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涪陵地区位于"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存在发育高能相带的地质背景,飞仙关组主要发育白云岩储层和鲕粒灰岩或颗粒灰岩储层.采用地质-地球物理互馈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飞仙关组储层开展了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正演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储层速度相对致密白云岩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有限,仍高于致密灰岩,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强振幅特征;地震响应分析结果显示,迭瓦状前积之上的波谷反射可能是鲕粒灰岩或颗粒灰岩储层发育的有利位置,正演模拟证实,滩顶对应波谷,滩底对应波峰,孔隙发育差异和储层厚度的不同造成振幅强弱有别,滩体延伸长度的不同,可分别形成长轴状与短轴状迭瓦状前积,滩体叠置地方振幅减弱.通过地震异常平面规律的刻画,认为长轴状强振幅迭瓦状前积在研究区最有利,是优先考虑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2004年ZT1井在山西组山1段试气荻工业气流,揭示上古生界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二叠系发育西南物源石英砂岩储集体,主要含气层系是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埋深超过4000m.区内储层普遍致密,局部发育相对高渗层段,与煤系烃源岩配置良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带.本文应用地震勘探攻关成果,建立主力砂体地震响应模式,进一步落实了山1、盒8砂体的展布,结合探井钻探效果,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在试气方法上引入体积压裂理念,QT1井试气获工业气流,勘探取得新突破.对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分析、主力砂体地震预测模式及试气工艺等成功经验的总结,对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上石炭统发育于碰撞后松弛垮塌构造环境,火山岩和烃源岩间互广泛分布,石炭纪末受板块挤压整体抬升遭受风化淋滤,使火山岩不整合风化体形成5层结构,其中溶蚀带和崩解带是有利储层发育段,火山岩风化体发育于古地貌出露水面区,低洼处和斜坡带发育较完整的5层结构,高部位一般缺失土壤层.风化体厚度与风化淋滤时间呈正向非线性指数关系,风化体厚度动态平衡时间约为36.3Ma,最大风化体厚度约450m,断裂发育处风化体厚度更大,长期风化淋滤区各种火山岩岩性均能形成风化体.火山岩风化体和烃源岩组合,发育源内火山岩风化体层序型、源上火山锥风化体准层状和侧源火山岩风化体梳状3种成藏模式,均可形成大型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该认识改变了火山岩油气勘探中寻找有利岩性和岩相带的传统模式,修正了新疆北部石炭系为盆地基底,不具备油气生成条件的观点,对指导火山岩风化体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指出中国中西部古生界存在形成大规模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的条件,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多属性预测在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寻找隐蔽油气藏是目前涠西南凹陷勘探的新领域,优质烃源岩描述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为一断陷湖盆,流沙港组二段沉积阶段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中深湖相泥岩或页岩发育,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烃源岩.油页岩是涠西南凹陷最重要的烃源岩.除油页岩外,流二段还沉积了厚套的中深湖相暗色泥岩,具备非常好的生烃能力.识别和弄清这些暗色泥岩在凹陷中的分布对定量评价涠西南凹陷的生烃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将地震多属性预测技术应用于优势烃源岩的研究.首先通过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能够体现优势烃源岩特征的有机化学参数总有机碳TOC曲线,利用层位约束消除油页岩对属性优化的干扰作用,最后通过逐步回归的步聪法算法对多地震属性进行优化,找到最佳属性组合,实现TOC数据体的预测,揭示了流二段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湖地区北斜坡褶皱发育,相变快,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务件.由于本区储层厚度薄(1~3m),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砂体分布难以准确追踪,导致岩性地层气藏勘探难以取得突破.已知气藏解剖和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含气后会产生特殊的地震响应,通过地震异常信息研究,结合构造、沉积和成藏条件分析,发现驼西地区是岩性圈闭发育带,Tzh2井获得工业气流证明该区带具备形成岩性气区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继海相页岩气之后,陆相页岩油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的重要勘探领域.但湖相泥页岩形成环境完全不同于海相页岩,导致有机质形成和储集体构成不同,其含油气性和烃类流动性也不同.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层系为例,剖析了湖相泥页岩形成过程中火山活动对古生产力、保存条件的影响,发现火山喷发之前发育藻类、细菌,而喷发之后,细菌数...  相似文献   

7.
