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边界虚拟钻孔在复杂地质体3维建模中的引入与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润怀  李永树 《测绘学报》2007,36(4):468-475
在矿山复杂地质体3维建模中,由于数据缺乏致使模型难以控制地质体空间边界特征,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借助边界虚拟钻孔方法来增加复杂地质体边界数据点密度,从而有效控制3维形体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一问题。以地层受断层破坏为例,分别就地层与断层4种典型空间分布组合特征下边界虚拟钻孔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边界虚拟钻孔和普通钻孔在数据存储方式、数据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可用类似的处理方式,因而可以加快3维地质建模,提高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2.
带地质逆断层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曙光  刘刚 《测绘科学》2006,31(4):98-99
在石油地质勘探三维建模中,逆断层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它却控制区域地质的结构和演化与油气资源相关联,而逆断层数据点三角化问题在建模中也最为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可解决带地质逆断层约束数据域的三角剖分通用算法,通过对逆断层制图边界拓扑结构建立与分析,引入桥接点和辅助约束边界概念,对逆断层中复杂重叠域约束数据划分子区,最后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实现了带地质逆断层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并应用于油气勘探设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含断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方法充分利用地质剖面数据对现有线框模型进行改进,能够根据地质剖面图的特点半自动化地发现地质断层线,从而构建三维地质断层面和地层面,然后利用OpenGL加以渲染显示。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县龙井煤矿为研究实例,在自主研发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纸质地质剖面数据实现含断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邓曙光  郑智华 《测绘科学》2010,35(2):16-17,23
城市地质复杂断层三角网算法的难点包括建立点、线间最优连接和同时处理复杂断层限定条件形成的约束,本文以城市地质复杂断层为研究对象,根据断层线与地质构造的组合关系,通过对断层制图约束边界处理与分析,采用"最优辅助划分原则"对复杂断层形成的约束边界数据划分子区域,提出一种能够绘制多断层、复杂断块,并满足城市地质建模的Delaunay三角剖分通用算法。  相似文献   

5.
地质体空间三维建模理论及相关技术对提高各类工程建设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地质体三维模型的研究,构建凸包及TIN分别拟合地层体侧边及上下表面,利用HTML5+Web GL技术不借助任何插件,在浏览器上实现了地质体模型Web3D可视化,其可视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繁琐、复杂,从手工绘制地质模型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GIS耦合SketchUp技术的三维地层模型绘制方法。采用钻孔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ArcGIS的插值和栅格转换工具生成地层三角网格。然后利用SketchUp的封面插件和表面求交工具,生成地层的三维体模型。该方法操作简单、直观和易于掌握,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维空间建模和可视化技术成为GIS研究的热点之一。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DEM和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三维地形和地质体的生成与仿真。简要介绍了OpenGL三维图形工具包及其与高级语言结合编程方法,探讨了基于多轮廓线的地质三维体的建模方法,以VC++6.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平台,结合OpenGL图形库,开发了地质三维体的建模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8.
利用规则统一三维实体间的语义形式化表达,为建模提供统一的方法。利用三维矢量数据模型的框架,对直钻孔、斜孔、剖面、等值线、断层、褶皱等数据源,分别按规则制定一种数据格式,对多源地质数据进行标准化和信息融合,经过地质面和地质体的快速构建,提出了建立基于规则库的三维矢量数据模型。同时研究了适合各类地质特点的三维模型自动构建方法,包含多源数据耦合层状地质体自动建模技术、基于剖面单元格划分的分区—拼接自动建模技术、多约束下复杂地质结构快速建模技术、空间约束条件下三维地质属性建模技术等。在确保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工交互建模的工作量,提高了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9.
范瑞杰  李宏伟  张斌  夏青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08-110,116,14
针对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的特点,通过对常见的几种体绘制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海底地质的体绘制为例,对海底地形的体绘制技术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分析现有复杂断层及倒转褶皱3维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广义三棱柱(GTP)的3维交互建模方法(岩柱体分区RPBP建模法)。文中定义了岩柱体、界限三角形两个重要概念,RPBP法可以通过构建断层界限三角形,将复杂断层系转化为多个简单断层系,然后采用构建简单断层系模型的方法来实现复杂断层系的3维建模;而对于倒转褶皱,RPBP法则通过构建褶皱轴界限三角形避免数据局部重复和冲突,使GTP建模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便捷可靠地实现含多断层相互切割、倒转褶皱等复杂地质体的真3维建模。  相似文献   

