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表层结构变化剧烈,羌塘盆地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高信噪比二维地震资料.因此,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激发在北羌塘凹陷与中央隆起带之间的托纳木—笙根地区开展了420 km的高密度高覆盖宽线地震采集试验.可控震源激发参数:振动台次3台1次、扫描频率6~84 Hz、驱动幅度70%、扫描长度18 s.井炮激发参数:单井高速层下7 m激发,最浅井深18 m,药量18 kg;组合方式激发为2口井×15 m×12 kg或3口井×12 m×8 kg.2串检波器沿测线线性图形为最佳接收因素.井炮激发的覆盖次数介于360~960次之间,观测系统为4L3S、3L3S和2S3L;可控震源激发的覆盖次数介于960~1920次之间,观测系统为4L3S、3L3S和2S3L;炮间距介于30~120 m之间.试验结果:(1)采用井炮和可控震源激发的"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技术,首次在羌塘盆地托纳木—笙根地区获得了一批质量优良的、可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2)尽管可控震源单炮记录无法与井炮相比,但其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技术能获得质量优于或等同于井炮的地震资料;(3)羌塘盆地托纳木—笙根地区适合于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联合的宽线采集方案,可控震源覆盖次数1000次左右,井炮覆盖次数360次左右,观测系统3S3L或者2S3L即可.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气层单砂体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地层反射波能量和频率衰减严重,地震资料品质不稳定,资料分辨率较低.近年来当地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对以往的炸药震源作业模式存有疑虑,制约了本区的地震勘探进程.针对这些难点,本文从基于AVO分析的观测系统设计、基于低频可控震源的“两宽一高”采集技术、基于提高资料信噪比的组合接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模型正演、反射系数能量变化相对陡度、实际资料定性与定量分析,设计了可控震源施工观测系统方案.利用驱动幅度-频率曲线设计了低频信号,针对地震采集压制谐波干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及试验.通过检波器组合试验分析,在信噪比相对低的地区采用检波器组合接收方式,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采用可控震源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获得了高密度、宽方位、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3.
深反射地震采集要获取地下深度超过30 km处的莫霍面信息,通常采用大药量炸药激发,炸药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勘探发展方向.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用可控震源实施深部探测的可行性,及与可控震源激发相匹配的最佳的接收方式.通过对辽东地区开展的可控震源和炸药激发对比试验分析表明,采用高精度可控震源EV56激发,SN5-5低频检波器2支串联的接收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深层地壳结构图像.试验的成功,为后续采用可控震源进行深地地质探测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对地震处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为了能有效地对岩性油气藏进行识别,考虑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处理会造成保真度变差,因此,采用相对保真处理方法.但是,忽略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对地震处理的影响.为此,基于准噶尔盆地石东地区一条长8km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试验测线,通过分析剖面的反射特征和频谱特征,分别对地震采集震源和观测方式对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的剖面和对相对保真地震资料处理剖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炸药震源的处理剖面,无论单深井还是组合井剖面的目的层反射波组特征信息都比可控震源的处理剖面丰富;无论单深井还是组合井,接收道距不同,目的层反射波组纵、横向分辨率也不同.小道距(5m道距)接收,目的层反射波组纵、横向分辨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两宽一高"地震是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能够记录更完整的波场信息,假频少、低频信息丰富,有利于薄互层油气藏的宽频带处理和地层各向异性研究.本文以实际的"两宽一高"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低频可控震源"两宽一高"资料的波场特征、信噪比及频率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针对"两宽一高"资料的处理流程,此流程中的关键技术重点体现了针对低频可控震源的"两宽一高"资料的宽方位、宽频带的高分辨率保幅特色处理技术.利用最终成像结果对断层和砂体进行了刻画和描述,体现了"两宽一高"的宽方位和宽频带地震勘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可控震源高效地震最大的障碍是同步滑动扫描激发产生的交涉干扰.准北HSD地区采用DS~4可控震源高效激发技术进行资料采集,由于震源距离分开,在采集环节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交涉干扰影响,但地震记录仍然受到污染,信噪比降低,影响到成像质量.