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2):56-57,64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 ,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 80 %以上。农业节水的主要潜力在河水灌区。要按农业用水量控制灌溉水量 ,要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和微咸水。在河水灌区打井 ,发展井渠结合灌溉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 ,是优化利用水资源 ,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的根本途径。必须统一管理水资源并改革水价。  相似文献   

2.
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黑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识别沿黑河干流不同地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部盆地,在山前戈壁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部盆地,在金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在金塔灌区到额济纳旗,河流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咸水与高砷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套平原分布有大量的咸水和高砷地下水,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淡水1145.75 km2、微咸水9025.51 km2、咸水盐水2339.57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6%、72.14%和18.70%;在淡水区、微咸水区和咸水盐水区,分别存在有233.85 km2、2965.74 km2和997.16 km2的高砷(As≥0.05 mg/L)地下水,占各类水面积的20.41%、32.86%和42.62%;咸水体分别呈南北两个条带状分布,北部的咸水体自西向东,宽度约5~10 km,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上淡下咸的水质结构,南部咸水体分布在总引水干渠北侧呈东西条带状分布,西部较窄,东部变宽;高砷水的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分区特征,东部区的高砷水多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范围较广,水中砷含量差异较小,西部区的高砷水沿山前低洼地带呈北东向的条带状分布,水中砷含量高,分布面积较为集中。研究表明:地下水中的盐分含量与砷含量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西北部地区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咸水区有一定关系,认为均受控于构造,而东部地区高砷水的分布则与咸水无关。  相似文献   

4.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电导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郭效丁  魏永强  宋玮 《地下水》2012,34(5):64-67
分析灌区上层含水层的电导率分布特征,发现灌区高盐区和中盐区大部分分布在灌区中部和北部45#附近,水位均低于5 m的地区.但个别井点水位埋深很大,电导率很高,其地下水盐化并不是由于水位过高引起的.利用76#连续监测资料采用小波方法分析其水位与电导率的关系,得出水位变化与电导率相反的结论,为确定其变化机理,监测不同深度下的电导率值,结果得出灌区地面以下富集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推断灌区地下水分层广泛存在于灌区.依据地下水分层现象和上层含水层电导率分布状况,为灌区地下水盐碱化过程研究和井渠联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3)
玛纳斯河流域莫索湾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根据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莫索湾灌区1998~2007年共10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水量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年际变化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地下水资源处于负均衡状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得出莫索湾灌区地下水主要影响因素为灌溉用水量和蒸发量,各团场的地下水位变化驱动力不尽相同;研究莫索湾灌区地下水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套灌区西部浅层地下水咸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浅、含盐量高,是导致河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以河套灌区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分析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探讨了灌区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主控水-岩作用过程,并定量估算了蒸发作用对浅层地下水含盐量的影响.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为弱碱性咸水,pH为7.23~8.45,总溶解性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变化范围为371~7 599 mg/L;随着地下水咸化程度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3-Na·Mg·Ca型向Cl-Na型过渡.引黄灌溉和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径流过程中浅层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和植物蒸腾作用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蒸发盐溶解和硅酸盐风化水解,并受强烈的蒸发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影响.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蒸发作用和岩盐溶解作用对区内浅层地下水咸化贡献最大,石膏和白云石等矿物的溶解、硅酸盐的水解、Na-Ca离子交换以及局部地形起伏对地下水咸化过程也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维洲  边浩林 《地下水》2004,26(1):50-52
本文通过对疏勒河流域双塔灌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建议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计生  王静  李斌  李亚林  徐敬东 《冰川冻土》2014,36(5):1288-1297
依据实际观测的1984-2013年地下水水位资料、2013年地下水水质化验及2011年水利普查有关成果,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 1984-2013年30 a来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特征为稳中下降, 个别地方地下水位略有上升; 地下水埋深在1.30~80.00 m之间, 年内地下水水位随灌溉制度变化显著, 年调节能力强. 地下水水质均超Ⅲ类,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氮肥, 氨氮指标最大值超Ⅲ类标准0.7倍, 是造成灌区地下水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滹沱河流域降水量对黄壁庄水库径流量及石津灌区引水量影响,及其对引水量利用效率及地下水开采量影响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库径流量、引水量和弃水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引水利用效率成负相关。渠灌区农业地下水开采受降水量影响不明显,多年地下水位在潜水强蒸发带区间波动;井灌区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主,并受到降水量的明显影响,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不同变化趋势,提出渠灌区适度开采浅层咸水与渠水混合灌溉,扩大渠灌面积,减少井灌区面积,对缓和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王书峰 《地下水》2010,32(6):43-45