川中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油灰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极为复杂,却是致密油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来研究致密灰岩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灰岩储层以狭缝型孔隙为主;介孔和宏孔是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主要贡献者,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排驱压力、平均孔径、均质系数与孔隙度及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可以综合应用于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将氮气吸附得到的孔径分布与高压压汞得到的孔径分布相结合构造全尺度孔径分布,发现储层主要发育2~50nm的介孔;基于幂函数转换方法,将T_2谱转换为孔径分布,转换结果与全尺度孔径分布的一致性较好,表明了T_2谱与孔径分布存在幂函数关系;T_2几何平均值与岩心全孔径孔隙结构参数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国内其他页岩层系不可比拟的优越地质条件,是全面开启中国陆上未来页岩油气"进源找油"征程的理想对象.文章整体分析了美国和中国页岩油气的资源特点,提出成熟度对页岩油气构成有重要控制作用,美国页岩油气中轻烃和湿气比重很高,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主要为干气,陆相页岩油油质一般较重.重点对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开展了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3点主要认识:(1)盆地发育三种类型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寒武系筇竹寺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二叠系龙潭组海陆过渡相、三叠系须家河组湖泊-沼泽相、侏罗系湖相等页岩是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典型代表,海相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深水陆棚相、适中热演化、富钙富硅岩石组合和封闭顶底板"四要素"控制;(2)"甜点段"一般TOC值高、含气量高、孔隙度大、脆性矿物含量多、地层压力高、页/层理及天然微裂缝发育等,"甜点区"一般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热演化适中、保存条件好、埋藏深度浅等,重点例举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龙潭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3)四川盆地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油气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同类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的50%、25%和30%,资源潜力很大,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工业革命的摇篮,继东部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常规石油大庆"和西部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西部油气大庆"之后,推动建立四川盆地西南油气田"川渝天然气大庆"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差异很大,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多,非均质性极强.随着深度增加,海相地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变差,增加了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以“相、面、断”三种端元为基础的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分类的新方法,针对相控型、面控型和断控型三种类型储集体,形成了相应的储集体预测方法、流程,包括:(1)川西雷口坡组气田潮坪相白云岩薄储层“三型两构”组合预测技术;(2)川北茅口组气藏礁滩相白云岩薄储层地震沉积学分析约束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3)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断控储集体基于振幅响应正演模拟的定性-定量描述;(4)大牛地奥陶系不整合面岩溶储集体地质规律指导下的波形分类与古地貌刻画技术.这些方法围绕特定类型储集体的特征,充分运用地质分析所建立的储集体模式,较好地预测了储集体的厚度、物性、含油气性及分布范围,实现了单纯依据地震数据无法达到的预测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力支撑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突破与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最小二乘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是海相油气储层以及西部探区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多表现为缝洞储集体形态,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波信号复杂,波场特征分析困难,因而对其进行高分辨成像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推导并实现了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偏移成像(LSM)方法,并将LSM用于西部探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等效地震地质模型的偏移成像工作,成像结果表明:在理论上,LSM方法能够较好地分辨出埋藏深度在3000 m以下的中深部20 m尺度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在西部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体地震勘探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由于极高的孔渗性,是最为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之一.这类储层预测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石膏和盐层非常发育的碳酸盐岩储层.本次研究从裂缝型碳酸盐岩的发育特征研究入手,分析地震识别此类储层的可行性.优选多种地震地质储层预测方法,针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霍贾姆巴兹三维区的储层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含气储层预测研究.主要应用了相干分析,像素成像技术,叠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构造应力场分析,蚂蚁追踪算法等技术.预测了研究区有利的含气储层发育带,预测储层与钻探结果符合程度较高.形成了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在海外气田勘探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气是以吸附或游离态为主赋存于暗色富有机质、极低渗透率的泥页岩中,自生自储、连续聚集的天然气藏.我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甜点"是富有机质页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段和有利区,页岩气储层评价是寻找"甜点"的关键.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贯穿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是识别和评价页岩气储层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及储层评价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了有效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进行页岩气储层评价,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质、测井资料,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不同钻井类型所采用的测井系列,对比和分析了页岩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其次从矿物组分、地球化学参数、物性参数、含气性和可压裂性评价等方面全面深入论述了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的计算,认为矿物组分、地球化学参数、物性参数、含气性和可压裂性是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的重点,并结合实际资料改进了TOC和脆性指数计算公式.