11.
基于IDL的地层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钻孔资料为源数据,利用克里格为插值方法,生成了相关地层的规则网格数据,并基于IDL实现了地层三维的可视化,并运用了光度学、色度学的算法实现视觉效果,引入了消隐、光照模型、颜色模型等技术,增强了地层可视化的仿真效果。利用本系统,可实现实时放大、缩小、旋转、平移并对每一个地层表面调色等功能,使得难以观察的地层可以逼真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提高了人们对地层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山中段地区水平地壳形变特征最新动态的研究问题,提出了利用GPS连续站及流动站资料,基于速度场结果进行GPS剖面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结合速度场及剖面结果可以看出,北西走向的喀什河断裂带,1992—2011背景走滑运动为右旋走滑,2009—2014年右旋运动有所减弱,2013—2015年仍然较弱;天山中部的滑脱断层,1992—2011年的结果显示其走滑运动较不明显,但2009—2014期的结果表明出现了一定的左旋运动,2013—2015年的左旋运动加剧;天山中部的滑动速率结果显示出天山中段博罗科努断裂带中段变形速率较东西两侧均较小,值得进一步关注。研究结果利用了最新数据,显示了天山中段水平地壳形变的最新特征,为判定天山中段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残差χ2法难以准确检测小幅值突变故障,改进的序贯概率比检测(SPRT)方法通过迭代递推,能够检测到故障,但存在延时且对故障结束不敏感。基于此,本文给出了区分故障大小的方法,针对小幅值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衰减记忆思想的故障容错方法:当改进的SPRT方法检测到故障后,对系统进行隔离重构,用不包含故障信息的数据进行量测更新,利用衰减因数减小包含故障信息的陈旧滤波值的权重,以提高滤波精度,同时构造"伪正常"状态,使该方法能够及时判断故障结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故障多发的情形,能够提高滤波精度,增强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卫星数字图像研究达拉布特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卫星数字图像的解译和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呈北东向横贯于西准噶尔的达拉布特 断裂是一长达480km具多期活动的大断裂带。 该断裂对下石炭统及其以前的地层无任何控制作用,只可见左行错断;对中石炭统到下、中 侏罗统的地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中的超镁铁岩体是受推覆构造的影响而 就位于达拉布特断裂的上盘。 本断裂带的形成发育是由于早石炭世以后,碰撞后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陆 块仍在不断地相向运动,作为一种应力的释放形式,其早期以左行陡倾的走滑断层形式开始形 成;中期(三叠纪──早、中侏罗世)受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被强烈的推覆构造改造成上陡下 缓的犁状断层;挽近时期,断裂处于引张状态,表现为上盘下降的正断层性质,形成目前表现明 显的断层地貌。  相似文献   

15.
地图投影反解变换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常地图投影反解变换有2种方法,即多项式拟合法和投影方程解析法.多项式法利用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对应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求解地图投影反解变换的多项式函数,其优点是反解模型与地图投影无关,算法具有通用性,缺点是反算精度较低.解析法根据地图投影正算公式,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解方程求得地图投影反解变换解析式,其优点是反解变换精度高,缺点是解法复杂.本文利用计算数学方法,根据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数学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图投影反解变换方法,双向迭代逼近法(BDIRA).具有反解变换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算法通用和GIS软件编程实现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际铁路观测资料中,对断高数据处理不能准确反映线下工程沉降量的问题,结合卡尔曼滤波模型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高差观测值的卡尔曼滤波模型断高数据处理新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新方法实现的思路和具体步骤。通过武咸城际铁路工程实例验证,比较和分析了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得出新方法能够使得观测资料更加真实地反映线下工程实际沉降量的结论,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The merging of a gravimetric quasigeoid model with GPS-levelling data using second-generation wavelets is considered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transformation of GPS ellipsoidal heights to normal heights. Since GPS-levelling data are irregular in the space domain and the classical wavelet transform relies on Fourier theory, which is unable to deal with irregular data sets without prior gridding, the classical wavelet transform is not directly applicable to this problem. Instead, second-generation wavelets and their associated lifting scheme, which do not require regularly spaced data, are used to combine gravimetric quasigeoid models and GPS-levelling data over Norway and Australia, and the results are cross-validated. Cross-validation means that GPS-levelling points not used in the merging are used to assess the results, where one point is omitted from the merging and used to test the merged surface, which is repeated for all points in the dataset. The wavelet-based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to those from least squares collocation (LSC) merging. This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second-generation wavelet method can be used instead of LSC with similar results, but the assumption of stationarity for LSC is not required in the wavelet method. Specifically,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omewhat arbitrarily) remove trends from the data before applying the wavelet method, as is the case for LSC.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wavelet method is better at decreasing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rged geoid and the cross-validating GPS-levelling data.  相似文献   

18.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遥感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ETM数据的白垩系油气还原蚀变信息的反向增强和 基于ASTER数据的直接增强技术研究。通过对增强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矿床所在的北西西向狭长的白垩系出 露范围内,西段的油气还原蚀变强烈,中段和东段的蚀变弱,从而为矿区外围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