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1月22—27日在兰州举行了甘肃泥石流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甘肃泥石流研究会(即原甘肃泥石流研究联络组)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105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代表57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内容含泥石流基本性质、泥石流沉积环境,泥石流防治经验,泥石流基本理论和泥石流模型试验等。在会上放映了三部泥石流资料影片(其中之一是1982年刚摄制的《宝成铁路北段泥石流及其治理》样片)和一些泥石流考察和研究的幻灯片。  相似文献   

2.
1981年8月20日至8月28日在山西大同召开了构造地貌学术讨论会,有24个省市的地貌工作者及有关生产部门的代表共96人参加会议。会议收到118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58篇。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主持,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子川讲了话,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北京大学教授王乃梁在开幕式上做了构造地貌学的理论、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理学会1980年10月22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了气候学术会议。来自科研、教学、生产、气象和宣传出版等57个单位的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共收到论文144篇,其中73篇在大、小会上宣读,29篇在会上作了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全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于10月14—19日在四川南坪县召开。会议内容有:1.验收南坪县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2.总结泥石流防治经验,进行学术交流;3.成立四川省地理学会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全省16个地州市及18个泥石流重点县的代表,有关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省级机关、出版部门、有关部队及兄弟省的代表共12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或报告计20多篇。 会议由以省人大常委冀文广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主持,刘纯夫副省长会前曾到南坪参观过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5.
1984年10月9日至12月12日,在日本筑波举办了一个防灾技术讨论会。该讨论会由日本国立防灾中心主持。除日本代表外,还有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秘鲁、多米尼加、中国和香港地区的11名代表参加。 讨论会的内容有四:1.暴雨和洪水灾害以及它们的防治措施;2.斜坡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及其防治措施;3.火山、地震灾害及地震工程,遥感技术在防灾工作中的运用;4.域市防灾工作。 讨论会上先由日本专家就有关内容发言,然后各国代表发言,并进行讨论,最后去现场参观。  相似文献   

6.
1989的年10月20—27日,我国自然灾害形成规律、趋势预测及减灾对策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主持。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计50多人。提交会议的论文62篇。32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学习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年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地图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77篇。这些论文涉及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和专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  相似文献   

8.
这是在长江流域山地开发与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上许多与会者的意见。此次会仪山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长江流域开发研究会和四川省地理学会联合主办,于199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内11个省市及流域外4个省市的有关专家、科技工作者和领导,共108人。提交给会议的文稿66篇,文集2本。 与会代表就长江流域山地开发,长江经济“走廊”的建设,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旱涝等山地灾害的发生、发展、成灾和分布规律及防治,山地开发与灾害防治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讨沦。其较为一致的认识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1987年12月7日至12日,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1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70余篇,摘要283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地貌和第四纪的各个领域,共包括1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0月20-24日,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于成都召开。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我国泥石流研究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与会代表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有180余人之多。代表人数为历届同类会议之冠,会议规模空前。 代表中既有泥石流学科带头人,又有长期从事泥石流工作的实干家,还有刚出校门的泥石流队伍的生力军。与会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会议收到论文128篇,其中不少论文资料丰富,观点新颖,有新创见,水平较高,引人注目,显示出我国泥石流研究工作的蓬勃开展,泥石流学科变化的日新月异影响深远。 纵观五天会议,使代表们感受很深的事情有:  相似文献   

11.
(一)1983年12月5—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石圈保护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6月1—3日在巴黎举行,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5月3—7日在布拉格举行。我所周必凡和丁锡祉同志分别参加了这两次会议)。学术委员6国10人(苏3人,美、法各2人,中、日、捷各1人),联合国官员2人以及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苏联17名科学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会议。苏联地质部部长E.A.柯兹洛夫斯基和教科文组织地学司司长V.谢尔巴瓦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议程之一是讨论《滑坡和泥石流》专著的定稿及出版问题。会议认为,经6国(日、美、苏、中、英、法)6人编委于1983年7月24日至8月2日在东京全面审定并作了适当修改补充后,该专著第一卷——基础理论部分可以在1984年出版,而第二卷——区域性问题仍需在近期再举行一次编委会审定。《滑坡和泥石流》这一专著的出版,将有助于加强各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并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挂靠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擦设计等部门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和论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13.
东北三省地理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大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2名。会议共收到论文115篇,其中包括自然地理36篇、经济地理22篇、地理教育57篇。大多数论文都较好地结合生产实践和地理教学工作。会议除大会发言外,还按专业分组安排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就(1)地理科学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问题,(2)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问题两个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代表们认为,地理科学为农业服务必须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结合;地理教学应加强电化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理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城市气候学术会议于1982午9月20日至26日在厦门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等单位研究城市气候的科学工作者共50余人,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48篇,分别在大会和小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5.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9篇,宣读论文25篇。会上丁锡祉教授、穆桂春教授分别介绍了国际城市地貌学的最新动态和我国城市地貌的研究概况,《城市地貌试点研究》课题组就成都、重庆两试点城市近两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向大会作了汇报,会议代表亦交流了所在省市的城市地貌研究情况。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环境地貌演变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2)人工地貌在城市地貌中的地位和作用;(3)城市地貌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共同主持的“全国蒸发研讨会”于1991年9月21—21日在山东省禹城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教学、生产和出版等有关部门48位代表,其中中青年代表约占40%。会议收到论文25篇。会上,代表们对我国目前蒸散研  相似文献   

17.
亚洲中部地区水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于1993年10月5—16日在中国乌鲁木齐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新疆水利厅、新疆国土局、新疆科委和啥萨克斯坦科学院、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哈萨克斯坦科学院水文地质与水文物理研究所、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委员会、哈萨克斯坦泥石流防治指挥部共同主办。到会正式代表74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毛德华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3篇,有35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这些论文已被收入用英、汉、俄三种文字编印的《亚洲中部地区水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中。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全国炭十四学术会议,1988年八月5日至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55个单位的108名代表,《科学出版社》编辑部,《科学通报社》编辑部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其中介绍碳十四测量的新手段一加速器质谱计的文章占了很大篇  相似文献   

19.
秦权人 《地理学报》1989,44(1):125-126
全国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第四次研讨会于1988年12月1--8日在上海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43个单位的65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47篇、译文1篇、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材3册、景观泽著l册。  相似文献   

20.
以山区开发为专题的省(市、区)科学院第二届科技交流会,于7月16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贵州、山东、江西、黑龙江十个省(区)科学院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共提交大会论文196篇,并分组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