最后提出了我国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储层是南堡凹陷潜山重要的勘探领域,由于受到构造、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提出相控储层预测方法,通过井上精细对比,确定南堡凹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优势发育段,结合古地貌确定其有利分布相带,在有利相带约束下,优选出地震平均能量属性、曲率体属性、蚂蚁体属性和谱分解属性,融合这些属性,综合预测储层发育区.通过与已钻井的对比,储层发育区与钻井资料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为南堡凹陷潜山的展开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从原始地震资料分析入手,利用研究区波阻抗、道积分、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等多种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方法及AVO油气检测技术,并结合沉积相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北黄海中部坳陷A构造的储盖层分布、含油气性等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预测,认为研究区A构造中新生带地层纵向上主要有两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且构造中部和翼部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北黄海东部坳陷为中、新生代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总体为NE向,晚白垩世时期为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由于盆地面积小,物源搬运有限,岩性混杂,储层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储层厚度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谱分解技术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地震响应的基础上,通过拓频处理使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S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最后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的物源位于研究区的西北边,从西北到东南,湖相的水体加深,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逐渐过渡到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砂体分布较多的区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由相邻井和时频分析的烃类结果来看,下白垩统砂岩为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地震勘探已经成为煤层气储层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了午城地区煤层气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富聚成藏条件,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煤层顶部层位标定,依据该区测井速度资料、地震资料,根据煤层地球物理特征,准确预测出煤层厚度,经过横向外推得出午城地区煤层展布特征,结合该区构造条件,煤层厚度、成熟度和空隙特征以及盖层条件,确定出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有利区.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午城地区煤层气勘探的主力煤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5~#煤层总厚度为2~7 m,个别达8 m;8~#煤层总厚度为2~8 m,最厚层段达10 m,总体埋深低于1500 m,北厚南薄,从东到西埋藏深度逐渐加大.预测出两主力煤层的煤层气富集区各3个,保存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地震属性分析在彩16井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地震属性分类及地质含义,并以彩16井区为例优选出对储层含油气性敏感的地震属性参数,建立它们与含油气性的关系,利用单属性及多属性聚类分析评价了目的层的储层质量,并进行了有利储层预测,并指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源储配置关系是致密油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的岩心、测井资料为基础,经岩—电关系分析,优选深感应电阻率(RILD)与声波时差(AC)测井参数曲线重叠图法来识别烃源岩,并结合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烃源岩品质评价;同时,开展砂体结构特征研究,并在单井、连井剖面中综合分析烃源岩品质、砂体结构特征、源储配置关系及含油性.研究表明:1)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发育段在深感应电阻率(RILD)与声波时差(AC)测井曲线重叠图上存在明显幅度差,累计厚度一般5~70 m,分布面积达10×104km;岩心分析及测井模型计算TOC值一般2%~20%,平均11.6%,TOC在平面上分布具较强非均质性;基于测试分析数据和实际生产需求,把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分为4类,优质烃源岩:TOC10%,中等烃源岩:6%TOC10%,差烃源岩:2%TOC6%,非烃源岩:TOC2%.2)影响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富集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其次是砂体结构,以及砂体与烃源岩之间的距离.一般在优质和中等烃源岩发育区,紧邻烃源岩的块状砂体的每米日产油指数(PI)一般大于2.0 t/m·d,远离优质或中等烃源岩的块状砂体PI一般为1.5t/m·d;不论层状砂体与烃源岩的距离远近,PI一般均为1.0t/m·d.差烃源岩发育区,紧邻或远离烃源岩发育区的块状砂体、层状砂体一般均为差油层或干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机理认识的深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塔河大油田和普光大气田的发现为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地质实例.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时代老、经历构造改造期次多、烃源岩差异性热演化、礁滩相复合体与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等多样性储层发育、盖层发育不均一(特别是膏盐岩)和后期油气藏多期改造与调整等因素,使得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发育于斜坡带的海相优质烃源岩多以硅质或钙质伴生的泥岩或灰泥岩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生烃潜力大,不同区域热演化存在差异性;2)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改造作用(包括成岩、构造和流体)控制,斜坡带、不整合面、断裂带附近和流体活动区域优质储层发育;3)优质盖层,特别是膏盐岩盖层,是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关键,大型天然气田盖层多以膏盐岩为主.基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形成时间早和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与改造,油气富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斜坡带和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因为斜坡带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不仅发育优质烃源岩,而且储层多以礁滩复合体为主,盖层样式多;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因长期处于油气运移有利部位和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域,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20.
川东北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裂缝.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FVO分析、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及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和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对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开展联合预测,搞清了裂缝发育与地层岩性、应力分布以及构造发育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的走向、密度及白云岩有利储层发育部位,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用该套方法识别裂缝-孔隙型储层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检测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