论述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库车河灌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赋存、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灌区北高南低地势高差决定了地下水的基本流向,地下水主要以地表水转化补给为主,灌区地下水表现为渗入-蒸发型的动态特征,年际变化小,现状地下水仅有少量生活用水开采,开采量很小,水质较好,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要求。科学认识该区地下水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发、保护、治理以及调配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1995 Water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Tucson, Arizona, USA (hereafter known as the Act) was passed following complaints from Tucson Water customers receiving treated Central Arizona Project (CAP) water. Consequences of the Act demonstrate the uncertainties and difficulties that arise when the public is asked to vote on a highly technical issue. The recharge requirements of the Act neglect hydrogeological uncertainties because of confusion between "infiltration" and "recharge." Thus, the Act implies that infiltration in stream channels along the Central Wellfield will promote recharge in the Central Wellfield. In fact, permeabi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channel alluvium and underlying basin-fill deposits may lead to subjacent outflow. Additionally, even if recharge of Colorado River water occurs in the Central Wellfield, groundwater will become gradually salinized. The Act's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CAP water affect the four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Arizona's 1980 Groundwater Code as they relate to the Tucson Active Management Area: (a) supply augmentation; (b) requirements for groundwater withdrawals and permitting; (c) Management Plan requirements, particularly mandatory conservation and water-quality issues; and (d) the requirement that all new subdivisions use renewable water supplies in lieu of groundwater. Political fallout includes disruption of normal governmental activities because of the demands in implementing the Act. Received, December 1996 · Revised, October 1997 · Accepted, October 1997  相似文献   

12.
盐渍土是气候、地貌、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工程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槽探、水样(水化学分析)、土样(土壤含盐量分析、土壤毛细水试验)等综合方法,分析了亳州盐渍土灾害的危害性及对农业生态系统、公路建设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人为和环境地质因素对盐渍土的影响,圈定了盐渍土的潜在威胁区,从而,预测了盐渍土的发展、演变趋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盐渍土的基本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毫州盐渍土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安宁 《安徽地质》2006,16(1):55-60,65
盐渍土是气候,地貌、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工程地质灾害,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槽探、水样(水化学分析)、土样(土壤含盐量分析、土壤毛细水试验)等综合方法,分析了亳州盐渍土灾害的危害性及对农业生态系统、公路建设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人为和环境地质因素对盐渍土的影响,圈定了盐渍土的潜在威胁区,从而,预测了盐渍土的发展、演变趋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盐渍土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批准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旨在缓解敦煌盆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规划的实施,近年来盆地内水面的面积增大,作为规划骨干工程之一的“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必要性得到质疑。地下水是盆地重要的水源,也是影响西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的关键因素。为定量分析引哈济党工程不同调水量下盆地地下水位时空演化态势,本研究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型,结合长期观测井和统测井水位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验证。模型应用发现:2010—2018年区域年均地下水储量亏空约0.40×108 m3,主要分布于党河洪积扇区和党河灌区北部,但党河灌区和西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地下水储量亏空分别约2.62×106,9.99×106 m3。采用模型预测了调水量为0.80×108,0.90×108 ,1.00×108,1.20×108 m3/a时,50年后地下水位动态,发现党河洪积扇地下水位回升5.0~20.0 m,月牙泉区地下水位回升7.0~15.0 m,而西湖自然保护区在模拟期内地下水位回升0.5 m以内。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是西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重要和持续的补给水源,“引哈济党”工程将确保西湖地下水位的缓慢回升。研究结果可为“引哈济党”工程的实施论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为例,从机理上揭示干旱区荒漠化与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条件并进行定量计算与调控,主要成果如下:①描述了造成内陆河干旱区绿洲内部盐渍化和过渡带荒漠化的潜水蒸发运移规律,利用潜水影响层定义了盐渍化与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罗城灌区绿洲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1.3~1.5 m,过渡带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8~13 m;②讨论了潜水影响层厚度定量公式中关键参数土壤当量孔径和液体表面张力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合理取值;③提出一种协同缓解干旱区盐渍化和荒漠化的地下水位调控方案,实现改善灌区内部盐渍化、控制过渡带荒漠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黑河中游盐渍化地区土壤盐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黑河中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必要深入分析该区盐渍化土壤的盐分含量以及各可溶性离子的相关性。通过野外考察和GPS定点等手段,在甘肃张掖市高台县境内黑河两侧盐渍化土壤进行了采样。采样方式为人工坑探分层取样法,地表5 cm内取样,如土壤剖面层位变化时取样,层位不变或者层位厚度超过50 cm时,平均30 cm取一次样;待水位静止后,采取地下水样品。一共坑探15个剖面,共采取90个土壤样品和15个地下水样品。样品的盐分以及各可溶性离子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区内表层土壤属于重度盐渍土,土壤中盐类主要为硫酸盐,其次为氯化物,盐分聚集层的厚度在20~30 cm之间;在各层中,含盐量与SO24-、K++Na+、Cl-、Mg2+相关性较强,SO42-、Cl-与K++Na+的相关性较强,但在深度为90~100 cm的土层中各种相关性都减弱;土壤垂直剖面上,颗粒越细的层位其盐分含量越大,颗粒越粗的层位其盐分含量越小,而且颗粒粗大的层位越厚其表层盐渍化程度越低,颗粒细小的层位越厚则表层盐渍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7.
