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煤层对比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对研究煤田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指导煤矿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金堂煤矿区煤层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对各煤层进行对比研究,揭示煤层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2.
徐惠远  刘淑琴 《新疆地质》2007,25(2):196-198
以大量钻孔煤心化验成果及煤岩鉴定特征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利用各煤层煤的灰份、镜质组份指标的差异性进行煤层对比,很好地解决勘查中各煤层的编号归属.  相似文献   

3.
陆相成煤环境及断陷构造特点,致使二连盆地内煤层具有层数多、间距小、厚度横向变化大、标志层少等特点,利用钻探资料进行煤层对比难度大,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对煤层、煤质评价及煤炭资源量估算。考虑到研究区煤层赋存特点,利用三维地震成果,对该区进行了煤层辅助对比,其结果与原有7个钻孔煤层对比成果存在差异。通过三维地震层位对比与构造解释方案的核查,结合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测井资料重新解释,认为三维地震的煤层对比是合理的。该实例表明,综合利用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解释和波阻抗反演等,可有效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性,提高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阶段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徐惠远  刘淑琴 《新疆地质》2007,25(2):196-198
以大量钻孔煤心化验成果及煤岩鉴定特征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利用各煤层煤的灰份、镜质组份指标的差异性进行煤层对比,很好地解决勘查中各煤层的编号归属.  相似文献   

5.
王宝成 《新疆地质》2006,24(2):153-156
以大量钻孔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对含煤岩系的含煤性作出评价,划分了3大含煤段,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和依据,对可采煤层进行全区对比分析,最后对全区煤层进行统一编号,为该区开矿及外围勘探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分叉煤层对比是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朔县平原从普查阶段,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6号及9号煤层分叉的对比工作。在详查阶段摸清了煤层分叉规律,9号煤层形成于滨海潟湖潮坪体系,6号煤层形成于水下三角洲平原体系,因海水进退,使9号煤层在西南方向分叉,6号煤层在35号勘探线以南分叉。在勘探阶段进一步证明预测的正确性。沉积环境的分析有力地提高了勘探质量,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砀山矿区朱楼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的G2、G1煤层;山西组的D2、C2、C1煤层,其中D2煤层多被岩浆岩穿插侵蚀变为天然焦,C2、C1煤层仅在井田南部出现。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了煤层在纵向和横向的起伏变化、褶曲和断层构造,无疑对今后井田的开采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煤层的对比并在钻井过程中的预告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只有在对勘区煤层精细对比,掌握各主要煤层、标志层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告主要的煤层气储集煤层。本文总结老厂煤矿区的煤层综合对比方法,并对中外合作煤层气探井FCY-LC01各主要目的煤层进行了准确预告。  相似文献   

9.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号、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5号煤厚0~3.20m,6号煤厚0~2.94m,均属局部可采煤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顶板砂岩K2、K3、K4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5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泛滥盆地,6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基础上发育的潮坪环境,属于三角洲平原水下沉积体系的两个不同旋回。运用岩性标志,物性参数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区分5、6号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查、生产勘查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对比是根据煤岩层的物性特征,利用数字测井中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和密度曲线的异常特征和异常组合规律,凭借其良好的连续性以及高分辨率,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的煤层对比方法。本文讨论了测井曲线在雷公山某井田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宁阳-汶上煤田鲁西井田内的岩浆顺煤层或煤层顶底板侵入,对煤层和煤质都有严重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层数、厚度、岩性及其矿物成分,初步探讨了岩浆岩的来源、地质时代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滕北煤田金达煤矿矿井沿煤巷道施工过程中遇到断层,煤层被切断;通过现场观察,利用断层带充填的煤线、地层标志层、标志层层间距及矿井煤系地层柱状图,判断断失煤的方向和断层落差,成功地找到煤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14.
王松杰  曾爱平 《山东地质》2012,(8):48-50,54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在煤田勘探中已广泛应用,梁宝寺煤田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构造、煤层、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煤炭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荣晓伟 《山东地质》2013,(10):23-26
以七五井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七五井田岩浆侵入规律,进一步弄清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并对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为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开拓布置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地质基础工作薄弱。位于蒙古国西部的胡硕图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胡硕图组,为陆相三角洲体系沉积,含M1、M2巨厚煤层。根据煤质资料分析,区内煤类复杂,M1煤层以低灰、低挥发分、特低硫、高-特高热值、强黏结-特强黏结的焦煤(JM)为主;M2煤层以低灰、低挥发分、低硫、高-特高热值、中黏结-中强粘结的瘦煤(SM)为主;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同时存在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长春 《吉林地质》2013,(3):9-11,36
含煤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是进行找煤勘查工作的必要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5个主要舍煤地层的含煤情况及分布,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主要煤炭矿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的勘查区的含煤地层,进而分析了黑龙江省寻找煤炭资源勘查方向和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弹塑性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煤炭地下气化的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顶板岩层不同位置处的位移,并将其结果与传统煤炭开采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煤炭地下气化和煤炭开采过程中,顶板岩层移动曲线符合负指数函数关系;煤炭气化顶板岩层下沉速度比煤炭开采下沉速度快,且垂直位移较大;离煤层顶板越近,垂直位移越大,特别是直接顶位移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组沉积特征及聚煤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煤岩层组合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形态和地震物性特征等方法,对井田内山西组的煤、岩层进行综合对比。确定了山西组主采煤层的赋存层位、形态及区内的构造方案,对周边地区找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