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多方位矢量中值滤波的交涉干扰去除方法,利用交涉干扰在共检波点道集表现为离散信号的原理,在共检波点域或共偏移距道集中去除交涉干扰,提高了记录品质,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是近年地震勘探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使得"两宽一高"采集技术得以推广应用。本文重点介绍陆上地震采集可控震源设备(Nomad系列)和数字检波器(DSU1-508)针对采集需求所做的技术改进,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降低采集成本的前提下,使高密度采集成为可能,并满足深层勘探和高精度勘探的需求。通过分析高密度采集数据的处理结果并与常规采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一代设备在拓宽频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可控震源定向照明方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野外噪声很强,即使使用组合震源地震也无法获得满意信噪比的地震数据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震源阵列的定向照明控制方法,采用该方法可形成定向地震波.通过仿真研究合成了8激震器可控震源阵列分别采用简单组合及定向照明技术得到的单炮地震记录,可以看出采用合适的延时参数,定向照明单炮地震记录的反射波信噪比高于组合地震情况.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采用0.89 ms延时参数,各反射波信噪比分别提高了10.19 dB,3.23 dB和1.02 dB.由此可见,可控震源定向照明地震技术是一种提高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滩浅海两栖地区油气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海陆两栖地区地震勘探激发、接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造炸药震源的装药结构和起爆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激发震源,提高了激发信号的品质,减小了与气枪震源之闻的信号差异;在接收技术上,研制了新型压电检波器以代替常规的沼泽机电检波器,提高了接收地震信号的频率,实现了水陆相同感应机理的检波器同时接收地震信号,消除了两种不同检波器造成的信号差异;通过对两种新技术的试验分析,认为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促进了海陆两栖地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可控震源相较于炸药震源具有安全性、经济性、频率和能量可控等优点.针对可控震源线性扫描不能对高频衰减进行有效补偿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连续独立分频扫描技术,根据单炮记录目的层频谱响应特征,优选扫描信号整体频率范围及不同非连续独立频段成分,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定量确定不同非连续独立频段最佳扫描时长,达到补偿地层衰减吸收,拓宽目的层频带,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目的,同时此方法又弥补了传统非线性扫描方式的不足,具有地质目标导向、针对性强、成效高等特点,并且通过实例论证了此技术的有效性,同时也为野外可控震源高分辨率地震采集信号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大井间距井间地震观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为了使我国井间地震技术实用化,开展了大井间距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试验.通过地面浅井激发深井接收、深井激发深井接收、不同炸药量、不同传播距离试验,确定了井间地震观测参数.应用改进后的井中安全炸药震源、一个三分量井中检波器和常规数据记录系统,在陕北顺宁油田的顺3井、顺4井和顺5井3口生产井中成功采集到两对大井间距、深井、油井中的井间地震资料,两对井的井距分别为307.92m和470.36m,采集井段为904.31-1272.32m.共设计了4种观测方式,采集到800多炮井间地震记录,对油井无损害.改进型井中安全炸药震源在使用效率和寿命方面有显著提高,可用于商业性并间地震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12.
相控震源定向地震波信号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弢  林君  杨冬  陈祖斌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5):1551-1556
应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当环境噪声很强,采用组合震源工作仍不能满足信噪比要求时,引入能形成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由相控震源定向照明地震理论分析,主波束方向上3单元相控震源产生的反射地震波信号信噪比比单震源高6.53~9.54 dB,比组合震源高1.76~4.77dB.为研究相控地震实际效果,在同一测区进行了三种震源地震对比实验.由单炮地震记录和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可知,相控震源反射波信号信噪比明显高于单震源情况,略高于组合震源情况.进一步对反射波信号功率谱特性做定量分析,得到如下结果:与单震源情况相比,相控震源使各道反射波信号信噪比提高了0.75~8.15 dB,平均提高3.65 dB;与组合震源情况相比,各道信噪比提高了0.93~3.17 dB,平均提高2.02 dB,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综上所述可知,基于相控震源的定向照明地震技术是可行的,可以有效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兴起的甲烷气爆主动震源,设计了不同尺寸震源装置,分别在不同激发环境下,通过比较激发信号能量及频带分布进行了震源性能研究,实现了震源参数优化.同点甲烷气爆和炸药震源成像结果研究表明,甲烷气爆震源引起的地表振动速度更小,更符合安全环保的需求.将优化后的甲烷气爆震源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化龙断裂浅部结构勘查,单炮记录结果可见高信噪比初至信号.对 10炮激发记录进行初至走时拾取后进行走时层析成像发现,化龙断裂推测位置附近纵波速度在第四系下方 200~400 m深度范围明显错断.