Following 35 years of persistent groundwater rise beneath northern Ivanhoe Plain in the Ord River Irrigation Area, northern Australia, the water table appears to have stabilized near the base of the irrigation surface-drain network. Hydrometric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ntersection of the deepest surface drains by the rising water table simultaneously reduced aquifer recharge from surface-water infiltration and increased aquifer discharge by groundwater exfiltration. Water-table analysis supports the working hypothesis that the largest irrigation drain D4 on north Ivanhoe Plain has been receiving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groundwater discharge since the mid-1990s. The rate of groundwater discharge to surface drains on north Ivanhoe Plain wa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5–20 million (M)L/day based on groundwater-flow modelling. Groundwater tracing using rad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dicated that groundwater discharge to drain D4 was ~6–12 ML/day in August 2007. The rate of groundwater discharg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where the drain traverses a very-permeable sand and gravel palaeochannel. Relatively modest exfiltration rates of order of magnitude tens to hundreds of mm/day into the drain were estimated to mitigate 0.5 m/year groundwater accretion for a land area of order of magnitude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ha.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和灌溉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我国特大型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始采用黄河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灌溉。本研究采集河套灌区内499组地下水样品和1组黄河水样品,在分析地下水和黄河水样品的水化学特征基础上,运用钠吸附比(SAR)、渗透指数(PI)、钠含量(SC)和残余碳酸钠(RSC)以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对地下水和黄河水的灌溉适宜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与黄河水均为弱碱性水,Ca2+和HC03-为优势离子,Gibbs图显示地下水受到岩石风化淋溶和蒸发浓缩的双重影响,对灌溉适宜性影响较大的钠盐主要来自岩盐溶解。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从SAR、PI和RSC指标来看,地下水的灌溉适宜性较好,从SC指标来看,不适宜灌溉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灌区北部总排干和灌区南部黄河沿岸;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分析,除总砷和氯化物两项指标外,其余指标适宜灌溉样品占比均高于90%,综合评价全区共231组地下水样品适宜灌溉。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适宜性对比表明,黄河水的SAR和SC指标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较好,地下水的PI和RSC指标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较好,根据灌溉水质标准显示黄河水所有指标均适宜灌溉。本研究为日后内蒙古河套灌区合理选用灌溉水源提供数据支撑,为该区域地下水的治理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辽河平原环境地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光  于孟文  李志 《地质与资源》2004,13(2):116-118,74
西辽河平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污染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环境地质问题的整治需科学合理地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加强盐渍土地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切断污染源.  相似文献   

20.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闽江河口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降水的环境同位素效应和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定量评价河口区多种水体的混合过程及地下水输入量。夏季的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相对贫化,呈现出降雨量效应。在δ18O与δD关系图上,闽江北岸基岩裂隙水、平原及丘陵区浅层地下水均落在福州降水线上,而南岸平原及丘陵区浅层地下水大部分落在福州降水线右下方,其拟合线与降水线交点与5~9月农灌期降水氢氧同位素加权值接近,表明北岸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补给,而南岸地下水同时接受灌溉水和降水补给,并在入渗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闽江河口段除接受两岸地下水补给外,局部河段还接受断裂带裂隙水补给。将线性端元混合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地下水文分析法结合起来定量评价地下水的输入和各水体的混合过程,结果显示,在河口段淡水区,地下水混合比率上限为8.8%,其中包括0.4%的断裂带裂隙水;在河口段淡咸水混合区,淡水(河水、地下水)和海水的混合比为53:47,其中地下水的保守混合比率为1.7%;枯水期闽江河口段地下水保守输入量为87.0 m3/s,是闽江径流量的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