%;经60 d养殖,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趸存活率89.25%,养殖密度达35.10 kg/m3,体质量(491.7±16)g,增重率62.23%,特定生长率0.82%,饲料系数1.16,而流水养殖珍珠龙趸存活率88.15%,养殖密度为32.16 kg/m3,体质量(446.4±19) g,增重率48.48%,特定生长率0.71%,饲料系数1.27。【结论】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效果显著,珍珠龙趸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南极磷虾粉过筛、脱脂和脱氟预处理前后的氨基酸组成与营养价值变化,为建立基于制备小分子活性肽的南极磷虾粉蛋白质基料品质标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预处理前后南极磷虾粉的5种基本成分和18种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同时比较其氨基酸含量与组成和营养价值。【结果】经预处理后南极磷虾粉的蛋白源成分得到有效富集,蛋白质质量分数从61.38%提升至73.80%,蛋白质总质量的损失率为9.27%,脱氟率为82.03%。制得的低氟蛋白质基料氨基酸含量符合FAO/WHO认可的优质蛋白质源,达到了特级鱼粉中氨基酸的评级标准,且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不明显。【结论】经过筛、脱脂和脱氟制备低氟南极磷虾粉蛋白质基料不影响其氨基酸组成模式,且蛋白质损失率10%,可作为提取南极磷虾粉小分子活性肽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丁香酚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幼鱼的麻醉效果,以指导卵形鲳鲹鱼苗运输、标记和试验等操作时麻醉剂丁香酚的使用量和时间。【方法】在(29.27±0.76)℃的自然海水中,测定体质量(2.36±0.50) g、体长(3.72±0.31)cm的卵形鲳鲹幼鱼在10、15、20、25、30、40、50、70和90 mg/L丁香酚溶液中的入麻时间、呼吸频率、最终麻醉程度及复苏时间等,研究丁香酚对幼鱼的麻醉效果。【结果】在20~90 mg/L浓度范围内,幼鱼入麻时间总体上随丁香酚浓度升高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复苏时间在20~30 mg/L丁香酚中相对稳定(P 0.05),在30~70 mg/L丁香酚中逐渐上升,90 mg/L丁香酚中迅速减少(P 0.05)。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始终低于正常水平,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缓慢下降直到稳定,深麻时快速下降直到呼吸停止。在20~90 mg/L范围内,幼鱼均可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存活率100%。在10、15 mg/L低丁香酚质量浓度溶液中,幼鱼一直处于2期麻醉,耗氧率分别为(3.41±0.5)和(2.47±0.1)mg·g~(-1)·h~(-1)。【结论】丁香酚麻醉卵形鲳鲹幼鱼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特点;建议生产上短期操作使用的最低浓度为20mg/L,不宜超过70 mg/L,且需迅速操作,长时间操作或运输使用浓度10 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最佳紫外消减条件,并探究此条件下紫外辐照对鱼干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将黄曲霉毒素B1质量浓度、辐照时间、辐照距离因素进行组合,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与Box-Behnken试验原则对AFB1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的毒素降解条件:紫外辐照条件为波长365 nm、黄曲霉毒素B1质量浓度109 ng/mL、辐照距离2.11 cm、辐照时间41 min、pH 7,对AFB1的标准溶液降解率为88.1%。该条件下金鲳鱼干与红鱼干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为90.16%、85.32%,拟合性较好,且该最佳紫外辐照降解条件对鱼干品质并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该研究证明紫外辐照适用于鱼干中真菌毒素的消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