基于横波/纵波波谱比分析结果(HVSR),根据经验关系推断了该地区沉积层厚度分布,发现与走时层析成像结果中的第四系沉积底界面位置吻合良好.以上成像结果与该地区已有钻孔及早期反射地震结果高度吻合,证明了此次采用的甲烷气爆主动震源作为炸药震源的替代品,在未来城市地下结构浅勘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构造条件下碳酸盐岩裸露地区油气地震勘探是世界性难题.本文针对中国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特点,用岩石力学、岩石物理学理论分析了该条件下进行地震勘探涉及的难题,提出了在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1)合理选择激发井深,采用单深井/组合井激发(必须打穿风化层5~7m,药包应尽可能在均匀介质中激发);2)采用饱和激发;采用泥浆闷井,提高激发的弹性性质与纵波的激发效果;3)在激发上选用炸热高、爆容大、做功力大的炸药;饱和激发满足最大能量准则,最佳药量激发满足最大信噪比准则.地质任务实现要求符合最大信噪比准则;4)采用高覆盖次数、中间放炮;5)应用面向目标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小道距施工技术,因地制宜选择炮点;6)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检波器的耦合效果(贴泥饼、水泥/石膏固结、挖坑埋置等).文中给出各种实例,并结合实例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表层虚反射界面对地震波的激发效果影响较大,但也是确定炸药震源激发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讨论了确定炸药震源距虚反射界面距离的有效方法,分析了复杂地表条件下虚反射界面对地震激发的影响,阐述了如何用之选择最佳激发井深,尽可能地减小由震源产生的各类次生干扰,获得频率响应较好的地震激发子波,以便采集到理想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气枪震源在深部构造地震勘探中的应用,通过大功率气枪震源在长江航道进行激发、江岸及外围陆地进行接收的二维非纵地震测线方式采集原始地震资料.受水体流动、深度范围、江河形状以及枪阵尺寸等因素的影响,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为了提高深层反射地震的成像质量,针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以及资料采集特点选择最大覆盖次数连线剖面进行成像处理.成像结果表明,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资料能够反映研究区地壳结构特征,获得了较清晰的莫霍面反射图像,说明气枪震源可用于陆上流动水体的深层地震反射勘探.  相似文献   

17.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震反射方法在金属矿区的应用效果一般较差.为解决金属矿勘查中的方法技术问题,在内蒙古准苏吉花斑岩型钼矿床及其外围地区开展了地震层析成像和高精度反射地震联合勘探的方法技术研究.高精度反射地震采用2台套大功率可控震源激发,5m道间距,960道接收,80次水平叠加的工作方法;地震层析成像采用了1000道采集,10m道间距,9990m接收排列长度,采用炸药震源激发,炮间距约2500m,最小炮检距10m,最大炮检距10500m,采用排列中间或单边激发的相遇观测系统.两种探测方法均获得了能清晰反映深部地质结构和构造的反射地震和层析速度剖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层析成像不但可弥补反射地震资料在探测浅表层方面的不足,而且还可为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提供有用的速度信息,从而提高反射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该联合勘探结果还为在该区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指明了新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油田盐城等区块地震成像数据中,中 古生界地层因为受到上覆强反射层的屏蔽作用,内幕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研究表明,增加地震反射的覆盖次数,可有效提高中古地层地震成像的信噪比,而除采用采集技术外,在处理中提高覆盖次数是一种更经济的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菲涅尔带叠加的叠前时间偏移计算方法,其在成像点附近再建立局部细网格,进行偏移计算,并将以成像点为中心,菲涅尔带为半径内的成像数据进行重排和叠加后作为成像点处的共反射点道集输出.该计算提高了成像点的覆盖次数,经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可有效提高地震成像的信噪比,提高了中古地层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单点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采用点激发、点接收、小道距、大道数的采集方式,可以弥补常规组合采集方法存在组内干扰等缺点,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单点高密度地震资料单炮记录信噪比较低、去噪难度较大,采用常规去噪技术效果不理想.单点高密度空间采样具有空间无假频采样,真实记录地震波场的优势,可以对单炮记录数据进行信息重构.信息重构去噪处理方法,就是根据噪音差异最大化的去噪思想,将单点高密度地震资料的信息进行重构,尽量使得重构后的资料中噪音在各地震道之间的差异加大,然后再进行去噪处理.信息重构方法可以在时空域实现,也可以通过分频处理实现.该方法简单灵活,可以得到较好的去噪效果,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莫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采用较小的CMP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炮检优化组合,选用中频检波器接收,大折射-沙丘曲线法静校正,处理应用动静校正迭代,高精度速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大沙漠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目的的层侏罗系2.0-3.0s,有效频宽达10-90Hz,主频50Hz,资料解释新发现了17条小断层(断距10-2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